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移动通信增值业务平台
:48.00元
售价:32.6元,便宜15.4元,折扣67
作者:李正茂 等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0-01
ISBN:9787115185174
字数:
页码:28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移动通信增值业务平台》体系完整,内容翔实,语言通俗易懂,实用性和针对性强,既适合作为各类移动通信技术学院的研究生和本科高年级的教材,也可供有关技术培训及工程技术人员自学参考之用。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移动通信增值业务平台的系统架构、系统功能和主要技术。内容包括移动通信增值业务的定义、分类及其发展情况,当前国际标准组织对移动通信增值业务平台的研究情况,目前在2G、2.5络中运行的各类移动增值业务系统的架构、功能和主要技术,正在逐步发展的综合增值业务平台的系统架构、功能和主要技术,移动通信增值业务平台的发展趋势。
本书体系完整,内容翔实,语言通俗易懂,实用性和针对性强,既适合作为各类移动通信技术学院的研究生和本科高年级的教材,也可供有关技术培训及工程技术人员自学参考之用。
章 移动通信增值业务及其发展 1
1.1 我国电信业发展概况 1
1.1.1 通信行业进入平稳发展期 1
1.1.2 中部地区发展势头迅猛 1
1.1.3 农村增量市场的战略地位日趋显现 2
1.1.4 新业务拓展了发展空间 2
1.1.5 未来移动通信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3
1.2 移动通信增值业务发展的背景 3
1.2.1 产业背景 3
1.2.2 网络背景 5
1.2.3 技术背景 6
1.3 移动通信增值业务概述 9
1.3.1 基本概念 9
1.3.2 特征 9
1.3.3 分类 9
1.3.4 基本业务模式 11
1.4 移动通信增值业务平台概述 11
1.4.1 业务平台的范围与概念 11
1.4.2 国际标准化组织对增值业务平台的研究 12
1.5 本章小结 15
第2章 移动增值业务系统平台及其主要技术 16
2.1 短信业务平台 16
2.1.1 短消息中心系统 16
2.1.2 短信网关业务系统 20
2.1.3 短信互通网关系统 26
2.1.4 小区短信业务平台 27
2.1.5 小区广播平台 30
2.1.6 扩展短信业务平台 31
2.2 多媒体消息业务平台 33
2.2.1 多媒体消息中心 33
2.2.2 多媒体消息网关系统 45
2.3 移动语音增值业务平台 49
2.3.1 IVR业务平台 49
2.3.2 炫铃/彩铃业务平台 52
2.3.3 整曲音乐业务平台 54
2.4 移动数据增值业务平台 55
2.4.1 WAP业务平台 55
2.4.2 流媒体业务平台 63
2.4.3 Java业务平台 70
2.4.4 Brew业务平台 73
2.4.5 移动邮件业务平台 79
2.4.6 定位业务平台 82
2.4.7 二维码业务平台 87
2.5 移动即时通信业务平台 91
2.5.1 业务概述 91
2.5.2 系统架构 92
2.5.3 系统功能 93
2.5.4 主要技术 94
附录A (资料性附录)点对点短消息网间互通协议要求 95
1 适用范围 95
2 缩略语 95
3 网络结构 95
4 通信流程 96
5 消息定义 97
6 常量定义 101
附录B (资料性附录)中国联通短消息网关联网协议(SGIP V1.2) 102
1 总则 102
2 系统体系结构 102
3 通信流程 104
4 消息定义 111
5 常量定义 126
附录C (资料性附录)中国移动通信互联网短信网关接口协议(CMPP V3.0) 129
1 范围 129
2 缩略语 129
3 网络结构 130
4 CMPP功能概述 130
5 协议栈 131
6 通信方式 132
7 消息定义 134
第3章 综合增值业务系统平台及其主要技术 154
3.1 传统移动增值业务平台的特点 154
3.1.1 传统增值业务平台架构的优缺点 154
3.1.2 业务发展趋势及其对移动增值业务平台的要求 155
3.2 综合增值业务平台的设计思路与架构 156
3.2.1 增值业务平台的发展演进 156
3.2.2 综合增值业务平台的设计 156
3.2.3 综合增值业务平台的架构 158
3.3 综合增值业务平台的功能结构 159
3.3.1 业务系统 160
3.3.2 业务管理系统 165
3.3.3 业务支撑系统 172
3.4 综合增值业务平台的主要技术 173
3.4.1 跨多制式网络 173
3.4.2 统一接入 174
3.4.3 统一AAA 174
3.4.4 统一内容管理 175
3.4.5 统一的内容监控 175
3.4.6 统一portal 175
3.5 综合增值业务平台架构下提供的创新型业务 176
3.5.1 手机业务 176
3.5.2 异地漫游业务 176
3.5.3 综合行业应用的支持 177
3.5.4 综合手机搜索广告业务 178
3.5.5 移动支付业务 178
附录D (资料性附录)基于互联网服务(WebService)的开放业务接入应用程序接口(Parlay X)技术要求(节选) 179
1 范围 179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79
3 缩略语 180
4 术语定义 181
5 Parlay X API在网络中的位置 181
6 公共数据定义 182
7 第三方呼叫 188
8 呼叫通知 193
9 增强型呼叫 194
10 短消息 194
11 多媒体消息 203
12 支付 210
13 账户管理 210
14 终端状态 211
15 终端定位 218
16 呼叫处理 228
17 音频呼叫 228
18 多媒体会议 229
19 地址列表管理 229
20 呈现 240
21 非结构化补充业务数据 253
22 即时消息 257
第4章 移动通信增值业务平台的发展趋势 262
4.1 3G发展概况 262
4.1.1 市场发展概况 262
4.1.2 3G技术标准的演进情况 263
4.1.3 频率资源的规划情况 263
4.1.4 3G业务发展趋势 267
4.2 4G发展概况 270
4.2.1 国际范围对4G的研究情况 270
4.2.2 我国4G研究情况 271
4.3 移动通信增值业务平台的发展趋势与特点 272
4.4 VASP在增值业务平台发展中的阶段和作用 273
附录E 缩略语 274
参考文献 279
这本书的参考文献部分,也体现了作者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广阔的知识视野。我特地核对了几处关键技术名词的溯源,发现引用的文献资料不仅涵盖了最新的行业白皮书和RFC文档,还追溯到了最早期的学术论文和专利说明。这使得读者在对某个技术点产生更深入探究的兴趣时,总能找到清晰的、权威的下一步阅读方向。这种“授人以渔”的细节处理,极大地提升了这本书作为学习参考资料的价值。相比于市面上很多只是简单罗列结论的书籍,这本书更像是一个精心构建的知识生态系统,它不仅提供了现成的答案,更搭建了一个通往更深层次理解的阶梯。我个人认为,对于那些希望系统性地构建自己技术知识体系,而非仅仅应对眼前任务的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的投入是绝对值得的。它所提供的深度和广度,是其他零散资料无法比拟的。
评分我最近在攻克一个关于网络架构演进的难题,原本有些头绪混乱,但读完这本书的第三章后,感觉豁然开朗。作者在阐述技术演进路线图时,采用了一种非常具象化的对比手法,将不同代际技术的核心差异,不是用枯燥的参数堆砌来体现,而是通过模拟实际用户场景下的体验差异来解释。比如,书中描述了低延迟业务对信道资源调度的极端要求时,它没有直接引用一堆复杂的公式,而是通过一个虚拟的“实时远程手术”场景,生动地展现了毫秒级延迟波动对业务稳定性的致命影响。这种叙事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可读性和代入感,让我这个非纯粹的算法专家也能迅速抓住问题的本质。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讨论某个新兴技术的局限性时,展现出了一种极为审慎和客观的态度,既不盲目夸大其潜力,也没有过度贬低,而是基于现有的网络资源和经济模型给出了非常务实的评估。这种平衡的视角,对于我们做技术选型和战略规划的人来说,价值无可估量。
评分这本书的写作风格,与其说像一本教科书,不如说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与你进行一对一的深度交流。语言平实,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去掩盖核心概念,直指问题的核心。尤其在处理一些跨部门协作或标准制定过程中的“灰色地带”时,作者的描述充满了洞察力。例如,在介绍某个特定接口协议的设计哲学时,他花了好几页篇幅去追溯为什么会采用“这种”而不是“另一种”设计方案,里面涉及到的历史背景、利益权衡和早期遗留问题,讲得极其透彻。这让我意识到,很多看似“不完美”的技术选型,背后其实是复杂妥协的产物,这比单纯学习“如何做”更重要,它教会了我们“为何如此做”。我常常在读到一些关键章节时,忍不住停下来,在草稿纸上画出思维导图,试图将作者梳理的脉络彻底内化。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点,更是一种看待技术问题的深度视角和批判性思维。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有质感,封面采用了沉稳的深蓝色调,配以简洁的白色字体,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经过精心打磨的专业书籍。内页纸张的选用也很考究,不是那种反光的铜版纸,而是略带磨砂感的米白色,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不容易疲劳。光是翻阅它,就能感受到作者对内容呈现的重视。我特别欣赏它在结构上的清晰划分,目录部分做得极其细致,几乎每一个知识点都有明确的页码索引,这对于需要快速查找特定信息的研究者或工程师来说,简直是福音。比如,我对某个特定协议栈的解析流程特别感兴趣,翻开相应的章节,里面的图示和流程图绘制得清晰明了,层次分明,即便是初学者也能顺着图示理清复杂的逻辑关系。这本书的排版也体现了专业性,注释和术语解释都非常到位,几乎没有出现那种需要读者自行去网上搜索补充背景知识的尴尬情况,整体感觉就是一本可以信赖的、随时放在手边的工具书。它不仅仅是一堆文字的堆砌,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工艺品,体现了出版方的专业素养。
评分从实用性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参考价值远超预期。我原本以为它会更偏向理论推导,但实际上,它提供了大量可以直接应用于项目实践的“Checklist”和“Troubleshooting”指南。比如,在故障排查那一章,作者按照故障发生路径,从接入层到核心网,层层递进地列出了可能的原因和验证步骤,甚至连一些特定厂商设备日志的解读示例都有涉及。我上周正好遇到了一个跨域数据同步延迟的问题,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对照书中的排查路径逐一验证,结果很快就定位到了一个非常隐蔽的路由策略配置错误。如果单凭以往的经验积累,我可能还需要多花一两天时间才能找到症结所在。这种从理论到实践的无缝衔接,使得这本书不再是高阁之上的理论宝典,而是真正可以为一线工程师解决燃眉之急的实战手册。对于任何需要与电信网络底层交互的开发人员来说,这无疑是提升效率的利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