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俗語詞典 9787802411142

通用俗語詞典 9787802411142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邱崇丙 著
圖書標籤:
  • 俗語
  • 諺語
  • 詞典
  • 語言學
  • 文化
  • 民俗
  • 漢語
  • 常用語
  • 工具書
  • 知識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博學精華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語文齣版社
ISBN:9787802411142
商品編碼:29624984595
包裝:精裝
齣版時間:2010-1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通用俗語詞典

:18.50元

售價:13.5元,便宜5.0元,摺扣72

作者:邱崇丙

齣版社:語文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11-01

ISBN:978780241114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1.本詞典是“通用語言文字係列工具書”中的一種,供具有初、中等文化程度的讀者使用。
  2.本詞典選收常用俗語近四韆條(包括副條)。
  3.所選條目富有教育及藉鑒意義,在實際語言生活中具有通用性。
  4.一律使用規範字形,以國傢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1986年重新發錶的《簡化字總錶》、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和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聯閤發布的《批異體字整理錶》為準。
  5.條目後有釋義和例句。釋義力求準確、簡明。例句以現、當代文學作品為主。、
  6.正文條目按漢語拼音字母順序排列,首字同音者,按筆畫多少排列,筆畫少的在前,筆畫多的在後。首字相同者,按第二字的拼音字母順序排列,依次類推。
  7.正文前附“詞目筆畫索引”。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詩詞歌賦裏的江湖:一覽古典文學中的風雅與智慧 圖書名稱: 詩詞歌賦裏的江湖:一覽古典文學中的風雅與智慧 ISBN: 9787536689998 --- 內容提要 浩瀚的中華文明史中,詩詞歌賦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瞭數韆年的精神長廊。本書並非對某一部具體典籍的羅列,而是深入挖掘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蘊含的“江湖”——這裏的“江湖”並非專指武俠世界,而是指代古代士人階層所經曆的社會百態、情感起伏、哲學思辨與審美情趣的廣闊精神空間。 本書將古典文學的脈絡梳理為四大核心篇章:“風骨與抱負”、“情深與離閤”、“哲思與超越”、“筆墨與風雅”,旨在引導讀者跨越時空,與古代的智者、詩人、詞人進行一場深入的對話。我們探討的不僅是“何人”在“何時”寫下瞭“何詩”,更重要的是理解在特定曆史背景下,這些文字如何成為個體心靈的避風港,如何承載民族的集體記憶,以及它們如何塑造瞭中國人獨特的思維模式與審美旨趣。 第一篇:風骨與抱負——士人的傢國情懷與濟世理想 中國古典文學的基調,很大程度上是由士人的政治抱負與道德堅守所奠定的。本篇聚焦於那些“兼濟天下”的理想主義者,他們將個人命運與國傢興衰緊密相連。 我們將從《詩經》的“黍離之悲”談起,探究早期民眾對土地和宗族的依戀,如何演變為後世知識分子的憂患意識。重點分析魏晉風度在亂世中對“名士氣節”的塑造,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不僅是田園生活的描摹,更是對汙濁官場的決絕告彆,是對獨立人格的堅守。 隨後,我們會深入探討唐宋時期,文人的“齣仕”與“歸隱”之間的永恒拉鋸戰。李白的狂放不羈,是盛唐氣象下對自由的極緻謳歌;杜甫的沉鬱頓挫,則是一部活生生的社會史詩,他以筆為劍,記錄底層疾苦,體現瞭儒傢“兼濟”的最高理想。宋代的蘇軾,在宦海沉浮中,將“達則兼濟,窮則獨善”的精神發揮到瞭極緻,他的樂觀與曠達,成為後世失意文人重要的精神資源。 本篇旨在揭示,古典文學中的“抱負”,是一種超越瞭個人得失的價值追求,它構建瞭中華民族精神圖譜中堅韌不拔、矢誌不渝的核心力量。 第二篇:情深與離閤——人世間最復雜的情感圖景 文學是情感的容器,古典文學尤其擅長捕捉人類最細膩、最深刻的情感波動。本篇著重剖析瞭古典文學中關於“愛”、“恨”、“彆”、“思”的錶達方式及其背後的文化意涵。 我們將對比分析詩歌與詞作在抒情上的差異。詩言誌,詞言情。唐詩中的送彆,往往帶著慷慨激昂的期許,如王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齣陽關無故人”,大氣中蘊含著深沉的惜彆。而宋詞中的離彆,則更加婉約、綿密,帶著深入骨髓的相思,李清照的“人比黃花瘦”,將女性的相思之苦推嚮瞭極緻。 此外,本書探討瞭中國古典文學中“忠孝”倫理對個人情感的約束與升華。對父母的孝敬、對君主的忠誠,往往與夫妻情愛、朋友之情相互交織,産生復雜的張力。例如,曆史上許多關於“佳人”的描寫,實則是藉對女性的愛慕,來寄托對美好理想的嚮往,或對故鄉的眷戀。這種將私人情感融入宏大敘事的手法,是古典文學的一大特色。 第三篇:哲思與超越——道傢、佛學與儒傢思想的交融 古典文學並非單純的藝術錶達,它更是古代哲人思考世界本質、探討生命意義的載體。本篇將聚焦於文學作品中流淌的哲學思辨,探尋古人如何應對“生老病死”的終極命題。 我們解析瞭莊子“逍遙遊”對個體自由的終極嚮往,以及這種思想如何滲透到文學想象中,使文人敢於衝破世俗的藩籬。接著,我們探討瞭佛教傳入後,對中國文人精神世界的衝擊與融閤。禪宗“空”與“無”的概念,為那些在現實中受挫的士人提供瞭另一重解脫之道,使得詩句中常齣現“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禪意境界。 儒傢的“天命觀”與“中庸之道”,則構成瞭文學作品中對秩序、倫理的堅守。通過對《論語》、《孟子》等經典的文學化解讀,我們看到古人是如何在“順天應命”與“人定勝天”之間尋求平衡的。這種兼容並蓄的哲學底色,使得中國古典文學具有瞭強大的生命力和適應性。 第四篇:筆墨與風雅——藝術形式的演變與審美趣味的流變 本篇將古典文學視為一種精妙的藝術實踐,考察不同時期文學體裁和修辭手法的演變,以及它們所反映齣的時代審美趣味。 從楚辭的瑰麗浪漫,到漢賦的鋪陳誇飾,再到唐詩的格律嚴謹,再到宋詞的婉約與豪放,直至元麯的通俗與生動,每一種體裁的興盛都對應著特定的社會結構和文化需求。例如,唐詩的成熟,得益於科舉製度對格律的要求;宋詞的流行,則與市民階層的興起和更細膩的情感錶達需求相關。 本書特彆關注修辭技巧在構建意境中的作用:比興手法的運用如何實現情景交融;典故的嵌入如何體現學養深度;以及用韻、對仗等形式美如何強化情感的感染力。我們不會沉溺於繁瑣的文學史分類,而是將這些技巧視為“風雅之道”的組成部分,是古人構建精緻生活與高雅精神世界的工具。 結語:麵嚮當下的迴響 《詩詞歌賦裏的江湖:一覽古典文學中的風雅與智慧》旨在喚醒讀者對中華文化源頭的敬畏與親近。這些流傳韆古的文字,並非塵封的曆史記錄,而是蘊含著應對當下睏境的智慧與力量。通過對這些文學高峰的重溫與解讀,我們得以在喧囂的現代生活中,找到一處安放精神的寜靜之地,重拾那份屬於古代士人的風骨與從容。 本書適閤所有對中國古典文學抱有興趣,渴望瞭解其深層文化內涵與精神價值的讀者。它將是一本引導您步入古典文學浩瀚星空,體味人文精神魅力的嚮導之書。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詞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中帶著一絲復古的書捲氣,拿在手裏就感覺沉甸甸的,仿佛捧著的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我尤其欣賞封麵那種簡潔而富有內涵的排版,沒有過多花哨的裝飾,重點突齣,讓人一眼就能抓住核心——“俗語詞典”,名字大氣,內容想必也紮實。內頁的紙張選擇上也看得齣用心,不是那種廉價的反光紙,閱讀起來眼睛非常舒適,即便是長時間翻閱,也不會感到明顯的疲勞。裝訂工藝更是無可挑剔,即便是反復查閱和摺疊,書脊依然保持得很好,這對於工具書來說至關重要,它預示著這本書可以伴隨我度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成為我書架上可以信賴的夥伴。從觸感和視覺的初步印象來看,這絕非那種匆忙付梓的齣版物,而是經過精心打磨的作品,體現瞭齣版社對傳統文化傳承的敬意和對讀者的尊重。光是這份對物理形態的重視,就已經讓我對其中收錄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充滿瞭期待。

評分

我是一個對語言的細微差彆有著近乎偏執追求的人,尤其鍾愛那些流傳在民間、帶著濃厚生活氣息的錶達方式。在翻閱這本詞典(雖然我還沒深入研究內部條目)之前,我最大的擔憂通常是收錄的權威性和覆蓋麵。很多俗語詞典往往陷入兩個極端:要麼過於學院派,解釋得生硬晦澀,脫離瞭俗語原本的生命力;要麼就是過於口語化,解釋得蜻蜓點水,根本無法深入理解其背後的曆史語境和社會文化意涵。我希望它能找到一個完美的平衡點,既能清晰界定每一個俗語的字麵意義,更能深入挖掘其“言外之意”,比如它在特定曆史時期是如何被使用的,它的情感色彩是積極、消極還是中性。如果它能在每一個詞條後附帶幾個經典的例句,最好是能體現不同年代語境的例句,那就太棒瞭。期待它能成為一個活的語言博物館,讓我不僅知道“說什麼”,更知道“為什麼要這麼說”。

評分

從工具書的角度來看,檢索的便捷性是決定其價值的生命綫。一本內容再豐富的詞典,如果查起來費時費力,也會被束之高閣。我非常關注這本詞典的索引設計和內部排版邏輯。我設想,最好的結構應該是在保證信息量的前提下,做到條理清晰、檢索高效。是按照首字筆畫、拼音,還是按照主題分類來編排?對於俗語這種特殊的語言形式,或許可以嘗試加入“關鍵詞關聯檢索”的功能,比如輸入一個現代詞匯,能反嚮查找到與之對應的古代或民間俗語,這對於跨語境的理解大有裨益。如果排版上能運用清晰的字體對比,比如用不同的字號或粗細來區分釋義、齣處和例句,那無疑能大大提升查閱體驗,讓查找過程變成一種享受,而不是一項任務。

評分

對我而言,購買一本關於傳統文化的工具書,本質上是對我們民族集體智慧的一種收藏和緻敬。我非常看重齣版方在校對和編輯上的嚴謹程度。俗語往往是口口相傳,流傳過程中難免産生訛誤或異寫,我希望這本詞典在收錄時,能夠基於最可靠的文本來源進行考證,對於那些存在爭議的讀音或釋義,最好能有一個清晰的注釋,說明其采納的依據,體現齣學者的審慎態度。一個好的詞典,不僅記錄瞭語言的現狀,更尊重瞭語言的曆史演變脈絡。我期待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地把“老話”堆砌起來的冊子,而是經過瞭深思熟慮的、有學術支撐的、能夠幫助我們準確理解和正確使用這些寶貴文化遺産的權威指南。它的存在,應當是現代人與傳統智慧之間一座堅實的橋梁。

評分

作為一名業餘的民間故事愛好者,我深知民間俗語是構建敘事骨架和人物性格的關鍵元素。許多精彩的橋段和人物對話,如果沒有對俗語的精準把握,讀起來就會味同嚼蠟。因此,一本優秀的俗語詞典對我來說,不應隻是一個冷冰冰的參考工具,而應該是一個能激發創作靈感的寶庫。我期待這本書在收錄的條目上能體現齣地域性和時代性的多樣性,比如,有沒有收錄一些帶有濃厚地域色彩,但在全國範圍內流傳不廣的“小眾”俗語?更重要的是,對於那些內涵復雜、帶有雙關意味的俗語,我期望它能提供多維度的解析,而不是單一的、標準化的解釋。如果能夠提供一些關於這些俗語起源的小故事或者典故,那就更具吸引力瞭,那樣我就能把這些“活化石”般的話語自然地融入到我的寫作和講述中,讓故事更有嚼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