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动荡持续 复苏艰难:2012-2013年国际形势纵览
定价:58.80元
售价:40.0元,便宜18.8元,折扣68
作者:张德广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50124452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840kg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丛书:动荡持续·复苏艰难(2012-2013年国际形势纵览)》全面、系统地对2012—2013年的国际形势进行阐述和分析,《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丛书:动荡持续·复苏艰难(2012-2013年国际形势纵览)》分为七章,分别就2012—2013年的国际形势走向和特点、大国关系、亚太形势、欧债危机、西亚北非动荡、发展中国家深化改革、非传统安全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论述和探讨。
章 国际形势跌宕起伏
 2012年国际形势特点
 当今世界格局:争议与认识
 全球权力中心东移——西方国家经济增长停滞不前 新兴国家面临新挑战
 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及其前景——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
 浅析金融危机下的西方国家制度弊端
 新一轮世界大变动与拉丁美洲
 非洲国家的整合、分裂与世界碎片化
 联合国改革,全球治理与和谐世界
第二章 大国关系总体平稳 相互角力暗潮涌动
 解析21世纪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可能吗
第三章 美国重返亚太搅局难遂 亚太区域合作势头未减
第四章 欧债危机不断深化 欧洲格局酝酿变更
第五章 西亚北非动荡不安 政局迷茫前景难测
第六章 发展中国家深化改革 国际地位继续上升
第七章 非传统安全威胁广受关注 国际合作有特加强
后记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相当用心,封面采用了一种沉稳的深蓝色调,配上简洁而有力的标题字体,一下子就抓住了那种复杂、不确定的大时代氛围。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十分考究,那种微微的粗粝感,仿佛在提醒读者,所记录的并非是轻松愉快的往事,而是需要我们郑重对待的历史片段。我尤其欣赏作者在章节划分上的精妙布局,它不是简单地按照地理区域来划分,而是将2012到2013年间那些相互交织、彼此影响的“动荡点”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立体的叙事网络。初读下来,我感觉自己像是在攀登一座信息的高峰,每翻过一页,视野就开阔一分,看到了那些看似孤立的国际事件背后,隐藏着的深层逻辑和尚未爆发的连锁反应。这种宏观把握能力,使得这本书远超一般的年鉴式的记录,更像是一份为未来决策者准备的、关于“风暴眼”的深度地图。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总能在关键的转折点上留下令人深思的空白,让人不得不停下来,结合自己对那两年事件的记忆,去填补和反思。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国际关系动态的业余爱好者,我常常觉得市面上很多分析报告都流于表面,总是在描述“发生了什么”,却很少深入剖析“为什么会这样,以及接下来会怎样”。这本书的独特之处,恰恰在于其对“艰难复苏”这一主题的深刻挖掘。它没有把2012-2013年简单地定义为一个过渡期,而是将其描绘成一个充满结构性矛盾的时期——旧有的全球治理模式在压力下开始变形,而新的秩序尚未形成,导致了政治能量的无处释放,最终表现为各种形式的冲突和僵局。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几个主要经济体内部政治极化的分析,作者旁征博引,将国内政策的转向与国际战略的调整紧密挂钩,揭示了“内向性”的风险如何反噬全球的稳定。这种将微观的政治脉动与宏观的国际地缘结合起来的写作手法,让原本枯燥的经济数据和外交声明变得鲜活而充满张力,它迫使读者跳出单一国家的视角,去理解权力转移的复杂性与不可逆转性。
评分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书中对信息传播与舆论战在国际冲突中作用的论述。在2012-2013年这个社交媒体影响力开始全面爆发的节点,这本书清晰地捕捉到了“认知战线”如何成为传统地缘政治博弈的新战场。作者并没有将这部分内容泛泛而谈,而是选取了几个具体的案例,展示了叙事权力的争夺是如何影响了国际社会对特定事件的定性与反应,从而直接影响了外交斡旋的空间。我记得其中一个段落,详细描述了某个危机升级过程中,碎片化的信息流是如何被精心构建和投射,以达到瓦解对手国内共识的目的。这对于我们理解当前信息环境下的国际关系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它让我意识到,理解外部世界,首先必须穿透那些被精心包装的“版本”和“叙事”,直抵背后的权力意图,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析工具箱,去辨识这些策略的运作机制。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那种带着历史厚重感的理性叙述,它避免了过度煽情的笔触,但其冷静之下蕴含的判断力却极具穿透力。我喜欢作者在处理那些敏感的国际争端时的平衡姿态,他似乎始终站在一个超然的、近乎历史学家的位置上,不轻易对任何一方的立场进行道德审判,而是专注于梳理行动者之间的利益博弈和战略误判。这种克制的表达方式,反而使得结论更具说服力。例如,在分析某个地区安全困境的形成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归咎于某一方的“侵略性”,而是细致地梳理了各方安全关切的“非对称性”——A方认为的安全措施,恰好被B方视为核心威胁的升级。这种对认知偏差和安全困境的细腻描摹,是高水平国际关系著作的标志。读完这些章节,我感到自己对国际政治的理解不再是简单的“好人与坏人”的二元对立,而是进入了一个充满灰色地带的复杂棋局。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或许并不在于提供了所有问题的标准答案,而在于它成功地设置了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并提供了一套严谨的分析框架供读者去探索。它构建了一个思想的“实验室”,让2012-2013年的全球变量在其中进行复杂的化学反应,观察结果。特别是结尾部分对“复苏”的定义进行了重新审视——作者似乎暗示,真正的复苏并非简单的经济指标回暖,而在于国际体系能否达成一种新的、相对可持续的“动态平衡”。这种对长期趋势的关注,使得这本书即便是今天翻阅,也丝毫没有过时感,反而有一种“预言的深度”。它不是一本用来快速消化的读物,更像是需要放在书架上,时常拿出来对照当下国际局势进行“校准”的参考书。它培养了一种批判性的历史眼光,让你在面对新的全球性挑战时,能够追溯到这些矛盾的源头,从而避免陷入历史的重复性陷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