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传真机使用与维修
定价:33.00元
售价:23.1元,便宜9.9元,折扣70
作者:姜浩伟 等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7-01
ISBN:9787118052077
字数:
页码:3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59kg
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传真机的一般原理、技术规格、安装使用、编解码原理、通信控制规程、调制解调器、日常保养及维修的基础知识,是编著者多年来维修、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书中还对日本冲电气公司的0F-17 、0F-1000、0F-8M、0F-460、华昭ZIKOM一360、松下KX—F110传真机作了简明扼要、必不可少的介绍说明;便于用户和维修人员操作参考。
本书图文并茂、结合实际、注重基础、力求全面、对各种型号机器的使用和维修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可作为大专院校计算机通信专业、办公室自动化专业教材,也可供传真机技术人员和机务维修人员参考。
说实话,这本书的装帧很有年代感,拿到手里沉甸甸的,让我有一种“知识的厚度”的错觉。我买它是为了解决办公室里那个总是发出古怪啸叫声的传真机。我希望它能详细讲解电源模块的电压稳定性和常见滤波电容的替代方案。可这本书的内容走向,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办公设备哲学史”的著作。作者似乎对传真机在冷战时期作为秘密通讯工具的角色演变,比对它如何正确地发送一页A4文件更感兴趣。书中引用的案例大多是关于跨国公司高层使用传真机进行战略部署的轶事,而不是关于如何清理送纸通道的实用技巧。我尝试按照书中的“维护流程”进行操作,结果发现所谓的流程,其实是要求我冥想,以达到与机器“心灵感应”的境界。读完后,我决定还是去网上找个视频教程,至少视频里有人真的动手拆了东西。
评分这本号称“传真机使用与维修”的书,我拿到手的时候,还真有点期待它能像一本技术手册一样,把那些复杂的电路图和故障排除流程讲得明明白白。结果呢?我仿佛掉进了一个关于上世纪末办公自动化哲学的深坑里。它并没有过多纠缠于如何更换定影器或者清洁硒鼓的物理细节,反而用了大量的篇幅去探讨“信息即时性”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变迁。比如,书中有一章专门分析了传真号码被错误拨打时,对跨国贸易谈判心理学产生的微妙影响。我读到一半,差点以为我买的是一本社会学著作,而不是一本技术指南。作者似乎对传真机本身的热敏纸张的化学反应过程更感兴趣,而非如何解决“卡纸”这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那些真正想知道如何拆开机箱拧紧一个螺丝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天书。它更像是一份老式图书馆的藏书目录,充满了对逝去办公时代的缅怀与形而上的思辨,读完后我只知道传真机很“重要”,但我的那台老机器还是时不时发出可疑的噪音。
评分我一直以为,一本技术手册,无论主题多么小众,都应该具备清晰的逻辑结构和详尽的实操步骤。这本书在这一点上,简直是反向操作的典范。它似乎完全不相信图表和步骤分解的力量。在讨论“如何处理长篇幅传真件的装订问题”时,作者竟然引述了古希腊的修辞学理论,来论证信息过载带来的认知负担。我找遍了全书,连一个清晰的“错误代码对照表”都没有找到。我的目标是让那台卡住的传真机吐出我急需的合同文件,而这本书给我的,是关于“信息载体与接收者期望值偏差”的深入分析。如果我是一个研究信息社会学的学生,这本书或许能给我带来一些灵感,但作为一个迫切需要维修设备的普通用户,我感觉自己被这本书戏耍了。它的文字很优美,但实用价值趋近于零,就像用最华丽的油画笔去修补一个漏水的管道。
评分翻开这本书,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浓郁的、印刷品的味道,这种质感让人联想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技术出版物。我本来是想搞清楚为什么我的设备在接收彩色传真时,颜色总是偏红。我期待看到关于CMYK色彩空间在传真协议中的映射细节,或者至少是关于色彩校准的章节。然而,这本书将大量的篇幅投入到了对“电话线缆的电磁干扰对信息完整性的形而上学影响”的探讨上。作者花了整整两章来论述,在传真机发送过程中,按键的触感如何影响操作者的潜意识决策。我的注意力被这些天马行空的联想完全分散了。我甚至看到了一段关于贝多芬的音乐与传真机打印速度之间潜在关联的推测性论述。这本书与其说是教我修传真机,不如说是邀请我加入一场关于“办公设备与人类精神状态”的深度访谈。最终,我发现自己不仅没有修好机器,反而对传真机产生了一种复杂而疏离的“敬畏感”,因为它似乎承载了太多作者赋予它的沉重历史与哲学意义。
评分拿到这本厚厚的书,我本意是想找一本能让我家办公室那台老旧夏普机器重获新生的“武功秘籍”。我期待看到各种插图,标明每一颗螺丝的位置,最好是不同品牌型号的对比分析。然而,这本书的视角实在是过于宏大和抽象了。它花费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来介绍“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转换过程中的信息损耗与美学价值”,这对于一个急需修复扫描组件的维修人员来说,简直是浪费生命。我记得有一段,作者用排比句式赞美了墨粉在热敏纸上留下的“粗粝的质感”如何比激光打印的平滑更具“人情味”。我翻遍了目录,寻找“进纸轮更换”或“分辨率调整”的章节,结果发现它们都被归类在了“人机交互体验的物质载体退化”这一类晦涩的标题之下。合上书本,我对自己那台故障百出的机器的了解,似乎还不如我邻居家的宠物狗了解得多,这本书更像是一篇长篇的文学评论,而非一本实用的工具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