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漢字源流字典》是一部講解漢字來源與構字方法的古代漢語工具書。初版以來,作者在此基礎上吸收古文字學研究的新成果等大幅度修訂重編,優選*換瞭大部分古文字字形,補充瞭許多新內容,編成《常用漢字源流字典》(第二版)齣版。
《常用漢字源流字典》(第二版)收字頭4438個,以通行規範字為字頭,加注拼音、筆畫、部首等信息,附列對應的繁體字、異體字、傳統舊字形、我國颱灣地區“正體字字形”等。為字源分析的需要,本書按時代次序形象直觀地列齣甲骨文、金文、詛楚文、簡帛文、古陶文、古璽文、石刻、籀文、古文、小篆、隸書等多種字形。釋義精當而又有側重,除瞭從漢字的本義、引申義角度對漢字進行解釋外,還對其來源及造字方法、簡化方法、正體字與異體字的關係、新舊字形及海峽兩岸的字形差異等做瞭分析,幫助讀者詳細瞭解漢字發展演變的曆史。 為瞭增加讀者的漢字、漢語文化知識,給閱讀本書提供方便,《常用漢字源流字典》(第二版)正文後還附有《新舊字形對照錶》《漢字生僻部件讀音錶》《語言文字名詞術語簡釋》《古文字齣處年代錶》。《常用漢字源流字典》是一部講解漢字來源與構字方法的古代漢語工具書。初版以來,作者在此基礎上吸收古文字學研究的新成果等大幅度修訂重編,優選*換瞭大部分古文字字形,補充瞭許多新內容,編成《常用漢字源流字典》(第二版)齣版。
《常用漢字源流字典》(第二版)收字頭4438個,以通行規範字為字頭,加注拼音、筆畫、部首等信息,附列對應的繁體字、異體字、傳統舊字形、我國颱灣地區“正體字字形”等。為字源分析的需要,本書按時代次序形象直觀地列齣甲骨文、金文、詛楚文、簡帛文、古陶文、古璽文、石刻、籀文、古文、小篆、隸書等多種字形。釋義精當而又有側重,除瞭從漢字的本義、引申義角度對漢字進行解釋外,還對其來源及造字方法、簡化方法、正體字與異體字的關係、新舊字形及海峽兩岸的字形差異等做瞭分析,幫助讀者詳細瞭解漢字發展演變的曆史。 為瞭增加讀者的漢字、漢語文化知識,給閱讀本書提供方便,《常用漢字源流字典》(第二版)正文後還附有《新舊字形對照錶》《漢字生僻部件讀音錶》《語言文字名詞術語簡釋》《古文字齣處年代錶》。《常用漢字源流字典》是一部講解漢字來源與構字方法的古代漢語工具書。初版以來,作者在此基礎上吸收古文字學研究的新成果等大幅度修訂重編,優選*換瞭大部分古文字字形,補充瞭許多新內容,編成《常用漢字源流字典》(第二版)齣版。
《常用漢字源流字典》(第二版)收字頭4438個,以通行規範字為字頭,加注拼音、筆畫、部首等信息,附列對應的繁體字、異體字、傳統舊字形、我國颱灣地區“正體字字形”等。為字源分析的需要,本書按時代次序形象直觀地列齣甲骨文、金文、詛楚文、簡帛文、古陶文、古璽文、石刻、籀文、古文、小篆、隸書等多種字形。釋義精當而又有側重,除瞭從漢字的本義、引申義角度對漢字進行解釋外,還對其來源及造字方法、簡化方法、正體字與異體字的關係、新舊字形及海峽兩岸的字形差異等做瞭分析,幫助讀者詳細瞭解漢字發展演變的曆史。 為瞭增加讀者的漢字、漢語文化知識,給閱讀本書提供方便,《常用漢字源流字典》(第二版)正文後還附有《新舊字形對照錶》《漢字生僻部件讀音錶》《語言文字名詞術語簡釋》《古文字齣處年代錶》。
前言 1
凡例 3
字頭筆畫索引 7
字頭音節索引 28
正文 1-589附錄
新舊字形對照錶 590
漢字生僻部件讀音錶 591
語言文字名詞術語簡釋 592
古文字齣處年代錶 598
補白插圖
小屯南地甲骨 93
春平相邦葛得鼎 117
大盂鼎銘文 171
新泰田齊陶文 234
鄂君啓舟節 293
齊國貨幣 307
北大秦簡 400
秦封泥 440前言 1
凡例 3
字頭筆畫索引 7
字頭音節索引 28
正文 1-589附錄
新舊字形對照錶 590
漢字生僻部件讀音錶 591
語言文字名詞術語簡釋 592
古文字齣處年代錶 598
補白插圖
小屯南地甲骨 93
春平相邦葛得鼎 117
大盂鼎銘文 171
新泰田齊陶文 234
鄂君啓舟節 293
齊國貨幣 307
北大秦簡 400
秦封泥 440前言 1
凡例 3
字頭筆畫索引 7
字頭音節索引 28
正文 1-589附錄
新舊字形對照錶 590
漢字生僻部件讀音錶 591
語言文字名詞術語簡釋 592
古文字齣處年代錶 598
補白插圖
小屯南地甲骨 93
春平相邦葛得鼎 117
大盂鼎銘文 171
新泰田齊陶文 234
鄂君啓舟節 293
齊國貨幣 307
北大秦簡 400
秦封泥 440
說實話,我對這種“精裝版”的字典通常抱有一種審慎的態度,總擔心它們隻是徒有其錶,內涵不足,或者為瞭追求美觀而犧牲瞭實用性。然而,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這種固有印象。它的學術性基礎非常紮實,絕不是那種華而不實的齣版物。我尤其關注瞭其中對於一些常用部首的早期形態分析,發現其考證比我之前使用的某本權威工具書更為細緻和深入。它沒有把“源流”停留在錶麵的字形描摹,而是深入到瞭字體的結構邏輯層麵,解釋瞭為什麼古人在構造這個字時會選擇特定的部件組閤。這種深層次的解析,讓我對漢字的構造規律有瞭更深一層的體悟,不再滿足於死記硬背字形,而是開始理解字形背後的“思維定式”。這種由內而外的理解提升,是任何淺嘗輒止的字書都無法給予的。
評分作為一名文字工作者,我需要經常處理古籍中的疑難字句,對字形準確性和來源的考證要求極高。過去我常常需要翻閱好幾本厚重的字書纔能確定一個字的早期形態和確切讀音,效率實在不高。這本新版的字典,無疑為我的工作帶來瞭極大的便利。它在收錄的廣度上做得相當齣色,許多罕用或異體字的源流信息也得到瞭補充和更新,這對於我校對和整理古籍文本時判斷原始字形至關重要。更貼心的是,編排上似乎經過瞭反復推敲,檢索係統非常人性化,無論是按筆畫、部首還是按拼音查找,都能迅速定位目標,節省瞭我大量寶貴的時間。精裝的質量也意味著它可以承受高頻率的翻閱和查驗,經久耐用,這對於工具書來說是基本要求,但做得如此精細,確實是難能可貴。
評分這本《常用漢字源流字典(第2版)(精)》真是讓我眼前一亮,尤其是它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瞭一種微妙的平衡。我一直對文字的演變過程抱有濃厚的興趣,但很多市麵上的字典要麼過於學術化,要麼就是簡單羅列字形變化,缺乏深入的文化解讀。然而,這本書不同,它不僅清晰地展示瞭每個常用漢字從甲骨文、金文到隸書、楷書的流變軌跡,更重要的是,它巧妙地將這些形變與古代社會生活、哲學思想的變遷聯係起來。比如,在解讀某個字時,它會引述相關的古代文獻片段,讓讀者仿佛能觸摸到那個時代人們使用這個字時的語境。裝幀設計也極其考究,精裝本的質感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印刷的墨色和紙張的觸感都透露著一股匠人的用心,即便是作為案頭工具書,它也散發著一種值得珍藏的藝術氣息。對於那些希望深入瞭解漢字“活的曆史”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部極佳的入門嚮導,但其深度又足以滿足進階研究者的需求,可以說是一本實用性與審美性並重的典範之作。
評分我最近入手瞭好幾本關於漢字學的書籍,但坦白說,很多都顯得有些枯燥乏味,讀起來像是在啃硬骨頭。直到我翻開這本工具書,我纔真正體會到“源流”二字的分量。它最讓我贊嘆的地方在於其嚴謹的考據和清晰的邏輯梳理。作者在追溯每一個字的本義時,沒有采用那種含糊其辭的說法,而是引用瞭大量的齣土文獻和古籍佐證,這對於我們辨析字義的演變至關重要。舉例來說,對於一些多義字的解釋,它不是簡單地羅列不同的含義,而是會循著曆史的脈絡,一步步展示這個字是如何從最初的象形或指事意義,逐漸延伸齣引申義和後起義的。這種遞進式的解讀方式,極大地幫助我構建瞭一個連貫的認知體係,而不是零散的知識點堆砌。可以說,它更像是一部濃縮的漢字文化史,而不是一本簡單的工具書,閱讀體驗非常流暢且富有啓發性。
評分這本書的齣版,對於現代漢字教育體係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如今的教育常常側重於記憶和應用,對“為什麼是這個字”的追溯越來越少。我讓我的孩子試著查閱瞭幾個他們正在學習的常用字,發現通過這本書追溯字源的過程,比單純的死記硬背有趣得多,更能激發他們對學習漢字的內在熱情。精裝的版式設計,那種沉穩大氣的風格,也讓它不像傳統的教科書那樣冰冷,更像是一件可以代代相傳的文化遺産。它成功地將枯燥的文字學知識,轉化為一種可以被大眾輕鬆接受和欣賞的文化産品。我觀察到,它在細節處理上做到瞭極緻,比如一些古文字的摹寫精準度極高,即便是非專業人士也能清晰辨認齣其輪廓和演變的方嚮,這一點非常值得稱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