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系统排列入门--如何释放家庭爱的力量 9787122046703

家庭系统排列入门--如何释放家庭爱的力量 978712204670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乌沙莫Ulsamer·B 著
图书标签:
  • 家庭系统排列
  • 家庭关系
  • 心理学
  • 自我成长
  • 亲子关系
  • 原生家庭
  • 疗愈
  • 人际关系
  • 幸福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046703
商品编码:2963914828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家庭系统排列入门--如何释放家庭爱的力量

定价:32.00元

售价:23.4元,便宜8.6元,折扣73

作者:乌沙莫(Ulsamer·B)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9-01

ISBN:978712204670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阅读《如何释放家庭爱的力量》后,家庭系统排列是否科学?工作坊上为什么会发生那些现象?已经不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海灵格的洞见本身才是震憾人们、帮助人们改变的关键所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如何释放家庭爱的力量》的译者郑立峰先生亦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系统排列治疗师,书中的译序、译后记及文中补充的一些译注都将对读者理解系统排列有很大帮助。海灵格的家庭系统排列是很不容易理解的。我一共参加过三次海灵格的工作坊,前两次基本上都是目瞪口呆地看个热闹。因为习惯了科学思维的大脑一时无法相信甚至是在抵触工作坊上发生的一切。很多与我有着相同疑惑的参与者会向海灵格提出问题,但海灵格的回答往往像打太极,使出多少力*终都是原样返了回来。《如何释放家庭爱的力量》在德国非常畅销,恐怕就是因为将海灵格打回来的问题都进行了正面回应,体现了作者本人在工作中的思考,所以特别适合于系统排列的初学者,适合于习惯科学思维的大脑。


内容提要

家庭系统排列是由伯特海灵格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结合了家庭治疗、精神分析和完形治疗等多种治疗理论。其主要特点是从当事人的家庭系统入手,试图寻找出每个家庭中所隐藏的,不为当事人所知却对其有着深刻影响的家庭动力,或称家庭秩序。
乌沙莫博士的这本著作在德国热销15万余册,被认为是家庭系统排列*的入门书,特点是浅白易懂,对系统排列的原理、应用和背景都有清晰的阐述,特别适合初学者。更为难得的是,在中文版中,作者根据自己在中国的工作经验,就中国的家庭系统专门写了一章,使中国读者读来更加有亲切感。

海灵格的家庭系统排列是很不容易理解的。我一共参加过三次海灵格的工作坊,前两次基本上都是目瞪口呆地看个热闹。因为习惯了科学思维的大脑一时无法相信甚至是在抵触工作坊上发生的一切。很多与我有着相同疑惑的参与者会向海灵格提出问题,但海灵格的回答往往像打太极,使出多少力终都是原样返了回来。这本书在德国非常畅销,恐怕就是因为将海灵格打回来的问题都进行了正面回应,体现了作者本人在工作中的思考,所以特别适合于系统排列的初学者,适合于习惯科学思维的大脑。阅读本书后,家庭系统排列是否科学?工作坊上为什么会发生那些现象?已经不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海灵格的洞见本身才是震憾人们、帮助人们改变的关键所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译者郑立峰先生亦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系统排列治疗师,书中的译序、译后记及文中补充的一些译注都将对读者理解系统排列有很大帮助。


目录


作者介绍

作者:(德国)乌沙莫 (Ulsamer·B)译者:郑立峰

波图·乌沙莫,博士,拥有法学与心理学双博士学位。作为一名心理治疗师,专长于NLP(身心语言程式学),并从事管理咨询工作15年。自1995年开始主持家庭系统排列工作坊。郑立峰,法学学士、文学硕士。获得美国NLP大学和NLP学会颁发的NLP导师资格,华人地区系统排列师。曾跟随海灵格及其他数位导师学习。在中国香港、大陆及台湾地区定期主持系统排列工作坊及培训。
译者简介
郑立峰,法学学士、文学硕士。获得美国NLP大学和NLP学会颁发的NLP导师资格,华人地区系统排列师。曾跟随海灵格及其他数位导师学习。在中国香港、大陆及台湾地区定期主持系统排列工作坊及培训。


文摘


序言



探寻内在宁静与关系和解的旅程:深度解析《自我疗愈的艺术与实践》 本书核心主旨: 本书旨在引导读者进入一个自我探索与深度疗愈的旅程,聚焦于人类复杂的情感模式、创伤的根源及其转化路径。它不是简单的心理学入门读物,而是一部融合了认知行为疗法(CBT)、接纳与承诺疗法(ACT)、正念冥想(Mindfulness)以及深度潜意识工作(如梦境分析与意象引导)的综合指南。本书强调,真正的疗愈源于个体与自身内在经验的和解,而非仅仅修正外部行为。 第一部分:理解心智的迷宫——现代心理困境的透视 第一章:现代生活的“慢性失联”:被压抑的情感与身体的警报 本章深入剖析了当代社会中,个体普遍存在的“情感麻木”与“内在疏离”现象。我们探讨了社会期望、数字依赖以及快节奏生活如何系统性地切断了我们与真实感受的连接。作者引入了“身体记忆”(Somatic Memory)的概念,阐述了未被处理的情绪如何以生理症状(如慢性疲劳、不明疼痛或焦虑倾向)的形式在身体中留下印记。本章提供了初级的身体扫描练习,帮助读者重新建立对身体信号的敏感度,视其为内在智慧的表达而非麻烦的来源。 第二章:叙事的陷阱:我们如何构建并困于自己的故事 每个人都在用“故事”来定义自我。本章着重分析了我们如何无意识地采纳家庭、文化和社会给予的“生命剧本”。我们将识别那些限制性的核心信念(如“我不够好”、“世界是危险的”),并探讨这些信念是如何通过“确认偏误”不断得到强化的。通过对比“生存叙事”与“成长叙事”,读者将被引导去审视自己所信奉的故事的真实性与服务性,为叙事重构打下基础。 第三章:情绪的炼金术:从恐惧到力量的转化路径 本书将情绪视为能量流,而非需要被“管理”或“消除”的敌人。我们详细区分了基本情绪(如恐惧、愤怒、悲伤、喜悦)及其复杂衍生情绪。书中提供了一套被称为“情绪驻留技术”的练习,教导读者如何在不被情绪淹没的情况下,安全地“陪伴”强烈的情感体验,观察其生起、发展和消退的过程。本章重点讨论了“愤怒”的建设性潜力,将其视为划清界限和维护尊重的有力工具。 第二部分:深度探索与疗愈的工具箱 第四章:正念的锚点:在混乱中寻找稳定之所 本章系统介绍了正念(Mindfulness)的科学基础及其在日常应用中的具体操作。内容涵盖了从基础的呼吸觉知到行走冥想、慈心禅(Loving-Kindness Meditation)的进阶练习。与传统的放松技巧不同,本书强调正念的核心在于“不加评判的觉察”,即在觉察到分心或评判时,温柔地将注意力带回当下。本章提供了一系列基于场景的、易于融入忙碌生活(如通勤、进食)的微型正念练习。 第五章:解构创伤的阴影:创伤知情照护的视角 本书采取了创伤知情(Trauma-Informed)的视角来理解人类的痛苦。我们探讨了“小创伤”(Micro-traumas,如持续的忽视或贬低)与“大创伤”对神经系统的长期影响。重点介绍了“窗口的理论”(Window of Tolerance),帮助读者认识到自己的应激反应阈值。更重要的是,本章提供了一系列非语言性的、温和的身体释放技巧,旨在帮助读者在不重新经历创伤内容的前提下,释放被困在身体中的紧张感。 第六章:自我慈悲:治愈内部批评家的良药 自我批评是许多人进步的最大障碍。本章深入探讨了“内部批评家”的起源,通常是早期重要人物的投射或内化的评判声音。作者引入了克里斯汀·内夫(Kristin Neff)的自我慈悲理论,并将其与积极心理学的“自我同情”概念相结合。实践部分提供了“写给受伤的自己”的书信练习,以及如何区分“自我慈悲”与“自我放纵”的实用指南。 第三部分:重塑连接——行动与整合 第七章:建立有边界的亲密关系:爱与自主的平衡 关系中的冲突往往源于边界的模糊。本章专注于如何清晰、坚定但充满尊重地设立个人边界。我们区分了被动、攻击性和果断的沟通模式。内容着重于“我声明”(I-Statements)的高阶应用,尤其是在面对强硬的反对意见时,如何坚持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不引发对方的防御机制。 第八章:承诺的艺术:选择你的价值观,驱动你的行动 本书的实践高潮部分是基于接纳与承诺疗法(ACT)的价值观澄清工作。我们不会讨论“你想要什么”,而是探讨“什么对你最重要”(你的核心价值观)。本章指导读者从模糊的愿望(如“我想快乐”)过渡到清晰的行动承诺(如“我每天会花十五分钟专注于一项对我而言有意义的创造性活动”)。目标是让生活行动与其深层意义保持一致,从而产生内在的驱动力。 第九章:整合与日常的转化:疗愈是一场持续的迁徙 最后一章强调,疗愈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种持续的、日常的实践。作者提供了“每日复盘仪式”的框架,鼓励读者将新习得的技能整合到日常的挑战中。内容包括如何应对“复发”(即旧有模式的重现),以及如何将“失败”重新定义为“有价值的信息反馈”。本书以一个开放性的视角结束,激励读者将自我探索视为终身学习的旅程,庆祝每一次微小的内在进步。 本书适合人群: 经历过慢性压力或倦怠感的人士;希望深入理解自身情绪反应机制的个人;寻求超越传统心理咨询模式,进行深度内在成长的探索者;以及所有渴望在复杂人际关系中找到平衡与自主的人。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不仅仅是理论的讲解,更像是一份实操指南。作者细致地分解了家庭系统排列的步骤,从准备工作到具体的操作方法,都做了详尽的阐述。我尤其喜欢她对于“感受”的强调,她鼓励读者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去感受身体的反应,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性的分析层面。这种回归内在的引导,让我觉得非常接地气,也让我开始相信,我们自身就拥有解决家庭问题的能力。

评分

初读之下,作者的文字就如同一股清泉,缓缓流淌进我的内心。她并没有使用过于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非常贴近生活化的语言,去描绘那些隐藏在家庭互动中的无形动力。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深刻洞察力,她似乎能看到我们每个人在家庭这个复杂网络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这些角色之间微妙的相互影响。那些生动的案例分析,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家庭的缩影,也引发了我对过往一些家庭事件的重新审视。

评分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我与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一些场景。我开始尝试将书中提到的概念应用到我的思考中,去理解为什么在某些时刻,我们会产生误解,或者为什么某些行为模式会一再出现。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很多看似个人化的困扰,其实都根植于更广阔的家庭系统之中。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以一种更宏观、更富有同情心的方式去理解家人。

评分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次非常宝贵的阅读体验。它不仅教会了我一种新的认识家庭关系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它点燃了我内心深处对爱的探索和对和解的渴望。我期待着能将书中的智慧运用到我的生活中,去修复那些可能存在的裂痕,去拥抱那些可能被忽视的温暖。我相信,通过学习家庭系统排列,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也能更好地与家人建立更深厚的连接。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吸引人,淡雅的色彩和简洁的插图,给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希望的感觉。封底的介绍语也恰到好处地勾勒出了这本书的核心主题——家庭爱的力量,这让我对探索家庭系统排列的奥秘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人际关系,特别是家庭关系中的一些微妙而又深刻的连接方式感到好奇,总觉得其中蕴含着某种难以言喻的智慧。这本书的名字直接点出了“入门”,这对我这个对此领域完全陌生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剂,让我相信我能够理解并从中受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