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谘詢與治療100個關鍵點譯叢--焦點解決短程治療:100個關鍵點與技巧 9787122

心理谘詢與治療100個關鍵點譯叢--焦點解決短程治療:100個關鍵點與技巧 9787122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英哈維·拉特納Harvey Ratner,英埃文 著
圖書標籤:
  • 心理谘詢
  •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
  • 治療技巧
  • 心理治療
  • 谘詢技巧
  • 心理健康
  • 實用指南
  • 案例分析
  • 臨床心理學
  • 谘詢師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博學精華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97280
商品編碼:29624096450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7-09-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心理谘詢與治療100個關鍵點譯叢--焦點解決短程治療:100個關鍵點與技巧

:59.80元

售價:43.7元,便宜16.1元,摺扣73

作者:(英)哈維·拉特納(Harvey Ratner),(英)埃文

齣版社:化學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12229728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焦點解決短程治療:100個關鍵點與技巧》是引進英國老牌齣版社Routledge 的心理學經典係列“心理谘詢與治療100個關鍵點譯叢”中的一個分冊,與APA那套心理谘詢係列偏重理論性不同,本書以要點式呈現焦點解決短程治療的關鍵點與技巧,特彆推薦給受訓中的心理谘詢師與治療師以及執業心理谘詢師參考。

內容提要

《焦點解決短程治療:100個關鍵點與技巧》以簡潔、易懂的語言介紹瞭焦點解決短程治療方法的思想和實踐,以及它如何讓人在生活中産生高效迅速的改變。全書內容涵蓋如下幾個部分:焦點解決實踐的曆史背景;哲學基礎;技術與實踐;在兒童和青少年(包括學校工作)、傢庭以及成年人中的應用;如何處理睏難情況;組織應用,包括管理、教練和領導力;常見問題。 本書可作為谘詢師和谘詢師培訓用書或實踐參考書。同時,本書也是助人專業工作者的必備書,因此本書對於社會工作者、心理谘詢師、醫生、教師以及組織中的教練和管理者都是必備讀物。

目錄

部分 背景

1什麼是焦點解決短程治療002

2焦點解決短程治療的個來源:米爾頓·艾瑞剋森005

3焦點解決短程治療的第二個來源:帕洛阿爾托(Palo Alto)心理研究所的傢庭治療和短程治療中心007

4焦點解決短程治療的第三個來源:密爾沃基(Milwaukee)短程治療中心和新方法的誕生009

5短程傢庭治療中心:階段011

6短程傢庭治療中心:第二階段013

7當今的焦點解決短程治療015

8哲學基礎之一:建構論017

9哲學基礎之二:維特根斯坦,語言和社會建構主義018

10焦點解決短程治療的基本假設020

11谘詢師與來訪者的關係022

12焦點解決短程治療的有效性026

13短程究竟多“短”028

14焦點解決會談的流程030

第二部分 焦點解決會談的特點

15治療式對話036

16選擇下一個問題037

17認可與可能性039

18贊美041

19決定在谘詢中見到誰042

第三部分 開始谘詢

20“遠離問題”的談話046

21識彆資源049

22帶著建構的耳朵傾聽:來訪者能做什麼,而不是不能做什麼051

23建構曆史053

24 會談前改變055

第四部分 建立閤約

25找到來訪者希望獲得的收獲060

26“閤約”:結閤點062

27結果與過程的區彆064

28重要的“替代”067

29當來訪者的希望超齣谘詢師的工作範圍069

30被送來的來訪者071

31與兒童建立閤約074

32當來訪者說“不知道”076

33當來訪者的希望不符閤現實078

34如何應對危機個案081

35當谘詢師擁有資源時083

36沒能達成一緻的閤約怎麼辦086

第五部分 來訪者期待的未來

37期待的未來:“明天問句”090

38遙遠的未來092

39高質量地描繪期待的未來 :來訪者視角093

40高質量的期待的未來:他人視角095

41擴展和細節097

第六部分 什麼時候發生過?成功的例子

42例外102

43未來已經發生的例子104

44清單105

45沒有例子,也沒有例外時107

第七部分 衡量進步:運用量尺問句

46量尺問句:對進步的評估110

47量尺上的0分代錶什麼111

48不同的量尺113

49過去成功的經驗115

50足夠好117

51提高分數118

52“跡象”還是“一小步”119

53當來訪者打0分時如何應對121

54當來訪者的打分看起來不現實123

第八部分 應對問句:當事情很糟糕的時候

55 處理睏難的情境128

56沒有讓事情變得更糟130

第九部分 結束會談

57思考暫停134

58認可與欣賞136

59提齣建議138

60預約下一次會談140

第十部分 進行後續谘詢

61什麼變得更好瞭144

62放大取得的進展145

63策略性問句148

64認同自我問句150

65當來訪者說和以前一樣152

66當來訪者說更糟糕瞭154

第十一部分 結束谘詢

67保持對進展的關注158

68如果沒有進展怎麼辦160

第十二部分 評估及安全保護

69評估164

70安全保護166

第十三部分 孩子,傢庭,學校和小組活動

71孩子170

72青少年172

73傢庭谘詢174

74傢庭谘詢中的量尺176

75夫妻谘詢177

76學校180

77學校:個體谘詢182

78學校:WOWW項目185

79小組活動187

第十四部分 成人領域的工作

80無傢可歸者193

81阿爾茨海默癥患者195

82學習睏難者197

83藥物濫用199

84精神健康201

85創傷和虐待203

第十五部分 督導、教練技術和組織應用

86督導208

87團體督導210

88教練技術212

89指導214

90團體教練217

91領導力219

第十六部分 常見問題

92這不就隻是一個正嚮療法嗎224

93這不就是在掩飾傷痕嗎227

94不處理情緒229

95這不就是一個基於優勢的方法嗎232

96從文化的角度怎麼來看234

97這不就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嗎236

98這是一個公式化的方法238

99可以和其他方法一起使用嗎240

100自助的SFBT242

參考文獻244

專業名詞英中文對照錶249

譯後記251


作者介紹

哈維·拉特納(Harvey Ratner)、埃文·喬治(Evan George) 和剋裏斯·艾夫森(Chris Iveson)1989年在倫敦成立瞭BRIEF,這是一個獨立的培訓、教練和谘詢機構,專注於發展焦點解決短程治療。

文摘


序言



聚焦根源,探索心靈的深度——一本關於認知行為療法的深度指南 在這本書中,我們將深入探索認知行為療法(CBT)的核心理念與實踐,為您揭示如何通過理解和調整思維模式來解決心理睏擾,重塑積極心態。本書並非一本泛泛而談的心理學入門讀物,而是聚焦於CBT這一被廣泛驗證有效的治療方法,通過細緻的講解和豐富的案例,引導讀者一步步掌握其精髓。 引言:認知行為療法的基石與價值 認知行為療法,作為現代心理治療的重要分支,其核心在於“認知”與“行為”之間的相互作用。它認為,我們對事件的看法(認知)直接影響著我們的情緒和行為,而負麵的情緒和不當的行為又會反過來強化消極的認知。因此,CBT的目標便是識彆並改變那些導緻痛苦的非理性思維模式和不良行為習慣,從而實現情緒的改善和行為的重塑。 本書將從CBT的理論基礎齣發,闡述其如何建立在科學研究之上,強調經驗證據的重要性。我們將探討CBT的幾個關鍵支柱: 自動思維(Automatic Thoughts): 這是我們腦海中瞬間閃過的、未經仔細思考的念頭,它們往往帶有強烈的情緒色彩,並且是理解和改變個人經驗的關鍵。 核心信念(Core Beliefs): 這是我們對自我、他人和世界最深層的、自動化、普遍化的看法,它們通常在童年時期形成,並對我們的生活産生長期而廣泛的影響。 認知扭麯(Cognitive Distortions): 這是指那些不準確、不閤邏輯的思維方式,例如災難化、非黑即白思維、過度概括等,它們是導緻負麵情緒的重要原因。 行為實驗(Behavioral Experiments): 這是CBT中一種重要的技術,通過設計和執行小型的“實驗”,來檢驗和修正那些基於錯誤認知的信念。 本書還將強調CBT的“當下導嚮”和“問題解決導嚮”的特點。與那些側重於追溯過去原因的療法不同,CBT更關注當前的問題,並緻力於提供具體的、可操作的策略來解決這些問題。這種務實的方法使得CBT在應對抑鬱、焦慮、強迫癥、創傷後應激障礙等多種心理健康問題上都取得瞭顯著成效。 第一部分:認知行為療法的理論基石與核心概念 第一章:理解思想、情緒與行為的聯動 本章將深入剖析認知行為療法(CBT)如何將思想、情緒和行為視為一個緊密相連的整體。我們將從基礎概念入手,解釋“ABC模型”(Antecedent-Belief-Consequence)是如何解釋這一過程的。 A (Antecedent): 即觸發事件或情境。這可以是外部發生的事件,也可以是內部的想法或迴憶。 B (Belief): 即我們對觸發事件的解釋、評估和信念。這些信念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非理性的。 C (Consequence): 即由信念産生的後果,包括情緒反應(如悲傷、焦慮、憤怒)和行為反應(如迴避、衝動、消極行為)。 我們將通過一係列生動具體的案例,展示這一模型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運作。例如,當一個人在工作中收到批評時,不同的解讀(B)會導緻完全不同的情緒(C)和行為(C)。如果這個人認為批評是對自己能力的否定(非理性信念),他可能會感到沮喪和無助,並開始迴避工作(行為)。而如果他將批評視為改進的機會(理性信念),他可能會感到些許不適,但更傾嚮於尋求反饋並改進(行為)。 本章還將探討“自動思維”的角色。這些想法常常在我們意識到之前就齣現,並且對我們的情緒産生直接影響。識彆並捕捉這些自動思維是CBT的首要步驟,因為它們是理解和改變更深層信念的關鍵。我們將提供練習,幫助讀者學會識彆這些瞬間的想法,並理解它們是如何影響自己的感受和行為的。 第二章:認知扭麯:非理性思維的陷阱 本章將聚焦於“認知扭麯”,這是CBT理論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認知扭麯是指那些普遍存在、但不符閤現實的、歪麯的思維方式,它們是導緻心理痛苦的重要根源。我們將詳細介紹幾種最常見的認知扭麯,並分析它們是如何産生的以及它們對個體造成的影響。 全盤否定(All-or-Nothing Thinking): 也稱為黑白思維,即認為事情非好即壞,沒有中間地帶。例如,“如果我這次考試考不到滿分,那我就徹底失敗瞭。” 過度概括(Overgeneralization): 從一次負麵事件中得齣普遍結論。例如,一次相親失敗就認為“我永遠找不到真愛”。 心理過濾(Mental Filter): 隻關注負麵信息,而忽略正麵信息。例如,在一次工作中得到很多錶揚,但隻記住瞭一句批評。 否定肯定(Discounting the Positive): 拒絕或忽視任何正麵的經曆,認為它們“不作數”或“隻是運氣”。 讀心術(Mind Reading): 毫無根據地認為自己知道彆人在想什麼,並且通常是負麵的。例如,“他今天沒跟我打招呼,一定是在生我的氣。” 預言傢(Fortune-Telling): 預測未來一定會發生不好的事情,並且對自己的預測深信不疑。例如,“我肯定會在麵試中搞砸的。” 災難化(Magnification and Minimization): 誇大負麵事件的嚴重性,而貶低正麵事件的重要性。例如,一次小小的失誤就被視為世界末日,而取得的成就卻微不足道。 情緒化推理(Emotional Reasoning): 認為“我感覺如此,所以這是真的”。例如,“我感到自己很沒用,所以我是真的沒用。” “應該”陳述("Should" Statements): 用“應該”或“不應該”來要求自己或他人,而這些要求往往是不切實際的,並導緻內疚、沮喪或憤怒。 貼標簽(Labeling and Mislabeling): 將自己或他人過度概括為負麵的標簽,而不是描述具體的行為。例如,將一次失誤就貼上“我是一個失敗者”的標簽。 個人化(Personalization): 將自己視為對負麵事件負有責任,即使這些事件與自己無關。 本書將通過大量的實際案例,幫助讀者識彆自己在日常對話和思考中齣現的這些認知扭麯。我們將提供清晰的圖示和錶格,以便讀者能夠更直觀地理解不同扭麯的特點,並學會區分它們。更重要的是,我們將引導讀者反思這些扭麯是如何影響他們的情緒和行為的,從而為後續的改變奠定基礎。 第三章:核心信念:塑造我們內在世界的無形之手 本章將深入探討“核心信念”,這是CBT理論中更深層次的概念,也是影響我們行為和情緒最根本的因素。核心信念是我們對自我、他人以及世界的、根深蒂固的、自動化的、普遍化的看法,它們通常在兒童時期形成,並且會持續影響我們一生。 我們將解釋核心信念是如何形成的,通常是在童年早期與父母、老師或其他重要人物的互動中,或者是在經曆重要的生活事件後形成的。例如,一個在童年時期經常被批評的孩子,可能會形成“我不夠好”的核心信念。一個經常被忽視的孩子,可能會形成“我不被愛”的核心信念。 然後,我們將詳細闡述核心信念如何像一副“濾鏡”,影響我們對信息的接收和解讀。即使麵對積極的反饋,持有負麵核心信念的人也可能傾嚮於將其解讀為“對方隻是齣於同情”或“我隻是運氣好”。這種內在的信念係統,使得人們傾嚮於尋找、注意並記住那些能證實他們核心信念的信息,而忽視或重新解釋那些與之矛盾的信息。 我們將區分兩種主要的核心信念類型: 關於“自我”的核心信念: 例如,“我沒有能力”、“我不可愛”、“我是個失敗者”、“我注定要孤獨”。 關於“他人”的核心信念: 例如,“彆人不可信”、“彆人會傷害我”、“彆人總是會拒絕我”。 關於“世界”的核心信念: 例如,“世界是危險的”、“世界是不公平的”、“生活是艱難的”。 本書將通過詳細的案例分析,展示核心信念是如何具體影響一個人的行為模式的。例如,“我不夠好”的核心信念可能導緻個體迴避挑戰,難以做齣決定,或者在關係中過度討好。我們將提供一些初步的探索性練習,幫助讀者開始識彆自己可能擁有的核心信念,例如通過迴顧過往的重大生活事件,以及關注自己在麵對壓力和挑戰時的自動思維模式。理解核心信念的形成和運作機製,是CBT實現深層改變的關鍵。 第二部分:認知行為療法的實踐技術與應用 第四章:識彆與挑戰非理性思維:認知重構的藝術 本章將聚焦於CBT中最核心的實踐技術之一——“認知重構”(Cognitive Restructuring)。這是指通過一係列係統化的步驟,來識彆、評估和改變那些導緻心理睏擾的非理性思維。我們將詳細闡述這一過程,並提供實用的練習方法。 首先,我們將教授讀者如何“捕捉自動思維”。這需要培養一種覺察力,在情緒發生變化時,能夠意識到腦海中閃過的念頭。我們將提供“思維記錄錶”的範例,幫助讀者記錄下觸發事件、自動思維、情緒以及行為。 其次,我們將引導讀者學習如何“評估自動思維”。這就需要運用批判性思維,像一位偵探一樣,審視這些自動思維的真實性。我們將介紹一係列“挑戰非理性思維的問題”,例如: “支持我這種想法的證據是什麼?不支持的證據是什麼?” “我是否在進行過度概括或全盤否定?” “是否有其他的解釋方式?” “如果我的朋友麵臨這種情況,我會怎麼跟他/她分析?” “即使這種想法是真的,最壞的情況是什麼?我能應對嗎?” “這種想法對我有什麼好處?又有什麼壞處?” 然後,我們將演示如何“發展更理性的替代思維”。一旦識彆齣非理性思維的局限性,我們便需要構建更貼近現實、更具建設性的思考方式。這並不是簡單地壓抑負麵想法,而是用更平衡、更客觀的視角來解讀情境。 本書將通過大量的案例,演示認知重構在不同情境下的應用,例如應對社交焦慮、處理工作壓力、麵對人際衝突等。我們將強調,認知重構不是一次性的過程,而是需要持續練習的技能,就像學習一項新技能一樣,需要時間和耐心。 第五章:行為激活與行為實驗:改變的驅動力 本章將聚焦於CBT中與認知重構互為補充的另一大技術——“行為激活”(Behavioral Activation)和“行為實驗”(Behavioral Experiments)。如果說認知重構是改變“想法”,那麼行為激活則是通過改變“行為”來影響情緒和認知。 行為激活主要用於應對抑鬱癥和缺乏動力的情況。其核心在於,當人們感到低落時,往往會迴避那些讓他們感到愉悅或有成就感的事情,從而陷入惡性循環。行為激活就是要幫助個體重新參與到那些有意義的活動中,即使在開始時感覺不到樂趣。我們將詳細介紹如何製定“活動計劃”,從小處著手,逐步增加有益活動的頻率和強度。我們將強調“計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剋服啓動睏難。 行為實驗則是CBT中一種更具探索性的技術,它允許個體通過實際行動來檢驗自己那些未經證實的信念。這不僅僅是簡單的“試一試”,而是一個有計劃、有目的的科學探究過程。我們將詳細闡述行為實驗的設計步驟: 1. 明確待檢驗的信念。 2. 預測實驗結果。 3. 設計實驗。 4. 執行實驗。 5. 評估實驗結果。 6. 根據結果修正信念。 本書將通過大量引人入勝的案例,展示行為實驗是如何幫助人們打破僵局的。例如,一個害怕被拒絕的人,可以通過發起一次小小的社交邀請來檢驗自己的信念;一個認為自己能力不足的人,可以通過嘗試完成一項具有挑戰性的任務來檢驗。我們將強調,行為實驗的關鍵在於“過程”而非“結果”,即使實驗結果不如預期,也能從中學習到寶貴的經驗。 第六章:解決問題的藝術:循序漸進的策略 本章將深入探討CBT在“問題解決”方麵的應用。許多心理睏擾源於個體在麵對生活中的難題時,感到無助、不知所措,或者采用瞭無效的應對方式。CBT提供瞭一套結構化的方法,幫助人們係統地分析問題,並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 我們將分解問題解決的過程,並介紹一係列實用的技巧: 清晰地定義問題。 這一步看似簡單,實則至關重要。我們將引導讀者學習如何將模糊的睏擾具體化,明確問題的核心所在,而不是被籠統的感覺所淹沒。 頭腦風暴解決方案。 在這一階段,鼓勵盡可能多的想法,不加評判。我們將介紹一些促進創意産生的技巧。 評估解決方案的優缺點。 對頭腦風暴産生的解決方案進行理性分析,考慮其可行性、潛在的風險和收益。 選擇最佳解決方案。 基於評估,做齣明智的選擇。 製定行動計劃。 將選定的解決方案分解為具體的、可操作的步驟。 執行行動計劃。 按照計劃實施。 評估結果。 檢查行動計劃是否達到瞭預期效果,並根據需要進行調整。 本書將通過一係列真實的案例,展示問題解決技術在應對學業壓力、職業睏境、人際關係矛盾等各種生活挑戰中的應用。我們將強調,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不僅能幫助個體剋服當前的睏難,更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應對未來挑戰的能力。 第七章:人際交往的藝術:建設性的溝通與關係 本章將聚焦於CBT在改善人際關係方麵的應用,特彆是在溝通和衝突處理方麵。良好的人際關係對於個體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至關重要。CBT提供瞭一些工具和策略,幫助人們更有效地與他人互動。 我們將探討幾個關鍵方麵: “我”信息("I" Statements)的運用。 學習如何以一種清晰、直接且不具指責性的方式錶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用“你”信息來指責對方。 積極傾聽(Active Listening)。 掌握理解對方觀點、感受和需求的技巧,包括復述、提問和反饋。 設定健康的界限(Setting Healthy Boundaries)。 學習如何識彆自己的需求,並以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方式錶達齣來,保護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衝突解決策略。 介紹一些建設性的衝突處理方法,例如尋求共同點、妥協以及學會適時放手。 理解他人的視角。 培養同理心,嘗試從他人的角度看待問題,這有助於減少誤解和衝突。 我們將通過情景模擬和案例分析,演示這些技巧如何在實際生活中發揮作用。例如,在傢庭溝通、職場協作、朋友交往中,如何運用這些技巧來建立更和諧、更健康的人際關係。本書將強調,改善人際關係是一個持續學習和實踐的過程,而CBT提供瞭一個有效的框架來指導這一過程。 結論:邁嚮更健康、更積極的人生 本書的最後,我們將總結CBT的核心理念和實踐方法,並鼓勵讀者將所學知識應用於自己的生活中。我們將重申,CBT並非萬能的靈丹妙藥,但它提供瞭一套強大而實用的工具,幫助我們理解和改變那些阻礙我們前進的思維和行為模式。 我們鼓勵讀者將CBT的原則融入日常,成為自己心理健康的積極管理者。這包括持續地覺察自己的思維,挑戰不閤理的想法,積極地參與有意義的活動,以及用更具建設性的方式與他人互動。 本書的目標是賦能讀者,讓他們能夠主動地、有意識地塑造自己的內心世界,從而過上更健康、更充實、更積極的人生。這趟探索之旅,始於對自我認識的深化,而終於對生活品質的提升。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和標題,在我看來,是一種非常直接的“承諾”。“100個關鍵點與技巧”,聽起來就像是一個可以直接拿來用的工具箱,而且是經過篩選和提煉後的精華。我一直覺得,心理谘詢如果能夠變得更“接地氣”,更貼近人們的實際需求,那將是非常有意義的。我尤其看重“短程治療”和“焦點解決”這兩個概念,因為在現代社會,時間是寶貴的,而且很多時候,人們需要的不是對過去進行“考古式”的挖掘,而是找到一條前進的道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個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快速穿過迷霧,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並指明解決的方嚮。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教會我一些“提問的藝術”,因為我知道,好的問題往往能帶來更好的答案。同時,我也希望它能讓我明白,如何用一種積極、鼓勵的方式,幫助自己或他人看到事情的另一麵,從而激發內在的動力。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那份撲麵而來的“實用主義”精神。我一直覺得,很多谘詢理論雖然深刻,但落實到具體操作時,總會遇到一些“卡殼”的地方。而這本書的標題,“100個關鍵點與技巧”,就好像是給瞭我一個清晰的路綫圖,告訴我,可以直接跳過那些晦澀難懂的理論鋪墊,直奔主題。我一直對“短程治療”這個概念很感興趣,因為它符閤當下快節奏的生活需求,也讓我覺得心理谘詢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奢侈品”。這本書承諾的“焦點解決”,更是抓住瞭問題的核心,讓我覺得谘詢師不會在一些旁枝末節上浪費時間和精力。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教會我一些具體的方法,比如,在和彆人溝通齣現障礙時,我應該怎麼問問題,纔能更快地引導對方說齣真實想法?或者,當一個人陷入睏境,感到無助時,我該如何用一些簡單而有效的方式,幫助他看到希望和可能性?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對話案例,或者一些思維框架,讓我能夠舉一反三,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能運用這些技巧。

評分

我之所以被這本書吸引,主要在於它所傳達的那種“效率”和“有效性”的理念。在我看來,心理谘詢不應該是一場漫長的、耗費心力的探索,而更應該是一種精準、有力的乾預。這本書的標題,“焦點解決短程治療”,恰恰擊中瞭我的這種想法。我一直好奇,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通過抓住問題的核心,來達到有效的改變。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給我一些具體的“招數”,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在麵對睏境時,如何避免在不重要的事情上浪費精力,而是直擊要害。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有一些關於“優勢視角”的介紹,因為我總覺得,人們在遇到問題時,往往容易聚焦於自己的弱點和不足,而忽略瞭自身潛在的力量。如果這本書能夠幫助我看到,如何引導一個人去發現和利用自己的優勢,那麼它將對我非常有價值。

評分

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其實是帶著一點“試試看”的心態。市麵上關於心理谘詢的書籍太多瞭,有些寫得很好,但總覺得離我太遠;有些寫得太淺,又覺得不夠深入。這本書的標題,尤其是“焦點解決短程治療”,讓我覺得它可能是一個比較務實的選擇。我一直對“短程”這個概念很著迷,總覺得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解決問題,這本身就是一種智慧。而“焦點解決”則讓我覺得,這本書不會講太多“為什麼會這樣”,而是更側重於“如何解決”。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可操作的工具,比如,當我發現自己在某個問題上反復糾結,無法走齣來的時候,這本書能不能告訴我,我應該怎麼去“聚焦”我的注意力,找到那個突破口?我期待書中能夠有很多實際的案例分析,讓我能夠看到這些“關鍵點”是如何在真實的谘詢場景中被應用的,而不僅僅是理論上的闡述。

評分

這本書我拿到手已經有一段時間瞭,說實話,最初吸引我的完全是這個書名——“焦點解決短程治療:100個關鍵點與技巧”。感覺特彆實在,好像直接點齣瞭問題的核心,並且提供瞭解決問題的切實方法。我個人一直對心理谘詢領域非常感興趣,但很多理論讀起來總覺得有點抽象,或者說,離我日常生活中的睏擾有點遠。這本書的名稱給我的感覺就是,它能幫我快速抓住重點,而且是那種能直接用上的技巧,這對於我這樣一個業餘愛好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所以,我滿心期待地翻開瞭它,想看看這100個關鍵點究竟是什麼,又有多麼實用。我特彆好奇,它是如何在“短程”這個限製下,實現“焦點解決”的。是怎樣的思維模式,或者說,是怎樣的技術組閤,纔能讓谘詢過程如此高效?我期待書中能給我一些顛覆性的認知,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人際關係中的衝突,或者在麵對生活中的挑戰時,能有一個更清晰、更有效的應對框架。我希望它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而是真正能夠啓發我,讓我看到解決問題的不同角度,甚至能夠幫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