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孟子 大学 中庸
:12.80元
售价:8.7元,便宜4.1元,折扣67
作者:《微经典》编委会
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53448830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大学》和《中庸》原为《礼记》中的篇目,据说《大学》为孔子的弟子曾参所作,而《中庸》出自孔子之孙子思之手。《大学》详细地归纳了先秦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系统地讲述了儒家安身立命的原则和方法;《中庸》论述的也是修身养性之道,但更侧重于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孟子》是记录儒家代表人物——“亚圣”孟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散文集。《孟子》的语言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其学说的出发点为性善论,着力阐述民心在政治和军事斗争中的重要作用。本书原文依版本进行精校,译文中则融入了历代学者和专家的研究成果。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水墨晕染的质感,仿佛能触摸到古代士人的笔触。拿到手里的时候,那种沉甸甸的份量感,就预示着其中蕴含的分量。我本来是抱着一种略带敬畏的心情去翻开它的,毕竟“大学”、“中庸”这些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庄严的学术气息。初读之下,那些字句的排列组合,乍一看似乎是古奥难懂,但随着耐下心来,慢慢咀嚼,那些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便如同春雨润物般渗透进来。尤其是在现代社会节奏如此之快、人心浮躁的当下,这种强调内在修炼、强调格物致知、慎独的教诲,显得尤为珍贵。它不像某些成功学书籍那样空洞地喊口号,而是提供了一套系统且深入的思考框架,教人如何安顿自己的内心,如何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中找到一个坚实的立足点。我尤其喜欢其中论述“诚”的篇章,那种由内而外的力量,远比外在的权势财富来得持久和可靠。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考究,字间距和行距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过于疲惫,这无疑是对读者体验的一种尊重。
评分我本来是想找一本可以放在床头随手翻阅的,用来在睡前清空大脑的读物,没想到这本《孟子 大学 中庸》的体验如此不同。它不是那种读完可以即刻获得“心灵鸡汤”的快餐读物,它更像是一坛老酒,需要时间去酝酿。一开始读的时候,我时不时地会去查阅一些生僻字词的含义,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真正重要的不是字面的意思,而是字背后的那个“意境”。比如中庸之道,很多人将其误解为“和稀泥”或“折中”,但在这本书的精要解读中,我看到了它所强调的“时中”——即在恰当的时间点,做出最恰当的反应,这是一种高难度的动态平衡,而非静态的中间值。这种对儒家核心概念的深度挖掘,让我的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纸张的选择也很好,没有强烈的反光,即便是夜晚在暖黄色的灯光下阅读,眼睛也感觉非常舒适,这对于一本需要反复研读的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细节。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古典哲学有持续关注的研究者,我对不同出版社对同一批经典文本的处理方式非常好奇。这本印行的古籍版本,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克制”与“精准”。它没有过度包装,没有花哨的插图或导读,一切都回归到文本本身的力量。对于《大学》中“三纲领”和“八条目”的阐释,我发现这次的解读更加注重其内在的逻辑递进关系,而非仅仅将其视为一系列并列的步骤。特别是对“知止而后有定”,再到“定而后能静”,直到“静而后能安”,这个由外向内的收敛过程,在当前的注释中被梳理得脉络清晰,甚至让我对一些我原以为已经非常熟悉的段落有了新的体悟。这可能就是经典书籍的魅力所在,它像一面镜子,你每一次以不同的心境去照它,它都会映照出你新的理解。这次的阅读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三部著作,尽管篇幅不长,却构成了中国传统士人精神世界的三根支柱,一为立志(孟子),一为知行合一的路径(大学),一为中正平和的境界(中庸)。
评分我购买这套书纯粹是出于对传统儒家思想的兴趣,想看看这几篇经典在现代印刷品中会呈现出何种面貌。说实话,一开始我对《孟子》的篇幅有些打怵,总觉得里面的辩论和诘问太过犀利,怕自己领会不到那种“浩然之气”。然而,实际阅读体验远超预期。编者似乎做了一些非常细致的工作,注释虽然不至于多到让人分心,但关键处的解释却点到了要害。特别是孟子对“性善论”的阐述,那些关于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的描绘,简直是古代心理学的精妙总结。它不仅是哲学思辨,更是一种对人性光辉的肯定和唤醒。我常常在读到“穷巷 অন্তত之人,有异于犬彘之乐”时停下来沉思,反思自己日常的追求是否已经偏离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这本书的翻译版本(如果包含在内的话,我指的是它的导读或白话版本)处理得非常巧妙,没有为了迎合现代语境而过度“稀释”原文的力度,而是保留了古文的力度,同时又不至于让初学者望而却却步。这是一种平衡的艺术,非常值得称赞。
评分对于一个习惯了碎片化信息输入的人来说,阅读这样一套结构严谨的古代典籍,无疑是一次对注意力的系统性训练。我发现自己不得不放慢语速,甚至需要大声朗读某些段落,才能真正体会到古人言辞中的节奏感和力量。特别是孟子那些层出不穷的比喻,比如“守屋之盗”与“夺人之国”,其逻辑的严密性令人叹服,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当代社会中一些看似合理的逻辑谬误。这本书的装帧虽然朴素,但其内在的学术严谨性是毋庸置疑的。它没有试图用现代的理论去“附会”这些古老的智慧,而是尊重文本的原貌,让读者自己去发掘其跨越时空的价值。这种尊重感,让阅读变成了一种主动的、探索性的行为,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读完后,我感觉思维的边界似乎被稍微拓宽了一点,对“人应该如何生活”这个问题,有了一个更坚实、更古典的参照系来衡量。总而言之,这是一次充实且有深度的精神旅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