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
| 丛书名: |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
| 作者/主编: | 阎石 |
| 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040193831 |
| 出版年份: | 2006年 |
| 版次: | 第5版 |
| 总页数: | 590页 |
| 开本: | 1/16 |
| 图书定价: | 55.00元 |
| 实际重量: | 739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5版)》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之一。
阎石,清华大学教授、全国高等学校电子技术研究会理事长。1937年生人。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其后一直在清华大学从事电子技术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曾任国家教委工科本科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二届委员,华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技术教学研究会理事长。1989年与童诗白教授等一起获得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主编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版获国家教委教材一等奖,第三版获国家教材奖,第四版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主要著作有:《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二、三、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分别于1981年、1984年、1989年、1998年出版;《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辽宁科技出版社,1985年出版;《数字电子电路》,电大出版社,1993年出版;《数字电子技术荩础(第四版)教师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帮你学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非常“厚重”的教材,它体现了传统工科教育对知识体系完整性和严谨性的极致追求。从数字系统设计的基础公理到各种标准逻辑芯片的应用范例,知识覆盖面极广,几乎囊括了数字电子技术的所有核心领域。但是,这种全景式的覆盖也带来了一个问题:缺乏针对性。对于一个只需要了解现代微处理器接口规范的软件工程师来说,其中关于数制转换和卡诺图优化的内容可能略显冗余;而对于一个希望深入研究存储器内部结构的学生来说,关于时序逻辑的讲解又显得有些点到为止了。它是一本合格的“百科全书式”的基础读物,它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个坚不可摧的理论基石,但如果把它当作一本“实战指南”,那可能需要读者自己去大量的实践和查阅更多更现代的参考资料来“补全”那些快速迭代的部分。它更像是打地基的钢筋混凝土,结实可靠,但你不能指望它直接帮你盖起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
评分坦白讲,这本书的难度设置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本来以为第五版会吸取前几版的反馈,在基础概念的阐述上更加平易近人一些,特别是对于那些数学基础稍微薄弱但对硬件充满热情的同学。然而,开篇对布尔代数和逻辑代数化的处理,就直接把我带入了纯数学的泥潭。比如,化简逻辑表达式的部分,虽然讲解了卡诺图和奎因-麦克拉斯基法,但每一步推导的逻辑跳跃性很大,对于自学的人来说,很容易在某一步卡住,然后就再也无法跟上后面的内容了。如果作者能设计一些更具引导性的“阶梯式”习题,从最简单的两变量逻辑开始,逐步过渡到复杂的多变量优化,而不是直接丢出复杂的例子,可能效果会好很多。这本书更像是为那些已经在模拟电路和离散数学上打下坚实基础的“学霸”准备的,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阅读体验更像是一场艰苦的“攀登”,风景虽好,但过程实在有些虐心。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确实没得挑,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出品,纸张厚实,排版也算是工整,能看出是用心做出来的。不过,内容上的编排,我个人觉得有些保守了。在当前这个快节奏的电子信息时代,很多新的器件和设计理念更新得非常快,比如在低功耗设计、高速信号完整性这些当下工程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上,这本书的着墨点显得有些不够。我尤其想提到的是,关于可编程逻辑器件(PLD)和嵌入式系统的章节,感觉就像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知识体系在延续。虽然基础知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但如果能多一些关于Verilog或VHDL语言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实例,或者哪怕是一个简单的基于微控制器的数字系统设计流程介绍,都会大大提升这本书的实用价值。现在读完,感觉像是学了一套非常扎实的“内功心法”,但缺少了施展招式的“兵器谱”。希望再版时能更紧密地跟上工业界的发展步伐,少一些纯粹的理论推导,多一些贴近实际的案例分析。
评分我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来啃这本书的组合逻辑部分,感触最深的是它在电路实现细节上的刻画。这本书在讲解各种标准逻辑门(如与非门、或非门)的内部结构和逻辑真值表时,非常细致入微,几乎把晶体管层面的工作原理都描绘出来了。对于想深入理解半导体器件如何构建数字逻辑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宝贵的财富。但是,这种深度有时也成了负担。在学习多路选择器、译码器这些抽象功能模块时,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它们在系统级设计中的“黑盒”应用,而不是反复纠结于它在TTL或CMOS结构下的具体管脚连接和电平兼容性。我更倾向于先理解“它能做什么”,然后再去研究“它是怎么做出来的”。这本书的顺序似乎有点颠倒了,它过早地将我们拉入了物理实现的细节,使得我们在建立宏观的概念框架时,总是被微观的细节所困扰,读起来效率不高,总需要不断地在章节之间来回翻阅查找上下文。
评分这本《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说实话,刚拿到手的时候,我还有点小小的期待,毕竟是经典教材的更新版。但翻开前几页,就被那密密麻麻的公式和理论砸了个七荤八素。我不是说内容不好,而是那种讲授方式,总感觉像是在啃一本厚厚的理论大部头,而不是一本能引导我入门的指南。比如讲到CMOS反相器的工作原理,图例画得倒是清晰,但文字描述里那些关于阈值电压、噪声容限的分析,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就是天书。我花了好大力气才理解了其中的逻辑关系,感觉自己像是穿越回了考研复习的那段艰难岁月。而且,教材里对一些前沿应用,比如FPGA的基本概念,提得比较浅,更多的是侧重于传统逻辑门和组合/时序电路的推导,这对于我们这些希望快速接触现代数字系统的学生来说,多少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整体上,这本书更像是一部严谨的学术参考书,适合那些需要深入研究底层逻辑的专业人士,但对于想快速掌握核心技能的工程技术人员,可能需要配合大量的习题和实践操作才能真正消化吸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