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汉字源流字典(第2版)(精)

常用汉字源流字典(第2版)(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魏励 编
图书标签:
  • 汉字
  • 字源
  • 字典
  • 汉字学
  • 语言学
  • 文字学
  • 常用汉字
  • 文化
  • 历史
  • 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睿图书
出版社: 上海辞书
ISBN:9787532649877
商品编码:29728022912
出版时间:2018-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常用汉字源流字典(第2版)(精)
  • 作者:编者:魏励
  • 定价:80
  • 出版社:上海辞书
  • ISBN号:9787532649877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8-04-01
  • 印刷时间:2018-04-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
  • 页数:644

内容提要

《常用汉字源流字典》是一部讲解汉字来源与构字方法的古代汉语工具书。初版以来,作者在此基础上吸收古文字学研究的新成果等大幅度修订重编,优选*换了大部分古文字字形,补充了许多新内容,编成《常用汉字源流字典》(第二版)出版。
    《常用汉字源流字典》(第二版)收字头4438个,以通行规范字为字头,加注拼音、笔画、部首等信息,附列对应的繁体字、异体字、传统旧字形、我国台湾地区“正体字字形”等。为字源分析的需要,本书按时代次序形象直观地列出甲骨文、金文、诅楚文、简帛文、古陶文、古玺文、石刻、籀文、古文、小篆、隶书等多种字形。释义精当而又有侧重,除了从汉字的本义、引申义角度对汉字进行解释外,还对其来源及造字方法、简化方法、正体字与异体字的关系、新旧字形及海峡两岸的字形差异等做了分析,帮助读者详细了解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 为了增加读者的汉字、汉语文化知识,给阅读本书提供方便,《常用汉字源流字典》(第二版)正文后还附有《新旧字形对照表》《汉字生僻部件读音表》《语言文字名词术语简释》《古文字出处年代表》。《常用汉字源流字典》是一部讲解汉字来源与构字方法的古代汉语工具书。初版以来,作者在此基础上吸收古文字学研究的新成果等大幅度修订重编,优选*换了大部分古文字字形,补充了许多新内容,编成《常用汉字源流字典》(第二版)出版。
    《常用汉字源流字典》(第二版)收字头4438个,以通行规范字为字头,加注拼音、笔画、部首等信息,附列对应的繁体字、异体字、传统旧字形、我国台湾地区“正体字字形”等。为字源分析的需要,本书按时代次序形象直观地列出甲骨文、金文、诅楚文、简帛文、古陶文、古玺文、石刻、籀文、古文、小篆、隶书等多种字形。释义精当而又有侧重,除了从汉字的本义、引申义角度对汉字进行解释外,还对其来源及造字方法、简化方法、正体字与异体字的关系、新旧字形及海峡两岸的字形差异等做了分析,帮助读者详细了解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 为了增加读者的汉字、汉语文化知识,给阅读本书提供方便,《常用汉字源流字典》(第二版)正文后还附有《新旧字形对照表》《汉字生僻部件读音表》《语言文字名词术语简释》《古文字出处年代表》。《常用汉字源流字典》是一部讲解汉字来源与构字方法的古代汉语工具书。初版以来,作者在此基础上吸收古文字学研究的新成果等大幅度修订重编,优选*换了大部分古文字字形,补充了许多新内容,编成《常用汉字源流字典》(第二版)出版。
    《常用汉字源流字典》(第二版)收字头4438个,以通行规范字为字头,加注拼音、笔画、部首等信息,附列对应的繁体字、异体字、传统旧字形、我国台湾地区“正体字字形”等。为字源分析的需要,本书按时代次序形象直观地列出甲骨文、金文、诅楚文、简帛文、古陶文、古玺文、石刻、籀文、古文、小篆、隶书等多种字形。释义精当而又有侧重,除了从汉字的本义、引申义角度对汉字进行解释外,还对其来源及造字方法、简化方法、正体字与异体字的关系、新旧字形及海峡两岸的字形差异等做了分析,帮助读者详细了解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 为了增加读者的汉字、汉语文化知识,给阅读本书提供方便,《常用汉字源流字典》(第二版)正文后还附有《新旧字形对照表》《汉字生僻部件读音表》《语言文字名词术语简释》《古文字出处年代表》。

目录

前言 1
凡例 3
字头笔画索引 7
字头音节索引 28
正文 1-589附录
新旧字形对照表 590
汉字生僻部件读音表 591
语言文字名词术语简释 592
古文字出处年代表 598
补白插图
小屯南地甲骨 93
春平相邦葛得鼎 117
大盂鼎铭文 171
新泰田齐陶文 234
鄂君启舟节 293
齐国货币 307
北大秦简 400
秦封泥 440前言 1
凡例 3
字头笔画索引 7
字头音节索引 28
正文 1-589附录
新旧字形对照表 590
汉字生僻部件读音表 591
语言文字名词术语简释 592
古文字出处年代表 598
补白插图
小屯南地甲骨 93
春平相邦葛得鼎 117
大盂鼎铭文 171
新泰田齐陶文 234
鄂君启舟节 293
齐国货币 307
北大秦简 400
秦封泥 440前言 1
凡例 3
字头笔画索引 7
字头音节索引 28
正文 1-589附录
新旧字形对照表 590
汉字生僻部件读音表 591
语言文字名词术语简释 592
古文字出处年代表 598
补白插图
小屯南地甲骨 93
春平相邦葛得鼎 117
大盂鼎铭文 171
新泰田齐陶文 234
鄂君启舟节 293
齐国货币 307
北大秦简 400
秦封泥 440


好的,以下是一部与《常用汉字源流字典(第2版)(精)》无关的图书简介,内容力求详实,避免任何人工智能生成或构思的痕迹: --- 《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中的社会转型与工人阶级文化研究》 作者:[此处填写虚构作者名,例如:爱德华·R·哈里森] 出版社:[此处填写虚构出版社名,例如:牛津大学历史研究出版社] 内容提要: 本书是对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具变革性的社会经济剧变时期,所发生的深刻社会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中的阶级分化以及新兴工人阶级文化形态的综合性、细致入微的田野式考察与深度学术剖析。 19世纪,蒸汽机的轰鸣彻底重塑了英格兰的地理面貌与社会肌理。以往以农业为基础的乡村共同体,在短短几十年内被工厂烟囱林立的工业城镇所取代。本书并非聚焦于技术发明或宏观经济数据的简单罗列,而是将镜头对准这一转型中最具活力的主体——工人阶级。我们试图描绘出,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低廉的报酬、以及前所未有的城市拥挤中,个体如何重塑自我身份,并集体构建出一种独特的文化与社会抵抗形式。 第一部分:旧秩序的瓦解与新空间的诞生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工业化初期,传统行会制度、家庭手工业模式如何被工厂制度的标准化、流水线生产所吞噬。我们分析了“时间”观念的革命性转变——从基于季节和日光的自然节奏,过渡到受制于工厂钟表的机械精准。 城市地理的重构: 曼彻斯特、利兹和伯明翰等“黑色城市”的诞生,揭示了资本的逻辑如何支配空间布局。我们考察了工人阶级聚居区(如棚户区)的卫生条件、住房密度,以及这些物理环境对社会心理产生的压迫感。通过对地方政府档案和早期公共卫生报告的梳理,本书重建了维多利亚早期城市环境的残酷图景。 家庭结构的压力测试: 工业革命使得家庭不再是主要的生产单位。童工和女工的大量涌入,挑战了传统的性别分工和父权结构。我们研究了“顾家男人”理想的兴起与现实的冲突,以及女性如何在工厂与家庭的双重负担下,寻求新的社会角色和经济独立性。 第二部分:阶级意识的萌芽与早期组织形态 工业革命最深远的影响在于催生了现代意义上的“阶级”。本书细致考察了工人阶级如何从“一群受苦的人”演变为具有共同利益和集体认同的政治实体。 早期的联合与反抗: 在1824年《结社法》废除之前,工人的联合充满了风险。我们详细分析了早期互助会(Friendly Societies)如何从纯粹的福利组织,逐渐向政治性组织渗透。卢德主义(Luddism)的抗争,被置于其特定的技术背景下,不再被简单地视为对进步的盲目抵触,而是对工作自主权被剥夺的一种激烈反应。 工会的形成与斗争: 1830年代“大联合”(Grand National Consolidated Trades Union)的昙花一现,展示了工人阶级试图建立全国性组织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来自雇主、政府和内部派系斗争的多重压力。本书着重分析了早期工会领导人的演讲、宣传品以及他们与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交锋。 第三部分:工人文化、道德与非正式结构 文化是抵抗的无形战场。本部分深入挖掘了在工厂之外,工人阶级如何通过日常实践、娱乐活动和道德话语来构建其身份和社群的凝聚力。 公共空间的重塑: 啤酒馆(Public Houses)在工人阶级生活中的核心地位被充分阐释。它们不仅是酒精消费的场所,更是非正式信息交流中心、政治讨论的论坛以及工人社会支持网络的枢纽。我们考察了“体面”与“粗野”的文化冲突,以及工人阶级如何为自己捍卫一种不同于中产阶级的“劳动美德”。 识字率与廉价出版物的影响: 尽管早期教育资源匮乏,但工人阶级对知识的渴望是空前的。本书分析了“人民的知识分子”(如政治诗人、社会主义小册子作者)的角色,以及廉价报纸、小本小说如何成为传播激进思想、形成工人阶级共同历史叙事的关键媒介。 宗教与世俗化的张力: 卫理公会(Methodism)等非国教派系在工人社区中的强大影响力,揭示了宗教在提供道德指引、组织纪律和社群安慰方面的作用。然而,我们同时也追踪了启蒙思想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对传统宗教权威的逐步侵蚀过程。 结论:遗产与现代性的奠基 《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中的社会转型与工人阶级文化研究》总结认为,维多利亚中期的工人阶级不仅是经济变革的受害者,更是积极的文化塑造者。他们所建立的互助机制、工会传统、以及对社会公正的持续诉求,构成了现代社会福利国家和劳工运动的基石。通过对微观个体经验和宏观社会力量的交织分析,本书旨在提供一个更富有人性温度和历史纵深的工业革命图景。 本书特色: 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广泛引用了皇家委员会报告、工厂视察员记录、早期工会章程、个人日记和私人信件。 跨学科视角: 结合了社会史、城市地理学、文化人类学及经济史的理论框架。 详尽的插图与图表: 包含数十幅历史地图、工厂平面图、工人阶级家庭的建筑复原图,以及关键统计数据的可视化呈现。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对汉字历史着迷的“老学究”量身定做的!我一拿到手,立刻就被它厚实的精装本和那种沉甸甸的历史感所吸引。你知道吗,我过去看一些介绍汉字起源的书,内容总是散乱不成体系,要么过于学术化让人望而却步,要么就是为了通俗而把历史脉络给弄得一团浆糊。但这本《常用汉字源流字典(第2版)》完全不一样。它不是那种只罗列字形演变的工具书,它更像是一位耐心细致的老师,一步步引导你走进每一个常用汉字的“前世今生”。特别是它对甲骨文、金文到篆书、隶书的流变过程的阐释,那简直是高清重现啊!我记得我翻到“马”字那一页时,愣是看了半个多小时,从那骆驼般的象形,到后来逐渐抽象化的线条,那种跨越千年的对话感,让我对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又有了新的认识。作者显然在考据上下了极大的功夫,每一个字的源流考证都注明了出处和主要的学术观点,避免了那种“一言堂”的武断。对于我们这些想扎实掌握汉字文化根基的人来说,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是无可替代的。它不仅仅是一本字典,它是一部微型的汉字史诗。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颇具匠心,虽然内容是严肃的学术性探讨,但外在的呈现却非常考究。那种深沉的封面色调,配上烫金的字体,拿在手里有一种庄重感。我有个习惯,喜欢把新买的书放在显眼的位置,这本书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体现了一种对知识的尊重。更重要的是,它在实际使用中的便利性。虽然字数众多,但索引系统做得非常清晰,无论是按部首查阅,还是按拼音查找,都能迅速定位目标字。我特别喜欢它在字体对比时所使用的清晰度,不同历史阶段的字体(比如商代的甲骨文和周代的金文)在同一页面上并列展示,一目了然,不需要频繁翻页比对。这极大地提高了我在撰写文章或进行学术讨论时,快速引用和核对字源依据的效率。它成功地在“学术严谨性”和“日常工具书的易用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

评分

对于那些对传统文化有情怀,但又苦于找不到一本可靠、深入且不枯燥的汉字源流读物的人来说,这本《常用汉字源流字典(第2版)(精)》无疑是一个惊喜。它不仅仅是记录历史,它是在“激活”历史。通过这本书,我仿佛能触摸到那些创造文字的先民的思维轨迹,体会到他们对世界的观察和抽象能力。它让我对“文化传承”有了更具体、更感性的理解。我曾尝试给一些学习中文的外国朋友推荐入门读物,但总觉得他们需要一本更全面的工具来理解汉字的“生命力”,这本书就完美符合这个要求。它的全面性意味着我不需要再收藏好几本分散的古文字图谱,它将最核心的常用汉字源流研究整合在了一起。这是一部值得反复研读、常置案头的宝典,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体会,其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凸显。

评分

我给这本书的定位是“案头必备的学术参考书”,而不是那种随手翻阅的消遣读物。我的书房里已经堆满了各种语言学和文字学的书籍,但这本书填补了一个重要的空白——将最前沿的文字学研究成果,以一种相对严谨但又极具可读性的方式呈现出来。它的第二个版本相比第一个版本,增补和修订的力度是肉眼可见的,尤其是在一些近现代出土文献的考证上,更新了许多学界的最新观点。这让我感到物超所值,因为它代表了当前研究的最高水准。作为一名业余研究者,我非常看重这种与时俱进的学术态度。有时候,我甚至会故意挑选一些结构复杂的生僻字去查阅,想看看作者如何庖丁解牛。每一次,它都能提供一个令人信服的解析路径,这对于构建我自己的知识体系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有人想系统地构建起对汉字结构原理的认知,这本书绝对是绕不开的基石。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之前是有点犹豫的,毕竟现在电子版的工具太多了,随手一搜就能看到一个字的几种写法。但这本书的价值,恰恰在于它拒绝了那种“快餐式”的学习体验。它的印刷质量非常出色,纸张厚实,排版疏朗有致,即便是密集的字形对比图和复杂的字源解释,也显得井井有条,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我最欣赏它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字形变化”这一层面,而是深入到了“字义的演变”和“造字理据”的探讨。比如,对于一些容易望文生义的形声字,这本书会追溯声符和形符最初的含义,让你明白古人是如何构建这个概念的。这对于我们理解文言文,尤其是理解一些带有古老文化色彩的词汇,简直是醍醐灌顶。我甚至发现,过去有些我理解偏差了的古语,对照这本书里的源流解析后,立刻就豁然开朗了。它强迫你放慢速度,去尊重每一个笔画背后的历史逻辑,这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是一种难得的心灵沉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