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民族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
定价:48.00元
作者:田晓红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3-01
ISBN:978703026646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981kg
编辑推荐
民族院校由于民族教育和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在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方面有其独特之处。民族院校的学生时有因文化差异与文化适应方面产生的心理问题,因此民族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值得高度重视。
内容提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教育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不同的学科研究民族教育及民族院校的教育问题,有助于扩大研究视野,在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本书将文化因素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民族院校学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个人心理发展,及其在文化适应和传承本民族文化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干预学生心理危机的方式,形成民族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心理健康是一个带有文化内涵的概念。少数民族院校的管理有其特殊性,学生也有其民族特殊性,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注意文化因素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本书不仅详述了民族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特殊性问题,还设计了适用于民族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专题与特色活动,总结了民族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从文化与社会支持的角度构建了民族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体系。本书适合民族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民族学、民族教育工作者与研究者,民族院校管理部门的有关人士参阅。
目录
序
章 概述
节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节 民族院校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章 民族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
节 自我意识
第二节 情绪管理
第三节 意志培养
第四节 人格完善
第五节 人际交往
第三章 民族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
节 新生入学教育
第二节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第三节 生命教育
第四节 挫折应对教育
第五节 压力与应对教育
第六节 学习教育
第七节 爱情与性教育
第八节 闲暇教育
第四章 民族院校心理危机干预
节 心理危机与危机干预
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危机
第三节 民族院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第五章 民族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节 民族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第二节 民族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第三节 民族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最近因为工作原因,我接触到了一些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材料,正好看到这本书。虽然不是直接针对我工作的对象,但我认为了解不同教育背景下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很有意义的。民族院校的学生,他们的成长环境和文化背景可能与主流社会有所不同,这必然会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产生独特的影响。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一个填补这一领域空白的可能性。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性原则,与民族院校的特殊性相结合的?它是否深入探讨了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青少年可能出现的特定心理困扰?比如,在身份认同的形成过程中,他们可能面临哪些挑战?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方面,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细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创新的视角和实用的策略,为民族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有力的支持,也为广大的民族院校学生提供心灵的滋养。
评分我是一位对社会现象和人文关怀充满热情的普通读者,最近在构思一个关于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项目,所以一直在搜集相关的资料。这本书的出现,无疑给我带来了灵感。民族院校,顾名思义,汇聚了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他们身上承载着各自独特的文化基因和成长经历。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既要尊重和发扬民族文化,又要解决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是否能够触及到这个核心问题?它是否能够深入分析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差异性?在处理文化冲突、身份认同、家庭关系等方面,它又会给出怎样的指导?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设计更具针对性和文化敏感性的心理健康干预方案的思路。
评分作为一个对教育理论颇有研究的人,我总是关注那些能够触及教育前沿和特殊群体的著作。民族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这个课题本身就充满了研究的价值和实践的意义。不同于普通高校,民族院校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乃至学生的心理结构上,都可能存在独特性。这本书的题目《民族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正是我一直以来试图寻找的。我希望它能够深入剖析民族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挖掘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深层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具有理论支撑、符合实践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尤其是“实践”二字,让我对它寄予厚望,它意味着这本书不会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正能落地、可操作的指导。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呈现一些成功的案例,以及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为民族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评分这本书,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逛书店时看到的。当时被它厚重的封面和“民族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这几个字吸引住了。作为一名在民族院校就读的学生,我一直觉得心理健康问题对于我们这类群体来说,会更加复杂和微妙。毕竟,我们面临的文化差异、身份认同、学习压力等问题,可能比普通院校的学生更具挑战性。所以,我迫切地想找到一本能够真正解答我困惑的书。这本书的标题显得十分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我觉得它可能不仅能提供理论上的支撑,还能给出实际操作的建议。我翻开目录,看到里面涵盖了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而且还有针对性的案例分析,这让我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以及周围的人,找到应对压力和挑战的方法。特别是关于文化适应、跨文化交流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以及如何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容,我都非常感兴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而不是空洞的理论。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在我看来,是对一个长期被忽视但又极其重要的教育领域的重要贡献。在多元文化交融的今天,民族院校学生所经历的心理挑战,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更为复杂。他们可能面临着身份认同的困惑,如何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融入主流社会?他们可能在学业和未来发展上面临着独特的压力,这些压力又会如何影响他们的心理状态?这本书以“理论与实践”为题,让我对它的内容充满期待。我希望它能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让我们理解这些心理问题的成因,同时又能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法,指导如何在民族院校的实际教学和管理中,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包含一些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韧性,如何引导他们处理挫折,以及如何建立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的具体建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