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医学速览系列-流行病学(翻译版)
定价:22.00元
作者:Streiner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4-01
ISBN:978711712642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2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简明地阐述了流行病学基础知识,介绍了meta分析和准实验设计的新技术,更新了“可靠性”和“有效性”的新概念。该版还包括了筛查及何时筛查会出现弊大于利的现象。
本书章介绍了流行病学能够和不能够解决的问题。第二章深入探讨了经典流行病学。第三章讨论了实验设计。第四章回顾了测量方法。第五章提出了病因推断的标准。第六章探讨了研究者必须遵循的伦理学原则。
目录
章 绪论
节 什么是流行病学
第二节 流行病学发展趋势
第三节 流行病学的应用现状
第四节 现实状况
第五节 总结
第2章 经典流行病学
节 简史
第二节 一些基本概念
第三节 危险因素
第四节 应该掌握的其他术语
第3章 研究方法
节 另外一些历史
第二节 设计要素
第三节 抽样
第四节 实验对象分配
第五节 的其他形式
第六节 效度威胁
第七节 研究策略
第八节 荟萃分析
第九节 C.R.A.P.检测
第4章 测量方法
节 选择测量的有关问题
第二节 变量的类型
第三节 分类变量测量
第四节 连续变量测量
第五节 C.R.A.P.检测
第5章 因果关系评估
节 标准
第二节 C.R.A.P.检测
第6章 伦理学问题
节 自愿同意
第二节 知情同意
第三节 其他问题
附录 简明流行病学英语词典
索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必须着重称赞一下这本书的编排逻辑,它几乎是按照一个初级流行病学研究员的认知成长路径来设计的。开篇并没有直接跳入复杂的数学公式,而是先建立起“为什么要研究疾病分布和决定因素”的宏大背景,这对于激发学习兴趣至关重要。随后,才逐步引入描述性流行病学,让你先学会“看清”现象,再进入分析性流行病学,教你如何“解释”现象背后的机制。最让我觉得贴心的是,书中穿插了大量的“临床启示”或“实践警示”的小栏目。例如,在讲解筛查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时,它会立刻联系到临床上常见的某个标志物检测,提醒我们,高灵敏度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是最优解,这才是真正体现了“翻译版”的价值——它将原本抽象的理论,强行拉回到我们的日常临床场景中进行检验和应用。这种无缝衔接的处理,使得学习过程充满了代入感,让人感觉每翻一页都在为自己的职业技能添砖加瓦。
评分说实话,我抱着“速览”二字先入为主地认为它会是那种浅尝辄止、只提供基本框架的入门读物,但事实证明我大错特错了。深入阅读后发现,这本书的“速览”更多体现在其结构的高效性上,而非内容的肤浅性。它对流行病学中一些最棘手的核心问题,比如混杂因素的控制、偏倚的识别与校正,处理得极其到位。以往我总觉得这些是需要专门的流行病学硕士才能真正掌握的“内功心法”,但这本书居然用非常精炼的篇幅,配以恰到好处的图表说明,将这些复杂的操作逻辑梳理得井井有条。比如,在讨论因果推断时,它不仅罗列了Hill's Criterial,还结合了近年的重大疫情案例进行分析,让我瞬间理解了“关联不等于因果”在真实世界中的多重含义。这种理论联系实际、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使得知识点不再是孤立的模块,而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维体系。对于需要撰写研究方案或评审他人方案的科研人员来说,这本手册的实用价值远超其体积所示。
评分这本书的翻译质量,特别是对西方公共卫生体系和术语的本土化处理,值得再三提及。我们都知道,很多经典的流行病学教材源于欧美,其背景案例和法规框架与我们的国情存在差异。但这本书的译者团队显然在翻译过程中做了大量的本土化适应性处理,虽然核心理论未变,但在举例说明时,会巧妙地融入一些更贴近亚洲或全球化背景的实例,这让内容更具相关性和说服力。例如,在讨论传染病暴发调查时,所引用的模型和应对策略,既保留了国际标准,又巧妙地融入了更符合我们现阶段卫生管理实践的思路。这种“形神兼备”的翻译,避免了许多翻译作品中常见的“水土不服”现象。总而言之,这本书成功地将原本高高在上的流行病学理论,用一种平易近人、高度实用的方式呈现给广大的医学从业者,无论是学生、住院医师还是资深专家,都能从中汲取到宝贵的、可立即转化的知识财富。
评分对于一个资深医疗信息管理者而言,我更关注的是数据和证据的可靠性及可及性。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极其出色。它不仅是概念的梳理,更像是一本快速查阅的“工具书”。每当我在工作中遇到关于设计问卷、确定研究终点或者计算样本量时,我总能迅速翻到相应章节,找到那个最简洁明了的公式或流程图。与其他厚重的参考书不同,它似乎深谙现代人碎片化学习的需求,章节划分清晰,重点突出,没有一句废话。特别是它对不同研究设计在处理特定暴露(比如环境暴露或行为因素)时的优劣势对比分析,清晰到可以直接用于内部培训材料。我甚至在一次跨部门会议上,直接引用了书中关于“信息偏倚”的分类图示,瞬间让非流行病学背景的同事们对研究设计中的潜在陷阱有了直观认识。这种高效的信息传递能力,绝对是它作为“速览”系列的最大成功之处。
评分这本《医学速览系列-流行病学(翻译版)》的横空出世,简直是医学领域的一股清流啊!我作为一名常年与复杂数据和晦涩理论打交道的临床工作者,早就对那些动辄几百页、术语堆砌的教科书感到头疼了。拿到这本速览版,我的第一感受是“相见恨晚”!它完美地平衡了深度的广度和阅读的便捷性。要知道,流行病学作为连接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桥梁,其核心概念的理解至关重要,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考试或报告中机械地背诵“发病率”、“患病率”的定义,却鲜少真正体会其在公共卫生决策中的实操意义。这本书显然没有止步于此,它用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将那些看似高深的统计学原理和研究设计(比如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差异,以及如何解读森林图)娓娓道来,语言流畅得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耳边细说,而不是在啃一本冰冷的学术著作。更让我惊喜的是,翻译质量达到了令人赞叹的水准,那些原本可能因为翻译腔而变得拗口的专业术语,在这里都得到了精准且自然的转换,完全没有阅读障碍,这对于我们这些非纯流行病学背景的医生来说,简直是福音,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曲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