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秀著的《中国畜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区 域差异研究》是在作者的博士毕业论文基础上整理而 成的,由呼伦贝尔学院学术专著出版基金资助。本书 以全要素生产率(TFP)为研究对象,以其在全国畜 牧业增长中的作用及区域性差异为研究起点。首先分 析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六大畜牧业生产区域畜牧业产 出增长和单要素投入增长情况;其次,基于1998— 2011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畜牧业面板 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SFA)法和数据包络分析 (DEA)法相互验证的实证方法,对全国及六大畜牧 业生产区域畜牧业TEP增长及其构成进行测算;再次 ,在比较两种模型测算结果的基础上、利用(DEA) 方法测算的畜牧业TFP增长数据。对全国以及各区域 畜牧业TFP对畜牧业产出增长的贡献效应进行了探讨 ;*后,根据经济增长理论,选取和分析**的几个 影响行业生产和效率变动的因素,定*分析了影响畜 牧业TFP增长的主要因素。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经济增长理论
2.1.1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2.1.2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2.1.3 新经济增长理论
2.1.4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2.2 全要素生产率理论
2.2.1 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过程
2.2.2 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界定
2.3 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方法
2.3.1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
2.3.2 数据包络分析法
2.3.3 测度方法的比较
2.4 文献综述
2.4.1 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2.4.2 畜牧业TFP研究
2.4.3 畜牧业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
第3章 中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区域差异
3.1 畜牧业发展历程分析与评价
3.1.1 全国畜牧业发展历程分析
3.1.2 六大畜牧业生产区域分布及畜牧业生产条件
3.1.3 六大畜牧业生产区域产值及增长率变动分析
3.2 畜牧业增长过程分析与评价
3.2.1 全国畜牧业产量变动分析
3.2.2 六大畜牧业生产区域畜牧业产量变动分析
3.2.3 畜牧业投入要素增长的区域差异分析
3.3 区域畜牧业单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差异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SFA方法的中国畜牧业TFP变动的区域差异分析
4.1 **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及样本选取、变量选择
4.1.1 **对数生产函数模型设定
4.1.2 样本选取、变量选择与解释
4.1.3 模型检验与估计结果
4.2 中国畜牧业TFP的变动及分解
4.2.1 全国畜牧业TFP增长过程分析
4.2.2 全国畜牧业TFP增长及其分解的时序特征
4.3 中国畜牧业TFP变动的区域差异分析
4.3.1 六大畜牧业生产区域畜牧业TFP增长及其分解的时序变动分析
4.3.2 六大畜牧业生产区域畜牧业TFP增长变动差异分析
4.3.3 六大畜牧业生产区域前沿技术进步(TP)变动差异分析
4.3.4 六大畜牧业生产区域前沿技术效率及其变化率(TE)变动差异分析
拿到这本书,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了起来,书名《中国畜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区域差异研究》精准地捕捉到了我一直以来关注的焦点。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提升传统产业的现代化水平,尤其是畜牧业,是决定其未来竞争力的关键。而“全要素生产率”这个概念,在我看来,是衡量一个产业是否真正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指标。我一直在思考,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政策环境、市场需求都截然不同,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必然会导致畜牧业发展路径的多元化,进而产生生产率上的区域性差异。这本书的价值,或许就在于它能够以系统性的研究方法,将这些复杂的因素抽丝剥茧,清晰地勾勒出不同区域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方面的现状、特点和驱动机制。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否会对不同区域的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市场化改革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以及这些差异是如何最终体现在生产率的增长上的。
评分读了《中国畜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区域差异研究》这本书,我的感受颇为震撼,它以一种极其专业和严谨的视角,深入剖析了中国畜牧业发展中一个极其重要却又常常被忽视的维度——区域差异。全要素生产率,这个本身就充满学术深度的概念,在本书中被巧妙地应用于中国这个幅员辽阔、发展不均衡的国度,其研究的价值不言而喻。我一直认为,要真正理解中国畜牧业的现状与未来,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宏观数据的层面,而必须深入到各个区域的具体实践中去。书中是否详细地分析了不同区域在技术采纳、规模化经营、产业结构升级、绿色发展等方面的具体表现?是否能够揭示出,哪些区域的经验值得推广,哪些区域的发展模式可能面临瓶颈?我尤其好奇,书中是否会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影响区域间生产率差异的各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例如,科技进步、制度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程度等等,这些因素各自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其作用机制又是什么?
评分初读《中国畜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区域差异研究》,就为其题目所蕴含的深刻洞察力所吸引。在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如何提升畜牧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全要素生产率”这一概念,不仅是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指标,更是理解产业发展潜力的重要视角。而将其聚焦于“区域差异”,更是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大大拓展。我一直认为,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禀赋、人文历史、政策导向、市场需求都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因素必然会相互作用,导致畜牧业在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路径上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这本书是否能够为我们揭示出,不同区域在技术创新、资源配置、制度环境、市场对接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和制约因素?是否能够深入分析,这些区域性的特点是如何影响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并为我们勾勒出中国畜牧业区域协调发展的可能路径?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简直是一场及时的“思想甘霖”。《中国畜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区域差异研究》这个书名,精准地击中了中国畜牧业发展中最具挑战性的一个环节。我们都知道,中国畜牧业的发展并非铁板一块,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南方与北方,城市郊区与偏远山区,在发展水平、发展模式、面临的困境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别。而“全要素生产率”这个指标,恰恰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效率和发展质量最核心的标尺。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为我们呈现一幅清晰的画卷,描绘出中国不同区域在畜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方面的“地图”,让我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这些差异的形成原因和演变轨迹。是否书中会从微观的养殖场户、到中观的产业集群、再到宏观的区域经济政策等多个层面,对这些差异进行细致的梳理和深入的解读?我想,这其中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将是不可估量的。
评分这本书我早就听说过了,一直想找机会拜读一下。书名《中国畜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区域差异研究》听起来就很有分量,我猜想内容一定非常扎实。我一直对中国的农业发展,特别是畜牧业的现代化进程非常关注,而“全要素生产率”这个概念,更是精准地切中了提升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我尤其好奇书中是如何界定和衡量“全要素生产率”的,不同的区域,在技术、资本、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的投入和产出上,肯定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又会如何影响畜牧业的整体效率,这其中一定蕴含着丰富的分析和深刻的洞察。书中是否会深入剖析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例如,南方水网地区和北方草原地区,它们在畜牧业发展模式上是否存在根本性的区别?又比如,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它们在吸引和利用技术、资本方面又会有哪些不同?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呈现出这些“差异”的生动图景,并在此基础上,为我们揭示出影响这些差异的关键因素,以及区域间生产率差距背后的深层经济和社会原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