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中國黨曆史(捲)
定價:135.00元
售價:91.8元,便宜43.2元,摺扣68
作者:中央黨史研究室
齣版社:中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50980549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1.262kg
戰爭後的中國社會和國際環境、五四運動和中國黨的誕生、中國黨創建初期的活動、次國共閤作的建立和革命新局麵的形成、五卅運動和大革命高潮的興起、北伐戰爭和革命力量的發展、次國共閤作的破裂和大革命的失敗、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鬥爭、黨為復興革命運動的艱苦鬥爭、革命運動的麯摺發展和紅軍三次反“圍剿”鬥爭的勝利九一八事變後的國內政局和革命運動的挫摺、遵義會議和紅軍長徵的勝利、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綫而鬥爭。
上冊
捲
編 中國黨的創立(1921年7月一1923年6月)
章 戰爭後的中國社會和國際環境
一、戰爭與近代中國社會的演變
二、辛亥革命及其後的中國政治
三、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無産階級隊伍的壯大
四、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五、二十世紀初的國際環境
第二章 五四運動和中國黨的誕生
一、五四愛國運動
二、馬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三、黨的早期組織的建立
四、黨的次全國代錶大會
第三章 中國黨創建初期的活動
一、中央局工作的逐步展開
二、黨的第二次全國代錶大會和民主革命綱領的提齣
三、中國工人運動的次高潮
四、黨對農民運動、青年運動和婦女運動的領導
五、黨在創立初期的自身建設
第二編 黨在大革命時期(1923年6月一1927年7月)
第四章 次國共閤作的建立和革命新局麵的形成
一、黨的第三次全國代錶大會
二、國民革命聯閤戰綫的建立
三、開創革命的新局麵
四、黨的第四次全國代錶大會
第五章 五卅運動和大革命高潮的興起
一、五卅運動和全國的反帝怒潮
二、廣東革命根據地的統一
三、北方和少數民族地區的革命運動
四、反對國民黨新老右派的鬥爭
五、黨對中國革命基本問題的探索
第六章 北伐戰爭和革命力量的發展
一、北伐前的形勢
二、黨為北伐做準備
三、北伐的勝利進軍
四、工農革命運動的高漲
五、黨在大革命運動中發展壯大
第七章 次國共閤作的破裂和大革命的失敗
一、國際和領導人的妥協退讓
二、加緊勾結中外勢力和大革命的局部失敗
三、武漢政局和黨的第五次全國代錶大會
四、大革命的失敗
第三編 黨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7年8月一1937年7月)
第八章 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鬥爭
一、大革命失敗後的中國政局
二、各地的武裝起義
三、“左”傾盲動錯誤的齣現及糾正
四、井岡山的鬥爭和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的提齣
第九章 黨為復興革命運動的艱苦鬥爭
一、黨的第六次全國代錶大會
二、黨在國民黨統治區的工作
三、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鞏固和擴大
四、農村革命根據地土地革命的開展
五、黨和紅軍建設綱領的製定
六、毛關於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思想的提齣
第十章 革命運動的麯摺發展和紅軍三次反“圍剿”鬥爭的勝利
一、李立三“左”傾冒險錯誤的齣現及糾正
二、王明“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治
三、革命根據地反“圍剿”的勝利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成立
第十一章 九一八事變後的國內政局和革命運動的挫摺
一、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
二、冒險主義、關門主義錯誤對黨的工作的危害
三、紅軍繼續進行反“圍剿”鬥爭侶
四、革命根據地的建設
五、黨領導的左翼文化運動
六、臨時中央“左”傾錯誤的嚴重危害
第十二章 遵義會議和紅軍長徵的勝利
一、實現轉摺的遵義會議
二、反對張國燾分裂主義的鬥爭
三、紅一、紅二、紅四方麵軍勝利會師
四、南方紅軍三年遊擊戰爭
第十三章 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綫而鬥爭
一、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
二、抗日民族統一戰綫策略的製定
三、黨在國民黨統治區鬥爭策略的轉變
四、東北抗日聯軍的艱苦鬥爭
五、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六、黨為早日實現全民族抗戰而鬥爭
七、加強黨的思想理論建設
第四編 黨在全民族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
第五編 黨在全國解放戰爭時期(1945年8月-1949年9月)
結束語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基本經驗和意義
後記
附:《中國黨曆史》(上捲)後記
下捲
對於一個非專業曆史研究者來說,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構建瞭一個清晰而富有邏輯的知識框架。作者沒有讓讀者迷失在海量的人名和日期中,而是通過精心設計的章節結構和主題提煉,將復雜的曆史演變清晰地劃分成瞭幾個關鍵的階段性任務。每完成一個階段的閱讀,我都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對整體曆史脈絡的掌握又加深瞭一層。特彆是作者在梳理不同曆史時期之間的承接與斷裂時所使用的過渡語和總結性段落,處理得極為精妙,如同在復雜的迷宮中提供瞭一張清晰的導覽圖。它不僅告訴我們“發生瞭什麼”,更重要的是解釋瞭“為什麼會這樣發生”,以及“這種發展帶來瞭哪些深遠影響”。這種結構化的錶達方式,使得知識的吸收效率大大提高,留下的印象也更為持久和係統。
評分這部作品的敘事手法相當引人入勝,它不像許多曆史著作那樣堆砌枯燥的史料,而是將復雜的政治脈絡巧妙地編織進瞭具體的人物命運和時代洪流之中。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描述那些關鍵轉摺點時的筆力,那種緊迫感和曆史的厚重感撲麵而來。例如,在講述某個重大決策製定前後,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會議紀要,而是深入挖掘瞭幕後決策者內心的掙紮與權衡,使得那些宏大的曆史事件瞬間變得有血有肉、可感可知。這種對個體經驗的捕捉,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沉浸感。讀起來,我感覺自己仿佛穿越迴瞭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親曆瞭那些決定國傢走嚮的關鍵時刻。書中對於不同曆史時期社會文化氛圍的描摹也極為細膩,從建築風格的變遷到民間口頭流傳的俚語,都體現齣作者深厚的曆史功底和廣博的閱讀量。整體而言,它成功地將學術的嚴謹性與文學的感染力融為一體,使讀者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獲得瞭極佳的閱讀體驗。
評分這本書在處理曆史細節上的精確度令人嘆服,簡直像是給曆史裝上瞭一個高倍顯微鏡。我注意到,作者在引用一些一手文獻資料時,總是能夠非常恰當地給齣背景注解,避免瞭讀者因缺乏上下文理解而産生的睏惑。尤其在解析一些長期存在爭議的曆史事件時,作者並沒有急於下定論,而是展現瞭多方視角的證據鏈,讓讀者自己去進行批判性思考,這體現瞭一種非常成熟和負責任的史學態度。我特彆喜歡那種通過對比不同地域、不同階層對同一事件反應的寫法,這使得曆史的畫麵不再是單調的平麵圖,而是立體而豐富的多維交響樂。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那個特定年代的社會肌理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不再滿足於教科書上那種高度凝練的結論性描述。那種層層剝開迷霧,直抵曆史本真的過程,對於任何對曆史抱有探究熱情的讀者來說,都是一種享受。
評分從文學性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文字功底是毋庸置疑的。它的語言風格在不同章節之間展現齣驚人的彈性。在描述宏大戰爭場麵時,筆觸是磅礴而有力的,如同排山倒海的敘事洪流,節奏感極強,讓人屏息凝神。然而,一旦轉入對某位重要人物內心世界的剖析,文字又會變得極其內斂和富有哲理,充滿瞭對人性復雜性的洞察。這種風格上的自如切換,保證瞭全書的閱讀流暢性,避免瞭長篇曆史作品常見的沉悶感。我發覺自己甚至會因為某段文字的精妙措辭而停下來反復揣摩。作者似乎深諳敘事節奏的藝術,知道何時需要加速,何時需要放緩,以便讓重要的觀念和情感沉澱下來。這種閱讀體驗更像是跟隨一位技藝高超的說書人,而非簡單地翻閱一本資料匯編。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震撼的地方,在於它對“必然性”與“偶然性”之間辯證關係的深刻探討。很多曆史著作傾嚮於將曆史的走嚮描繪成一條不可逆轉的軌道,但這部作品卻不斷提醒我們,那些決定曆史走嚮的關鍵時刻,往往懸於一綫,充滿瞭變數。作者細緻地梳理瞭那些幾乎被忽略的“微小事件”——一次意外的會麵、一句未被記錄的私語、一個錯誤的判斷——是如何像蝴蝶效應一般,最終引發瞭曆史海嘯的。這種對曆史“不確定性”的尊重,極大地拓寬瞭我的曆史觀。它不再是宿命論的灌輸,而是一種充滿張力的探索過程。通過這些案例,我開始重新審視那些被視為“理所當然”的曆史結果,思考如果當時某一環節發生偏差,世界將會走嚮何方。這種思辨的深度,是普通通史讀物難以企及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