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渚纪闻/钦定四库全书

春渚纪闻/钦定四库全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宋] 何薳 编
图书标签:
  • 清代文献
  • 四库全书
  • 地方志
  • 历史地理
  • 清史
  • 浙江
  • 海宁
  • 方志
  • 纪闻
  • 古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中国书店
ISBN:9787514918908
商品编码:29707028074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春渚纪闻/钦定四库全书
  • 作者:(宋)何薳
  • 定价:70
  • 出版社:中国书店
  • ISBN号:9787514918908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8-02-01
  • 印刷时间:2018-02-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326

内容提要

《春渚纪闻》是宋代何薳撰。作者,蒲城(今屬 福建)人,號韓青老農。其書分《雜記》五卷,《東 坡事實》一卷,《詩詞事略》一卷,《雜書、琴事附 墨說》一卷,《記研》一卷,《記丹藥》一卷。明陳 繼儒《秘笈》所刊僅前五卷,乃姚士粦得于沈虎臣者 。後毛晋得舊本,補其脱遺,始為完書。蓮父去非嘗 以蘇軾薦得官,故記軾事特詳。其雜記多引仙鬼報應 兼及瑣事。
    

目录

正文


《春渚纪闻》:一部流传千古的笔记体文集 《春渚纪闻》是一部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笔记体文集,其内容之丰富、体裁之多样,至今仍为学者们津津乐道。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记录了作者在旅途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涵盖了天文、地理、历史、人物、风俗、神话传说、奇闻异事等方方面面,宛如一幅生动翔实的时代画卷,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鲜活的宋代社会图景。 作者与成书背景: 《春渚纪闻》的作者是宋代著名学者、文学家沈括。沈括(1031年—1095年),字少览,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军事家。他一生仕途坎坷,但其在科技、天文、地理、医学、数学、音乐等领域均有卓越贡献,尤其在科学方面的成就,令后人叹为观止。 《春渚纪闻》成书于北宋神宗至哲宗年间,具体成书年代已不可考,但普遍认为是在沈括晚年所著。其创作的动机,一方面源于沈括广博的学识和对世事的敏锐观察,另一方面也可能与他政治生涯的失意有关。在仕途受挫之际,沈括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著书立说之中,记录下他一生丰富的阅历和深刻的思考。 内容概览: 《春渚纪闻》全书共计二十卷,卷帙浩繁,内容包罗万象,其独特的笔记体形式,使得作者可以随性而发,记录下任何触动他灵感的事物。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对《春渚纪闻》的内容进行详细梳理: 一、天文地理,博物求真: 沈括作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其著作中自然少不了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探究。《春渚闻》中,作者对天象的记录十分详实,如关于日食、月食的推算,对彗星、流星的观测,以及对月亮盈亏变化的解释,都展现了他非凡的科学洞察力。他不仅记录了这些天象,更试图探究其背后的运行规律,甚至纠正了当时许多流行的错误观念。 在地理方面,沈括对山川河流、风土人情有着深入的了解。他记录了各地独特的地理特征、矿产资源,以及不同地区的物产和风俗习惯。其中,“梦溪笔谈”一节,更是将他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不仅描述了地理景观,还涉及了地图绘制、水利工程等内容,体现了他务实的科学精神。 二、历史人文,烟波浩渺: 《春渚纪闻》并非仅仅是一部科学著作,它更是一部鲜活的历史画卷。沈括以其深厚的学养,记录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轶事,以及当时社会的政治风貌。他对北宋王朝的兴衰、朝廷的政策法令、官员的升迁罢黜都有所涉及,为后人研究北宋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在人物方面,沈括笔下的人物形象鲜活立体。他记述了许多文人名士、官场精英、甚至市井小民的故事,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展现了当时社会的众生相。他对王安石、苏轼等同期文人的评价,也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除了官方历史记载,《春渚纪闻》也收录了大量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这些故事虽然带有虚构色彩,却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对未知世界的想象。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这些故事视为“怪力乱神”,而是以一种求真的态度去记录和分析,甚至从中探寻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 三、奇闻异事,妙趣横生: 《春渚纪闻》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莫过于其中大量奇闻异事的记载。这些故事充满了想象力,有时令人惊叹,有时又令人捧腹。从鬼神传说、狐妖精怪,到离奇的梦境、巧合的际遇,沈括以其细腻的笔触,将这些故事描绘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 这些奇闻异事并非毫无价值的民间闲谈,沈括在记录的同时,也常常会进行一些合理的推测和解释,试图用当时的科学认知去理解这些“怪事”。例如,他会尝试解释一些光学现象,或者对一些动物的行为进行科学的分析。这种在奇闻异事中融入科学探究的态度,正是《春渚纪闻》独特的魅力所在。 四、科技发明,智慧结晶: 沈括在科技领域的贡献,在《春渚纪闻》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详细记录了自己的一些发明和改进,如改进的浑天仪、水运仪象台等天文仪器,以及他在军事技术、工程技术方面的见解。 例如,他对指南针的早期应用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磁学和航海技术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他还记录了火药的制造和应用,以及对改进兵器的思考。这些记载不仅展现了沈括个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为后人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提供了珍贵的实证材料。 艺术特色与文学价值: 《春渚纪闻》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笔记体文体的运用上。这种文体形式自由灵活,不拘泥于固定的篇章结构,允许作者随性而发,记录下任何触动其灵感的事物。沈括善于运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将复杂的科学原理、生动的人物形象、奇幻的故事传说,都描绘得清晰易懂,引人入胜。 他的叙述风格朴实自然,没有过多的雕琢和渲染,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洞察力。有时,他会在记述事实的同时,夹杂着自己的评论和思考,使得文章具有思想的深度。 《春渚纪闻》的文学价值在于,它不仅是一部内容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更是一部具有很高艺术成就的文学作品。它以其独特的文体、生动的叙述、深刻的思考,为中国古代笔记文学的发展树立了典范,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地位与影响: 《春渚纪闻》在中国古代学术史和文学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学术史方面,它是一部集科学、历史、人文、艺术于一体的百科全书式著作。沈括在其中展现的科学精神和求真态度,以及对天文、地理、数学、医学、物理学等领域的深入研究,对后世的科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它也是研究北宋时期社会风貌、科技水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史料。 在文学史方面,《春渚纪闻》是笔记体文学的典范之作。它以其丰富的题材、生动的叙述、深刻的思考,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笔记文学的内涵,为后世的笔记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开辟了新的道路。 《春渚纪闻》经过历代学者的整理和研究,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是研究沈括本人及其时代的重要文献,更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生动体现,值得我们永远珍视和学习。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人爱不释手,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的装帧和纸张的质感所吸引。每一页都散发着一种古朴而典雅的气息,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脉络。文字的排版考究,字体清晰,阅读起来毫不费力,即使是初次接触这类书籍,也能很快沉浸其中。作者的叙事手法非常高明,他总能巧妙地将历史事件与生动的人物刻画结合起来,让那些遥远的往事鲜活起来,不再是冰冷的文字堆砌。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对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记录,更像是一扇通往过去的窗户,让人在字里行间品味出岁月的厚重与智慧的光芒。

评分

坦白说,我最初对这类文集抱持着一丝敬畏,担心内容会过于晦涩难懂,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印象。它的语言风格兼具古典的韵味和现代的可读性,很多看似复杂的概念,经过作者的阐述后,变得通俗易懂,引人深思。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细节的捕捉,那些微小的场景、人物的心理活动,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仿佛就发生在我们眼前。这种细腻的笔触,使得整本书的张力十足,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和回味。它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作品,而是会像一颗种子一样,在你心底生根发芽,时不时地冒出新的感悟。

评分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其广博的视野和深刻的洞察力。它不仅仅是在讲述故事,更是在探讨人性、社会结构以及文化传承的复杂性。我发现自己常常需要停下来,反复琢磨某一个观点,因为它触及了一些我过去从未深入思考过的问题。作者的逻辑清晰,论证严密,但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这种平衡掌握得恰到好处。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被动接受信息,不如说是一场与作者的深度对话。它激发了我强烈的求知欲,让我渴望去探索更多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提升读者的思维层次,引导我们以更宏大的视角去看待世界。

评分

我得承认,这本书的体量不小,但阅读体验却非常流畅,几乎没有感到枯燥。作者的笔力雄健,节奏感把握得非常好,时而激昂澎湃,时而低回婉转,像一首精心编排的交响乐,高潮迭起,引人入胜。对于那些对历史细节有执着追求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宝藏。其中对某一特定事件的考证,详实到令人惊叹,可以看出作者下了多大的功夫去查阅和梳理史料。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呈现,更是一种匠人精神的体现,让人对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肃然起敬。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非常独特,它像是一杯陈年的老茶,初品或许觉得味道浓烈,但回甘持久,越品越有滋味。它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是极其深厚的,字里行间都流淌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守。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偶尔展现出的那种超脱世俗的淡然,这使得整本书的基调既有历史的沉重感,又不失一种洒脱的豁达。它不是那种追求时髦或迎合大众口味的作品,而是扎扎实实地立足于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之上,为读者提供了一片宁静而又富有启发性的阅读空间。这本书,值得反复研读,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收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