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来果禅师语录
定价:49.00元
作者:来果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0608651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内容提要
本书系节录来果禅师(1881—1953年)语录中的解谤扶宗说、参禅普说、自行录等三卷。解谤扶宗说,一一破解宗、教、律、净相互争议的症结,令其能相容尊重。扶宗说以简明的一百则学禅的箴言,句句破心殷切,为后学大开眼目,指点迷津。参禅普说,以修道者常犯的毛病,如怕动、求静、怕苦事、无长远心、我慢等,抽丝剥茧作的针砭。自行录,以来果禅师一生行履为主轴,文中有禅师的孝行,割肝疗治父疾和求法种种困厄的历程。本书为入门学禅者,先确立正见的方向(解谤扶宗说、参禅普说二章),后树立禅者大无畏的风格(自行录一章)。“语录”是启发性灵的一面镜子,只要对有所探索的人,此书必定是良师益友。
目录
作者介绍
来果禅师:湖北黄冈人,1881年生。生有宿慧,幼即茹素。1905年至普陀山三圣堂南山麓自剃出家,赴南京宝华山受戒,后浪迹陕西终南,备尝人间冷暖。后参访普陀,驻足金山,承法高F,为中国近代禅宗大德。
文摘
序言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读”,不如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洗礼。它的语言结构非常精妙,常常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却又蕴含着极大的张力。这种形式上的统一,与内容上对万物和谐、圆融无碍的追求形成了完美的呼应。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谈论一些看似高深的佛理时,所采用的那种贴近日常烟火气的比喻。比如,他将参禅的过程比作“在泥泞中洗手”,一下子就将那种高不可攀的“禅”拉到了我们普通人可以触及的范围。这种去神秘化处理,反而让真正的智慧更加凸显出来。我试着将书中的某些观点应用到我近期处理的一个棘手的工作问题上,竟然奇迹般地找到了一个柳暗花明的出口。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智慧是具有普适性和实践性的,它不是束之高阁的理论,而是指导我们日常行动的指南针。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你如何“看”世界,而非仅仅告诉你“世界是什么”。
评分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本书给我的感受,那就是“回响”。很多段落,初看时只觉得平静无波,但当我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遇到相似的情境时,那些文字的“回响”便会突然在我脑海中响起,清晰、有力,仿佛作者穿越时空与我对话。这本书的叙事视角非常独特,它很少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一系列富有画面感的场景和对白来引导读者自行抵达终点。这种“不言之教”的艺术,使得阅读体验充满了互动性和探索性。我尤其关注了书中关于“觉察”的篇章,它详细阐述了如何从日常的念头中抽离出来,观察它们,而非被它们裹挟。这种训练对于提升专注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具有显著效果。这本书的结构并非线性的,更像是一个智慧的星群,你可以从任何一个点切入,都能感受到整体的宏大与精微。对于那些习惯了被喂养知识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初读可能会觉得有些“晦涩”,因为它要求你主动贡献思考的能量,但一旦你适应了这种节奏,便会发现其中无穷的乐趣。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密度极高,每一页都像是经过了反复的锤炼和提纯,剔除了所有冗余的赘词,留下的都是最精纯的洞见。它的语言风格是极简主义的典范,却又在极简之中蕴含着宇宙般的广阔。我特别喜欢其中对“分别心”的剖析,作者用了一种近乎于解剖学的精确度,把我们如何无意识地给自己制造痛苦的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毫不留情的真实,一开始可能会让人感到不适,但正是这种直面真相的勇气,才构成了这本书强大的治愈力量。它没有故作高深,也没有刻意迎合大众的口味,完全是一种本然流淌的状态。我常常在阅读时,会不由自主地拿起笔在旁边做批注,但很快又会擦掉,因为作者的文字本身就已经包含了所有的注释,任何多余的标记都是对原意的玷污。这本书更像是一面由智慧打磨而成的镜子,照见的不仅是外在的世界,更是我们内心深处最不愿触碰的阴影,而当我们鼓起勇气去看时,会发现那阴影也并非不可征服。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有一种历经风霜的拙朴美感。初读时,我甚至需要放慢速度,像品尝一壶陈年的老茶,细细咀嚼其中的韵味。它的行文节奏是舒缓的,不像很多流行的心灵鸡汤那样急于将结论砸到你面前,而是采用了一种“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叙事方式。每一则小品或偈语后面,都留下了大量的想象空间给读者自己去填充和感悟。我发现,随着自己阅历的增加,每一次重读,都会有全新的体会。上次读到的只是其表面的禅机,这次却似乎捕捉到了隐藏在文字背后的那份对众生的慈悲与不舍。书中对于“空”与“有”的辩证关系的探讨,尤其深刻,它没有陷入学术的泥淖,而是用最朴素的语言,揭示了二者互相依存的本质。这对我理解人际关系中的得失心有着极大的启发。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执着于“得到”,正是因为我们从未真正理解“放下”所带来的另一种形式的“拥有”。这是一本需要长期浸润和反复咀嚼的书,绝非一蹴而就的速读读物,它更像是一部心灵的修行地图。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心灵的清泉,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了岁月的沉淀,散发着一种古朴而又直指人心的力量。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被它的装帧所吸引,那种低调而有质感的封面设计,让人一拿在手就不忍放下。初读之下,便能感受到作者对于世间万象那种洞察入微的智慧。他仿佛站在一个极高的地方俯瞰红尘,用最简洁的语言描绘出最复杂的人性纠葛与禅宗哲理。特别是书中对“放下”二字的阐述,不同于一般的空泛说教,而是通过一系列生活化的譬喻,将那个玄妙的境界描绘得栩栩如生。我时常在深夜里捧读,合上书本时,总会感到周遭的喧嚣仿佛都退去了,内心获得了片刻的宁静。它不是那种让你读完后拍案叫绝的“干货集”,而更像是一位年长的智者在耳边低语,慢慢地、不动声色地梳理着你内心深处的那些缠绕的线头。对于那些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感到迷茫和焦虑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剂良药,它不急于给你答案,而是引导你学会提出正确的问题,并最终回归到那个最真实、最本初的自我。我尤其喜欢其中几段关于“无常”的论述,寥寥数语,却将生命的流转描摹得如此真切,让人在感叹之余,生出更加珍惜当下的决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