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曾子 子思子 译注 |
| 作者 | (春秋)曾子,(战国)孔伋,杨秀礼注 |
| 定价 | 42.00元 |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 ISBN | 9787550239159 |
| 出版日期 | 2015-09-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曾子》为曾子及其弟子所作,《曾子子思子译注》自秦代以来已亡佚,但《曾子》中的著作言论散见于《说苑》《列子传》等书中,后人对它们加以整理、校刊;我们今天读到的《曾子》虽然不是《曾子》的本来面目,但它的体制完备,形式和内容上都是成系统的,我们至少可以窥见原《曾子》的精华部分。《曾子》抓住了儒学的中心内容,对早期儒家中关于政治伦理的内容加以深化,适应了封建宗法社会的需要,作了系统论证。《子思子》为子思及其门徒所作。其书自秦代以来已亡佚了,但相关篇章散见于《阙里志》《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典籍中。现今流传的《子思子》有南宋汪和清代黄以周的两种重辑本,汪重辑本因入选四库全书而影响较大。由春秋时期曾子和战国时期孔伋合著、杨秀礼译注的《曾子子思子译注》为儒家学派承上启下的经典之作,继承并发扬孔子之思想精髓及个人修身养性的重要读本。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前言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说实话,我原本对这种涉及“曾子”和“子思子”思想的古籍感到有些畏惧,总觉得那离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太遥远,内容会过于枯燥和抽象。然而,这本书的排版和结构设计,成功地将这份距离感消弭了许多。它并非那种堆砌原文的古板教材,而是巧妙地将原文、白话译文、详尽注释,以及必要的背景知识穿插排布,形成了一种流畅的阅读节奏。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这些两千多年前的先贤们所探讨的“修身”、“为政”、“孝道”等议题,放在今天来看,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比如,关于如何处理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书中提到的观点至今仍是许多现代伦理学讨论的核心。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感,让我对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它不再是历史课本上的一个章节,而是可以用来指导我们当下生活的智慧宝库。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的时候,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和典雅的封面配色,立刻就给人一种庄重而又不失现代感的感觉。内页的纸张选择也非常考究,摸上去光滑细腻,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刺眼,这对于研究古代典籍来说,简直是福音。装帧的工艺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无论是书脊的烫金还是扉页的排版,都透着一股匠人精神。我特别欣赏他们对字体选择的用心,既保留了古籍的韵味,又保证了现代读者的阅读舒适度,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对照或者注释部分的字体区分得恰到好处。通常这种级别的整理和出版,往往会牺牲一些视觉体验来追求内容的纯粹,但这次的联合出版公司显然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让人在阅读知识的同时,也能享受到一种视觉上的愉悦,这对于我们这些既爱读书又注重阅读体验的人来说,是非常难得的。整个书籍的开本大小也设计得非常合理,既方便手持翻阅,又不至于因为过小而显得局促,放在书架上也是一件赏心悦目的艺术品。
评分我最近对先秦时期的思想流变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儒家学派内部,不同代际的思想家们是如何承继和发展孔子学说的。这本书的译注部分,可以说是我读过的所有相关古籍整理本中,做得最为细致和深入的之一。译者显然不是简单地做字面翻译,而是对当时的时代背景、特定的历史语境,乃至某些典故背后的文化含义都有非常深刻的理解。特别是对于一些晦涩难懂的词句,注释不仅给出了多重可能的解释,还往往会引用后世其他重要学者的观点进行对比分析,这种多角度的审视,极大地拓宽了我的理解边界。很多时候,我只凭自己的理解去读原文,总觉得意犹未尽,但有了这套详尽的注释作为参照,很多原本模糊不清的“圣人之言”瞬间变得清晰立体起来,不再是高悬空中的教条,而是鲜活的、与时代对话的思想火花。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让我对译注者的专业能力肃然起敬。
评分与其他一些粗制滥造的“国学普及读物”相比,这套书的学术可信度无疑是极高的。我特地去查阅了译注者在学界的一些背景资料,发现他们都是长期深耕于先秦思想研究的权威学者,这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在处理那些存在争议的章节时,译注者并没有采取一言堂的方式,而是会明确指出学术界的不同流派观点,这种“存异”的态度,恰恰是做学问应有的风范。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出身,但又渴望深入了解的读者来说,这种透明化的处理方式至关重要,它避免了被单一的、可能带有偏见的解释所局限。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工具书,不如说更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它不直接给出最终答案,而是引导你去思考,去辨析,这种“授人以渔”的教育方式,远比直接喂食知识来得更有价值。
评分对于长期沉浸在当代快节奏信息流中的人来说,阅读经典需要一个沉静的“入口”,而这本精心制作的译注本,无疑提供了一个极佳的缓冲地带。它的语言风格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并没有陷入过度学术化的晦涩泥潭,翻译的文字流畅自然,读起来有一种古韵犹存的韵味,但又不至于晦涩难懂。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一些古代祭祀或礼仪的描述时,配上的那些恰到好处的背景补充说明,这些细节的加入,让原本抽象的文字描述变得具体可感,仿佛能透过文字看到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这种对细节的关注,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沉浸感。总而言之,这是一次将古代智慧与现代出版技术完美结合的典范,让原本高不可攀的先秦思想,变得触手可及,非常值得拥有一本放在案头时常翻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