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全鉴典藏版吴兢东篱子中国纺织出版社9787518022342

贞观政要全鉴典藏版吴兢东篱子中国纺织出版社978751802234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兢,东篱子 著
图书标签:
  • 贞观政要
  • 历史
  • 政治
  • 唐朝
  • 吴兢
  • 东篱子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典藏版
  • 古代史
  • 治国理政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佳期如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22342
商品编码:29687396372
出版时间:2015-12-31
页数:31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书名: 贞观政要全鉴(典藏版)
丛书名: 
作者/主编: (唐) 吴兢,东篱子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号: 9787518022342   
出版年份: 2016年1月1日   
 
版次:  第1版
总页数:  320页
开本:  32
图书定价:  38元
实际重量:  581g
新旧程度:  正版全新





《贞观政要全鉴》是一部中国古代的政论性著作。本书主要记录了唐太宗与魏征等大臣的问答,以及皇帝的诏书,大臣的谏议、奏疏等。涉及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社会、思想、生活等各个方面。本书在仍然有很多借鉴意义,能够提供富国强民的具体方略,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



  卷一

君道
——为君之道 / 2
政体第二
——肯定魏征的作用 / 11
卷二
任贤第三
——介绍“八贤” / 26
求谏第四
——鼓励臣下谏言 / 41
纳谏第五
——懂得纳谏 / 50
卷三
君臣鉴戒第六
——提请臣子以史为鉴 / 62
择官第七
——寻才用人 / 74
封建第八
——叙述分封政策 / 86
卷四
子诸王定分第九
——确定皇室继承人 / 96
敬师傅第十
——要求太子等尊敬师傅 / 100
诫太子诸王第十一
——严管子弟 / 108
谏太子第十二
——择贤辅佐太子 / 114
卷五
仁义第十三
——仁义治国 / 128
忠义第十四
——忠义为人 / 130
孝友第十五
——赞扬“孝”臣 / 140
公平第十六
——处事公正 / 143
诚信第十七
——待人以诚 / 163
卷六
俭约第十八
——不可铺张浪费 / 172
谦让第十九
——为人谦逊礼让 / 178
仁恻第二十
——常怀恻隐之心 / 180
慎所好第二十一
——不可玩物丧志 / 183
慎言语第二十二
——说话不随意 / 186
杜谗邪第二十三
——不能轻信谗言 / 189
悔过第二十四
——懂得反思 / 194
奢纵第二十五
——不能霸道娇纵 / 197
贪鄙第二十六
——贪欲是罪恶的源泉 / 202
卷七
崇儒学第二十七
——推崇儒家思想 / 208
文史第二十八
——治国以史为鉴 / 212
礼乐第二十九
——做人的纲常伦理 / 216
卷八
务农第三十
——以农为本 / 230
刑法第三十一
——刑罚的意义 / 233
赦令第三十二
——赦免颁布不能随意 / 245
贡赋第三十三
——不贪求贡赋 / 249
辨兴亡第三十四
——前朝覆亡的原因 / 253
卷九
征伐第三十五
——对外发动战争 / 258
安边第三十六
——安边之策 / 273
卷十
行幸第三十七
——减少巡游之举 / 282
畋猎第三十八
——太宗野猎 / 285
灾祥第三十九
——上天示吉兆 / 290
慎终第四十
——凡事应做到善始善终 / 296


《贞观政要全鉴》是一部政论性的历史文献,书中主要记述了贞观年间唐太宗和魏征、房玄龄等四十五位大臣之间就治国施政等问题的讨论和问答,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道德修养等多个方面,精心勾画出了贞观年间统治者决策运筹、行政的政治全景图。本书是唐朝史学家吴兢编著的一部政论性专史。全书共有十卷,分为四十篇,也就是四十类。书中主要记述了贞观年间唐太宗和魏征、房玄龄等四十五位大臣之间就治国施政等问题的讨论和问答,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道德修养、民族关系和灾祥畋猎等多个方面,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细致生动,精心勾画出了贞观年间统治者决策运筹、行政的政治全景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是一幅贞观年间政治上的《清明上河图》。



《古今治要:治国兴邦的智慧与经验》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以其非凡的智慧和深刻的洞察力,留下了宝贵的治国理政经验。这些经验,如璀璨的星辰,指引着一代代统治者如何巩固政权,发展经济,教化民众,维护国家长久的稳定与繁荣。《古今治要》便是这样一部汇集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治国精华的巨著,它精选了历代王朝中最具代表性的政治论述、施政方略、道德规范以及君臣对话,旨在为当今的治国者提供一套系统、全面、可资借鉴的政治智慧宝库。 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通过深入浅出的解读,将零散的历史经验整合成一套完整的治国理论体系。它不仅关注宏观的治国理念,如“以人为本”、“民贵君轻”等核心价值,更深入到微观的施政细节,如如何选贤任能、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如何处理内政外交、如何应对危机挑战等。全书脉络清晰,结构严谨,从“立国之本”的政治原则,到“安民之道”的民生策略,再到“强国之策”的经济军事发展,再到“修身齐家”的君主品德要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治国画卷。 一、立国之本:政权稳固的基石 任何国家的治理,其首要任务便是确立并巩固政权的合法性与稳定性。《古今治要》开篇便深入探讨了“立国之本”,强调了制度建设、法治精神以及君主个人品德对于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作用。 制度的智慧: 书中详细分析了历代王朝在制度设计上的得失。从秦朝的郡县制,到汉朝的察举制,再到唐朝的科举制,无不体现了统治者对权力结构、官员选拔、法律体系等方面的不断探索与完善。本书通过对比不同制度的优劣,揭示了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其适应性与公正性,一个良好的制度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社会活力,遏制腐败滋生,从而为国家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法治的精神: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是中国古代法治精神的核心。《古今治要》深刻阐述了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至高地位,强调了法律的公开性、普遍适用性以及对统治者自身的约束力。书中通过大量史实,说明了执法不公、法律形同虚设的危害,以及严格依法治国对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性。它并非提倡严刑峻法,而是倡导一种以人为本,注重教化与德政相结合的法治理念,力求在秩序与人性的平衡中找到最佳的治理模式。 君主的德行: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君主的道德修养被视为治国理政的“定海神针”。本书搜集了大量关于圣贤君主如何以身作则,勤勉治国,体恤民情的事例,同时也不乏对昏君暴君因德行败坏而导致国家衰亡的深刻反思。它指出,君主的品德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威望,更深刻地塑造着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成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所在。 二、安民之道:民生为重的治国方略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古今治要》将民生置于国家治理的核心地位,认为人民的福祉是国家稳定与发展的根本。本书详细阐述了多方面关注民生的重要性,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采取的有效措施。 经济发展的基石: 稳定的经济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书中强调了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重要性,历数了历代统治者在鼓励农桑、兴修水利、减轻赋税、发展商业等方面的经验。从“休养生息”政策的短期效果,到“均田制”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再到“市易法”对商业的规范与促进,都展现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智慧。《古今治要》通过分析不同经济政策的成效,为我们揭示了如何在保障国家税收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 教化与文化的熏陶: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基础的改善固然重要,但精神层面的提升同样不可或缺。本书高度重视教育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强调了兴办学校、普及知识、倡导礼仪、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通过对历代教育制度的梳理,展现了如何通过教育来培养合格的公民,如何通过文化来凝聚人心,形成共同的价值认同,从而构建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 社会保障的温情: 在动荡的年代,如何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存,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具有人道关怀的重要标准。《古今治要》也关注了这一方面,收录了历代关于救济灾民、抚恤孤寡、照顾老弱病残的政策和措施。这些措施虽然在形式上可能与现代社会保障体系有所不同,但其蕴含的“仁爱”精神,以及对社会公平的追求,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强国之策:国家发展与军事国防 一个强大的国家,不仅需要内部的稳定与繁荣,更需要有能力抵御外敌,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古今治要》同样包含了丰富的军事理论和国防策略。 军事思想的演变: 书中梳理了孙子兵法、吴子兵法等古代军事经典的核心思想,以及历代军事家在实战中总结出的战略战术。它强调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以及“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略思维。本书通过分析战争的成因、发展规律以及胜败的关键因素,为我们揭示了如何在和平时期进行军事准备,在危机时刻有效应对。 国防体系的构建: 一个完整的国防体系,不仅包括军队的建设,还包括边防的巩固、军备的研发以及国家整体的动员能力。《古今治要》从宏观角度,探讨了如何构建一支精锐的军队,如何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如何整合全国资源以应对外来威胁。它强调了居安思危的国防意识,以及国家安全是国家发展的前提。 外交智慧的运用: 强大的军事实力并非战争的唯一手段,高超的外交智慧同样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途径。《古今治要》也收录了一些成功的或失败的外交案例,从中提炼出“以德服人”、“以利结盟”、“以智化解冲突”等外交原则。它强调了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中,如何灵活运用策略,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四、修身齐家:君主的道德楷模 《古今治要》并非仅仅关注治国之术,更将目光投向了治国者的个人修养。它认为,一个国家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最高统治者的品德与能力。 勤勉与廉洁: 书中反复强调了君主勤于政务、廉洁奉公的重要性。通过对历代勤政爱民的君主与贪婪腐败的统治者的对比,深刻揭示了个人品德对国家治理的直接影响。它倡导君主应时刻保持警醒,不骄不躁,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审慎与决断: 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君主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古今治要》通过大量的史实,展示了君主在关键时刻如何权衡利弊,如何听取不同意见,以及如何做出最终的、最有利于国家的决定。 知错能改的勇气: 即使是最英明的君主,也难免犯错。本书也鼓励君主要有知错能改的勇气,虚心接受臣下的批评和建议,及时纠正错误,避免小错酿成大祸。这种自我反省和不断完善的精神,是保持政治清明、国家长盛不衰的重要保障。 《古今治要》是一部集历史经验、政治智慧、道德修养于一体的百科全书式的治国宝典。它跨越时空,汇集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治国理政的精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独特视角。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历史的厚重感,更在于其跨越时代的普适性。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本书中所蕴含的治国理念、施政方略、道德原则,都依然能够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帮助我们理解国家治理的复杂性,探寻通往长治久安的道路。它是一面历史的镜子,映照出古代的辉煌与教训;它是一座智慧的灯塔,指引着未来的方向。阅读《古今治要》,便是与无数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从中汲取治国兴邦的智慧与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书,拿到手里的时候,首先被它的装帧设计吸引住了。那种厚重而典雅的感觉,仿佛能让人穿越回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纸张的质感非常出色,印刷清晰,字迹舒展,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我特别喜欢它在排版上的用心,旁注和注释都安排得恰到好处,既不打断主文的流畅性,又能随时提供必要的历史背景和解读,对于初次接触这部经典著作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尤其是对于那些对唐代政治、治理思想感兴趣的爱好者,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非常优质的阅读载体。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放在书架上都显得格外有分量。细节之处见真章,出版社在这本书的制作上花费了大量的心思,从装帧的考究到内页的打磨,都体现了一种对经典的敬畏之心。这本书的实体版本,绝对能满足追求品质的阅读者的期待。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在于对“君子之风”的重新审视。不同于某些歌颂性的历史著作,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做一个合格的领导者”的教科书。李世民的雄才大略,魏征的耿直不阿,房玄龄的深谋远虑,每个人物都被刻画得有血有肉,他们的成功与失误都成为极佳的案例分析。通过阅读这些真实的历史片段,我深刻体会到,一个稳定而繁荣的时代,绝非依靠某一个超人可以支撑,而是建立在一套相互制衡、互相成就的君臣关系之上。书中对权力制约、用人标准、以及危机处理的论述,充满了跨越时空的现实意义。它激发了我对历史细节的探究欲,也让我对“何为善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同。这本书,绝对值得反复翻阅,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对“人治”与“法治”之间微妙平衡的探讨。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如何运用个人魅力和道德感召力来推行有效的统治,同时又能建立起约束权力的制度框架,是历代统治者面临的永恒难题。作者在书中对这些关键节点的分析非常到位,深入挖掘了不同性格的臣子如何影响朝堂决策的走向。我从中看到了很多关于知人善任、容忍谏言的艺术,这些内容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有着极高的价值。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将其转化为可以供后人借鉴的管理哲学。每次合上书本,我都会陷入长久的思考,思考如何将这种历史智慧应用到当下的工作和生活中去。这本书的价值,绝非停留在历史爱好者的小圈子内,它对任何身居管理职位的人来说,都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案头书。

评分

坦白讲,起初我对如此厚重的古代典籍有所畏惧,担心晦涩难懂,但这本书的翻译和注释处理得非常得体。它既保留了原文的古典韵味和力度,又通过现代汉语的解读,确保了核心思想的准确传达。对于那些觉得原著难以触及的读者来说,这个版本提供了一个非常友好的桥梁。很多复杂的历史术语和概念,通过合理的注解得到了清晰的解释,使得阅读过程异常顺畅。我发现,即便是对政治史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凭借这本书建立起对“贞观之治”的完整认知体系。这种平衡学术严谨性和普及性的能力,体现了编者对读者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可以说,它成功地将一部严肃的历史政治论著,转化成了一部大众可读、值得细品的佳作。

评分

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文字流畅度和思想的深度简直令人拍案叫绝。它不像某些历史解读那样枯燥说教,而是通过对一个个鲜活历史事件和人物对话的细致描摹,将“贞观之治”的精髓层层剖析开来。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君臣之道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辩证思维,既不偏袒君主,也不一味美化臣子,而是力求还原当时情境下决策的复杂性与智慧。读着读着,你会发现许多现代社会管理中依然适用的原则和教训。它不仅仅是在回顾历史,更像是在提供一套历经时间考验的“治理心法”。那种娓娓道来,却又字字珠玑的叙事风格,让人欲罢不能,常常忍不住一口气读上好几个小时,沉浸其中,仿佛能听到李世民与魏征当年激烈的辩论声。这种身临其境的代入感,是其他泛泛之谈的历史书籍难以比拟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