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有機半導體異質結導論 |
| 作者 | 閆東航 等 |
| 定價 | 50.00元 |
| 齣版社 | 科學齣版社 |
| ISBN | 9787030211644 |
| 齣版日期 | 2008-04-01 |
| 字數 | |
| 頁碼 | 217 |
| 版次 | 1 |
| 裝幀 | 精裝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有機半導體異質結導論》以作者研究小組近年來主要研究工作為主綫,分6章介紹高有序有機半導體薄膜與異質結的製備原理的方未能、有機異質結界麵電子結構與電輸駝,以及有機異質結在薄膜電子器件中的應用。 《有機半導體異質結導論》可供從事半導體材料化學、物理及器件方麵的研究工作者、教師和研究生閱讀。 |
| 作者簡介 | |
| 閆東航,1963年生於吉林。1985年在吉林大學獲物理專業學士學位,1995年在德國Mainz大學獲物理化學專業理學博士學位。1995年至今在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國傢重點實驗室工作,任副研究員、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00年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傑齣青年基金獲得者,2006年獲中國科學院·拜耳青年科學傢奬。 主要研究方嚮:(1)有機半導體材料與器件,涉及有機薄膜晶體管、平闆顯示、有機光伏電池;(2)凝聚態物理,涉及有機半導體異質結物理、高有序有機半導體薄膜的製備原理和方法。 |
| 目錄 | |
| 編輯推薦 | |
| 該書通過豐富的實驗和翔實的數據描述瞭有機異質結薄膜及器件的製備過程和錶徵方法,詳細介紹瞭電荷注入及電輸運模型在有機異質結器件上的應用。每個章節的結尾還通過展望給齣作者對相關主題未來發展方嚮的理解。該書不僅對從事有機半導體材料與器件研究人員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同時還可以作為本領域研究生與教學人員學習有機電子學的重要參考讀物。 |
| 文摘 | |
| 章 有機薄膜電子器件中的異質結構 1.1 有機發光二極管 1987年,美國柯達公司的鄧青雲博士(DC.w.Tang)等首先報道瞭采用雙層有機薄膜的有機發光二極管…。在2.5 V的低電壓下能夠觀察到有機發光二極管發光,其在10 V下亮度達到1000 ccUm2。有機發光二極管的工作機理采用載流子分立傳輸的模型(圖1.1),空穴傳輸層(hole transport layer,HTL)等效於P型半導體,電子傳輸層(electrotransport layer,ETL)等效於n型半導體,電子和空穴在外電壓作用下分彆從陰極A9和陽極ITO(indium tioxide,銦锡氧化物)注入到電子傳輸層和空穴傳輸層並在其中分立傳輸,終它們在異質結構界麵附近的Alq3層中復閤發光。 |
| 序言 | |
說實話,我很少見到一本如此專注於“異質結”這一特定結構,卻能寫齣如此豐富內涵的書籍。作者對於“界麵”這個概念的理解,已經超越瞭簡單的材料交界麵的範疇,將其視為一個功能化的物理實體來對待。書中對於不同類型界麵(如n-n、p-n、甚至涉及缺陷和摻雜的復雜界麵)的分類和特性分析,非常係統和完整。它並沒有迴避有機材料固有的局限性——比如批次依賴性強、長期穩定性差等問題,而是坦誠地分析瞭這些問題如何與異質結的界麵特性相互作用,並指齣瞭未來可以通過界麵工程來改善這些缺陷的潛在方嚮。這種務實而又前瞻的寫作態度,讓我對有機電子器件的未來發展保持瞭謹慎的樂觀。這本書的目錄結構本身就體現瞭極高的組織能力,從基礎理論到實際器件,最後延伸到可能的材料創新,形成瞭一個完美的閉環。對於希望深入研究界麵物理和開發下一代有機電子器件的研究人員,這本書的價值無可估量。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風格真是太“硬核”瞭,但又帶著一種令人著迷的數學美感。對於那些習慣瞭大量公式和精確定義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簡直是量身定做的盛宴。它不像有些科普讀物那樣過度簡化,而是毫不保留地展示瞭推導過程中的每一步邏輯躍遷。我花瞭很長時間纔啃完關於載流子動力學的章節,裏麵的傅立葉變換和微擾理論應用得爐火純青,雖然過程艱辛,但最終豁然開朗的感覺是無與倫比的。它不是那種可以快速瀏覽的書,它要求你坐下來,拿起筆,跟著作者一步步演算。但正是這種“挑戰性”,保證瞭讀者真正掌握瞭其精髓。它成功地搭建瞭一座橋梁,連接瞭量子力學的微觀世界和實際器件的宏觀性能。如果你想在有機電子學領域建立起堅不可摧的理論大廈,這本書絕對是你必須擁有的“基石”之一。讀完它,你對“為什麼”會有某種電學特性,會有一個極其紮實、無可辯駁的解釋。
評分我必須承認,一開始我對這本書的期望值是比較高的,因為涉及到“有機半導體”這樣一個快速發展的交叉學科,總擔心內容會過時或過於側重某一單一方嚮。然而,這本書的錶現令人贊嘆。它在保持對基礎物理原理深入挖掘的同時,對近些年新興的柔性電子、光電器件等領域的最新進展也保持瞭高度的敏感度和全麵的覆蓋。最讓我拍案叫絕的是它對於“界麵態”的處理——這是一個公認的難題,但作者卻能用一種近乎詩意的筆法,將那些無序結構和隨機電勢如何影響載流子輸運描繪得清晰可見。書中引用的文獻跨度很大,從經典的Shockley-Read-Hall理論到最新的自鏇霍爾效應在有機材料中的應用都有涉及,顯示瞭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廣闊的視野。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傳授知識,更在於培養讀者用批判性思維去審視現有理論模型的習慣。它促使我去思考,哪些假設在特定的材料體係中可能不再成立,這種反思性的閱讀體驗是很多普通教材無法給予的。
評分天呐,我剛剛讀完的這本新書簡直是打開瞭我對材料科學世界的一扇窗!這本書的敘述方式非常引人入勝,作者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將那些原本看起來晦澀難懂的物理和化學概念,用非常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齣來。我特彆喜歡它在介紹理論基礎時的那種嚴謹又不失親和力的態度。書中對於一些關鍵實驗現象的分析,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精彩,每一個步驟、每一個數據點背後的物理意義都被剖析得淋灕盡緻。更讓我驚喜的是,作者並沒有沉溺於純理論的推導,而是花瞭大量的篇幅去探討這些基礎理論是如何映射到實際應用中的。比如,它對於不同界麵結構如何調控載流子行為的論述,簡直是洞察鞦毫。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半導體器件的底層邏輯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錶麵的參數記憶上。這本書的排版和插圖也做得相當用心,復雜的能帶結構圖和晶格排列圖清晰易懂,極大地幫助瞭我的理解過程。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對固態物理和新興電子學感興趣的同行們,這本書絕對是近年來難得一見的佳作,值得反復研讀和收藏。
評分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超齣瞭我的預期,完全不是那種故作高深的學術堆砌,而是真正做到瞭理論與前沿技術的高度融閤。我個人對器件製備工藝的關注度比較高,這本書在講述理論模型的同時,巧妙地穿插瞭對現有製備瓶頸的討論,這使得整個閱讀體驗非常接地氣。作者對於不同材料體係之間相互作用的描述,比如應變效應和缺陷工程,處理得極為細膩。它沒有簡單地給齣結論,而是通過對比分析,展示瞭科學傢們在探索過程中所經曆的思維轉變和實驗難點。我尤其欣賞它在討論“異質結”這個核心概念時,所展現齣的那種結構化的思維框架,從宏觀的能級匹配到微觀的電子耦閤,層層遞進,邏輯鏈條緊密無縫。讀這本書就像是跟著一位經驗豐富的大師在實驗室裏進行瞭一次深入的“頭腦風暴”,讓人受益匪淺。對於研究生和初入科研領域的青年學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份極具價值的“路綫圖”,能幫你少走很多彎路,迅速把握住研究熱點和難點所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