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心灵有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读本
:25.00元
售价:17.0元,便宜8.0元,折扣68
作者:王俊
出版社: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42420497
字数:
页码:19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是我们每个从事心理与教育研究和实践部门的同志的应有责任。为此,主编王俊组织了一批心理学者与教育专家通过实地调查、文献查阅,掌握了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的一些基本情况,也初步了解了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的表现及成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围绕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学习与品德发展等主题展开探讨。《心灵有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读本》通过案例、心理导航、拓展阅读等分析留守儿童存在的具体问题及解决方案,并引导留守儿童及其家长、监护人与教师等正确认识和处理留守儿童身上存在的问题,引导他们培养留守儿童积极的心理素质。
章 哭泣的灵魂——留守儿童的心理失衡
节 失落的世界——留守儿童之殇
世纪之痛:留守儿童的产生背景
空巢孤雁: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
第二节 爱的沦陷——留守儿童的社会关系
童心难测: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关系
错位之爱:留守儿童与看护人的关系
帮团时代:留守儿童与同伴的关系
第三节 性格缺陷——留守儿童的心理分析
心理优势:留守儿童的优良品质
情感饥饿: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
心理障碍:留守儿童中后进生的心理分析
第四节 心灵对话——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行为心理问题:这些孩子怎么了
情绪心理问题:内心深处的
学习心理问题:缺乏指导难提高
其他心理问题:心理失守问题多
第二章 溯根求源——留守儿童的心理透视
节 抽丝剥茧——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
0~3岁:幼儿期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
3~6岁: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
7~11岁:童年期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
12~17岁:少年期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
第二节 残缺的爱——家庭角色缺失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绕指柔情:母亲角色缺失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阳刚之气:父亲角色缺失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相得益彰:家庭的亲密度和适应性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第三节 错位的爱——家庭教养方式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骄纵放任言听计从的溺爱式教养
非打即骂剑走偏锋的严厉型教养
第三章 心灵对话——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
节 实施标准: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的指导原则
认清实质:心理辅导的含义
把握意义:心理辅导的重要性
吸收学习:心理辅导的实施原则
第二节 具体指导: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的方法
聆听辅导法与认知辅导法
移情辅导法与移植辅导法
暗示辅导法与领悟辅导法
松弛辅导法与疏泄辅导法
厌恶辅导法与系统脱敏辅导法
激励辅导法与突破辅导法
第三节 实施路径: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的途径
团体辅导: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
个别辅导:以个别留守儿童为对象
分科训练:学科教学中的心理辅导
和谐氛围:班级管理中的心理辅导
专业课程: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
破解之道: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的方法
第四章 对症——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
节 素质提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界定标准:留守儿童良好心理素质教育的内涵
心理矫正: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
实施途径: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应对之道: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心灵慰藉: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救助
第二节 和风细雨——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心理矫正
死不悔改:留守儿童做了错事不认错的心理矫正
指鹿为马:留守儿童撒谎行为的心理矫正
口无遮拦:讲粗话行为的心理矫正
挑肥拣瘦:留守儿童挑食行为的心理矫正
爱慕虚荣:留守儿童攀比行为的心理矫正
无理取闹:留守儿童哭闹耍赖行为的心理矫正
惹是生非:留守儿童打架行为的心理矫正
贪小失大:留守儿童偷窃行为的心理矫正
逃离课堂:留守儿童逃学行为的心理矫正
翻墙砸窗:留守儿童破坏的心理矫正
好狠斗勇:留守儿童攻击的心理矫正
自我伤害:留守儿童自虐行为的心理矫正
悲观厌世:留守儿童自杀行为的心理矫正
任性而为:留守儿童倔犟行为的心理矫正
拖拉磨蹭:留守儿童拖延行为的心理矫正
自私自利:留守儿童自私行为的心理矫正
第三节 拨云见日——留守儿童情绪困扰的心理调适
形单影只: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心理调适
小鸟依人:留守儿童依恋感的心理调适
缺乏独立:留守儿童依赖感的心理调适
自惭形秽:留守儿童自卑感的心理调适
物极必反:留守儿童逆反情绪的心理调适
分外眼红:留守儿童嫉妒情绪的心理凋适
怒火中烧:留守儿童冲动情绪的心理调适
泰山压顶:留守儿童受挫情绪的心理调适
惊慌失措:留守儿童紧张睛绪的心理调适
战战兢兢:留守儿童恐惧情绪的心理调适
郁郁寡欢:留守儿童抑郁情绪的心理调适
第四节 健全人格——留守儿童的自我心理保护
自我把控:主导自己的行为
自我调节:摆脱不良情绪的影响
增强自信:建立独特的人生优势
积极乐观:微笑面对生活
意志坚强: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
胸怀宽广:学会与人宽容,不要斤斤计较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不自大
克制冲动:遇事头脑要冷静
感恩之心:谁言寸心,报得三春晖
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第五章 青春无悔——留守儿童的青春期心理健康
节 花样年华——留守儿童青春期心理问题透视
把握焦点:青春期留守儿童心理发育的特点和矛盾
意义重大:青春期留守儿童掌握心理知识的重要性
心理误区:留守儿童青春期的心理问题
把脉问诊:青春期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消除污染:开展青春期留守儿童的心理卫生教育
第二节 爱的真谛——留守儿童青春期性心理健康
主要特征:青春期留守儿童性心理意识的发展
心理困扰:青春期留守儿童性心理存在的问题
工作缺失:青春期留守儿童性教育存在的问题
解决对策:正确应对留守儿童青春期性教育问题
多管齐下:形成良好的青春期留守儿童性教育状况
第三节 爱的真谛——青春期留守儿童恋爱心理应对
少男少女:留守儿童与异性同伴的关系
懵懂情感:青春期留守儿童恋爱的心理影响
如释重负:如何对待放不下感情的男生
走出误区:正确对待早恋的女生
循序渐进:正确对待过分暗恋异性的留守儿童
合理引导:正确对待暗恋老师的学生
这本书的深度,在于它对“连接”这一主题的反复叩问和多维度拆解。它探讨的不仅仅是个体的内心波动,更着重描绘了个体与外部世界——家庭、学校、社区——之间那些无形的“线索”是如何编织成形,又如何在不经意间断裂或缠绕。作者似乎非常擅长捕捉那些“未言明的”互动模式,比如家长无意识中投射的期望是如何像无形的重力一样作用于成长中的个体,形成内在的压力容器。我发现它在分析某些困境时,引入了社会学的视角,使得问题不再仅仅是“个人问题”,而是被放置在了更宏大的环境背景下进行审视。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本书的格局,避免了将所有责任都归咎于个体情绪的简单化倾向。它像一把精密的解剖刀,细致地展示了外部环境对内部世界的渗透和重塑过程,让人在理解自身的同时,也开始更具批判性地审视自己所处的结构,明白许多“心结”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有其深厚的土壤根基的。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感觉就像是与一位经验丰富、心思细腻的心理学导师进行了一场深入的“漫谈”。叙事的方式非常自然流畅,它没有采用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口吻,而是更倾向于用故事和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来引导思考。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剖析复杂情绪时所展现出的那种精准的“刻画”能力,比如对于“被忽略感”的描述,那种细微到皮肤表层的麻木和疏离,被文字捕捉得丝丝入扣,让人不禁回忆起自己生命中那些不曾被好好安放的角落。这本书的逻辑构建如同一个精巧的迷宫,每深入一层,都会发现新的出口或通往更深处的通道,但引导者的手杖始终稳定有力,确保读者不会迷失在情绪的迷雾中。它处理那些敏感话题时,展现出极大的同理心和耐心,不急于给出标准答案,而是鼓励读者自己去建构理解的框架。这种“陪伴式”的阅读体验,远胜于枯燥的理论灌输,它教会的不是“应该怎么做”,而是“可以如何感受”,这种转变是极其微妙而又至关重要的。
评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本书在提供应对策略时的那种务实与灵活性。很多心理健康读物要么过于理想化,提出的方法脱离实际操作难度;要么就是过于教条化,缺乏针对不同情境的变通性。然而,这本书在提供“工具箱”时,却表现出一种令人信赖的专业度与人情味并存的平衡感。它推荐的练习和反思环节,大多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悄无声息地融入的微小行动,比如对某个特定时刻的“情绪标记”,或是设计一个简短的“自我对话脚本”。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反复强调“没有完美的解决方式”,鼓励读者根据自己的节奏和反应去调整这些工具,甚至允许“尝试失败”的存在。这种对个体差异性的尊重,使得书中的建议真正具有了可操作性,它不是强行要求读者适应某一个理想模型,而是提供了一系列可供探索的路径,让读者在实践中自己去验证哪条路径最适合脚下的土地。这种“赋权”而非“指导”的姿态,是本书极具价值的一点。
评分读完合上书本,留下的余韵不是一种顿悟的狂喜,而是一种带着沉静力量的“稳定感”。这种稳定感来源于对自身复杂性的接纳,作者成功地将那些曾经被视为“问题”或“缺陷”的情绪标记,重新纳入了一个更完整、更具人性的叙事框架之中。它没有贩卖廉价的乐观主义,而是承认了生活的固有困境和成长的必然阵痛,却同时坚实地指出,即便是风暴之中,我们依然拥有内在的导航能力。这本书的文字仿佛经过了某种提纯的过程,去除了所有不必要的矫饰和浮华,直抵核心的真诚。它像一面经过仔细擦拭的镜子,让你看清的不仅是表面的波澜,还有深藏在水面之下的暗流和洋流的规律。这不仅仅是一次阅读体验,更像是一次对自我心智地图的重新校准,让人带着更清晰的坐标系,准备好去迎接生活下一阶段的挑战,心中对“自我”的理解也因此变得更加丰盈和包容。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吸引眼球,封面的色彩搭配带着一种温暖而又不失深沉的意味,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试图触及的那个敏感又重要的主题。内页的纸张质感非常舒服,翻阅时有一种朴实的触感,这对于一本关乎心灵成长的读物来说,是加分的细节。我特别喜欢它在排版上的处理,文字的间距和字号都经过了精心考量,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装帧的硬挺度也恰到好处,无论是放在书架上还是随身携带,都显得非常得体。它不像某些工具书那样冰冷严肃,而是散发着一种亲和力,仿佛在邀请读者卸下防备,静下心来面对内心的声音。这种对物理形态的重视,体现了出版方对内容价值的尊重,也让阅读体验从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积极的期待。它不仅仅是一堆油墨和纸张的组合,更像是一个精心准备的“会面”邀请函,为即将进入的阅读旅程铺设了一个舒适的基调。封面上的插图虽然简单,但意境深远,没有使用过度渲染的符号,反而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去填补那些复杂的情感底色。整体而言,从触感到视觉,这本书的外部包装已经成功地完成了它的第一层沟通任务:传达出严肃性与人文关怀并重的态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