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电子测量与仪器(第2版)
定价:23.00元
售价:16.1元,便宜6.9元,折扣70
作者:宋悦考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2-01
ISBN:978712106918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或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类、电气类、自动化类、机电类和其他相近专业的教材。本书分为9章,章主要介绍电子测量方法、电子测量仪器的分类与发展,电子测量数据处理与测量结果的表示;第2章主要介绍常用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技术指标与应用;第3~8章主要介绍电压、频率、时间、相位、电子元器件参数、频域信号、数据域信号等的测量方法,以及测试仪表的工作原理、技术指标与应用;第9章主要介绍独立智能仪器的基本组成、典型处理功能与应用,以及自动测试系统、个人仪器、虚拟仪器的基本组成等。
本书还配有教学指南、电子教案及习题答案(电子版),以方便教学使用,详见前言。
章 电子测量与仪器的基础知识
1.1 电子测量概述
1.1.1 电子测量的意义及内容
1.1.2 电子测量方法
1.2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1.2.1 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
1.2.2 测量误差的来源
1.2.3 测量误差的分类
1.3 电子测量仪器的基础知识
1.3.1 电子测量仪器的发展
1.3.2 电子测量仪器的分类
1.3.3 电子测量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1.3.4 电子测量仪器的误差
1.4 测量结果的表示及测量数据的处理
1.4.1 测量结果的表示
1.4.2 有效数字的处理
1.4.3 测量数据的处理
本章小结
习题1
第2章 测量用信号发生器
2.1 概述
2.1.1 信号发生器的分类
2.1.2 信号发生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2.1.3 信号发生器的一般组成
2.2 正弦信号发生器
2.2.1 低频信号发生器
2.2.2 高频信号发生器
2.2.3 合成信号发生器
2.3 函数信号发生器
2.3.1 工作原理及结构
2.3.2 AS101D型函数信号发生器简介
2.4 脉冲信号发生器
2.4.1 分类
2.4.2 工作原理与主要性能指标
2.4.3 脉冲信号发生器的使用
本章小结
习题2
第3章 电压测量与电压表
3.1 概述
3.1.1 电压测量的基本要求
3.1.2 交流电压的表征
3.1.3 电子电压表的分类
3.2 直流电流、直流电压的测量
3.2.1 直流电流的测量
3.2.2 直流电压的测量
3.3 模拟式交流电压表
3.3.1 均值电压表
3.3.2 峰值电压表
3.3.3 有效值电压表
3.3.4 模拟式电压表实例
3.3.5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4 数字电压表
3.4.1 主要性能指标
3.4.2 A/D变换器
3.4.3 直流数字电压表实例
本章小结
习题3
第4章 波形测试与仪器
4.1 概述
4.2 波形测试的基本原理
4.2.1 阴极射线示波管
4.2.2 波形显示原理
4.3 通用示波器的基本组成及性能指标
4.3.1 基本组成
4.3.2 主要性能指标
4.4 通用示波器Y通道(垂直系统)
4.4.1 输入电路
4.4.2 前置放大器
4.4.3 延迟级
4.4.4 输出放大器
……
第5章 频域测量与仪器
第6章 电子元器件测量与仪器
第7章 频率和时间测量与仪器
第8章 数据域测量与仪器
附录
附录A 实验指导书
附录B 课程设计指导书——数字电压表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
从内容的气场来看,这本书简直就是一部电子测量领域的“百科全书”。我感受到的最大特点是它的覆盖面极广,似乎涵盖了从基础的直流/交流测量到复杂的动态信号分析,中间可能还穿插了大量的现代仪器的工作原理介绍。它不是那种只关注单一技术的书籍,而更像是一个宏观的视角,试图将整个测量领域的知识框架构建起来。这种全面性,在快速迭代的电子技术领域中尤为可贵,因为很多新的测量技术都是建立在这些经典理论之上的。我有一种预感,这本书中的许多原理性描述,即使是十年后,可能依然成立,这才是经典教材的价值所在。它更像是一块坚固的地基,确保你搭建起来的知识大厦不会轻易倾斜。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整体气质,让人感觉它更像是一部工具手册而非轻松的科普读物。它的重量和厚度,足以让你在寒冷的冬天把它当作暖手宝使用,当然,前提是你得有足够的毅力把它捧在手里阅读。我注意到书的侧边似乎有很明确的章节划分标记,这对于需要频繁查找特定知识点的工程师或技术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便利。我可以想象,在某个繁忙的午后,一位工程师急需核对某个仪器参数的标准范围,只需要迅速翻到对应章节,就能准确无误地找到答案。书中的插图部分,我瞥了一眼,主要是一些系统框图和波形示例,线条简洁明了,重点突出,没有多余的装饰元素,完全服务于信息的传递效率。这书的价值,显然不在于娱乐性,而在于它作为可靠信息源的实用性和权威性。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排版风格透露着一股浓浓的学院派气息,那种严谨到近乎刻板的布局,让人不禁联想到实验室里那些一丝不苟的实验记录。每一章的结构似乎都遵循着“理论先行,案例辅助”的经典模式,理论部分讲解得极其详尽,恨不得把每一个推导过程都掰开了揉碎了给你看,生怕你漏掉任何一个微小的概念。我随便翻到一处,看到了一大段关于某个传感器工作原理的文字,描述得非常到位,涉及到了材料特性、物理效应转化等多个层面,感觉作者在这一块下了不少功夫,绝非泛泛而谈。不过,这种深度也意味着它对读者的基础知识要求不低,如果对电子学背景知识储备不足,光是消化这些文字和图表,可能就要花费一番力气。总的来说,它散发着一股“不走捷径”的认真劲儿,适合那些愿意啃硬骨头、追求知识体系完整性的学习者。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有意思的,那种深蓝色的背景搭配着亮黄色的字体,给人的感觉既专业又带点科技的冷峻感。我记得当初在书店里看到它的时候,是被它厚实的装帧吸引的。翻开内页,纸张的质感相当不错,印刷也很清晰,看起来就是一本正经的教材或者工具书。虽然我没怎么仔细看具体内容,但光是目录那一页就够让人“望而生畏”了——各种复杂的电路图和公式符号密密麻麻地排列着,明显不是给初学者准备的“入门读物”。书里似乎涵盖了从基础的电学原理到复杂的信号处理技术,知识体系构建得相当庞大。我猜,对于那些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来说,这可能是一本可以伴随他们度过好几年的“良师益友”,至少在需要查阅标准和定义的时候,它能提供一个坚实的后盾。它的存在感很强,放在书架上,总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专业分量。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风格,让人联想到那种老牌、可靠的教科书,没有花哨的营销辞藻,一切都以知识本身为核心。它的语言风格是那种非常精确、不含糊的专业术语表达,每一个词语的选择似乎都经过了反复斟酌,力求准确无误。我注意到书里可能包含了不少案例分析或者典型实验的描述,这些部分往往是区分“好书”和“平庸之作”的关键。如果这些案例选取得当,能够很好地衔接理论与实际操作的鸿沟,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将大大提升。它不是那种让你读完后会拍案叫绝的书,但它会让你在遇到实际工程问题时,会下意识地想去翻阅它,因为它提供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而非临时的“技巧”。它提供的是一种思考的框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