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WCDMA规划设计手册(第二版)
定价:49.00元
作者:广州杰赛通信规划设计院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8-01
ISBN:9787115233493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8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包括第三代移动通信主要技术之一——WCDMA的技术原理、系统结构、信令和协议、网络规划设计等内容。全书将WCDMA通信体制和工程应用有机结合,如对业务和业务模型进行详细分析并运用于系统容量配置,讲述了提高网络指标的具体方法,并提供了详细的网络规划设计流程。
书中既有详尽的理论知识又有实际工程技术方法和经验总结,特别是着眼于WCDMA的发展,对无线接入网、核心网、传输网的组网和网络规划、网络设计进行了详细论述。
本书可供从事3G(WCDMA)网络规划设计、运营维护和优化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目录
章 WCDMA简介
1.1 WCDMA的发展和现状
1.2 WCDMA标准的演进
1.3 WCDMA的主要特点
1.4 WCDMA网规划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1.5 WCDMA的网络演进问题
第2章 WCDMA技术原理
2.1 WCDMA系统结构概述
2.2 WCDMA R99网络结构
2.3 WCDMA R4网络结构
2.4 WCDMA R5网络结构
2.5 SAE网络结构
2.6 网络接口
2.6.1 移动台与固定系统结构间的接口
2.6.2 接入网与核心网的接口
2.6.3 接入网(AN)内部接口
2.6.4 核心网()内部接口
2.7 WCDMA的空中接口
2.7.1 信道化码
2.7.2 扰码
2.7.3 无线信道及功能
2.7.4 小区搜索与同步过程
2.7.5 功率控制
2.7.6 切换控制
2.8 网络协议
2.8.1 UMTS体系架构
2.8.2 UTRAN协议模型
2.8.3 EUTRAN协议模型
2.8.4 主要协议
2.9 全IP化网络
2.10 HSDPA技术
2.10.1 关键技术
2.10.2 HSDPA物理层结构
2.10.3 终端能力
2.11 HSUPA技术
2.11.1 HSUPA概述
2.11.2 HSUPA的引入对无线接入网结构的影响
2.11.3 HSUPA物理层结构
2.11.4 HSUPA终端能力
第3章Ums业务及应用
3.1 UMTS承载服务体系
3.2 UMTS业务类型
3.3 QoS属性清单
3.4 QoS属性取值范围
3.5 UMTS承载服务属性与无线接入承载服务属性
3.6 UMTS业务特征
3.6.1 会话类应用
3.6.2 流媒体类应用
3.6.3 交互类应用
3.6.4 后台类应用
3.7 UMTS业务的Qos需求
3.7.1 用户体验到的Q0s
3.7.2 应用业务的Q0s需求
3.8 与外部网的QoS互通
3.9 提供支持的相关协议
3.9.1 传输层协议
3.9.2 呼叫控制协议
3.9.3 QoS控制协议
第4章 分组调度
4.1 UMTS分组域的协议模型
4.2 分组数据的传输信道
4.2.1 公共信道
4.2.2 专用信道
4.2.3 共享信道
4.2.4 公共分组信道
4.2.5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信道
4.2.6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信道
4.2.7 传输信道的选择
……
第5章 业务模型及系统配置
第6章 WCDMA核心网分系统
第7章 WCDMA无线网络分系统
第8章 传输分系统
第9章 CW测试及模拟预测
0章 WCDMA规划设计流程方法
附录 缩略语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对通信网络的用户体验非常关注,毕竟技术最终是要服务于用户的。WCDMA的设计和优化,究竟对用户的上网速度、通话质量、网络稳定性等方面有多大的影响?这本书会不会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来分析WCDMA网络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以及如何通过网络优化来提升用户满意度?我特别想知道,在WCDMA时代,有哪些技术手段是用来保障视频通话的流畅性,或者提升手机游戏的数据传输速率的?或者,在用户数量激增的区域,WCDMA网络是如何通过一些精细化的调整来避免网络拥塞,保证用户能够正常使用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分享一些关于用户体验优化的实际案例,比如通过调整参数,如何显著提升了某个区域的数据速率,或者通过优化切换策略,减少了用户通话掉线的概率。这种将技术指标转化为用户感知的故事,对我来说比单纯的参数和公式更有吸引力。毕竟,用户是我们工作的最终目标,理解技术如何影响用户体验,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设计和优化工作。
评分我正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深入理解WCDMA网络关键技术和设计原理的专业书籍,而《WCDMA规划设计手册(第二版)》这个书名听起来就非常契合我的需求。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罗列技术名词和参数,而是能够提供一套系统性的知识框架。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WCDMA的射频规划、传输网规划、核心网规划等各个层面的设计要点?例如,在射频规划中,它会不会涉及到小区设计、切换区域划分、干扰管理等关键问题?在传输网方面,它是否会讲解如何根据网络容量和业务需求来设计传输链路,以及如何保证传输的可靠性和低时延?对于核心网,它是否会深入分析WCDMA核心网的架构和关键网元的功能,以及如何进行配置和优化?我更希望能从这本书中学习到一套完整的设计流程和方法论,能够指导我如何从宏观的网络目标出发,逐步细化到各个子系统的设计,并最终形成一套可行的网络规划方案。这种系统性的指导,对于培养一个合格的网络规划工程师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书真是太厚实了,拿到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内容肯定非常扎实。我本来以为WCDMA这东西听起来就挺技术的,可能会枯燥乏味,但翻开目录,我发现它居然涵盖了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解,到实际的网络规划、设备选型、性能优化,甚至还涉及了用户体验和业务保障的方方面面。这完全打破了我对技术类书籍的刻板印象。我特别好奇它的实际案例分析部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能把那些抽象的理论在真实的网络环境中落地。我一直想深入了解一下,在移动通信网络从2G向3G演进的过程中,WCDMA是如何解决当时面临的技术挑战的,这本书会不会有这方面的详细阐述?尤其是对于新手来说,它是否能提供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还是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才能读懂?我挺担心那些复杂的公式和图表会让我望而却步,但又渴望能够真正掌握WCDMA的核心技术,为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这本书的出版时间是第二版,这说明它经过了市场的检验和内容的迭代,但愿它能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前辈一样,把我这个“小白”引上正轨。
评分我之所以对这本书感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与我们公司正在推进的5G网络建设息息相关。虽然这本书是关于WCDMA的,但我相信3G时代积累的宝贵经验,对于理解和设计4G、5G网络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WCDMA作为3G的核心技术,它在频谱利用、多址技术、网络架构等方面的一些创新和挑战,是否能在后续的移动通信技术演进中找到影子?这本书会不会深入探讨WCDMA在从2G向3G演进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以及当时是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来解决这些问题的?例如,CDMA技术本身的抗干扰能力、软切换机制,以及它在数据业务支持方面的优势和不足,这些是否都会在书中得到详细的解析?我更关心的是,它能否帮助我理解不同制式之间是如何相互补充和演进的,以及在网络规划设计中,不同技术之间的协同效应是如何体现的。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WCDMA与GSM、LTE等其他技术协同工作的经验,那对我的帮助将是巨大的,能够帮助我更全面地理解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脉络。
评分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技术,不仅仅是掌握它的原理,更重要的是明白它在实际应用中的“玩法”。对于WCDMA,我特别想知道它在不同的场景下,比如城市密集区域、乡村广域覆盖,甚至是高铁、地铁这种特殊环境,具体的规划设计思路和策略会有哪些差异。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具体的工具或者方法论,来帮助我们评估和选择最合适的基站类型、天线配置,以及如何去优化覆盖和容量,以达到最佳的业务承载效果?我曾经参加过一些相关的培训,但总感觉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一道鸿沟,很多时候老师讲的“最优解”在实际部署中却难以实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接地气”的指导,分享一些行业内行人都知道的“小窍门”或者“经验之谈”,比如在容量规划时,如何预估不同业务流量的增长趋势,或者在优化时,如何平衡信号强度、切换成功率和数据速率之间的关系。这种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优化的过程,才是真正考验技术功底的地方,而一本好的手册,应该能为我们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丰富的实践指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