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國學經典叢書:唐宋名傢文集 蘇洵集
定價:25.00元
售價:17.0元,便宜8.0元,摺扣68
作者:何新所 注譯
齣版社:中州古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5-01
ISBN:978753483340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蘇洵,字明允,號老泉,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傢,與其子蘇軾、蘇轍閤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傢”。蘇洵長於散文,尤擅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有《嘉祐集》傳世。
本書為蘇洵的散文集,主要收錄瞭《易論》、《明論》、《用間》、《六國》、《彭州圓覺禪院記》、《名二子說》等古典作品,以供廣大讀者藉鑒欣賞。
目錄
上文丞相書
上富丞相書
上韓樞密書
上田樞密書
上韓昭文論山陵書
上王長安書
上餘青州書
上歐陽內翰書
上張侍郎第二書
易論
禮論
樂論
詩論
史論上
諫論上
諫論下
明論
辨奸論
管仲論
審勢
審敵
權書引
心術
法製
強弱
攻守
用間
六國
高祖
衡論引
遠慮
禦將
任相
養纔
廣士
彭州圓覺禪院記
張益州畫像記
木假山記
蘇氏族譜亭記
名二子說
仲兄字文甫說
送石昌言為北使引
族譜引
參考書目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近期翻閱的這本關於中國古代建築與園林的圖文誌,完全超齣瞭我對傳統文化書籍的預期。它的創新點在於,它將宏大的曆史敘事和微觀的工藝細節完美地結閤瞭起來。書中不僅有關於皇傢宮殿和寺廟形製的曆史沿革介紹,更令人震撼的是那些關於鬥拱結構、榫卯連接方式的精細綫描圖和三維剖視圖,圖文並茂地解釋瞭古代工匠是如何在沒有現代工具的情況下,實現如此復雜的結構穩定性的。在園林部分,它不僅介紹瞭蘇州園林的布局美學,還深入探討瞭疊山理水背後的哲學意涵,比如“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境界是如何通過技術實現的。這本書的印刷質量極高,彩色圖版的還原度非常逼真,讓我仿佛能感受到古建材料的質地和光影變化,極大地滿足瞭我對傳統技術與藝術結閤的探求欲。
評分我最近購入的另一套關於古代哲學思想的係列讀物,簡直是讓我對“學問”二字有瞭全新的認識。它收錄的主要是先秦諸子百傢的核心篇章,但它最妙的地方在於,它不僅僅是簡單地把原文堆砌在那裏,而是構建瞭一個宏大的思想對話框架。每一篇重要論述的旁邊,都配有詳盡的譯文和多位權威學者的解讀節選,讀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同一句話在不同時代、不同學派的學者眼中是如何被闡釋和批判的。這套書的編排邏輯非常清晰,它不是按照時間順序鋪陳,而是根據主題和概念進行串聯,比如關於“道”的探討,它可以將老莊、荀子甚至後來的理學傢的相關論述並置比較,極大地促進瞭跨文本的思考能力。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仿佛參與瞭一場跨越韆年的思想辯論會,對中國傳統智慧的復雜性和深度有瞭更深層次的體悟,遠非孤立地閱讀某一本書所能達到的效果。
評分這套《國學經典叢書》的整體裝幀和選材都透著一股子文雅的氣息,尤其是那種仿古的紙張觸感,拿在手裏就讓人感覺像是捧著一本曆經歲月沉澱的古籍。我之前在書店裏翻到過其中幾冊,比如關於《詩經》和《楚辭》的選本,它們的注釋做得非常細緻,不僅有傳統的訓詁解釋,還結閤瞭現代的文學研究視角,對於理解那些古奧的詞匯和晦澀的典故很有幫助。編者顯然是下瞭大功夫的,他們沒有一味地追求大全,而是進行瞭精選,使得這些經典讀起來不至於過於枯燥和龐雜。對於初學者來說,這套叢書提供瞭一個非常好的入門路徑,既保證瞭原著的準確性,又通過閤理的排版和輔助材料降低瞭閱讀門檻。我特彆欣賞它在版式設計上的用心,字體大小適中,留白得當,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這對於沉浸式閱讀古典文獻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體驗。總的來說,從收藏價值到閱讀體驗,這套叢書都展現齣瞭極高的水準,是值得推薦的國學入門或進階讀物。
評分關於宋代文人筆記的那個閤集,真的是一個巨大的驚喜,我幾乎是愛不釋手地讀完瞭其中的大部分內容。我原以為筆記類書籍無非是些瑣碎的見聞和軼事,但這一輯的選篇眼光獨到,囊括瞭從朝堂秘辛、士大夫雅集,到市井風情、園林藝術等方方麵麵,展現瞭宋代社會生活百科全書式的圖景。它的文字語言極其優美,那些描述日常生活場景的筆觸細膩得令人拍案叫絕,仿佛能聞到宋人點茶的香氣,聽到他們竹林中彈琴的聲音。更難能可貴的是,它收錄瞭大量涉及民間信仰和地方風俗的記錄,這些內容在正史中是鮮少提及的,為我們重構那個時代的社會肌理提供瞭無比珍貴的“活化石”。對於想瞭解宋人精神世界和生活細節的讀者,這套書提供的細節密度和鮮活度,是任何宏大敘事都無法比擬的,讀起來酣暢淋灕,趣味盎然。
評分我手裏收藏的另一部關於唐代詩歌鑒賞的專業書籍,其學術嚴謹性令人肅然起敬。這本書的重點似乎不在於介紹最廣為人知的李白杜甫,而是深挖瞭中晚唐那些被低估或被邊緣化的詩人作品,比如元稹、白居易的某些不那麼流行的詩篇,以及整個“新樂府”運動的背景分析。作者的考證工作做得極其紮實,對於每一首詩的創作背景、用典齣處,甚至韻腳的微妙變化,都進行瞭詳盡的考據和批注,很多地方甚至能糾正過去一些流傳已久的誤解。閱讀過程更像是一次專業的學術研討會,要求讀者有一定的古典文學基礎,但一旦你跟上作者的思路,那種撥開迷霧、直抵詩人心靈深處的震撼感是無與倫比的。它不是輕鬆的讀物,但它讓你真正明白“詩史”二字的份量,是研究唐代文學史不可或缺的參考資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