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通用 異體成語詞典
定價:25.00元
售價:17.0元,便宜8.0元,摺扣68
作者:許肇本,段益民 撰
齣版社:中國書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3-03-01
ISBN:978750681053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40kg
本書界一為在一組同源、同(近)義的成語中,使用頻率高的為通用成語,其他為異體成語。本書共收常用的通用·異體成語1045組。每組以通用成語列止。異體成語不另列參見條目,以省篇幅。 每組成語中,通用成語效前麵,用“一般隻收通用成語的用例,但有時也收異體成語的用例。例句大都選自現當代作傢的作品,這類例句都標明齣處。但個彆成語的用例也可能作者自撰,這類例句不標明齣處。
對於我們做古代漢語教學的老師來說,最頭疼的就是學生在閱讀古籍時,經常被陌生的異體字卡住,影響瞭對原文意境的把握。傳統的教學方法往往依賴於老師的個人積纍,但知識總有盲區。這本詞典的齣現,簡直就是為課堂教學量身定做的“救火隊員”。它不光是收錄字形,它還巧妙地將這些異體字嵌入到具體的成語語境中進行講解。比如,一個常用的四字格,裏麵包含瞭一個極其罕見的異體字,這本書會先給齣這個異體的標準寫法和讀音,然後立刻展示它在原成語中的完整語義和引申義。這種“問題導嚮”的編排方式,比單純的字典更有助於教學的連貫性。我甚至發現,一些流傳已久、約定俗成的成語誤用,僅僅是因為其中一個字的異體寫法被誤認為是標準字而導緻的,這本書對這些“曆史遺留問題”的梳理和澄清,無疑為現代漢語教學提供瞭更清晰的脈絡和更準確的規範指導。
評分這部書簡直是古籍修復工作者的福音!我最近在整理一批清代碑刻拓片時,遇到瞭一堆字跡模糊、寫法多樣的異體字,翻遍瞭手頭已有的字典和詞匯錶都無功而返。直到偶然間發現瞭這本《通用異體成語詞典》,簡直是柳暗花明。它不僅僅收錄瞭常見的異體字形,更難得的是,它針對許多成語中齣現的罕用或訛傳的異體字進行瞭詳盡的考證和對比。比如某個著名的典故,在流傳過程中,其中一個核心動詞的寫法就齣現瞭三種不同的異體,一般的字典可能隻收錄最通行的一種,但這本書卻把三者並列,並標注瞭它們各自在不同時期和地域的流行度,甚至附帶瞭相關的版本學注釋。這對於研究文本的流變和校勘工作來說,提供瞭極其寶貴的、一手資料級彆的參考價值。我感覺自己手中的資料庫瞬間得到瞭極大的擴充和深化,原本以為要耗費數周纔能解決的字形辨識問題,現在看來,隻需要查閱這本書的專門索引就能迎刃而解。它處理這種“冷門絕學”的細緻程度,遠超我的預期。
評分作為一名文學編輯,我每天都要處理大量的古代文獻校對工作,麵對的挑戰往往是“一字之差,謬以韆裏”。這套《通用異體成語詞典》在我的案頭已經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參考。它最寶貴的價值在於其對“語義漂移”的追蹤。很多時候,一個字形演變的同時,它所承載的那個成語的特定含義也隨之發生瞭微妙的變化,但如果僅憑現代字典去查閱,很容易産生理解偏差。這本書通過對比不同時期的異體字版本,不僅展示瞭字形的變化,更深層次地挖掘瞭其背後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和曆史語境的變遷。例如,在處理一個涉及古代官製或禮儀的成語時,如果異體字的選擇暗示瞭特定的曆史時期,這本書的注釋能幫助我迅速定位到該段文字的時代背景,從而確保瞭譯注的精準性和曆史敏感度。它就像一位資深的文史顧問,在我進行內容把關時,提供瞭多維度的驗證工具,讓我能更有底氣地將那些復雜、細微的文化差異準確地傳達給今天的讀者。
評分說實話,最初我對這類“專業工具書”抱持著一種謹慎的態度,因為市麵上很多號稱收錄齊全的詞典,內容往往比較陳舊,或者分類過於死闆,檢索效率很低。然而,使用《通用異體成語詞典》的過程卻是一種流暢且高效的體驗。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的檢索係統設計——它似乎考慮到瞭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如果你隻記得某個異體字的某一個偏旁部首的寫法,它依然能通過模糊匹配或者結構分析功能引導你找到正確的詞條,這一點對於那些“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字形來說,簡直是神來之筆。此外,它在每一個詞條的解釋部分,都非常剋製地引用瞭古代文獻的齣處,這些引文不是冗長的抄錄,而是精煉的例證,足以支持其收錄的準確性。這種嚴謹而又注重用戶體驗的設計,使得原本枯燥的查閱過程變得相對輕鬆愉快,極大地提升瞭我的研究效率,讓我可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內容的深層解讀上,而不是耗費在工具本身的尋找上。
評分我是一個熱衷於書法藝術和篆刻的愛好者,平時非常癡迷於研究曆代碑帖中的文字結構和筆法演變。過去,我們常常在研究魏碑或者宋元刻本時,遇到一些設計感極強、但現代人已不常用的異體字形,常常隻能憑感覺去揣摩其背後的結構邏輯。這本書的齣現,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視野。我驚喜地發現,它對許多傳統成語中那些帶有強烈書法美學意味的異體字,有著非常體係化的整理。例如,書中有專門的部分討論瞭“通假字”在成語中的應用,以及這些通假字在不同書體下的視覺變化。它不隻是簡單地羅列字形,而是會分析這些異體字在美學上的差異,比如某個字形更顯雄渾,而另一個則偏嚮秀逸。這對我進行仿古創作或者對傳統碑刻進行臨摹時,提供瞭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視覺參照。它讓我不再是孤立地看待每一個字,而是將其置於整個文字演變的曆史長河和藝術風格的脈絡之中去理解,真正做到瞭“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