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业务数字网(英文版) 9787506249683

综合业务数字网(英文版) 978750624968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G.Kessler&P.Southwick 著
图书标签:
  • 综合业务数字网
  • 数字通信
  • SDH
  • PDH
  • 传输网络
  • 通信工程
  • 网络技术
  • 电信
  • 数据通信
  • 网络协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06249683
商品编码:2964133397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1-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综合业务数字网(英文版)

:125.00元

售价:93.8元,便宜31.2元,折扣75

作者:G.Kessler&P.Southwick;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1-04-01

ISBN:9787506249683

字数

页码:80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763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Preface
Preface to the First Edition
Chapter 1 Telemunications Background for ISDN
Chapter 2 ISDN Terms,Definitions ,and Standards
Chapter 3 Overvew of ISDN Services
Chapter 4 ISDN Protocol Architecture
Chapter 5 Physical Layer Protocols
Chapter 6 The D-Channel Data Link Protocol
Chapter 7 The D-Channel Layer 3 Protocol
Chapter 8 Packet-and Frame-Mode Bearer Services
Chapter 9 National ISDN
Chapter 10 Singnaling System No.7
Chapter 11 ISDN Applications
Chapter 12 ISDN Implementations
Chapter 13 ISDN Products
Chapter 14 Introduction to Broadband and Fast Packet Serveces
Chapter 15 Frame Relay Concepts and Protocols
Chapter 16 Frame Relay Call Control Singnaling
Chapter 17 Frame Relay Applications,Products,and Services
Chapter 18 ATM Concepts and Protocols
Chapter 19 ATM Siganling across the UNI
Chapter 20 ATM Applications,Products ,and Services
Chapter 21 Switched Multimegabit Data Service
Chapter 22 ISDN,B-ISDN,and the Interet
Chapter 23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Technologies
Appendix
Index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综合业务数字网(英文版)》—— 现代通信的基石 前言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乃至整个社会的面貌。而在这波澜壮阔的通信变革浪潮中,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无疑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是20世纪末通信领域的一项革命性创新,更是为我们迈向更加互联互通的数字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书,以其深邃的洞察和严谨的论述,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索ISDN的奥秘,理解其诞生背景、技术原理、发展历程以及对现代通信体系的深远影响。 第一章:通信网络演进的历史长河 要理解ISDN的重要性,我们必须将其置于通信技术发展的宏大历史背景下进行审视。在ISDN出现之前,通信网络经历了漫长而显著的演进。 早期电报与电话时代: 最早的远距离通信依赖于电报,它通过编码传输信息,实现了信息的即时传播,极大地缩短了地域的界限。随后,电话的发明更是实现了语音的实时传输,让人类之间的沟通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然而,在这一时期,不同的通信业务(如电话、电报、数据传输)通常依赖于独立的、专门的网络基础设施。这意味着,要传输数据,就需要建立专门的数据网络;要进行语音通话,则需要电话网络。这种分散的、功能单一的网络模式,在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和业务整合方面存在着固有的局限性。 模拟通信到数字通信的过渡: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数字信号的优势逐渐显现。数字信号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更高,并且易于进行编码、压缩和处理,为实现更高效、更灵活的通信奠定了基础。因此,通信领域开始了一场从模拟向数字的深刻变革。数字电路的引入,使得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能够更精确地复制和存储,极大地提升了通信的质量和稳定性。 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的竞逐: 在数字通信网络的设计理念上,两种主要的交换方式——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各自展现了其独特的优势。电路交换,以传统的电话网络为代表,在通信双方建立起一条端到端的专用通信电路,一旦建立,该电路就一直保留到通信结束。这种方式非常适合语音通话等实时性要求高的业务,因为它能够保证稳定的带宽和低时延。然而,电路交换在资源利用上存在浪费,因为在数据传输不活跃的间隙,专用电路仍然被占用。 而分组交换,则是一种更为灵活的通信方式。它将待传输的数据分割成若干个独立的“数据包”,每个数据包都包含源地址、目标地址和校验信息等。这些数据包通过网络中的各个节点进行路由转发,可以在不同的路径上传输,并在接收端重新组合成原始数据。分组交换的优点在于其高效的资源利用,多个用户可以共享同一条网络链路,提高了网络的吞吐量和灵活性,尤其适合于数据通信。然而,对于实时性要求极高的语音等业务,分组交换可能面临时延和抖动的问题。 ISDN的出现,正是试图在这些早期通信技术和理念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更加统一、高效、灵活的通信平台,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通信需求。它承载着整合各种通信业务,实现“万物互联”的愿景,成为连接模拟世界与数字世界的关键桥梁。 第二章: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技术精髓 ISDN并非一个单一的技术,而是多种先进技术整合的产物,其核心在于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在同一对铜线上提供多种通信业务。 数字传输的优势: ISDN最根本的特点在于其采用全数字化的传输方式。这意味着,无论是语音、数据还是图像信号,在传输前都会被数字化,然后通过数字电路进行传输。与模拟信号相比,数字信号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高保真度: 数字信号传输过程中几乎不受噪声和干扰的影响,能够保证信号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从而获得极高质量的通信效果。 更高的传输速率: 通过采用更先进的编码和调制技术,数字传输能够实现比模拟传输更高的速率,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传输需求。 更强的抗干扰能力: 数字信号的容错能力更强,即使在传输过程中受到一定的干扰,接收端也能够通过纠错编码进行恢复。 易于处理和存储: 数字信号便于计算机进行处理、存储和检索,为实现更复杂的通信业务提供了可能。 信令与话音/数据的分离: ISDN在技术设计上的一大突破,是将“信令”与“话音/数据”分离。在传统的电话网络中,控制呼叫建立、释放等操作所需的“信令”信息,往往与实际传输的语音信号在同一条线路上进行传输。这种方式在处理复杂业务时容易产生冲突和效率低下。 ISDN则引入了“信道”的概念。它在物理层面上将传输介质(通常是一对铜线)划分为多个独立的“信道”。其中,B信道(Bearer Channel) 用于传输用户的语音或数据信息,具有确定的带宽和传输速率。而D信道(Delta Channel) 则专门用于传输信令信息,负责呼叫的建立、拆除、业务控制以及其他网络管理信息。这种分离设计带来了诸多好处: 提高效率: D信道可以独立于B信道工作,这意味着在建立呼叫或进行业务控制的同时,用户仍然可以利用B信道进行通信,极大地提高了网络的利用效率。 支持更丰富的业务: D信道能够承载更复杂的信令协议,从而支持更丰富的增值业务,如呼叫转移、来电显示、多方通话等。 灵活性: D信道的带宽是可以配置的,可以根据网络的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业务需求。 数字接口与接入方式: ISDN提供了标准化的数字接口,使得各种终端设备(如数字电话、传真机、计算机等)能够直接连接到ISDN网络,无需进行复杂的模数/数模转换。ISDN的接入方式主要有两种: 基本速率接口(BRI - Basic Rate Interface): BRI通常提供2个B信道和1个D信道(2B+D)。其总速率为144 kbps(2 x 64 kbps + 16 kbps),能够满足家庭用户和小型办公室对语音、数据和传真的基本需求。BRI接口具有成本效益,部署灵活,是ISDN最常见的接入方式。 基群速率接口(PRI - Primary Rate Interface): PRI的结构则根据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而有所不同。在北美和日本,PRI通常提供23个B信道和1个D信道(23B+D),总速率为1.544 Mbps。而在欧洲和澳大利亚,PRI则提供30个B信道和1个D信道(30B+D),总速率为2.048 Mbps。PRI接口主要面向企业用户和电信运营商,能够提供更高的带宽和更大的接入容量,支持更复杂的网络应用。 第三章:ISDN的业务承载与应用场景 ISDN的出现,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通信业务的一次飞跃。它打破了传统通信业务的界限,实现了多种业务的“综合”。 语音通信的升级: ISDN提供的数字语音传输,使得通话质量远超传统的模拟电话。清晰、无失真的语音,为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听觉体验。同时,ISDN能够支持多路语音通话,以及各种先进的语音增值服务,如呼叫等待、呼叫转移、三方通话等。 高速数据通信的实现: 在ISDN出现之前,数据通信往往依赖于调制解调器(Modem),其速率受限于模拟电话线的带宽,效率低下。ISDN的出现,使得用户能够通过数字线路直接接入高速数据网络,实现更快的上传和下载速度。这对于当时需要频繁传输大量数据的企业和个人用户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进步。 数字化传真与图像通信: ISDN的数字通道也极大地提升了传真的质量和速度。数字化传真机能够直接通过ISDN发送和接收高分辨率的图像,其清晰度和传输速度远超模拟传真。此外,ISDN也为视频电话和图像通信提供了技术基础。 ISDN作为数据网络接入: ISDN为用户提供了接入公共数据网络(如X.25、帧中继等)的便捷途径。企业可以通过ISDN线路连接到远程办公地点,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办公。对于互联网尚未普及的年代,ISDN是企业进行远程连接的重要解决方案。 集成多媒体通信: ISDN的多种业务承载能力,使其能够支持集成化的多媒体通信。用户可以通过同一条ISDN线路,同时进行语音通话、数据传输、发送传真,甚至实现简单的视频会议。这种集成化的通信模式,极大地提高了通信的效率和灵活性。 特定应用场景: 远程办公与分支机构互联: ISDN的高速数据传输能力,使得远程办公和分支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成为可能。企业可以利用ISDN建立VPN(虚拟专用网络),实现安全可靠的数据交换。 视频会议的早期实践: 虽然受到带宽的限制,但ISDN已经为早期的视频会议应用提供了支持,使得跨地域的实时视频沟通成为现实。 金融与证券交易: 银行、证券公司等机构利用ISDN的稳定性和高可靠性,进行实时的交易信息传输和数据交换。 医疗与教育: 远程医疗诊断、远程教育等应用,也受益于ISDN所提供的多媒体通信能力。 第四章:ISDN的演进与对未来通信的影响 尽管ISDN在通信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它也逐渐迎来了新的挑战和发展。 ISDN的局限性: 尽管ISDN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其带宽相对有限,尤其是在面对爆炸式增长的数据流量和高清视频需求时,显得捉襟见肘。同时,ISDN的部署需要改造传统的电话网络,成本相对较高,推广速度受到一定影响。 向更高带宽技术演进: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通信行业不断寻求更高带宽的解决方案。这催生了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VDSL(甚高密度用户线)等宽带接入技术,它们能够利用现有的铜线基础设施,提供比ISDN高得多的传输速率。 光纤网络的兴起: 最终,光纤通信以其近乎无限的带宽和极低的损耗,成为了下一代通信网络的主流。光纤网络的普及,使得高速互联网、高清视频、云服务等成为可能,彻底改变了人们的通信方式。 ISDN的遗产: 尽管ISDN本身可能已被更先进的技术所取代,但它所奠定的数字通信基础、信令分离的理念、标准化的接口设计,以及其所带来的业务整合和多媒体通信的经验,都对后来的通信技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ISDN是通信从模拟走向数字,从单一业务走向综合业务的一次重要过渡,它为我们理解和构建更复杂的现代通信网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结语 《综合业务数字网(英文版)》这本书,是对ISDN这一重要通信技术的一次全面而深入的回顾与分析。它不仅详细阐述了ISDN的技术原理和实现方式,更重要的是,它将ISDN置于通信技术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展现了其在特定历史时期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以及它对后续通信技术演进所产生的深远影响。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不仅能够深刻理解ISDN的技术精髓,更能够洞察通信网络发展的内在逻辑,认识到每一次技术革新所蕴含的巨大能量,以及它如何一步步将我们引向一个更加互联互通、信息无处不在的数字未来。ISDN的时代或许已经成为历史,但它所代表的创新精神和技术积累,将永远激励着通信领域的探索与前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朴实,没有过多花哨的装饰,反而给人一种沉稳、专业的信赖感。当我第一次翻开它时,就被其严谨的逻辑结构和清晰的章节划分所吸引。作者显然在信息架构上下了很大功夫,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个领域的读者,也能循序渐进地理解复杂的概念。比如,在介绍网络拓扑结构的部分,作者没有简单地罗列定义,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绘制的示意图,辅以生活化的比喻,将原本抽象的技术原理变得直观易懂。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历史脉络的梳理,清晰地勾勒出从传统电信网络到现代综合业务数字网演进的关键技术节点和决策背后的考量。这种深厚的行业积淀和对技术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让整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部行业发展史的缩影。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思考,作者是如何将如此庞大且技术性极强的内容,组织得如此井井有条,让人在学习的同时,还能体会到一种探索知识边界的乐趣。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其作为工具书的范畴,它提供了一个理解现代通信基础设施核心的全新视角。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最大的期待是它能提供一个全面而前瞻的视角来审视“综合业务”的内涵。事实证明,这本书完全没有辜负我的期望。它没有将重点仅仅放在单一的技术栈上,而是着眼于整个网络体系如何承载语音、数据、视频等多种业务的融合与优化。书中对网络分层架构的描述,尤其是在不同业务流如何共存、互不干扰方面,提供了非常精妙的解决方案论述。我注意到作者在讨论未来趋势时,引用了许多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行业标准草案,这使得本书的时效性非常高,避免了许多同类书籍因更新不及时而迅速过时的窘境。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对网络安全在综合业务环境下的挑战与应对策略也有独到的见解,这在很多纯粹侧重性能的书籍中是比较少见的深度。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教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教你“为什么会这样”以及“未来将如何演变”,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知识。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绝对值得称赞。在如今数字化阅读盛行的时代,一本纸质技术书的物理体验变得尤为重要。纸张的厚度适中,油墨的着色均匀,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有明显的视觉疲劳。更重要的是,书中大量的图表和流程图设计得非常精良。它们不仅是内容的辅助说明,本身就是一种视觉语言。例如,那些复杂的网络结构图,线条清晰,关键节点标识明确,即使用较小的字体印刷,也不会显得拥挤。这对于需要对照阅读和做笔记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常常在阅读完一个概念后,会立即翻到相应的图表进行印证,这种图文结合的编排方式,极大地提升了信息的吸收效率。从一个读者的角度看,一本优秀的工具书,除了内容要硬核之外,良好的阅读体验同样是衡量其品质的重要标准,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体现了出版方对专业读者的尊重。

评分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可以说是“教科书中的一股清流”。很多技术书籍的通病在于术语堆砌和句式冗长,读起来像是在啃硬骨头,但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深谙如何用简洁、有力的语言去阐述复杂的技术点。阅读体验非常流畅,仿佛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旁边,耐心地为你拆解每一个难点。特别是当涉及到协议栈和接口标准这些枯燥的部分时,作者总能巧妙地穿插一些实际应用案例作为佐证,这极大地增强了知识的粘性。我尤其对其中关于服务质量(QoS)保障机制的阐述印象深刻,作者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在不同业务场景下,如何权衡带宽分配、延迟控制和抖动管理,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工程思路。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既能满足专业人士进行深入研究的需求,也为在校学生构建扎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绝佳的蓝图。毫不夸张地说,这本书的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次高质量的技术训练。

评分

我是在准备一个大型项目的设计方案时接触到这本书的,坦白说,最初有些担心它的理论性是否会过于脱离实际工程需求。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作者非常擅长在理论高度和工程实践之间架设桥梁。书中对于网络设备配置逻辑的描述,虽然是概念性的,但其背后蕴含的配置哲学和优化原则,可以直接指导我们在实际设备上进行策略制定。特别是关于网络资源的动态调度和故障恢复机制的讨论,提供了非常具有操作性的思路框架。书中还穿插了一些针对特定厂商实现的关键参数的讨论(当然是去标识化的),这让我们在评估不同技术方案时,能够更接地气地考虑实施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这本书没有提供具体的“操作手册”,但它给予的是一种顶层的设计思维和解决问题的通用方法论,这对于一个技术管理者或高级工程师来说,其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它教会你如何构建一个健壮、可扩展的综合业务网络,而不是仅仅教会你如何输入几行命令。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