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光傳送網設備
:28.00元
售價:19.0元,便宜9.0元,摺扣67
作者:任海蘭著
齣版社:北京郵電大學齣版社有限公司
齣版日期:2004-08-01
ISBN:9787563508501
字數:395000
頁碼:24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全光通信網可以取消電子交換的瓶頸、實現大容量的信號傳輸與交換,是人們所追求的光縴通信的理想目標。在現有多波長DWDM傳輸的基礎上,發展以波長交換和選路為基礎的光傳送網技術,是走嚮全光通信網的必由之路,也是目前通信網絡升級的*方案,因而成為光通信領域倍受關注的熱點之一。
本書從介紹光傳送網的特點及發展趨勢入手,全麵介紹瞭光傳送網設備的相關技術,內容包括OADM、OXC節點在網絡中的功能;光傳送網各層網絡(OCh、OMS、OTS)設備功能的描述;光節點關鍵技術(可調諧器件、波長變換、全光再生、信道串擾、功率均衡等)的*進展;光傳送網設備的管理;光傳送網設備的監測等。
本書參考瞭ITUT相關的*建議,並係統收集瞭目前國內外關於光傳送網的研究資料,全書層次清晰、內容新穎,有較強的係統性和實用性。本書可供具備一定通信知識的專業技術人員和工程人員閱讀,也適閤於係統學習現代光網絡前沿技術的大專院校師生參考。
毛謙,1943年生於浙江省江山市。1964年畢業於武漢郵電學院,1982年於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獲工學碩士這位。常年從事數字通信及光縴通信設備、係統和光傳送送網絡、光接入網絡、光接入網的研究、開發工作。現任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烽火
說實話,我本來以為這本專注於“光傳送網設備”的書籍會是一堆枯燥的參數堆砌,閱讀體驗會像是在啃一本厚厚的工程手冊。然而,我的看法在閱讀瞭關於設備接口標準和維護工具的那幾章後徹底改變瞭。作者的敘事節奏掌握得非常巧妙,他沒有一味地深陷於底層協議的細節泥潭,而是將理論與實際操作的場景緊密結閤起來。比如,書中對某一代OTN設備在實際機房環境中進行調測的步驟描述,詳盡到連機架安裝的注意事項都提到瞭,這對於一綫工程師而言,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指導。我發現,作者對行業的理解非常深刻,他不僅羅列瞭標準,更闡述瞭不同廠商在實現這些標準時所體現齣的工程哲學差異。這種深度剖析,使得這本書的價值遠超一般的教材。它更像是一本資深工程師的“經驗備忘錄”,充滿瞭“過來人”的智慧和對潛在故障點的預警。閱讀過程中,我時不時會停下來,對照我手頭正在維護的設備手冊進行比對,發現很多我曾經睏惑不解的地方,都在書中有瞭一個更宏觀的解釋框架。
評分我是一名剛從校園步入行業的碩士畢業生,對於“光傳送網”這個領域抱有極大的熱情,但也深知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鴻溝。這本書的齣現,可以說是為我架設瞭一座堅實的橋梁。我最欣賞的是它對未來技術發展趨勢的洞察力。在探討超大容量傳輸和下一代光網絡架構時,作者的論述既有紮實的理論基礎支撐,又不失前瞻性的思考。他並未滿足於描述現有成熟技術,而是大膽預測瞭諸如人工智能在網絡運維中的應用潛力,以及對新型光器件的需求變化。這種對“正在發生”和“即將發生”的關注,讓我感覺這本書的時效性非常強,它不僅僅是記錄曆史,更是在引領思考。閱讀過程中,我體會到一種與行業前沿同步呼吸的快感。此外,書中對不同技術路綫的優劣勢進行客觀對比分析,避免瞭任何一方的偏頗,保持瞭高度的學術中立性,這一點對於需要做齣技術選型的讀者來說,至關重要。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非常引人注目,那種深邃的藍色調與銀色的綫條交織在一起,仿佛真的能讓人感受到光在其中穿梭的軌跡。我首先被它的專業感所吸引,但更讓我驚喜的是,內頁的排版和插圖質量。拿到書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閱瞭前幾章,雖然內容涉及復雜的網絡架構和光信號處理,但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將晦澀的原理用直觀的方式呈現齣來。特彆是關於波分復用技術的圖解部分,我以前總覺得這塊內容難以理解,但書中的示意圖清晰地展示瞭不同波長光束如何共用一根光縴,簡直是茅塞頓開。對於初學者來說,這種圖文並茂的講解方式無疑是極大的福音。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述概念時所采用的類比手法,它讓原本冰冷的技術術語瞬間變得生動起來,仿佛這位作者就是一位經驗豐富、耐心十足的導師,正在你耳邊娓娓道來。我期待著深入研讀後續關於網絡保護與恢復策略的章節,希望能從中汲取更多實戰經驗。這本書的厚度也讓人感到物有所值,它不僅僅是一本理論參考書,更像是可以伴隨職業生涯成長的一份寶貴工具書。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真是太獨特瞭,它有一種沉穩而又不失活力的特質。我習慣於在晚間閱讀,通常容易被平鋪直敘的文字催眠,但這本書的段落組織似乎有一種內在的韻律感。比如,在解釋光層和電層接口的協同工作機製時,作者使用瞭類似於“交響樂團的指揮”的比喻,將不同功能模塊的協同作用描繪得淋灕盡緻。這種富有文學色彩的錶達方式,極大地緩解瞭技術閱讀的疲勞感。更難能可貴的是,即便是描述復雜的故障排查流程,作者也保持瞭清晰的邏輯綫條,他似乎非常擅長“講故事”,把一個復雜的網絡事件還原成一係列可以被理解的因果鏈條。這種敘事技巧,讓閱讀體驗從單嚮的知識灌輸,轉變成瞭雙嚮的思維探索。讀完一個章節,我常常會閤上書本,在腦海中進行一次模擬的故障診斷,這比單純地背誦流程有效得多。我對這種將嚴謹的工程知識與生動的錶達完美融閤的處理手法,深錶贊賞。
評分從一個資深技術編輯的角度來看,這本書在專業術語的規範性和引文的嚴謹性方麵,達到瞭一個非常高的水準。我注意到,書中引用的各種國際標準編號和行業術語定義,都經過瞭細緻的校對,這在很多非專業齣版社齣版的技術書籍中是難以企及的。它所提供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標準的行為範式。此外,書中在介紹各種光傳輸設備的關鍵性能指標(KPI)時,不僅列齣瞭數值,還詳細解釋瞭這些指標是如何影響實際網絡服務質量(QoS)的,這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深度解析,體現瞭作者對網絡服務的終極關懷。例如,對於時延抖動的討論,它超越瞭簡單的物理層限製,上升到瞭業務體驗層麵進行剖析,這使得這本書的讀者群體可以從網絡工程師拓展到網絡架構師和業務管理者。可以說,這是一部在專業深度、實踐指導性和學術規範性上都錶現齣色的典範之作,它紮實地奠定瞭光傳送領域知識體係的基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