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典 第二卷 9787503959660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典 第二卷 978750395966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罗微 著
图书标签: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文化
  • 文化传承
  • 民俗学
  • 文化遗产保护
  • 中国传统文化
  • 地方文化
  • 文化多样性
  • 民族文化
  • 传统技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ISBN:9787503959660
商品编码:2962660979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典 第二卷

:480.00元

售价:336.0元,便宜144.0元,折扣70

作者:罗微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03959660

字数:300000

页码:6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典,内容包括所有国家第二批颁布的各个项目的传承人简历以及项目名称。具体包括: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民俗等项目。本书对于广大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的读者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

目录


作者介绍


本书主编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研究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本书作者主要为全国各个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的专业研究者,有着丰富的实践基础与丰富的专业经验。

文摘


序言



《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华汇编:璀璨的口头传统与表演艺术》 序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独特之处不仅在于物质层面的辉煌成就,更在于其世代传承、生生不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遗产,如同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基因,承载着民族的记忆、情感与智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本书,正是为了记录、梳理和传承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精心编撰的系列丛书中的一员。本卷尤其侧重于“口头传统与表演艺术”这一维度,深入挖掘那些以语言、声音、肢体动作为载体,在漫长历史中口耳相传、代代相授的文化瑰宝。 内容概述 本书旨在全面呈现中国口头传统与表演艺术的丰富多样性,勾勒出这些独特艺术形式的时代脉络、地域特色以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现状。我们精心挑选了最具代表性、最具学术价值和传承意义的案例,力求从多个角度展现其内在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 一、 口头传统:民族记忆的载体,智慧的结晶 口头传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叙事、歌谣、谚语、谜语等多种形式,记录了民族的历史变迁、神话传说、民间故事、道德伦理以及生活智慧。 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 本卷收录了大量极具地域特色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例如,关于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的创世神话,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起源叙事,也蕴含着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类生存的哲学思考。在民间故事方面,我们将呈现如“牛郎织女”的爱情悲歌、“愚公移山”的坚韧毅力、“精卫填海”的顽强意志等耳熟能详的故事。同时,我们还将关注那些鲜为人知但同样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地域性故事,它们往往与特定的地理环境、历史事件或民族习俗紧密相连,展现了中华大地上丰富多彩的民间叙事传统。这些故事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民族的价值观念,传递着代代相传的道德规范。 史诗与英雄叙事: 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史诗是其民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本书将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史诗,如蒙古族的长调叙事、藏族的英雄史诗等。这些史诗以宏大的叙事、磅礴的气势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民族的起源、迁徙、战争、爱情以及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它们不仅是文学瑰宝,更是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 歌谣与民歌: 歌谣,尤其是民歌,是人们情感最直接、最生动的表达。本书将涵盖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民歌。从黄河流域的粗犷豪迈,到江南水乡的婉转细腻,再到西南地区的悠扬高亢,各具特色。我们将介绍如劳动号子、婚丧嫁娶歌、时令节庆歌、爱情歌曲等不同类型。这些歌谣不仅旋律优美,歌词也往往充满生活气息,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生活情趣和婚恋观念。例如,秦腔中的花脸唱段,戏曲里的唱腔,评弹中的说唱艺术,都将是重要的展示内容。 谚语、歇后语与谜语: 谚语是民间流传的、言简意赅的、反映生活经验和普遍真理的格言。歇后语是一种具有独特结构的隐喻性语言,后半部分是前半部分的解释。谜语则是考验智慧的文字游戏。这些形式虽然看似简单,却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对世界的观察。本书将选取最具代表性的谚语、歇后语和谜语,分析其文化内涵和语言特征,展现中华民族深厚的语言智慧和幽默感。 二、 表演艺术:生命的律动,情感的释放 表演艺术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为璀璨的明珠之一,它们以声音、形体、音乐、服饰等多种元素相结合,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艺术才华和生活热情。 戏曲艺术: 中国戏曲是集唱、念、做、打于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种类。本书将重点介绍几大经典剧种,如京剧、昆曲、越剧、黄梅戏、评剧等。我们将深入剖析其独特的唱腔、表演程式、脸谱艺术、服装服饰以及音乐伴奏。例如,京剧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及其表演特点,昆曲的婉约细腻,越剧的抒情优美,都将得到详细的阐释。同时,我们也会关注那些在地域传承中独具风格的剧种,如粤剧、秦腔、豫剧等,展现中国戏曲艺术的地域多样性。 曲艺: 曲艺是中国民间说唱艺术的总称,形式多样,各具特色。本书将呈现包括相声、评书、苏州评弹、山东快书、北京鼓曲、天津时调等在内的多种曲艺形式。我们将分析它们在语言运用、叙事技巧、音乐伴奏以及表演方式上的独到之处。例如,相声的逗哏与捧哏之间的默契配合,评书的跌宕起伏的情节塑造,评弹的吴侬软语的韵味,都将是本书重点呈现的内容。 杂技与魔术: 中国杂技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享誉世界。本书将介绍中国传统杂技的经典项目,如柔术、变脸(与戏曲中的变脸不同,此处更侧重于独立的杂技表演)、顶碗、高跷等。我们将分析其动作的难度、技巧的精妙以及表演的艺术性。同时,我们也将关注一些传承了数百年的传统魔术技艺,展现中国魔术的独特魅力。 舞蹈与音乐: 本卷还将触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舞蹈和音乐形式。例如,少数民族的节日舞蹈,如苗族芦笙舞、藏族锅庄舞等,它们往往与特定的节日庆典和宗教祭祀活动紧密相连,展现了民族欢乐、团结的集体精神。在音乐方面,我们将介绍如古琴的悠远意境、民族管弦乐的丰富表现力,以及一些地方性的器乐合奏形式。 三、 传承与发展:在时代浪潮中的坚守与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在于传承,而传承的活力则在于创新。本书不仅关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和艺术表现,更深入探讨它们在当代社会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传承人与传承体系: 本书将突出介绍国家级、省级、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展现他们为传承技艺所付出的辛勤努力,以及他们在传承过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我们将探讨传统的师徒传承模式,以及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学校教育、研究机构、媒体传播等多种传承方式的结合。 面临的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传承断层、人才匮乏、市场萎缩等严峻挑战。本书将客观分析这些挑战,并提出相关的思考。 创新与发展: 尽管面临挑战,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积极探索创新之路。本书将展示一些成功的案例,例如,将传统戏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推出数字戏曲;将传统音乐元素融入现代流行音乐,创作出既有民族特色又受大众欢迎的作品;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这些创新不仅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也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被更多人所认识和喜爱。 结语 《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华汇编:璀璨的口头传统与表演艺术》不仅是一部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献,更是一份对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深切关怀,一份对民族精神传承的郑重承诺。通过本书,我们希望能够唤起更多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共同为守护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民族财富贡献力量。这不仅仅是对过去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期许,期待这些古老的艺术形式,在新时代的阳光下,继续绽放其独特而迷人的光彩。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典 第二卷》的出版,无疑是文化界的一件大事。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看到这本书时,内心涌起了难以言喻的激动。它不像那些浮光掠影的文化介绍,而是深入挖掘,系统地梳理和呈现了大量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我尤其对那些与我的家乡有着某种渊源的项目感到好奇,渴望在书中找到属于我们那份独特记忆的印记。从书名就能看出,这本书的编纂定是耗费了大量的心血和时间,汇集了众多专家学者以及一线传承人的智慧结晶。想象一下,那些濒临失传的绝技,那些充满生活智慧的习俗,都被一一记录下来,这本身就是一项伟大的功绩。我期待着在书中感受到那些传承人在艰难岁月中如何坚守,如何在时代变迁中寻找创新的力量,将祖辈的技艺和智慧延续下去。这本书,承载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民族的精神和情感。

评分

初次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典 第二卷》,就被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宏大的视野所折服。虽然我本人并非文化研究的专业人士,但书中的内容依旧让我感到极其震撼。它系统地呈现了我国各地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精湛的传统工艺到生动的民俗活动,再到充满智慧的口头文学,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我特别感兴趣的是那些关于特定地区、特定族群的文化符号和表现形式。我想象着,通过这本书,我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域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表达自我、维系社群。这种对文化的全面梳理,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中华文明的多元性和包容性。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情感的连接,它让我们感受到与历史的血脉相连,唤醒我们内心深处对故土和文化的归属感。

评分

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典 第二卷》的简介,我脑海中勾勒出这样一幅画面:这是一个关于“活着的历史”的庞大叙事。书中所涵盖的每一个项目,都不仅仅是文字的描述,而是背后有着一群默默付出的传承人,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声音和生命,将古老的智慧一代代传递下来。我特别期待书中那些关于传承人的故事,他们是如何学习、如何实践、如何面对传承中的挑战?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传统文化并非是博物馆里陈列的冰冷展品,而是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鲜活力量。那些看似微小的传统技艺,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对自然的理解;那些欢快的民俗活动,凝聚着社群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这本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这些“活着的历史”的绝佳机会,它让我们有机会去感受,去理解,去珍视,并最终思考如何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继续闪耀。

评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典 第二卷》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就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分量,不单是纸张的厚重,更是那份历史和文化的厚度。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逐页细读,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和摘要,就已经被其中包含的丰富内容所吸引。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很精美,充满了古典韵味,让人一看就知道其内容的珍贵。我特别期待能够深入了解那些在现代社会中依旧鲜活的传统技艺和民俗风情。我想象着,通过这本书,我可以“穿越”回某个古老的村落,亲眼见证匠人们如何一针一线织就精美的布匹,或者聆听老人们口述那些流传千古的民间故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记录,更像是一扇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些可能正在逐渐消失的宝贵财富。我相信,读完这本书,我对我们民族的文化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更真挚的情感。尤其是那些关于传承的篇章,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保护和发扬这些宝贵文化遗产的方法和意义。

评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典 第二卷》这本书,仿佛是一本厚重的时光手册,里面记录着无数先辈留下的宝贵印记。我被书中那些充满生命力的文化项目深深吸引,想象着它们在岁月的长河中如何演变,如何与时俱进。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那些与自然紧密相关的传统技艺,例如与农耕、渔猎、医药相关的非遗项目,它们无不体现了古人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智慧。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文化的反思。它让我们有机会停下脚步,审视当下,思考我们在快速发展的时代是否正在失去一些重要的东西。通过这本书,我希望能更深刻地理解“文化”的真正含义,它不仅仅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传承,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纽带。我相信,这本书会给每一个读者带来深刻的启发,让我们更加珍视我们所拥有的文化财富,并思考如何让它们更好地服务于当代社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