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综合业务数字网(英文版)
:125.00元
售价:93.8元,便宜31.2元,折扣75
作者:G.Kessler&P.Southwick;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1-04-01
ISBN:9787506249683
字数:
页码:80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763kg
Preface
Preface to the First Edition
Chapter 1 Telemunications Background for ISDN
Chapter 2 ISDN Terms,Definitions ,and Standards
Chapter 3 Overvew of ISDN Services
Chapter 4 ISDN Protocol Architecture
Chapter 5 Physical Layer Protocols
Chapter 6 The D-Channel Data Link Protocol
Chapter 7 The D-Channel Layer 3 Protocol
Chapter 8 Packet-and Frame-Mode Bearer Services
Chapter 9 National ISDN
Chapter 10 Singnaling System No.7
Chapter 11 ISDN Applications
Chapter 12 ISDN Implementations
Chapter 13 ISDN Products
Chapter 14 Introduction to Broadband and Fast Packet Serveces
Chapter 15 Frame Relay Concepts and Protocols
Chapter 16 Frame Relay Call Control Singnaling
Chapter 17 Frame Relay Applications,Products,and Services
Chapter 18 ATM Concepts and Protocols
Chapter 19 ATM Siganling across the UNI
Chapter 20 ATM Applications,Products ,and Services
Chapter 21 Switched Multimegabit Data Service
Chapter 22 ISDN,B-ISDN,and the Interet
Chapter 23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Technologies
Appendix
Index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朴实,没有过多花哨的装饰,反而给人一种沉稳、专业的信赖感。当我第一次翻开它时,就被其严谨的逻辑结构和清晰的章节划分所吸引。作者显然在信息架构上下了很大功夫,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个领域的读者,也能循序渐进地理解复杂的概念。比如,在介绍网络拓扑结构的部分,作者没有简单地罗列定义,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绘制的示意图,辅以生活化的比喻,将原本抽象的技术原理变得直观易懂。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历史脉络的梳理,清晰地勾勒出从传统电信网络到现代综合业务数字网演进的关键技术节点和决策背后的考量。这种深厚的行业积淀和对技术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让整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部行业发展史的缩影。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思考,作者是如何将如此庞大且技术性极强的内容,组织得如此井井有条,让人在学习的同时,还能体会到一种探索知识边界的乐趣。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其作为工具书的范畴,它提供了一个理解现代通信基础设施核心的全新视角。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最大的期待是它能提供一个全面而前瞻的视角来审视“综合业务”的内涵。事实证明,这本书完全没有辜负我的期望。它没有将重点仅仅放在单一的技术栈上,而是着眼于整个网络体系如何承载语音、数据、视频等多种业务的融合与优化。书中对网络分层架构的描述,尤其是在不同业务流如何共存、互不干扰方面,提供了非常精妙的解决方案论述。我注意到作者在讨论未来趋势时,引用了许多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行业标准草案,这使得本书的时效性非常高,避免了许多同类书籍因更新不及时而迅速过时的窘境。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对网络安全在综合业务环境下的挑战与应对策略也有独到的见解,这在很多纯粹侧重性能的书籍中是比较少见的深度。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教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教你“为什么会这样”以及“未来将如何演变”,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知识。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绝对值得称赞。在如今数字化阅读盛行的时代,一本纸质技术书的物理体验变得尤为重要。纸张的厚度适中,油墨的着色均匀,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有明显的视觉疲劳。更重要的是,书中大量的图表和流程图设计得非常精良。它们不仅是内容的辅助说明,本身就是一种视觉语言。例如,那些复杂的网络结构图,线条清晰,关键节点标识明确,即使用较小的字体印刷,也不会显得拥挤。这对于需要对照阅读和做笔记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常常在阅读完一个概念后,会立即翻到相应的图表进行印证,这种图文结合的编排方式,极大地提升了信息的吸收效率。从一个读者的角度看,一本优秀的工具书,除了内容要硬核之外,良好的阅读体验同样是衡量其品质的重要标准,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体现了出版方对专业读者的尊重。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可以说是“教科书中的一股清流”。很多技术书籍的通病在于术语堆砌和句式冗长,读起来像是在啃硬骨头,但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深谙如何用简洁、有力的语言去阐述复杂的技术点。阅读体验非常流畅,仿佛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旁边,耐心地为你拆解每一个难点。特别是当涉及到协议栈和接口标准这些枯燥的部分时,作者总能巧妙地穿插一些实际应用案例作为佐证,这极大地增强了知识的粘性。我尤其对其中关于服务质量(QoS)保障机制的阐述印象深刻,作者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在不同业务场景下,如何权衡带宽分配、延迟控制和抖动管理,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工程思路。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既能满足专业人士进行深入研究的需求,也为在校学生构建扎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绝佳的蓝图。毫不夸张地说,这本书的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次高质量的技术训练。
评分我是在准备一个大型项目的设计方案时接触到这本书的,坦白说,最初有些担心它的理论性是否会过于脱离实际工程需求。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作者非常擅长在理论高度和工程实践之间架设桥梁。书中对于网络设备配置逻辑的描述,虽然是概念性的,但其背后蕴含的配置哲学和优化原则,可以直接指导我们在实际设备上进行策略制定。特别是关于网络资源的动态调度和故障恢复机制的讨论,提供了非常具有操作性的思路框架。书中还穿插了一些针对特定厂商实现的关键参数的讨论(当然是去标识化的),这让我们在评估不同技术方案时,能够更接地气地考虑实施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这本书没有提供具体的“操作手册”,但它给予的是一种顶层的设计思维和解决问题的通用方法论,这对于一个技术管理者或高级工程师来说,其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它教会你如何构建一个健壮、可扩展的综合业务网络,而不是仅仅教会你如何输入几行命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