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定价:65.00元
作者:朱景松
出版社:语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80241293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收录现代汉语常用词语中的反义词语2000组。以双音节反义词为主,酌收少量单音节或三音节反义词;以词为主,酌收部分反义成语,以及少量结构相对固定的多音节反义形式。
学术界的主导意见认为,反义词是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一组词。互相反义的词语具有共同的意义(共同义素),同时存在着不同的意义(区别义素)。《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收录反义词语遵循这个主张,每个条目收录的几个词语意义异中有同而词性相同。
每个条目比较两个词语。两个单义词语互相反义,或两个多义词语的几个义项分别互相反义的,立为一个条目。有的多义词语在不同义项上分别与其他词语反义,立为几个条目。比如“必然”与“偶然”和“自由”反义,先立条目比较“必然”和“偶然”,再立条目比较“必然”和“自由”。
条目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一个条目之内的两个词语亦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词语的书写形式遵循有关规范标准,汉字写法依照《通用规范汉字表》,异形词的写法依照《批异形词整理表》。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深入研究这本书后,我越来越体会到它在“反义词构建逻辑”上的独到见解,这远非简单的词根拆解或字面否定可以涵盖。它似乎遵循着一套更深层次的“汉语思维模式”来组织这些对立关系。比如,它区分了“程度上的对立”(如:热烈 vs. 冷淡)和“性质上的对立”(如:实体 vs. 虚无)。更有趣的是,它探讨了那些在语义上处于“灰色地带”的词汇,即那些既不能完全归为正面,也不能完全归为负面的词语。对于这类词,书中并没有强行塞入一个不恰当的反义词,而是标注了“相对中性语境下的语义漂移”或“语境依赖型对立”。这种审慎的态度,体现了编纂者对汉语复杂性的深刻洞察。它教会我的不是简单的“记下A的反面”,而是“理解A在不同情境下可能被如何对立”。这种教学上的层次感,让我在进行深度写作时,能够更灵活地运用对比和反衬手法。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反直觉的——以一种近乎“反学术论文”的自由度存在着。我习惯了工具书那种冷硬、清晰、追求最大信息密度的排版方式,但这本书却大量运用了留白和图示。特别是在处理那些意义上存在模糊地带的词组时,作者竟然引入了一些手绘的简图来辅助理解。比如解释“聚合”和“离散”这对词语时,书中配有简洁的几何图形演示,将抽象的动作过程具象化。这对于视觉学习者来说,简直是救星。我曾一度认为,这种非传统的设计可能会牺牲查阅效率,但实际使用中,我发现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方式,反而加深了记忆。当我遇到一个非常拗口的哲学或科学术语的反义词时,与其死记硬背那一大段解释,不如看一眼那个简洁的图示,瞬间就抓住了核心的对立关系。它巧妙地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融入了现代信息呈现的亲和力,这一点非常值得称赞。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在收录词条的广度上,确实下了不少功夫,远远超出了我对一本“反义词词典”的传统预期。我曾想查阅一些非常小众或者带有强烈地域色彩的词语的反义表达,通常这种在网络词典里都是付之阙如的。但《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里,我居然在“方言词汇对照”的附录部分找到了惊喜。它似乎不遗余力地将那些处于语言边缘地带的词汇也纳入了进来,并尝试提供它们在标准书面语中最接近的对立概念。这对于我这样热衷于研究区域语言变异的爱好者来说,简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更让我欣赏的是,它在解释某些具有时代背景的词汇(比如一些上世纪特定年代的政治术语)的反义词时,没有简单地给出字面上的反面,而是提供了社会文化层面的对应语境,这使得这本书超越了单纯的工具书范畴,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语言学参考价值。每次翻阅,总感觉像是在和一位博学的长者进行一场关于语言演变的对话,充满了启发性。
评分这本书的另一个让人感到惊喜的地方,在于它对“反义词的动态性”的关注。很多词汇的对立关系,其实是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观念的演进而发生变化的。编纂者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在一些重要的历史性词汇的释义后,附带了一个简短的“词义演变小注”。例如,对于某些在古代文学中具有特定象征意义的词,它会标注出其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的反义词,或者指出其现代对立关系已经发生偏移。这使得这本书的使用价值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迅速衰减,反而像一部活的历史文献。它不仅仅是一本当下的参考书,更像是一个观察汉语生态系统如何自我修正和对抗的时间胶囊。我发现,对比早期版本的一些词典,这本书在收录和处理“新造词”或“流行语”的反义词时也显得更为敏捷和包容,尽管篇幅不多,但这种与时俱进的态度,让我对它的长期价值充满了信心。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第一感觉是它的装帧设计相当别致,封面那种沉稳的靛蓝色调,搭配烫金的字体,显得既专业又带着一丝古典韵味。我原本是冲着它的实用性来的,毕竟在日常写作和语言学习中,精确地捕捉对立面的词汇是提升表达力气的关键一步。然而,翻开内页才发现,这本词典的编排方式简直是一场文字的探险。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并列给出A的反义词B、C、D,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探讨这些反义关系背后的语义层级和语境差异。比如,对于“光明”这个词,它没有停留在“黑暗”这个最直接的对立面,而是细致地分辨了“晦暗”、“幽暗”、“昏暗”在文学语境和日常口语中的细微差别,以及它们各自与“光明”在情感色彩上的偏离。这种深度挖掘,让我意识到很多我自以为“理所当然”的反义词,其实在特定的语境下是完全不适用的。读完第一部分关于抽象概念对立的解析后,我简直是茅塞顿开,感觉自己对汉语的精妙之处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满足于表面的对仗工整,而是开始追求意义的准确契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