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健康评估(第2版)(供本科护理学类专业用)(附光盘)
定价:46.00元
售价:31.3元,便宜14.7元,折扣68
作者:吕探云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5-01
ISBN:978711707771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740kg
2001年《健康评估》被正式纳入我国高等教育护理学专业规划教材体系,次年版护理本科《健康评估》教材问世,并逐步取代了护理学专业沿用近二十年之久的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教材,《健康评估》亦随之成为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为适应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护理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和卫生部教材办公室的组织规划下,确定了对上一轮教材的再版与修订计划,本教材为其中之一。
卫生部教材办公室曾就版《健康评估》教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并征集了部分医药院校教师的意见。本着进一步贯彻整体护理的理念,以护理程序为编写框架,以功能性健康型态作为收集和分析评估资料的模式,培养学生以与医学诊断不同的整体护理评估的思维模式确认病人的护理需要、病人问题或护理诊断,以及监测病情变化能力的原则,第2版《健康评估》教材的编写除遵循护理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和卫生部教材办公室的统一要求外,接受并采纳了教师们的建设性意见,对版教材进行了相应的修订,以进一步提高本书的科学性、实用性和专业性。主要修改情况如下:
问诊部分,为使问诊内容更全面,更适合于临床实践,第2版教材增加了特殊情况问诊的内容,并在配套的学生指导及习题集中编写了功能性健康型态问诊指南。由于症状是经问诊由病人陈述中获得,为使这部分内容更顺理成章,将常见临床症状评估并人到问诊章中。此外,增加了脱水和皮肤粘膜出血等内容。
为规范全身体格检查项目,培养学生整体体格检查的能力,增加了全身体格检查节。同时为更易于学生学习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正常”和“异常”体格检查结果的认识,对体格检查章的内容纵向以视、触、叩、听,横向以正常和异常为主线进行编写。
有意见认为版实验室检查内容偏多,但考虑到学生后续临床护理专业课程教学的需要,本次修订除增加内分泌激素检查节外,在该章的内容和字数上未作大的删减,但更注重体现专业特色,强调实验标本的采集和送检要求,以及对检验结果的评价,以期使该章内容能更好地结合实践运用于临床。
关于功能性健康型态评估部分,为突出评估的重点,能使该部分内容能更好地指导护理实践,同时考虑到避免与护理基础课程教材的不必要重复,将版人体功能性健康评估章中的基础知识改为概述,其后的评估内容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在具体评估项目与内容的编写方面,亦尽量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章 绪论
一、健康评估的起源和发展
二、健康评估的内容
三、健康评估的学习方法和要习
第二章 问诊
节 概述
一、问诊的目的
二、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三、问诊的内容
四、特殊情况的问诊
第二节 临床常见症状问诊
一、发热
二、疼痛
三、水肿
四、脱水
五、皮肤粘膜出血
六、咳嗽与咳痰
七、咯血
八、发绀
九、呼吸困难
十、心悸
十一、恶心与呕吐
十二、呕血与黑便
十三、便血
十四、腹泻
十五、便秘
十六、黄疽
十七、抽搐与惊厥
十八、意识障碍
第三章 体格检查
节 概述
一、体格检查的目的
二、体格检查的注意事项
三、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
(一)视诊
(二)触诊
(三)叩诊
(四)听诊
(五)嗅诊
第二节 全身状态检查
一、性别
二、年龄
三、生命征
四、发育与体型
五、营养状态
六、意识状态
七、面容与表情
八、体位
九、步态
第三节 皮肤
一、颜色
二、湿度
三、温度
四、弹性
五、水肿
六、皮肤损害
(一)皮疹
(二)压疮
(三)皮下出血
(四)蜘蛛痣
第四节 浅表淋巴结
一、浅表淋巴结的分布部位
二、检查方法
三、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第五节 头部
一、头发和头皮
二、头颅
三、颜面部
(一)眼
(二)耳
(三)鼻
(四)口
第六节 颈部
一、颈部外形与运动
二、颈部血管
三、甲状腺
四、气管
第七节 胸部
第八节 周围血管
第九节 腹部
第十节 肛门、直肠和生殖器
第十一节 脊柱与四肢
第十二节 神经系统
第十三节 全身体格检查
第四章 实验室检查
第五章 心电图检查
第六章 影像学检查
第七章 功能性健康型态评估
第八章 护理诊断与思维
第九章 健康评估记录
参考文献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我对这本书的实用性给予高度评价,因为它明显不是那种“纸上谈兵”的理论书。在讲解每一个评估技术时,作者都非常注重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在心肺听诊的章节,不仅描述了正常和异常的呼吸音的特征,还特意加入了“如何调整听诊器角度以获得最佳听诊效果”这类在实际床旁操作中经常被忽略的细节。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似乎嵌入了一些思考的“陷阱”或“误区提示”,这很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护士在带教新人的感觉,总是能在关键节点提醒你可能犯错的地方。如果这本书能够配上更丰富的视频资源(虽然附带了光盘,但我也期待线上资源的补充),让我们可以直观地对比不同体征的细微差别,那么它的教学效果将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目前来看,它已经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坚实的实践框架。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专业,配色沉稳又不失活力,一看就知道是面向医学或护理类读者的教材。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被它的厚度吸引了,这说明内容量是相当扎实的。从目录上看,编排逻辑非常清晰,从基础的概念梳理到复杂的实践操作指导,层层递进,让人感到编者在内容组织上是下了大功夫的。我特别留意了关于生理指标解读和风险因素识别那几个章节,感觉文字描述精确到位,引用了最新的临床指南,这对于我们这些在校学习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将来在实习和工作中能否快速准确地把握病人的健康状况。尤其是一些表格和图示的制作,做得非常精美且信息密度高,很多复杂的评估流程被简化成了易于理解的流程图,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的学习难度。我个人认为,一本好的教材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引导思维方式,这本书似乎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似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读者建立一种系统性的、以证据为基础的评估思维。
评分整体来说,这本书的编排结构体现了一种强烈的“更新迭代”的意识。我注意到书中有不少地方引用了近几年才发表的国际或国内的权威机构发布的标准,这说明编者团队紧跟学术前沿,没有采用过时的知识体系来教授我们。这一点对于护理学这种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尤为重要,因为新的治疗理念和评估方法层出不穷。然而,我也发现一个现象,可能因为内容实在太过丰富和前沿,导致某些章节的深度略有不均。比如,在某些新兴的健康管理评估模型方面,介绍得相对简略,更侧重于传统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指标的解读。这或许是篇幅限制下的取舍,但对于希望全面掌握未来趋势的学生来说,可能需要在其他地方进行大量的补充阅读,才能将这部分的知识体系补全,使其与书中其他成熟章节的深度相匹配。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全景式覆盖”,它试图在有限的篇幅内,为本科护理学生勾勒出一个完整的健康评估知识版图。从初级的生命体征测量,到系统性的身体检查,再到心理和环境因素的考量,几乎没有落下任何一个重要的评估维度。这种全面的覆盖度使得这本书具备了很高的工具书价值,即使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遇到不太熟悉的评估对象或情境,也能够迅速翻阅定位到相关的指南和步骤。唯一的不足可能在于,由于内容涉及面广,在一些需要高度精细化操作的环节,例如某些特殊神经系统检查的触诊力度或角度描述,可能因为文字的局限性,显得不够“手把手”。但总的来说,作为一本奠定基础、引领方向的教材,它无疑是极其成功的,为我后续深入学习和临床实践打下了坚不可摧的理论基石。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实在是太“学术”了,那种严谨到近乎刻板的陈述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读一本教材,而是在阅读一份官方的、经过多重专家审阅的临床操作手册。对于我这种刚接触这门学科的新手来说,初读时会有一些挫败感,因为很多术语和缩写都需要频繁地查阅和对照,上下文之间的跳跃性也比较大,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医学背景知识才能顺畅阅读。不过,深入阅读后,我开始理解这种风格的必要性——在生命科学领域,模糊不清的表达是绝对不允许的,每一个用词都必须是精准和无可争议的。特别是关于病史采集的深度剖析部分,它不仅仅罗列了需要问的问题,更深入探讨了提问的技巧和背后的心理学原理,这体现了编者对护理实践复杂性的深刻洞察。虽然阅读过程比较“耗脑力”,但每次攻克一个难点后,那种知识被扎实掌握的感觉,还是相当令人满足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