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路基础
定价:22元
作者:张晔、王玉民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5-01
ISBN:978750217058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从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出发,依据教育部*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电路基础》由基础模块和专业选用模块两部分组成,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直流电阻性电路的分析、正弦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互感耦合电路、谐振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一阶电路动态分析、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及电路仿真软件EWB简介十部分内容,并配有精选的例题、习题和应用常识。
本书适合高职高专电类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及参加有关专业培训的职工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最欣赏《电路基础》中对于“系统级思维”的培养。很多基础电路书都在DC(直流)层面打转,而这本书很早就引入了AC(交流)分析的概念,并且巧妙地将其融入到对滤波器和反馈网络的讲解中。它不是孤立地讲解单个电路单元,而是将这些单元放入一个更大的系统中去考察其功能和交互性。例如,在讲解运算放大器(Op-Amp)时,它没有停留在理想运放的假定上,而是详细分析了有限增益带宽积(GBWP)对实际电路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补偿网络来稳定一个高频放大电路。这种前瞻性的视角,让我从一开始就建立起一个宏观的认识:我们设计的每一个电路模块,最终都要服务于整个系统的性能指标。书中对“噪声”和“抗干扰性”的讨论也极其深刻,这在很多同类书籍中是缺失的,作者显然是站在了工程实践的制高点来组织内容。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看待电路图的视角都变了,不再是简单地识别元件,而是开始预判信号的路径、能量的损耗以及潜在的系统瓶颈。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精准而富含洞察力”。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板着面孔,佶屈聱牙,而是保持了一种非常专业、但又充满引导性的语调。作者在解释一些非线性元件(比如二极管和三极管)的特性时,会特别指出理论模型与实际器件之间的“鸿沟”,并幽默地指出工程中是如何用经验法则来弥补这个差距的。例如,它在讲解三极管的BJT偏置电路时,深入分析了温度漂移对工作点的影响,并清晰地对比了分压偏置法、电流源偏置法等多种方案的优劣,这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功底和对实践的深刻理解。每一次我以为快要被一个复杂概念难倒时,作者总能及时出现,用一句精炼的总结或者一个巧妙的反问句,将我从困惑中拉出来。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与其说是被动接受知识灌输,不如说是一场与一位智者的深度对话,充满了启发性,让人读完后不仅仅是“学会了”,更是“明白了”电路设计的本质逻辑。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作为一名对视觉体验有较高要求的读者,我发现《电路基础》在保持专业性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愉悦感。它的纸张质量上乘,印刷色彩清晰,即便是那些复杂的波形图和频域分析图,线条的锐利度和色彩的区分度都处理得非常到位,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更重要的是,它对公式的呈现方式非常讲究,重点公式被用醒目的粗体或者特殊的色块框出,关键变量的解释紧随其后,避免了公式与文字之间的阅读断层。很多教科书的习题部分往往是独立存在的,让人感觉像是强行增加任务量,但这本书的课后练习是紧密围绕着本章的核心概念展开的,每一组练习都对应着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强化,做完后感觉巩固效果非常扎实。我甚至把这本书带到咖啡馆里阅读,它的装帧结实耐用,翻阅起来手感极佳,这让我更愿意随时随地拿起来翻阅一下,而不是把它束之高阁。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编者对读者的尊重。
评分这本《电路基础》简直是为我们这些初涉电子世界的新手量身定做的!我记得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是既期待又有点忐忑的,毕竟“电路”这个词听起来就带着一股子高深莫测的味道。然而,这本书的开篇就展现出了极高的亲和力,它没有一上来就抛出一堆复杂的公式和晦涩的理论,而是用非常形象生动的比喻,将电荷的流动、电压的驱动力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了。比如,它把电路比作水流系统,电阻就是管道的粗细,电压就是水压,电流就是水流量,这种讲解方式让我立刻就能抓住核心脉络。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基本元器件的介绍,每一个电阻、电容、电感,作者都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去解释它们在实际电路中的作用和行为模式,甚至连它们的外形、色环的含义都讲解得细致入微。读完前几章,我竟然不再对万用表感到恐惧,反而跃跃欲试想自己动手搭建一个简单的串联电路来验证书本上的知识。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在耐心地手把手地引导你入门,那种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编排逻辑,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学习信心。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打破了“电路学习门槛高”的刻板印象,让理论变得触手可及。
评分说实话,我更倾向于那种直击痛点的实战指南,而《电路基础》在这方面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惊喜。我之前看过一些教材,理论讲得头头是道,但一到实际操作或者分析典型应用电路时就抓瞎了。这本书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在讲解完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这些基础定律后,立刻就引入了“实际故障排除”的案例分析。比如,如何通过测量几个关键节点的电压来快速定位一个放大器电路中的失效元件,书中给出的步骤清晰得像一张施工图。我尤其欣赏它对“小信号分析”和“大信号分析”的区别阐述,这在很多入门书中往往被简单带过,但在实际的电源设计中却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告诉你“是什么”,更深层次地告诉你“为什么这么设计”以及“当它坏了该怎么修”。书中穿插的那些由工程师手绘的原理图,线条简洁明了,每一个元器件的标注都恰到好处,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实验室环境中。通过这本书,我第一次明白,电路分析不是简单的数学计算,而是一种严谨的、基于物理规律的逻辑推理过程。它教会我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而不是死记硬背的公式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