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残疾人常见病养生运动处方
定价:58.00元
售价:39.4元,便宜18.6元,折扣67
作者:张广德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040409536
字数:
页码:15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残疾人常见病养生运动处方(附光盘)》依据疾病的三级预防模式,围绕现代常见的16种疾病,从方义解诂、功前准备、动作指南、练习次数、注意事项和主要作用等6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张广德先生创编的16套运动处方,既简明扼要,又有较完整的养生理论、医学知识和锻炼方法介绍。读者通过5分钟的经络导引练习,可达到对疾病的预防和助疗效果。本书配有2张教学光盘,由张广德先生亲自讲解并示范。
张广德,字飞宇,号鹤龄燕人,1932年3月出生于河北唐山,1963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武术专业,留校任教,之后又考入该校研究生部,是我国导引养生学家,新中国代武术研究生,中国武术八段,中华武林百杰,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北京体育大学导引养生功研究室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导引养生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导引养生功研究会会长,现任北京体育大学导引养生中心名誉主任,中国健身气功协会常委。 50多年来,张教授以易学的哲理、脏腑经络学说及阴阳五行学说等中医理论为指导,融系统性、科学性、实效性、艺术性和广泛适用性于一体,以强身健体、防治慢性疾病为目的,创编了导引养生功和养生太极两大体系,著书60余部,深受国内外广大友人的欢迎,得到有关专家的充分肯定和国家气功管理中心的正式承认。其中导引养生功获得国家体委“体育科学技术进步奖”,成为国家健身气功项目和全民健身计划推广项目,被中国武术协会主席张耀庭先生誉为武术的新发展、武术的“金项链”。1993年,国务院授予张教授“为高等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荣誉证书。 目前,导引养生功已普及到世界五大洲,受到国际友人的喜爱,被他们由衷地称赞为“神功”、“救命功”,现已成为北京体育大学的一项品牌,并设立体育养生专业,面向全国招收本科和研究生。另有法国、比利时、罗马尼亚等多个国家都在张教授的指导下积极筹建养生文化学院。 张教授的导引养生功著作被译为英、法、日、韩、意、德等多国文字出版。张教授多次赴美、英、法、德、日、澳、印度尼西亚、荷兰、瑞士、新加坡、比利时、奥地利、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罗马尼亚等众多国家及我国香港地区讲学,传播中国养生文化,为促进国际间友好往来和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欲明人者先自明”是张教授多年来崇尚的名言;“不争春荣,笑迎秋霜”是他的人生追求。
这本书的“运动处方”部分,最让我感到失望的是它对于时间管理和资源配置的现实考量不足。它似乎假设所有的读者都拥有充足的、不受打扰的康复时间,并且能够方便地获取到所有推荐的器械。现实情况是,许多残疾人士的时间被日常护理、就医奔波占据,能够专心进行一小时训练的机会非常罕见。这本书提供的运动模块大多是固定时长和固定强度的,完全没有提供“碎片化训练”的灵活选择,比如“十分钟快速激活训练”或者“在等待时间可以做的微运动”。此外,它推荐的许多辅助训练设备,要么价格昂贵,要么不易于家庭存储和操作。一本真正实用的书籍应该考虑到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和资源限制,提供多层次、多场景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提供一个脱离生活实际的“理想化”训练蓝图。这种不接地气的理论,只会让读者在尝试几次失败后,彻底放弃锻炼的念头。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古板和说教,读起来让人感到一种强烈的疏离感,仿佛不是一本用来指导生活的工具书,而是一本过时的教科书。作者似乎热衷于使用大量的、晦涩难懂的医学术语,却很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和转化。每当出现一个专业名词时,你几乎都要停下来,拿起手机去搜索它的确切含义,这极大地打断了阅读的连贯性和放松感。更令人费解的是,某些段落的语气显得居高临下,充满了“你应该如何”的命令式口吻,而不是鼓励和陪伴的姿态。对于需要心理支持和积极引导的读者群体而言,这种冰冷的、灌输式的文字只会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和抗拒感。阅读体验就像是在接受一次枯燥的、不近人情的训话,而不是在寻求一种积极的生活改善方案。一本好的养生指南应该充满人文关怀和温暖的力量,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完全失格了。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简直是一场灾难,完全没有考虑到目标读者的特殊需求。内文的字体小得可怜,而且行距也挤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对于视力不佳的读者来说,想要从中获取任何有效信息都成了一种折磨。更别提那些所谓的“插图”了,模糊不清的线条和灰暗的色调,完全看不出它们到底想表达什么。我尝试着去理解那些复杂的动作分解图,结果光是看图就让我感到头晕目眩。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显得十分廉价,纸张薄得一碰就容易撕裂,油墨的味道久久不散,拿到手里就有一种不好的预感。如果说这是一本严肃的健康指导书籍,那么它在基础的可读性上就彻底失败了。编辑和设计团队显然没有对“残疾人”这个受众群体做任何深入的调研和人性化的考量,这简直是对读者智商和耐心的双重侮辱。读完几页后,我不得不合上它,因为我的眼睛已经开始酸痛,这与我希望通过阅读来改善健康的初衷背道而驰。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在糟糕的物理呈现面前,直接归零。
评分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营养与运动结合”的部分,希望能找到一些实用的膳食建议来配合运动计划。然而,这部分内容简直是东拼西凑,毫无逻辑可言。它一会儿提及高蛋白摄入对肌肉修复的好处,下一段又突然跳到某种传统中药材的功效,两者之间缺乏任何过渡和科学性的论证。更糟糕的是,它列举的一些食物搭配或者所谓的“食疗方子”,很多都是在网络上流传已久但缺乏现代营养学支持的说法。对于需要严格控制血糖或血压的慢性病患者来说,这种不负责任的建议是极其危险的。书中没有提供任何关于如何根据个体化运动量来调整热量摄入的计算方法,更没有强调食物过敏源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提示。这本书在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上显得力不从心,显得非常肤浅和零散,根本无法构建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健康维护体系。
评分我花了大量时间试图在书中寻找一些针对特定残疾类别的、可操作的康复建议,结果发现它更像是一本泛泛而谈的健康常识汇编,缺乏真正的专业深度和针对性。比如,对于一位因中风导致偏瘫的读者来说,他需要的可能是非常精细的、针对肌肉群恢复的渐进式训练计划,并且需要有明确的风险提示和替代方案。然而,这本书里给出的“运动建议”过于笼统,像是从一本面向普通大众的健身手册里随便摘抄了几段,然后用一套完全不适用的语言生硬地套在了残疾人群体身上。它没有深入探讨不同病理状态下对运动强度的限制、关节保护的重要性,甚至连基本的安全监测指标都含糊其辞。当我翻到关于平衡训练的部分时,里面的描述极其抽象,完全没有提到如何使用辅助工具,或者在专业人士的监护下进行,这对于平衡感较差的人来说,简直是在鼓励危险行为。这本书似乎停留在“动起来总比不动的”这种初级理念上,完全没有触及到科学、安全、个体化的康复精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