【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地面无线光通信/现代光学工程精品译丛
定价:79.00元
作者: 德维·查达,李洪涛,席峰,刘光祖,顾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118113587
字数:
页码:15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地面无线光通信/现代光学工程精品译丛》是一本详细介绍地面无线光通信技术的专著。全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全面深入地介绍了大气中的光传播、FSO信道模型、FSO调制与检测方法、FSO分集与编码技术及FSO系统设计和链路设计等内容。
全书逻辑合理、理论简洁、思路清晰,结合无线光通信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应用范例对无线光通信进行了较为详实全面的介绍。
《地面无线光通信/现代光学工程精品译丛》对从事该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研究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
章 简介——无线光通信系统
1.1 优点和缺点
1.2 分类
1.2.1 空间通信
1.2.2 自由空间陆地链路
1.2.3 室内系统
1.3 无线光通信的未来发展
1.4 本书结构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 无线光通道
2.1 自由空间光学室外通道
2.2 地面链路传播
2.2.1 光束分又
2.2.2 大气损耗
2.2.3 大气湍流
2.2.4 环境光
2.3 无线光学空间链路
2.4 室内传播媒介
总结
参考文献
引申阅读
第3章 信道建模
3.1 大尺度与小尺度信号变化
3.2 光强无线信道的输入/输出模型
3.2.1 光强信道的约束
3.2.2 信道的线性时变系统模型
3.2.3 光域信道传递函数
3.2.4 加性白噪声
3.3 FSO的统计信道模型
3.3.1 无线光信道的参数
3.3.2 大气湍流模型
3.3.3 光信号的空间相干性
3.3.4 信道脉冲响应/湍流引起的衰减强度的概率分布
3.4 系统光传递函数
3.4.1 系统的光传递函数
3.5 室内信道建模
3.5.1 室内信道的直流增益
3.5.2 室内多径扩散信道建模
3.6 FSO中的噪声源建模
总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调制技术
4.1 信道约束
4.2 调制方案种类
4.3 选择原则
4.4 矢量信道模型与佳检测
4.4.1 矢量信道模型
4.4.2 佳检测
4.5 小功率和频谱带宽
4.5.1 小功率要求
4.5.2 频谱特征
4.6 FSO系统调制方案
4.6.1 On-Off健控
4.6.2 M-脉冲位置调制(M-PPM)
4.6.3 M-级脉冲幅度调制(M-PAM)
4.6.4 光子载波调制
4.6.5 差分脉冲位置(DPPM)和数字脉冲间隔调制(DPIM)
总结
参考文献
引申阅读
第5章 光学衰落信道的分集和检测技木
5.1 光学衰落信道的检测
5.2 检测信号模型
5.3 湍流信道单输入单输出检测
5.4 分集
5.5 空间分集
5.5.1 接收分集
5.5.2 发射分集
5.6 MIMO信道
5.6.1 重复MIMO系统
5.6.2 空间多路复用的MIMO信道
总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信道容量
6.1 AWGN信道的信道容量
6.2 衰落信道容量
6.2.1 慢衰落信道
6.3 单输入单输出大气光学信道容量
6.3.1 SISO的遍历信道容量
6.3.2 高斯SISO信道的中断概率
6.4 分集光学衰落信道的容量
6.4.1 接收分集
6.4.2 发射分集
6.4.3 空间多路复用MIMO信道容量
6.4.4 重复MIMO信道容量
6.5 光子泊松信道容量
6.5.1 泊松MIMO信道容量
参考文献
第7章 FSO信道中的编码
7.1 基本概念
7.2 线性分组码
7.3 树码或卷积码
7.4 TURBO码
7.5 LDPC码
总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FSO链路和系统设计
8.1 链路设计
8.1.1 链路余量
8.1.2 光链路可靠性
8.1.3 影响FSO链路选择的其他因素
8.1.4 光束指向和跟踪
8.2 元件可靠性
8.3 人眼安全考虑
8.4 收发器
8.4.1 激光发射机
8.4.2 接收机
8.5 FSO接收机中的噪声
总结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最近读完的一本关于城市规划与生态恢复的著作,实在是太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了。它没有陷入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采用了大量的案例分析,尤其关注那些在城市化进程中被忽略的“灰色地带”如何通过生物多样性设计重新焕发生机。作者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健康与城市居民的心理健康联系起来的论述,非常具有启发性。我特别喜欢其中对“城市慢行系统”的重新定义,它不仅仅是自行车道和步道,更是城市肌理中允许自然和人类进行低速、高质量互动的“缓冲带”。这种从微观生态到宏观社会治理的贯穿,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跨学科功底。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抓人眼球,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上一些仿佛是星空或者某种高科技电路板的纹理,立刻就给人一种前沿、硬核的科学感。我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就在想,这肯定不是那种轻松的读物,而是需要静下心来,泡一杯浓茶,准备好笔记本才能啃下来的“硬菜”。从这个装帧上,我就能预感到,作者在内容组织上一定也是遵循了严谨的逻辑和深入的分析。我希望它能像它所展示的视觉效果一样,带我穿越到那个充满光影和信息流动的微观世界,去理解那些看不见的连接是如何构建起我们现代社会的基石。一个好的科普或专业书籍,它的“气质”是很重要的,而这本书的气质,无疑是沉稳而充满智慧的,让人忍不住想打开扉页,一探究竟。
评分另一本让我印象深刻的书,是关于古代哲学中“时间观”的比较研究。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没有仅仅停留在对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观点的梳理上,而是巧妙地将东方与西方,甚至是一些失传文明对时间的理解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宏大的时间哲学图景。作者的笔触极为细腻,尤其是在论述不同文化中“循环时间”与“线性时间”的差异时,引用了大量生动的文化符号和历史事件作为佐证。我记得其中有一段描述了古巴比伦天文学家对星辰运动的记录,那种对永恒的敬畏感,透过文字扑面而来,让人在阅读时不由得放慢呼吸,去体会那种跨越千年的思辨力量。
评分我最近翻阅了一本探讨“信息熵在社会决策中的应用”的专著。这本书的学术深度毋庸置疑,但更令人称道的是它对信息稀疏性和知识不确定性的处理方式。作者引入了一种非常新颖的“偏好建模”方法,用以解释群体行为中非理性的出现,并不仅仅将其归咎于情绪波动,而是将其置于信息结构的不完备性中去考察。书中大量的公式推导虽然艰涩,但作者总能在关键节点插入对现实世界中市场泡沫、舆论反转等现象的解释,使得复杂的数学工具服务于对人类社会的深刻洞察。读完后,我对“知道”和“确信”之间的鸿沟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我最近在追的一套关于量子计算的丛书,简直是智慧的盛宴。那套书的作者非常擅长把极度复杂的概念,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类比和图示,变得豁然开朗。比如,他们解释“叠加态”时,用的不是生硬的数学公式,而是将一个正在抛硬币的场景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你仿佛能感受到硬币在空中旋转的不确定性,以及这种不确定性如何蕴含着巨大的信息潜力。这种叙事技巧,不仅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的门槛,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一种直觉性的理解,让你在面对更深层次的理论时,不会被纯粹的符号吓倒。我非常欣赏这种既保持学术严谨性,又兼顾读者体验的写作风格,它让学习的过程变成了一种探索的乐趣,而不是枯燥的记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