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文心雕龙 译注
定价:58.00元
作者:(南朝梁)刘勰,陈志平注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5023944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文心雕龙》是中国**部系统的文艺理论巨著,也是一部理论批评著作,完书于南北朝时期,作者为刘勰。此书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部有严密体系的文学批评作品,内容丰富,见解,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写作上的各种问题,在中国文学批评、文章学、修辞学的发展历史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文心雕龙译注》由陈志平译注。这本译注虽是企图为扫除文宇上的幛碍而略尽徽力,但译注者的理解,未必尽符刘勰原意,所以,主要还是供读者参考译注去研究原文。这篇引论,是仅就笔者浅见,对读者将遇到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内容提要
《文心雕龙》是中国系统的文艺理论巨著,也是一部理论批评著作,完书于南北朝时期,作者为刘勰。《文心雕龙译注》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部有严密体系的文学批评作品,内容丰富,见解,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写作上的各种问题,在中国文学批评、文章学、修辞学的发展历史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文心雕龙译注》由陈志平译注。这本译注虽是企图为扫除文宇上的幛碍而略尽徽力,但译注者的理解,未必尽符刘勰原意,所以,主要还是供读者参考译注去研究原文。这篇引论,是仅就笔者浅见,对读者将遇到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目录
前言
原道
征圣
宗经
辨骚
明诗
诠赋
诸子
论说
神思
体性
风骨
通变
定势
情采
鎔裁
比兴
夸饰
养气
总术
时序
物色
才略
知音
程器
序志
作者介绍
作者:(南朝梁)刘勰 注释解说词:陈志平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简直是为深度阅读者量身定做的,厚实的书页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那种纸张的质感,让人忍不住想用手去摩挲,仿佛能从中吸取到知识的力量。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一些新的细节,比如那些标注得极其清晰的引文出处,以及不同版本的比对,足见编注者在考据上的精益求精。我个人对其中关于不同文体风格的论述特别着迷,作者对“比兴”、“铺陈”、“夸张”等手法的界定和运用实例的分析,细致入微,完全不是那种空泛的理论说教。它提供了一套严谨的分析框架,让我回过头去看很多流传千古的诗赋名篇时,立刻有了清晰的脉络去审视其构造之妙。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是简单地介绍“怎么写”,而是深刻揭示了“为何如此写方能成高妙之作”,那种对文学本质的探究,着实令人敬佩。
评分这部关于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作,我读起来真是如沐春风,仿佛跟随那位南朝的智者,穿越时空,领略了那个时代文人的风骨与对文字的极致追求。初翻开时,还担心那些古奥的文言文会让人望而却步,但幸好有详尽的注释与白话译文穿插其中,使得那些精妙的譬喻、深邃的理论,都能轻易地在脑海中构建出清晰的图景。它不仅仅是在论述“文”与“心”的关系,更像是一部文学创作的百科全书,从章法的布局到辞藻的锤炼,从体裁的区分到风格的辨析,无不一一涵盖,且论述角度之全面,至今读来仍觉振聋发聩。尤其对“神思”与“文采”的辩证分析,让我对文章的生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一篇好的作品,需要的不仅是华丽的外表,更是内在精神的充盈与灵动的光芒。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场与古代大师的深度对话,让人心悦诚服于古人的洞察力与文字功力。
评分这套译注本的出版,无疑是古典文献普及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过去阅读这类大部头,最大的障碍往往是语言的隔阂,很多精彩之处因为理解的偏差而失之交臂。然而,这里面的翻译和注释工作做得实在太出色了,它们精准地捕捉到了原著的精髓,同时又保持了现代汉语的流畅性,做到了信、达、雅的完美平衡。我记得有一次,我对着原文一个绕口的句子冥思苦想,结果对照译注后,豁然开朗,原来古人是如此精妙地运用了对仗和反衬。对于那些希望深入研究中国古典美学,但又缺乏深厚古文功底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一座灯塔,它消弭了知识的鸿沟,让晦涩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功德无量。
评分坦白说,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接触到的文学批评往往是碎片化、口号式的,很难沉下心来体会一篇完整、体系化的理论体系的魅力。而这部著作,就像一座坚固的知识堡垒,其结构之严谨,逻辑之缜密,构建起了一个完整的文学批评宇宙。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消化完其中关于“体裁论”的部分,它将诗、赋、铭、诔等一一剖析,指出每种文体的“体”所蕴含的“性”,这种由内而外的推导,极具说服力。我尤其欣赏其对“失之”与“得之”的辩证思考,没有将任何一种风格绝对化,而是强调在特定的情境下,如何把握好分寸与火候。读完后,我发现自己写东西时,下意识地会去衡量每一句话是否符合整体的“气韵”要求,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提升,是任何速成班都无法给予的宝贵财富。
评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越来越感觉到这部作品超越了单纯的文学评论范畴,它实际上是一部关于“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和思想表达”的哲学指南。作者对“风骨”的强调,其实就是要求创作者必须有真诚的内在支撑,否则一切技巧都是空中楼阁。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时代风气”对文风影响的论述,这让我反思当下我们身处的时代,信息洪流如何塑造了我们的表达习惯。这种跨越时空的洞察力,体现了经典的永恒价值。它不提供快速的答案,而是鼓励读者进行深层次的自我反思和对创作过程的审慎规划。每一次合上书卷,我都能感受到自己思维的边界被轻轻推开了一角,对“好文章”的标准也因此变得更加高远和审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