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数学词汇 第三版 张鸿林 英语学习 外语学习工具书 其它行业外语 数学和应用数学 英汉词汇书籍

英汉数学词汇 第三版 张鸿林 英语学习 外语学习工具书 其它行业外语 数学和应用数学 英汉词汇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数学词汇
  • 英汉词汇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 工具书
  • 张鸿林
  • 第三版
  • 数学和应用数学
  • 行业外语
  • 学习辅导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学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94027
商品编码:29633965717

具体描述

本书收入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各分支学科中常见的、重要的和近年来(te别是近十年来)新出现的名词术语六万多条。本书是在作者四十年来的数学教学科研工作和数学图书编辑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编订而成的,经各方面**名专家认真审查,定名力求做到“意义准确、避歧解、有系统”。书末附有三千多位古今数学家译名表。本书可供广大科学工作者、大学教师和学生以及翻译和编辑人员使用。 

正文1

A1

B44

C70

D144

E179

F207

G234

H256

I280

J316

K320

L328

M360

N400

O428

P446

Q502

R514

S552

T630

U662

V676

W685

X695

Y696

Z697以希腊字母起首的术语700

以数字和符号起首的术语703

 

附录A数学家译名表705

附录B俄文字母拉丁化一览表772

附录C希腊字母表774

附录D德文字母表775

ⅩⅦ5. 数学词汇典型后缀及后组合成分表910


《现代物理学前沿探索:从量子纠缠到宇宙起源》 书籍信息: 书名: 现代物理学前沿探索:从量子纠缠到宇宙起源 作者: [虚构作者名:李明德] 出版社: [虚构出版社名:科学前沿出版社] 出版年份: [虚构年份:2023] 分类: 物理学、前沿科学、理论物理、宇宙学 --- 内容简介: 《现代物理学前沿探索:从量子纠缠到宇宙起源》是一部深度聚焦当代物理学最激动人心、最具挑战性的研究领域的专著。本书旨在为具有一定物理学基础知识的读者,提供一幅从微观基本粒子到宏观宇宙演化全景图的清晰导览。它摒弃了过度依赖繁复数学推导的传统教科书模式,转而强调物理思想的内在逻辑、实验证据的支撑,以及理论模型的前瞻性意义。 第一部分:微观世界的颠覆——量子场论与标准模型的深化 本部分深入剖析了粒子物理学的核心框架——量子场论(QFT)的最新进展。我们首先回顾了标准模型(Standard Model)的辉煌成就,特别是希格斯玻色子发现后的新局面。然而,标准模型并非终点,本书随后将笔锋转向那些标准模型无法解释的现象。 1.1 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物理学构想: 我们将探讨为什么需要“新物理学”(Beyond the Standard Model, BSM)。重点讨论暗物质(Dark Matter)的候选粒子(如WIMPs、轴子)的理论模型及其间接探测、直接探测的实验进展。此外,对中微子物理学的最新观测数据进行了细致分析,包括其质量顺序的确定性探索,以及这可能暗示的额外对称性破缺机制。 1.2 量子纠缠的精深应用与信息物理: 量子纠缠(Quantum Entanglement)是量子力学的核心奇特性质,本书花费大量篇幅探讨其在信息科学中的革命性潜力。这不仅包括量子计算(Quantum Computing)的最新算法(如Shor算法和Grover算法的实际可扩展性挑战),还深入解析了量子纠错码(Quantum Error Correction)的理论极限。更进一步,我们讨论了“信息即物理”(It from Bit)的哲学与物理学交叉领域,探讨信息熵与黑洞热力学之间的深刻联系,以及如何利用纠缠来理解时空几何的构造。 第二部分:统一的渴望——引力理论的现代前沿 引力,作为支配宇宙宏观结构的唯一已知自然力,其与量子力学的融合仍然是物理学界最大的未解之谜。 2.1 弦理论与M理论的几何化尝试: 本书对弦理论(String Theory)进行了梳理,重点关注其在解决量子引力问题中的优势——引入了更高维度的时空(如卡拉比-丘流形Calabi-Yau Manifolds)来紧致化额外维度。我们分析了AdS/CFT对偶性(反德西特空间/共形场论对偶),这一强大的工具如何通过几何学来描述强耦合量子场论,为理解量子引力和强相互作用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2.2 圈量子引力(Loop Quantum Gravity, LQG)的路径: 与弦理论并立的另一大竞争者——圈量子引力,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将时空本身进行“量子化”来避免无穷大的出现。本书详细介绍了“自旋网络”(Spin Networks)和“自旋泡沫”(Spin Foams)的概念,并探讨了LQG在描述宇宙大爆炸奇点替代物——“大反弹”(Big Bounce)方面的潜力。 第三部分:宇宙的宏伟叙事——从暴胀到暗能量 本部分将视角拉升至宇宙学的尺度,审视我们对宇宙历史和命运的理解。 3.1 暴胀理论的精细检验与起源: 宇宙暴胀(Inflation)成功解决了早期宇宙的平坦性问题和视界问题。本书着重分析了普朗克(Planck)卫星和其他观测数据对暴胀模型参数(如原初引力波的张量-标量比r)的严格限制。我们探讨了单场暴胀模型的局限性,以及多场暴胀模型所带来的复杂动力学图景。 3.2 暗能量的本质之谜: 暗能量(Dark Energy)驱动着宇宙的加速膨胀,是当前宇宙学中最令人困惑的现象。本书系统比较了主流的解释:宇宙学常数(Vacuum Energy)及其与量子场论预测值的巨大差异(“真空灾难”);以及修正引力理论(Modified Gravity, $f(R)$ 引力等)作为替代方案的优势与观测检验。我们还讨论了如何通过未来巨型望远镜项目来更精确地测量宇宙膨胀历史,以期区分不同的暗能量模型。 3.3 黑洞物理学的前沿动态: 黑洞不再是纯粹的理论构造。本书收录了引力波天文学(LIGO/Virgo/KAGRA)的最新成果,特别是对双黑洞并合事件的分析,这些事件如何检验广义相对论的有效性。此外,我们探讨了信息悖论的最新进展,以及“防火墙”假说与“软毛理论”(Soft Hair)等对黑洞熵和信息存储机制的新思考。 总结与展望: 《现代物理学前沿探索》不仅是对现有知识的梳理,更是一份对未来科学方向的指引。它清晰地揭示了当前物理学研究中理论构建的优雅性与实验观测的严苛性之间的张力。本书致力于激发读者对基础科学的深层兴趣,鼓励跨学科思维,并对人类认知自然规律的终极边界进行深入的哲学与科学反思。对于希望站在现代物理学最前沿进行思考的学者、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而言,本书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思维工具和知识架构。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对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工具书都有点“审美疲劳”了,它们通常都是冷冰冰的知识堆砌,让人提不起兴趣去翻阅。然而,既然这本书提到了“英语学习”和“外语学习工具书”的定位,我便多了一层好奇:它是否在保持专业性的同时,也注入了一些便于非母语者学习和记忆的巧思?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为那些已经掌握了大量数学知识的专业人士准备的,也能够惠及那些正在努力攻克数学英语难关的本科生或者自学者。比如,它是否对一些看似相似但内涵不同的词汇进行了区分辨析?举个例子,“limit”和“bound”在不同的数学语境下如何精准对应不同的中文表述?如果能有类似“辨析”或者“易混淆词”的版块,那简直是雪中送炭。再者,我特别看重学习资源的整合性。一个好的工具书,不应该只是一个静态的词汇表。我期望它能提供一些与时俱进的学习建议,比如如何利用这些词汇去理解和阐述一个复杂的数学证明。如果张鸿林先生(如果信息无误)在编撰过程中融入了他多年教学或研究的经验,使得这本书的解读更具人性化和启发性,而不是干巴巴的字典式罗列,那么它的价值就远远超出了普通词汇手册的范畴,真正成为一套有效的“外语学习”辅助材料。

评分

从行业角度来看,数学和应用数学是一个极其广阔的领域,从纯理论的抽象结构到工程应用中的数值模拟,涉及的术语系统庞大且专业壁垒高。我关注的重点在于其“行业外语”的属性。这意味着它必须能够涵盖那些在实际工程项目中频繁出现,但在纯数学教材中不一定被强调的术语。比如,在计算流体力学(CFD)或者有限元分析(FEA)中常用的特定算子、网格划分术语、收敛性指标的表达方式等等,这些往往是学生或初入职场的工程师在阅读国际标准或技术文档时最容易卡壳的地方。我期待这本书能在这方面的覆盖面上表现出超越传统学术词典的视野。如果它能针对不同应用领域(如金融工程、信号处理等)做一些术语的侧重或补充说明,那无疑会大大增加其面向“其它行业外语”的实用价值。一本真正好的工具书,应该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不仅带你认识路标(词汇),还能告诉你哪条路是通往特定目的地的捷径(特定领域的习惯用语)。如果它能在这“应用端”的词汇和表达上做到详尽和准确,那么它对跨学科交流的贡献将是无法估量的。

评分

作为一名常年与外文文献打交道的科研人员,我深知一本优秀的英汉专业词汇手册对工作效率的提升有多么显著。我过去常用的那本词典,买了好几年了,里面的很多术语都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尤其是在计算数学和数据科学交叉的领域,新词汇层出不穷。我对这本《英汉数学词汇 第三版》最大的关注点在于其“第三版”的含金量。出版更新意味着编者对现有内容的审视和拓宽,我期望它在集合论、范畴论这些基础理论的词汇翻译上做到无可挑剔的精准,同时,也渴望看到它在应用数学,比如优化理论、随机过程等前沿领域的覆盖深度。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在词条的组织结构上能体现出高度的专业性和逻辑性。例如,是按照字母顺序排列,还是按照数学分支分类?如果能提供一个清晰的脉络图或者索引,方便我快速定位某一特定领域的词汇群,那将是极大的便利。我关注的不仅仅是“这个词怎么说”,更是“这个概念在数学体系中是如何被界定的”。如果这本书能提供这种深度的语境解释,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词语的层面,那么它就从一本“工具书”升华为一本“学习伴侣”。对于我们这些需要撰写国际会议论文和申请基金项目的人来说,用词的专业性和地道性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学术信誉,所以,对一本新版词汇书的期待,自然是建立在对极致精准度的苛求之上的。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挺有意思的,光是“英汉数学词汇”这几个字,就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最近在准备一个比较难的国际数学考试,正好需要一本靠谱的工具书来夯实我的基础词汇。市面上很多词典,要么是泛泛而谈,覆盖面广但不够深入,要么就是专业术语堆砌,读起来晦涩难懂,让人望而却步。我特别希望能找到一本能把复杂的数学概念用清晰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并且中英对照做得非常到位的书。比如那些涉及高等代数、拓扑学或者微分几何中的核心词汇,如果能配上简短而精辟的例句或者应用场景的说明,那就太棒了。我希望能看到它在处理那些中文和英文表达方式差异较大的专业术语时,能提供一些巧妙的翻译和解释,而不是简单的直译。毕竟,数学语言的精确性要求很高,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的细微差别都可能导致理解上的偏差。而且,既然是第三版,我更看重的是它在内容上的更新和修正,希望它能收录一些近年来新兴的数学分支中的新词汇,让它不仅是回顾经典,更是面向未来的。如果这本书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它对于任何一个想在数学领域进行深入学习或国际交流的人来说,无疑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利器,能极大地提升我们理解和使用专业术语的效率和准确性。我希望它装帧设计也能考虑到实用性,方便携带和随时查阅,毕竟工具书的价值在于其即时可得的帮助。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本经典的词汇书,其价值不仅在于它收录了多少词,更在于它如何帮助读者建立起一个稳固的知识结构。对于《英汉数学词汇 第三版》这样一本被定位为工具书的书籍,我非常看重其“编排体系”和“信息密度”。如果它只是简单地按A-Z排列,那未免有些单调了。我理想中的结构应该是高度关联性的:比如,当查阅“Integral”时,能否清晰地看到与之相关的“Riemann Sum”,“Lebesgue Integral”,“Improper Integral”等衍生和相关概念的词条链接或集中展示?这种网状的知识组织方式,才能真正帮助学习者构建起一个立体化的数学词汇网络,而不是孤立地记忆单个单词。此外,在信息密度方面,我希望它能在篇幅和信息量之间找到一个绝佳的平衡点——既不能过于冗余,也不能过于精简。如果它能为核心概念提供简洁的英文释义(Definition in English),紧接着是精准的中文翻译,再辅以一个最精炼的例句,这样的“三段式”结构对于深度理解和快速记忆是非常高效的。这本书的厚度、纸张质量以及装订方式也直接影响着我是否愿意将其置于书桌常备的位置,毕竟,工具书的生命力在于频繁地被使用和翻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