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调查句子记录用表 字典词典/工具书 书籍

语言调查句子记录用表 字典词典/工具书 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语言学
  • 调查研究
  • 句法分析
  • 词汇学
  • 工具书
  • 字典
  • 参考书
  • 学术研究
  • 语言数据
  • 语料库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蔚蓝书店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8121383
商品编码:29723970753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语言调查句子记录用表 字典词典/工具书 书籍
作者:范俊军,肖自辉编著
定价:12.0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ISBN:9787218121383
印次:
版次:
装帧: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本表用于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句子调查记录,包括句子记录资料存档表、语言调查记录协议、发音合作人基本情况表、调查人员基本情况表、语言调查工作用语记录表、日常用句记录表、语法例句记录表等句子调查所需表格内容。


现代汉语方言学导论:田野调查与文本构建 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阐述了现代汉语方言学的基础理论、核心方法以及田野调查的实践操作规程。作为一部面向初学者和一线研究人员的工具性著作,它旨在搭建起连接语言理论与实地考察之间的桥梁,重点聚焦于如何科学、规范地收集、记录、整理和分析汉语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资料。全书内容涵盖了方言学史回顾、调查设计、问卷编制、口语访谈技巧、录音设备使用、数据转录与标注、以及最终的方言文本和电子数据库的构建等关键环节。尤其侧重于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如何应对方言濒危化带来的挑战,以及如何运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方言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 第一章 汉语方言学的学科定位与历史沿革 本章首先界定汉语方言学的研究范畴,阐明其在语言学、民俗学和社会学中的交叉地位。我们将追溯汉语方言研究自清末民初以来的发展脉络,从早期地理方言的划分尝试,到上世纪中叶的系统性区域调查,直至当前多学科视阈下的动态研究转向。重点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主流研究范式的更替,例如描述主义向生成理论渗透的过程,以及实地调查方法论的演变。通过梳理重要学者的贡献,读者可以建立起对本学科发展脉络的宏观认知,理解当代方言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 第二章 方言调查的理论基础与伦理规范 有效的方言调查依赖于坚实的理论假设和严格的伦理准则。本章深入探讨了“方言”与“口音”、“语”与“言”的区分,阐释了语言变异的内在规律,包括共时性与历时性变异、垂直分布与水平分布。我们详细讨论了选择调查点、确定信息源(语料库提供者)的标准与原则,强调了知情同意权、隐私保护以及研究成果回馈社区的重要性。尤其针对弱势或濒危方言的调查,本章提供了详细的敏感性处理指南,确保田野工作的可持续性与合作性。 第三章 田野调查的规划与准备:问卷、工具与后勤 成功的实地工作始于周密的计划。本章是关于“如何准备”的实用指南。首先,我们分类解析了不同类型的调查问卷设计,包括语音模仿式、意义对应式和情境触发式问卷的构建逻辑。针对词汇、形态、句法和语用等不同层面的考察需求,提供了模板和示例。其次,详细介绍了现代田野调查所需的技术装备,包括高保真录音设备(指向性麦克风、录音笔的选择与校准)、GPS定位系统以及便携式计算设备的应用。最后,涵盖了后勤保障,如交通安排、住宿协调以及文化适应性策略,确保调查过程的顺利进行。 第四章 语音与音系调查的科学操作 语音是方言学研究的核心基石。本章聚焦于如何精准、无偏见地记录方言的音位系统和语音实现。我们详细阐述了国际音标(IPA)的精确使用规范,特别是针对汉语方言特有音类(如舌尖前擦音、复杂的元音系统)的标注技巧。内容包括:如何设计最小对立体序列进行音位辨识、如何记录声调的起调、轮廓与归属、以及超切段特征(如鼻化、喉化)的记录方法。本章提供大量对比图表和听力训练建议,帮助研究者建立敏感的听觉辨识能力。 第五章 词汇、词缀与构词法的田野采集 词汇调查不仅是词语列表的收集,更是文化概念和构词活力的展现。本章指导研究者如何超越标准的词汇测试表,深入挖掘方言特有的专业词汇(如农渔业、手工业词汇)和习语谚语。重点讲解了词义辨析的技巧,尤其是在多义词和特定语境下词义漂移的记录。此外,本章还详细介绍了对复合词、派生词以及粘着成分的系统性提取方法,并探讨了词汇借用和词汇更新的现象分析框架。 第六章 句法与语法的描述与分析 句法结构的调查需要系统化的句子生成与验证过程。本章提供了从简单句到复杂句、从陈述到疑问、从肯定到否定的全面测试范式。我们强调了“说服性提问”与“自然语流”的平衡,指导研究者如何通过场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来诱导出目标句法结构。内容包括:语序变异的记录、特殊句式(如兼语句、把字句、被字句)的界定标准、以及量词和助词系统的详细考察方法。对于罕见或零星出现的句法现象,本章提供了追溯和验证的层级策略。 第七章 语料的整理、转录与数字化归档 收集到的原始录音和笔记是宝贵的语料,如何将其转化为可分析的数据是研究成功的关键。本章详细介绍了从原始录音到标准文本的转化流程。内容涵盖了不同层次的转录标准(语音转录、音位转录、规范汉字转录),以及如何运用工具软件(如ELAN, PRAAT)进行时间对齐和语音学标注。本章详细指导了语料库的构建流程,包括元数据(Metadata)的标准化描述(调查时间、地点、信息源背景、调查员信息等),确保语料的长期可检索性和可互操作性。 第八章 方言文本的释义、注释与最终呈现 高质量的方言文本是连接田野工作与学术成果的最终媒介。本章聚焦于方言文本的深度加工。讨论了如何为方言文本提供准确、可靠的普通话释义,以及如何针对性地添加文化背景注释、词源注释和音系注释。本章探讨了不同出版形式的优劣,包括纸质方言词典、方言语法专著,以及现代电子数据库和互动式网络资源的构建方法,旨在最大化研究成果的易用性和影响力。 总结与展望 本书最后将对方言研究的未来方向进行展望,讨论了语言接触、语言接触与代码转换、社交媒体中的方言使用等新兴议题,鼓励研究者将传统严谨的田野方法与现代计算语言学工具相结合,推动汉语方言学走向更精细化、更具活力的发展阶段。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号称“语言调查句子记录用表 字典词典/工具书”的书,光看名字就让人觉得它是不是跑错了场子。我原本是抱着对语言学工具书的期待翻开它的,毕竟“字典词典/工具书”这几个关键词本身就意味着严谨和实用性。然而,展现在我面前的,更像是一堆空白表格的集合,外加一些零星的、像是从不同文档里随便抓来的标题。我试图从中寻找任何关于特定语言现象的系统性分析,或者至少是一套清晰的、可操作的记录指南,但收获的只有疑惑。如果说它是一本“工具书”,那么这个工具的说明书在哪里?它没有提供任何关于如何设计调查问卷的技巧,没有展示任何样本数据,甚至连一个示例性的“记录用表”都没有真正填写完整。感觉就像是买了一套高档的厨具,但商家只给了你一堆锅碗瓢盆,却没有提供任何食谱或烹饪指导。对于一个想要进行严肃语言田野调查的人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几乎为零,它更像是一份未完成的草稿,而不是一本可以上架销售的成品。或许作者的意图是让读者自行发挥,但这对于一本工具书来说,未免太过任性了。

评分

初次接触到《语言调查句子记录用表 字典词典/工具书》这个书名时,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那种厚重、带着油墨香气的、充满符号和注释的学术专著。我以为这会是田野工作者们案头必备的参考资料,能帮我解决在面对复杂语境时如何标准化记录的难题。然而,这本书的触感和内页设计完全没有给我带来任何“工具”的感觉。纸张质量平平,装帧也显得仓促。更令人气馁的是,所谓的“句子记录用表”部分,缺乏任何上下文的指引。比如,如果我正在记录一个疑问句,我应该在哪个格子填写语调信息?如果我要标注词长,表格的结构是否允许我记录音节和音位层面的差异?书中对此只字未提。它提供的只是一张空地图,却从未告知旅人该如何辨认方向。这与我过去使用过的任何语言学调查手册相比,都显得粗糙和缺乏专业性,更像是一个模板库,而不是一本经过深思熟虑的指南。

评分

作为一个对语言学有一定了解的业余爱好者,我总希望能找到一些能够跨越语种限制的、普适性的记录框架。我本来设想,这本书或许会提供一种基于乔姆斯基式结构分析的记录模板,或者至少是一种侧重于社会语言学变量捕捉的表格系统。但当我真正阅读它的时候,那种期待彻底破灭了。它提供的记录单元似乎是随机组合的,缺乏内在的逻辑层次。我甚至不确定,如果我按照书中的结构去填写,最终得到的数据是否能被其他研究者理解或引用。这感觉就像是有人发明了一套全新的、只有他自己能懂的记录符号,却拒绝提供解码密钥。对于“字典”部分的期待也同样落空,它没有提供任何已有的词汇解释,也没有建立任何新词汇的收录标准。总而言之,这本书更像是作者在个人工作流程中使用的临时备忘录,而不是一本面向公众的、具有通用指导意义的工具书。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名不副实”到了一种令人咋舌的地步。它被冠以“工具书”之名,却几乎没有提供任何“工具性”的指导价值。我尝试从中提取一些关于句子结构记录的惯例,但那些表格的设计似乎是基于某种特定的、未公开的研究目的。比如,某个表格的列名使用了缩写,但全书没有任何地方对这些缩写进行了解释。读者只能猜测,比如“S-T”可能代表“Subject-Tense”,但这种猜谜式的阅读体验,恰恰是工具书最应该避免的。如果它想成为一本“字典”,至少应该提供一个清晰的索引或者某种分类体系,然而内容呈现是散乱的,缺乏导航。这本书更像是作者在一次大型研究项目结束后,将所有散落的、未整理的草稿文件直接捆绑出版的结果,缺乏编辑的介入和系统的梳理。对于希望通过阅读来学习如何进行语言调查的人来说,这本书只会带来挫败感和时间上的浪费。

评分

我实在难以理解这本书的定位,它卡在了“字典”和“工具书”的尴尬中间地带。我期待看到的是对某个语种(或者任何语言的通用结构)的深度词汇剖析,或是对特定语法点的详尽标注系统。但这本书里,我只看到了大量空白的方格和线段,它们被规整地排列在纸面上,仿佛在等待某种神圣的文字来填充。这种极简主义的排版风格,如果放在艺术画册里或许还能称得上是留白的美学,但放在工具书里,简直就是一种信息上的傲慢。我翻遍了全书,试图找到哪怕一个能作为参照的完整句子记录范例,哪怕是一个对“动词变位”进行标记的符号解释,但那些页码似乎都指向了虚无。这让我不禁怀疑,这是否是出版方在处理库存时出现的大规模误印?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种对读者的不尊重是令人发指的。一本工具书的价值在于其内容的充实和方法的明确,而这本书恰恰在这两方面都表现得像是“未完成进行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