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秦腔传统曲目抄本汇编(第13卷)

明清秦腔传统曲目抄本汇编(第13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顾善忠 编
图书标签:
  • 秦腔
  • 戏曲
  • 传统曲目
  • 明清
  • 抄本
  • 汇编
  • 地方戏
  • 戏曲史
  • 文献
  • 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火把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敦煌文艺
ISBN:9787546809120
商品编码:29664590820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明清秦腔传统曲目抄本汇编(**3卷)
  • 作者:总主编:顾善忠
  • 定价:36
  • 出版社:敦煌文艺
  • ISBN号:9787546809120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6-03-01
  • 印刷时间:2016-03-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286
  • 字数:385千字

编辑推荐语

本着尊重传统,发掘遗珍的态度,在编选抄本中 的曲目时,我们秉持“稀、缺、精”的原则,尽量选 取三种抄本上的曲目:一、全国秦腔戏班社捐献的“ 老箱底”积存;二、政府出资抢录的舞台孤本:三、 仅在民间以口头传唱的形式流传,并无文本保存,今 人重新整理的*本。由于所选曲目多来自于明、清两 代的抄本,经过严谨梳理,成书17卷,是为《明清秦 腔传统曲目抄本汇编》丛书。顾善忠主编的《明清秦腔传统曲目抄本汇编(**3卷)》是其中一卷。

目录

碧波潭
洪羊峪
金*会
胡雷困城
杨文广挂帅
梭罗镜
姻缘报国图
校勘说明


《明清秦腔传统曲目抄本汇编(第13卷)》是一部集学术性、史料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巨著,它以严谨的态度、详实的考证,汇集了明清时期秦腔传统曲目的珍贵抄本,为后人研究、传承和发扬秦腔艺术提供了无可估量的价值。本书并非对秦腔曲目进行笼统的概述,而是深入到具体的、由当时艺人世代相传、手抄流传的剧本文本之中,揭示了秦腔艺术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生命力与演变轨迹。 一、 核心价值:珍贵史料的系统呈现 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其对明清秦腔传统曲目抄本的系统性汇集。这些抄本,很多是从私人收藏、古籍善本、戏曲研究机构的尘封档案中发掘整理而来,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它们是秦腔在明清时期发展演变的直接物证,其内容、形式、语言、表演程式等,都忠实地记录了当时秦腔的真实面貌。 1. 剧本文本的权威性与稀缺性: 相比于后来的印刷本或改编本,抄本往往更贴近原始的创作和演出状态。由于当时纸张的昂贵和抄写的不易,手抄本的数量本就稀少,且易损毁,能够得以保存至今的更是凤毛麟角。本书的出现,将这些分散、零散、濒临失传的珍贵文本集中呈现,为秦腔研究者提供了最直接、最权威的原始材料。每一卷都代表着一次系统性的挖掘与梳理,第13卷更是这一庞大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该卷所收录曲目的独特价值。 2. 语言与文学价值的深度挖掘: 明清时期的秦腔曲本,在语言风格、叙事技巧、人物塑造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烙印。本书所收录的抄本,保存了当时秦腔艺人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口语表达,以及具有韵律感的唱词。对这些文本的深入研究,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秦腔的语言演变,更能从中体会到明清时期民间文学的魅力,以及戏曲作为一种大众艺术形式在当时社会文化中的地位。 3. 表演程式与音乐元素的历史见证: 抄本虽然以文字为主,但其中往往蕴含着关于表演程式、唱腔板式、人物行当等方面的线索。例如,曲本中的动作提示、人物对话的语气描写,都可能反映出当时的表演习惯。研究这些文本,能够帮助我们推断出当年秦腔艺人是如何演唱、表演的,尽管音乐本身无法直接呈现,但文字的记录为音乐学和戏曲表演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二、 本卷(第13卷)的学术指向与收录特色(假设性推测,因未提供具体内容) 虽然本书的第13卷的具体内容未在本节中展开,但我们可以推测,作为“汇编”系列中的一卷,它必然遵循了整个项目的整体学术目标,并在内容选择上具有其独特性。 1. 地域性与流派的聚焦: 秦腔地域广阔,不同的地区和流派形成了各自的特色。第13卷可能侧重于某一特定地区(如陕北、关中、陇东等)或某一特定流派(如老腔、碗碗腔、梆子腔等,虽然秦腔主体是梆子腔,但细分下有不同渊源和演绎方式)的代表性曲目抄本。通过对某一地域或流派的深入呈现,可以更清晰地勾勒出秦腔内部的多样性及其发展脉络。 2. 题材与内容的侧重: 戏曲的题材包罗万象,历史演义、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生活琐事等都可能成为秦腔的表现内容。第13卷可能选择了某一特定题材的曲目进行汇编,例如,大量历史故事类剧目,或是以忠孝节义为主题的道德教化类剧目,又或是表现民间生活百态的写实类剧目。这种侧重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明清时期秦腔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思想观念和艺术追求。 3. 文本特征的细致分析: 除了剧本本身,研究者还会对抄本的字迹、纸张、装帧、抄写人、年代等方面进行考证。第13卷的抄本可能在这些方面具有特别的研究价值,例如,发现某位著名秦腔艺人的亲笔抄本,或是某个时期特定写本风格的代表。这些细节都为研究者提供了解读文本的钥匙。 4. 与其他文献的关联: 本书的学术价值还在于它能够与其他历史文献(如地方志、戏曲史料、笔记小说等)相互印证,共同构建明清秦腔的宏观图景。第13卷的曲目,在与其他文献进行比对研究时,可能会产生新的学术发现。 三、 研究视角与应用前景 《明清秦腔传统曲目抄本汇编(第13卷)》的出现,不仅为戏曲史、民俗学、文学史、语言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源,也为秦腔传承者、表演艺术家、音乐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 1. 学术研究的基石: 对于戏曲史研究者而言,本书是不可或缺的案头必备。通过对书中曲目的深入解读,可以填补以往研究中的空白,修正历史上的偏差,提出新的学术观点。例如,可以深入研究明清时期秦腔的起源与传播、剧目创作的演变、人物形象的塑造规律、表演程式的发展等。 2. 秦腔传承与创新的动力: 传统曲目是秦腔艺术的根基。第13卷中的这些原生态的抄本,为当代秦腔演员提供了学习经典、回归传统的范本。同时,理解这些经典作品的艺术精髓,也能够启迪当代秦腔的创新与发展,使其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基础上,焕发新的生机。 3. 地方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秦腔作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书的出版,是对这一宝贵文化遗产的系统梳理和保护,有助于提高公众对秦腔的认知和重视,促进秦腔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4. 语言学与民俗学研究的宝库: 抄本中保存的口语化唱词和对白,是研究明清时期民间语言、方言演变以及当时社会风俗、价值观念的生动材料。通过对这些文本的分析,可以揭示出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情感表达、伦理观念等。 四、 结语 《明清秦腔传统曲目抄本汇编(第13卷)》的出版,无疑是戏曲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学术成果。它以史料为载体,以严谨的学术精神为指导,将那些曾经在舞台上闪耀、在民间传唱的珍贵艺术瑰宝,以文献的形式得以永久保存和系统呈现。本书不仅是对过去辉煌的追溯,更是对未来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支撑。通过对这一卷卷宝藏的细致研读,我们得以窥见明清时代秦腔艺术的脉络,感受其不朽的生命力,并为这一古老剧种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感,让我联想到过去那些大家族里珍藏的线装古籍,带着一种穿越时空的仪式感。我尤其喜欢它在引用和注释上的处理方式,没有采用那种现代学术论文中常见的生硬插入,而是巧妙地融入了版式设计之中,使得阅读过程既不失学术的严谨性,又保有了一种古典的韵味。翻阅时,我仿佛能感受到老戏班子在油灯下抄录曲谱时的那种专注与虔诚。这种体验是冰冷的数据库检索所无法比拟的。它唤醒了我们对“手作”的尊重,让读者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沉浸于一种对逝去时光的缅怀之中,这种情感上的连接,对于任何一位热爱传统文化的人来说,都是极其珍贵的。

评分

坦率地说,这本书的学术深度和广度超出了我原本的预期。我原以为这会是一本相对“干货”不足的资料汇编,但阅读后才发现,其中穿插的考证和背景介绍非常扎实。编者似乎花费了巨大的心力去追溯每一首曲目的源流和流变,甚至对不同流派之间的细微差别也有所辨析。这种对知识产权和历史脉络的尊重,让这部汇编的可靠性大大提升。它不是简单地将老本子印刷出来,而是进行了深度的学术梳理和框架重构。对于那些希望探究清代乃至更早时期关中民间文艺生态的朋友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切入点,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理解彼时社会文化生活的一扇重要窗口。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古典与现代交织的美感,在书架上占据了一席之地。纸张的触感温润而厚重,显然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翻阅时能感受到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内页的排版布局清晰明了,注释详尽,尤其是一些罕见曲目的标注,更是体现了编者深厚的学识和严谨的态度。我特别欣赏它在保留古籍原貌和提供现代阅读便利性之间找到的绝妙平衡。对于研究秦腔艺术的学者来说,这种细致入微的整理工作无疑是功德无量。每一次翻开它,都像是在与历史进行一次无声的对话,那份墨香中蕴含的韵味,是电子书永远无法替代的。可以说,光是这本书的物质形态,就已经值回票价了,它不只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次对传统戏曲“活态传承”背后巨大工程的侧面观察。编者团队所付出的心血和毅力,从目录的庞大和内容的精细程度中可见一斑。我注意到他们不仅收录了“正曲”,对于一些失传已久或存疑的段落,也做了详尽的说明和比对,这种求真务实的态度值得称赞。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或许初期会感觉有些晦涩难懂,但只要耐心解读开篇的导读部分,你就会明白,每一次的停顿和揣摩,都是在为自己构建一个更加坚实的秦腔艺术认知体系。它不是一本快餐读物,而是一部需要时间去“消化”和“品味”的宝藏,越是深入,越能体会到其价值的深厚。

评分

作为一名痴迷于地方戏曲的戏迷,我简直是如获至宝。里面的唱词和板式介绍,比起我过去收藏的零散手抄本要系统和权威得多。很多我只听过名字却从未见过的“绝响”曲目,这次终于能够一窥真容,光是看到那些工整的小楷,脑海里就自动浮现出当年老艺人拉腔的声韵。我尝试着跟着书上的腔谱比对着学唱了几段,发现其对声腔细节的描摹极为到位,即便是脱离了现场的伴奏和演员的演绎,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跌宕起伏和情感张力。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能让你立刻成为名家,而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可供深入挖掘的文本基础,让古老的腔调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触手可及的艺术遗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