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语大辞典 字典 成语词典 成语字典(普及本)(辞海版) (王涛撰搞,上海辞书出版社)实用工具书

中国成语大辞典 字典 成语词典 成语字典(普及本)(辞海版) (王涛撰搞,上海辞书出版社)实用工具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成语
  • 成语词典
  • 汉语词典
  • 工具书
  • 辞海
  • 普及本
  • 王涛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语言文字
  • 中华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策马扬鞭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辞书
ISBN:9787532623167
商品编码:29623708657
丛书名: 中国成语大辞典(普及本辞海版)
开本:32
出版时间:2007-12-01

具体描述

售价
¥9.50
销量 1
售价
¥32.00
销量 1
售价
¥32.00
销量 1
售价
¥32.00
销量 1
售价
¥16.00
销量 7111
售价
¥9.80
销量 5200
售价
¥17.40
销量 1479
售价
¥10.15
销量 1106
售价
¥62.00
销量 1002
售价
¥6.00
销量 846
售价
¥9.35
销量 777
售价
¥85.00
销量 1
售价
¥28.00
销量 1
售价
¥10.80
销量 1
售价
¥11.40
销量 1
售价
¥26.00
销量 1
售价
¥28.00
销量 1
售价
¥32.00
销量 1
售价
¥8.40
销量 5465
售价
¥9.80
销量 1157

 

 
基本信息
书名: 中国成语大辞典(普及本辞海版)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主编:
出版时间:2007年12月第1版 印刷时间;2014年6月1次印刷
定价:38.00 开本:32
ISBN: 9787532623167      

1.架上能拍的都是现货.

2.本店所售图书一律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请各位放心购买. 3.本店默认快递:中通,申通,圆通,我们会根据地区不同给选择合适的快递。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或者自行备注.如发顺丰联系客服补差价  
5.客服联系电话:027-85497845    15327295770

内容提要

《中国成语大辞典(辞海版)(普及本)》是一部大型的语文辞书,收成语18000余条,可供具有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使用。近几年来,成语词典出版比较多,但还缺少一部收词多、资料丰富的大型成语词典。《中国成语大辞典(辞海版)(普及本)》正是适应社会的这种需要厕编写的。

《中国成语大辞典(辞海版)(普及本)》编者是几家出版社的编辑,他们注意搜集手资料,注意推敲词语的解释,在收词方面也掌握从严收录的原则。这些做法,我认为都是可取的。
汉语的历史悠久,成语十分丰富。在语言表达中恰当地运用成语以使语言精炼,使语言形象生动,还可以丰富充实口语词汇。一部成语词典,如能对读者学习和使用成语起到积极作用,就是一部好的辞书。

 


《汉字演变与文化溯源:从甲骨到楷书的千年流转》 作者: 陈墨轩 出版社: 翰墨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装帧: 精装函套,全彩印刷,附赠历代字体对照图谱 --- 内容简介: 《汉字演变与文化溯源:从甲骨到楷书的千年流转》 是一部全面、深入、富有学术洞察力与人文关怀的汉字研究专著。本书并非一部词典或成语汇编,而是聚焦于汉字作为中华文明核心载体的形态变迁、书写规范的确立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心理的跨学科研究。全书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勾勒出汉字从殷商的刻画符号到隋唐成熟楷书体系确立的漫长而精妙的演化轨迹。 本书的撰写者陈墨轩先生,是国内著名的古文字学家与书法史研究专家,他凭借数十年的田野考察与案头研究,将晦涩的古文字学知识,以清晰、生动的叙事方式呈现给广大读者。全书结构严谨,内容翔实,旨在为对汉字历史、书法艺术、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提供一本权威、深入且易于理解的深度读物。 第一部分:文字的曙光——甲骨文与金文的神秘世界(约300页) 本部分详尽考察了中国文字的源头。我们不再停留于对已有成语的释义,而是深入探究“字”是如何产生的。 1. 甲骨文的契刻艺术与卜辞制度: 重点分析了殷墟出土甲骨的载体特性(龟甲、兽骨)如何影响了笔画的瘦硬、方折。通过对数千片卜辞的整理,阐释了早期文字在记录祭祀、战争、农业等活动中,如何初步建立起“象形、指事、会意”的造字逻辑,并展示了早期文字符号的不确定性与随机性,这与后世成语的固定含义形成鲜明对比。 2. 周代青铜器铭文(金文)的礼乐载体功能: 探讨了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金文如何从记录简短的事件,发展成为承载国家典章制度、宗法伦理的重要工具。本书特别对比了《毛公鼎》与《散氏盘》等重器,分析了铭文书风的庄重、厚重,以及其对后世篆书规范化的奠基作用。不同于成语的口头化和固定化,金文的意义往往需要结合其铸造的背景和用途来理解。 第二部分:统一与规范——篆书的定型与时代意义(约400页) 本部分聚焦于秦汉大变革时期,汉字从“异形并存”走向“书同文”的关键历史节点。 1. 大篆到小篆的“文字革命”: 详细剖析了李斯主导的文字统一工作,不仅是书写工具的标准化,更是中央集权政治对文化符号的强力整合。本书通过大量的字例对比,展示了小篆线条化、圆转化的特征,并探讨了它如何牺牲了部分早期文字的直观性,以换取全国范围内的易识性与统一性。 2. 隶变的破局:秦汉隶书的诞生与社会需求: 隶书的产生被视为汉字发展史上最重大的转折点。本书认为,隶变是书写效率对书写规范性的一次胜利。我们详细解析了“蚕头燕尾”的结构如何脱胎于篆书的圆转,以及隶书的方扁化趋势如何为后来的楷书奠定了“横、竖、撇、捺”的基本笔画框架。这不是对成语意义的解释,而是对构成这些成语的基本“字形基因”的解构。 第三部分:成熟与流变——楷书的确立与书法审美的定型(约500页)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楷书如何最终成为现代汉字的标准面貌,以及这一过程中所蕴含的书法美学思想。 1. 正书的形成:从钟繇到欧阳询的探索: 描述了楷书(正书)从隶书的“波磔”中脱离,逐渐走向端正、法度森严的过程。本书侧重于分析不同地域和书家如何对楷书的结构、笔势进行微调,例如钟繇的“古拙”与王羲之的“秀逸”之间的张力。 2. 唐楷的巅峰:法度、秩序与文化自信: 重点分析了唐代楷书(如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成熟标志。这些书体之所以成为后世的标准范本,不仅因为其结构严谨,更在于它们完美契合了盛唐气象所追求的秩序感、力量感和宏大气度。本书通过细致的笔画分析,揭示了楷书“方劲有力”的内在结构逻辑,这与成语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引申义和引申方式截然不同。 3. 汉字形体的终极形态与对后世的影响: 总结了楷书定型后,汉字在结构上稳定下来的原因,并简要提及了宋代印刷术对楷书的进一步规范化(宋体/明体的出现)。 本书特色: 重在“形”而非“义”: 本书关注的是汉字的物理形态和演变逻辑,而非其固定化的词汇意义或文化典故(成语)。 考古学与文字学的结合: 大量运用出土文献(如简帛书、敦煌写本)的实例,佐证理论推断,确保了研究的鲜活性和客观性。 视觉化呈现: 配备了大量高清的字形对比图、演变示意图以及历代墨迹拓片扫描件,帮助读者直观感受汉字在时间长河中的呼吸与脉动。 文化溯源视角: 将汉字的发展置于当时的政治制度、哲学思想、技术条件(如笔、墨、纸的改进)之中进行综合考察。 总结: 《汉字演变与文化溯源》是一部探索“字之为物”的深度著作。它带领读者穿越时空,见证构成我们日常语言的基础符号——汉字——是如何从原始的图画跃迁为今天所见的规范结构,理解每一笔画背后所承载的千年工艺与文明选择,是理解中国文化基因不可或缺的阶梯。它与查询特定固定表达的工具书(如成语辞典)在研究范畴和方法论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买这本《中国成语大辞典》的时候,内心是有点忐忑的。毕竟市面上的成语词典太多了,很多都徒有虚名,要么收录不全,要么解释过于肤浅,拿回来没几次就束之高阁了。但是这本“普及本”却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我是一个业余的文学爱好者,尤其痴迷于中国古典文学,经常在阅读古籍时被一些不认识的成语卡住。这本书的特点在于它的实用性非常强,它没有过多地堆砌那些晦涩难懂的学术考据,而是直击核心,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成语的用法和意境。王涛先生的编撰风格非常接地气,让人读起来没有压力。我发现,很多我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的成语,经过它的重新梳理后,才发现自己过去的理解其实很片面。例如,它对一些带有褒贬色彩的成语是如何区分的,解释得非常到位,这对于我们在写作中准确表达情感至关重要。我周末喜欢写一些小随笔投给地方报纸,自从用了这本词典,我的文字韵味明显提升了不少,连编辑都夸我最近的用词更考究了。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感,让我忍不住想多说几句。它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很好,那种略带米黄色的纸张,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刺眼。这种对实体书体验的尊重,在如今这个电子产品横行的时代显得尤为难能可贵。我不是一个迷信电子词典的人,因为在电脑上搜索成语,很容易被各种弹窗和无关信息干扰,而翻开这本厚实的辞典,就像是进入了一个安静的知识殿堂。我发现王涛先生在选择收录的成语时,非常注重其文化代表性和使用频率,既保证了覆盖面,又没有被那些不常用的网络新词稀释了传统成语的重量。每一次我需要给孩子们讲述成语故事时,我都会翻到对应的条目,书中的释义简短精炼,非常适合转述和讲解。它就像是我个人的“知识放大镜”,让原本抽象的古代文化变得清晰、具体、触手可及。

评分

这本《中国成语大辞典 字典 成语词典 成语字典(普及本)(辞海版)》简直是我的案头必备神器!我是一个语文老师,每天面对着各种需要解释和引用的成语,以前总是东翻西找,效率低下。自从有了它,简直是如虎添翼。它收录的成语数量之全,让人惊叹,很多生僻的、甚至有些已经被淡忘的成语,都能在这里找到清晰准确的解释和出处。更让我欣赏的是它的排版和设计。字体大小适中,印刷质量精良,即使长时间翻阅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尤其是“辞海版”这个标签,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权威和严谨,每一次查阅都让我对内容的准确性充满信心。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博学的、耐心细致的老师,随时准备解答我的疑惑。我特别喜欢它对成语的深入剖析,不仅有字面意思,还有引申义、近义词辨析,甚至一些有趣的典故故事都会被简明扼要地介绍。对于我们这些需要精雕细琢文字的人来说,这种深度简直是太宝贵了。我甚至会把它放在床头,睡前随便翻阅几页,总能发现一些新的乐趣和知识点,这已经成为我日常学习和工作的一部分了。

评分

我是个老读者了,对上海辞书出版社出品的书籍一直抱有很高的期待值,这本《中国成语大辞典》自然也不例外。我习惯在工作之余,泡一杯茶,静下心来研究一些语言的细节。我最欣赏的是它的“普及”定位与“辞海版”标准的完美结合。它既有大部头工具书的严谨性,避免了市面上很多同类产品那种“口水化”的解释,但同时又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冷硬和晦涩。这种平衡拿捏得恰到好处。我特别关注成语的“演变”和“现代用法”部分,这本词典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告诉你这个成语古代是什么意思,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现在如何使用,以及在使用中可能出现的误区。有时候,一个成语的意思经过时间的推移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偏转,这本书都能捕捉到这种细微的变化并加以说明。对于一个追求文字精准度的“老饕”来说,这本工具书的价值,远超其定价。它更像是一份精心准备的阅读指南,引导我穿越时空,理解汉语的生命力。

评分

对于长期从事翻译工作的人来说,成语的准确对译常常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稍微的偏差就可能导致整个语境的扭曲。我最近在处理一批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深度依赖这本《中国成语大辞典》。它给我带来的最大帮助是它在解释中对“语境限制”的提示。很多成语并非可以随意替换,它会明确指出该成语通常用于褒义、贬义,或者仅限于描述特定场景,比如古代官场、文学描绘等等。这种细致的区分,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特别喜欢它在某些复杂成语后面附带的“例句精选”,这些例句都非常经典,而且往往是经过严格筛选的,能瞬间把我带入那个成语最恰当的使用情境中。这本书的实用性在于它的“精确性”和“指向性”,它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词汇集,而是一本真正服务于深度理解和准确表达的利器。能将“辞海”级别的标准融入到“普及本”中,这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