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电子技术(第3版)
定价:30.00元
售价:21.0元,便宜9.0元,折扣70
作者:汪红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2-01
ISBN:978712119515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电子技术》(第2版)自出版以来,得到了大多数读者的肯定,同时收到了很多教师读者的反馈,主要是目前各学校调整教学计划,教学时数有所减少,生源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本书的特点是少讲原理,降低难度,注重实际操作。为提高教学效果,编者在总结多年电子技术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把电子技术教材章节内容重新规划排列,更适于目前的教学,同时拟为《电子技术》第3版教材精选习题,增加习题答案,使学生自主学习更有可能。
章 二极管及应用
1.1 二极管
1.1.1 半导体基本知识
1.1.2 二极管简介
1.1.3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1.1.4 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1.2 二极管的应用
1.3 特殊二极管
1.3.1 稳压管
1.3.2 发光二极管
1.3.3 光电二极管
1.3.4 变容二极管
1.3.5 肖特基二极管
1.3.6 无引线片状二极管
1.4 二极管的简易测试
本章小结
习题1
第2章 三极管及放大电路
2.1 三极管
2.1.1 三极管的结构
2.1.2 三极管的放大作用
2.1.3 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及工作状态
2.1.4 三极管的主要参数及温度影响
2.1.5 三极管的简易测试
2.2 共射放大电路
2.2.1 电路结构
2.2.2 电路的工作原理
2.2.3 静态工作点的选择与波形失真
2.3 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
2.3.1 静态工作情况分析
2.3.2 动态工作情况分析
2.4 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
2.4.1 三极管微变等效电路模型
2.4.2 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
2.5 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
2.5.1 温度变化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2.5.2 分压式偏置稳定电路
2.6 共集放大电路和共基放大电路
2.6.1 共集放大电路
2.6.2 共基放大电路
2.7 MOS场效应管及放大电路
2.7.1 MOS场效应管
2.7.2 MOS场效应管共源放大电路
2.8 多级放大电路
2.8.1 多级放大电路的组成
2.8.2 级间耦合方式
2.8.3 多级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
2.8.4 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2.9 差动放大电路
2.9.1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零点漂移
2.9.2 典型差动放大电路
2.10 功率放大电路
2.10.1 功率放大器的概念
2.10.2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
2.10.3 集成功率放大器
本章小结
习题2
第3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应用
3.1 集成运算放大器
3.1.1 集成电路简介
3.1.2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外形和符号
3.1.3 理想运算放大器
3.1.4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特点
3.1.5 运算放大器的主要参数
3.2 集成运放的线性应用
3.2.1 比例运算电路
3.2.2 加法运算电路
3.2.3 其他运算电路
3.2.4 测量放大器
3.3 集成运放的非线性应用
3.3.1 电压比较器
3.4.2 应用实例
3.5 集成运放的使用常识
3.5.1 调零
3.5.2 消除自激振荡
3.5.3 保护电路
本章小结
习题3
第4章 反馈与振荡
4.1 反馈的基本概念
4.1.1 反馈支路
4.1.2 反馈放大器的组成
4.2 负反馈电路的类型
4.2.1 反馈极性
4.2.2 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
4.2.3 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
4.2.4 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
4.3 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4.3.1 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
4.3.2 改善非线性失真
4.3.3 展宽通频带
4.3.4 改变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4.4 自激振荡
4.5 RC正弦波振荡器
4.6 LC正弦波振荡器
4.6.1 变压器反馈式正弦波振荡器
4.6.2 电感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
4.6.3 电容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
4.7 石英晶体振荡器
4.7.1 石英晶体特性
4.7.2 石英晶体振荡器
本章小结
习题4
第5章 直流稳压电源
5.1 整流电路
5.1.1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
5.1.2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5.1.3 三相桥式整流电路
5.2 滤波电路
5.3 稳压电路
5.3.1 硅稳压管稳压电路
5.3.2 串联型稳压电路
5.3.3 三端集成稳压电路
5.3.4 开关型稳压电路
本章小结
习题5
第6章 数字电路基础
6.1 数字电路概述
6.1.1 数字信号与数字电路
6.1.2 数字电路的特点
6.1.3 常见的脉冲波形及参数
6.2 数制与码制
6.2.1 数制
6.2.2 数制转换
6.2.3 码制
6.3 基本逻辑门
6.3.1 与逻辑及与门
6.3.2 或逻辑及或门
6.3.3 非逻辑及非门
6.3.4 复合逻辑门
6.3.5 逻辑电路的表示方法
6.4 逻辑运算法则
6.4.1 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法则和定律
6.4.2 逻辑函数的化简
6.5 集成与非门电路
6.5.1 TTL与非门
6.5.2 CMOS与非门
6.5.3 三态输出与非门
6.5.4 集电极开路与非门OC门
6.5.5 TTL门电路和CMOS门电路的使用注意事项
本章小结
习题6
第7章 组合逻辑电路
7.1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
7.2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7.3 常用的组合逻辑电路
7.3.1 加法器
7.3.2 编码器
7.3.3 译码器
7.3.4 数值比较器
7.3.5 数据选择器
7.4 组合逻辑电路中的竞争与冒险
7.4.1 竞争-冒险
7.4.2 竞争-冒险的识别
7.4.3 竞争-冒险的消除
本章小结
习题7
第8章 触发器及时序逻辑电路
8.1 基本RS触发器
8.1.1 基本RS触发器的构成
8.1.2 基本RS触发器的工作原理
8.1.3 触发器的功能描述方法
8.2 同步触发器
8.2.1 同步RS触发器
8.2.2 同步D触发器
8.2.3 同步JK触发器
8.2.4 同步T触发器
8.3 触发器的分类及转换
8.3.1 触发器的分类
8.3.2 触发器的转换
8.4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
8.4.1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
8.4.2 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
8.5 计数器
8.5.1 二进制计数器
8.5.2 十进制计数器
8.5.3 集成计数器
8.5.4 计数器的应用举例
8.6 寄存器
8.6.1 数码寄存器
8.6.2 移位寄存器
8.6.3 寄存器的应用
本章小结
习题8
第9章 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
9.1 施密特触发器
9.1.1 施密特触发器的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9.1.2 由555集成定时器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
9.1.3 施密特触发器的应用
9.2 单稳态触发器
9.2.1 单稳态触发器的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9.2.2 由555集成定时器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
9.2.3 单稳态触发器的应用
9.3 多谐振荡器
9.3.1 多谐振荡器的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9.3.2 由555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
9.3.3 多谐振荡器的应用
本章小结
习题9
0章 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转换
10.1 A/D转换器
10.1.1 A/D转换器的基本原理
10.1.2 逐次逼近型A/D转换器
10.1.3 集成ADC0809简介
……
我必须得说,这本书的习题部分简直是“魔鬼训练营”。如果说正文是理论的骨架,那么每一章后的练习题就是检验你是否真正吸收了这些骨架的“试金石”。这些习题的难度梯度设置得非常巧妙,从最基础的公式代入,到需要综合运用多个章节知识点才能解决的综合设计题,层层递进。我花了好大力气才啃下其中几道综合题,它们往往要求你设计一个小型电路模块,涉及到功率、频率响应和稳定性等多方面的考量。完成这些题目后,我感觉自己对电路的理解深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仿佛真的经历了一次完整的工程设计流程。这本书的价值,有一半体现在这些极具挑战性的实践导向的练习中,它强制性地将“知道”升级为了“能做”。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很有年代感,那种老式教科书的风格,一看就知道是经过时间沉淀的经典教材。我翻开第一章,里面的内容对我这个刚接触电子技术的新手来说,简直像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作者对基础概念的讲解非常细致,不是那种干巴巴的公式堆砌,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实例和图示,让人很容易就能理解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比如讲到PN结的形成过程,图文并茂的解释让我一下子就掌握了核心要点,不像其他书那样,光看文字描述就得反复琢磨半天。而且,这本书的排版也做得不错,重点内容都会用不同的字体或者加粗来突出显示,学习起来效率很高。我尤其喜欢它在每个章节末尾设置的“思考与实践”部分,那些小小的设计挑战,真的能激发人动手实践的欲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这本书更像是手把手教你入门的良师益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指导。
评分这本教材的知识体系构建得极为扎实和完整,它不像市面上很多追求新潮的读物那样,只关注最新的技术热点而忽略了底层原理的深入剖析。作者显然在电子工程领域深耕多年,对知识的取舍把握得恰到好处。比如在深入讲解运算放大器的应用时,它不仅罗列了各种经典电路,还详细分析了不同工作条件下器件的非理想效应,这对于想从事模拟电路设计的人来说,价值无可估量。我记得有一节关于反馈理论的章节,分析得极其透彻,从负反馈的稳定性分析到频率补偿的各种技巧,都讲解得清晰明了,逻辑链条非常完整。读完后,我对以前模糊不清的反馈概念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本书的深度足以支撑起一个工程师未来多年的技术发展基础,绝对是值得反复研读的案头参考书,而不是翻一遍就束之高阁的快餐读物。
评分作为一本“第三版”,这本书的更新速度和对时代脉搏的捕捉能力确实让人印象深刻。我注意到它并没有过度纠缠于已经被淘汰的过时技术,而是巧妙地将传统的基础知识与现代电子系统中的关键组件(比如一些早期的微控制器接口概念的演进)融合在一起。虽然它保持了核心的理论刚性,但在举例时却非常与时俱进。例如,在讨论传感器接口时,书中引用的ADC和DAC的例子,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旗舰芯片,但其架构和设计思路是通用的,这使得我们即使在面对新一代产品时,也能迅速找到理论支撑点。这种平衡性处理非常高明,既保证了教材的生命力,又避免了内容过于碎片化。对于一个希望系统性掌握电子学核心思想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稳定而又与时俱进的框架。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学院派”,那种严谨到近乎苛刻的描述方式,一开始读起来可能会有些吃力,但一旦适应了,就会发现这种精确性带来的巨大好处。它几乎不使用任何模糊的词汇,每一个术语的定义都清晰明确,不允许任何歧义存在。我曾尝试用它来查证一些在其他网络资源上看到的不太确定的概念,结果发现书中的论述总是更加严谨和无懈可击。这种极致的准确性,使得这本书成为了一个可靠的“真理源泉”。它教会我的不只是电子知识,更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思维方式。这种教材的价值,不在于让你读得轻松愉快,而在于它能迫使你的思维跟着它的逻辑步伐前进,最终将你带到一个更高的认知层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