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厚薄之間的政治概念:《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文選:捲二 | 作者 | 應奇,張培倫 |
| 定價 | 26.00元 | 齣版社 | 吉林省吉齣書刊發行有限責任公司 |
| ISBN | 9787807627852 | 齣版日期 | 2009-01-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內容簡介 | |
| 本書以當代政治哲學中*爭議的政治概念為綫索,從中文世界享有聲譽的《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中選取十餘篇文章,組成一個專集。本書除瞭能夠使讀者對颱灣地區政治哲學學者所主要關心的問題及其研究水準有一個初步的瞭解,還可手此一編,對於當代政治哲學的基本問題及其脈絡有一個較為係統的認識和把握。 |
| 作者簡介 | |
| 應奇,1967年生,浙江諸暨人,現為浙江大學哲學係暨外國哲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著作有《社群主義》(颱北:揚智,1999年)、《概念圖式與形而上學》(上海:學林,2000年)和《從自由主義到後自由主義》(北京:三聯書店,2003年);另有個人譯著多種,並支持 |
| 目錄 | |
| 西方“政治”概念之分析 一、概念分析的意旨 二、政治概念的古代與現代意義 三、當代理論傢的“政治”概念 四、“政治”概念的幾個關鍵問題 五、初步界定與後續問題 利維坦與政治神學:一個現代性的批判 一、引言:“曆史終結”的微言大義 二、現代性與政治神學 三、利維坦之政治神學 四、上帝或國傢? 再思現代憲政主義之源起——在殖民地主義場境下的洛剋自由憲政思想 一、前言 二、文明、公善、前政治狀態及政治社會 三、政治社會的發展與印第安人君皇 四、混閤文明社會與殖民地的憲政 五、結論 憲政主義與民主的衝突:美國政治思想的一個側麵 一、憲政/民主 二、傑斐遜與麥迪遜之爭 三、共和主義與自由主義之爭 四、桑德爾的新傑斐遜主義 五、羅爾斯的新麥迪遜主義 六、結論 卡爾施密特之憲法概念析論 一、問題基點與研究主題 二、基礎概念的建構 三、四種層麵之憲法概念的辯證 四、兩種憲法內涵的衝突:市民法治國憲法VS.政治性憲法 五、兩種法律概念析辨:法治國的法律概念VS.政治的法律概念 六、結語 國傢的靈魂:論施密特的主權概念 一、前言 二、主權概念的基本問題 三、政治與國傢 四、主權問題作為法形式與決斷的問題 五、主權概念的社會學 六、意義下的憲法 多元分歧與正當性:對Habermas程序主義法理論之檢證 編後記 |
| 編輯推薦 | |
| 本書以當代政治哲學中**爭議的政治概念為綫索,從中文世界享有聲譽的《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中選取十餘篇文章,組成一個專集。全書分為西方“政治”概念之分析、再思現代憲政主義之源起——在殖民地主義場境下的洛剋自由憲政思想、憲政主義與民主的衝突:美國政治思想的一個側麵、卡爾施密特之憲法概念析論等六個部分進行瞭係統的闡述。 |
| 文摘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這本書的內容給我帶來瞭一種久違的智力上的“挑戰感”,但這種挑戰並非令人卻步的晦澀,而是一種積極的、引導性的引導,去審視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社會結構和權力運作方式。作者們似乎總能從一個看似尋常的現象中,抽取齣令人醍醐灌頂的哲學脈絡,這種將宏大理論植入具體案例的功力,著實令人嘆服。我尤其關注到其中幾篇對於“邊界”與“流動性”的探討,它們突破瞭傳統學科的藩籬,展現齣跨領域的整閤能力。閱讀過程中,我不得不頻繁地停下來,拿起筆在書頁空白處做筆記,甚至在不同章節之間來迴對照,試圖捕捉到作者們構建論證鏈條的精妙之處。這不僅僅是知識的接收,更像是一場思想的體操,需要不斷地調動自身的批判性思維去跟上節奏,這種沉浸式的、需要高度精神參與的閱讀體驗,是如今市麵上許多快餐式讀物難以提供的珍貴體驗。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公共領域動態的觀察者,我發現這本書的論述角度總是那麼的“恰到好處”,不偏激,不軟弱,它避開瞭那些已經被無數次重復的陳詞濫調,轉而深入挖掘那些隱藏在日常話語之下的、更深層次的結構性矛盾。例如,它對於“共識”的形成機製所做的剖析,遠比我以往讀到的任何社會學或政治學著作都要來得更為細緻和富有層次感。它不滿足於指齣問題,而是著力於描摹問題得以滋生的土壤和機製。這種冷靜的解剖刀式的寫作風格,讓人在閱讀時感到一種清醒的疏離感,使得我們能跳脫齣情緒的乾擾,去純粹地考察概念的運作邏輯。這種智識上的“去魅”過程,無疑是對我們理解復雜社會運作的巨大貢獻,它提供瞭一套更為精細的分析工具箱,而非簡單的答案手冊。
評分這本書在不同作者間的對話和交鋒中,展現齣一種動態的學術生態,這比單方麵宣講的著作要生動得多。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不同學術傳統的張力與互補,有些論述如刀鋒般銳利,直指核心;而另一些則如涓涓細流,細密地編織著背景與情境。這種多元視角的並置,極大地豐富瞭我對所討論主題的理解深度,它避免瞭任何單一理論的霸權,促使讀者自行去權衡、去綜閤。在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一個高水平的研討會現場,聽取著不同專傢的見解,那種思想碰撞齣的火花,是閱讀體驗中最令人興奮的部分。尤其是在處理那些具有高度爭議性的議題時,作者們能夠保持一種罕見的學術剋製,既不迴避衝突,又注重論證的嚴謹性,這種專業精神令人敬佩。
評分從整體的閱讀感受來說,這本書像是一部經過精心打磨的、具有強大學術重量的“思想地圖集”。它不是那種讀完後能輕易總結齣三點核心思想的入門讀物,而更像是一座需要多次重訪纔能完全掌握的知識迷宮。每一次重讀,我都能發現之前因為視角或理解局限而錯過的微妙關聯或伏筆。書中對某些關鍵術語的界定和溯源工作做得尤其齣色,它們為後續所有論證打下瞭堅實的基礎,有效地避免瞭概念的模糊化和濫用。這種對基礎的執著,恰恰是優秀學術作品的標誌。它成功地將高深的理論語言,轉化為一種能夠被嚴謹思考者所接受和利用的分析框架,而非僅僅停留在理論的展示層麵,它真正做到瞭“以思辨啓迪思辨”。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的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又不失現代感的封麵處理,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注意力。拿到手的時候,那種紮實的紙張質感,翻閱時的沙沙聲,都透露齣一種嚴謹和對知識的尊重。我一直對學術著作有一種偏愛,但很多時候,它們要麼過於冰冷,要麼就是為瞭迎閤大眾而犧牲瞭深度。這本書似乎找到瞭一個很好的平衡點,它既保持瞭思想的銳利,又在排版和字體的選擇上做瞭細緻的考量,使得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視覺疲勞。我特彆欣賞它在章節標題和內文引述的處理上所展現齣的剋製與精緻,讓人感覺自己不是在翻閱一本教科書,而是在參與一場精心策劃的、關於復雜議題的對話。這種對細節的追求,從某種程度上預示瞭內容本身的質量,讓人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期待,仿佛預見到一場關於深刻洞見的思想盛宴正在展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