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2008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附光盘)
定价:59.00元
售价:40.1元,便宜18.9元,折扣67
作者: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3-01
ISBN:978750970086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63kg
编辑推荐
本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与文化部,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合作共同编写的第七本年度性国家文化产业报告。本书力图将产业分析与政策分析相结合,既有对全国文化产业发展形势的宏观分析,又有对文化产业不同行业的年度报告;既有对过去一年的评估,又有对新的一年的预测。
本书建议,要采取措施克服由于宏观经济形势过热对文化产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要以改革的精神,形成以扩大供给为主,兼顾需求的组合型政策;要加快市场开放的速度,鼓励民间资本兴办文化企业,生产提供更多价格低廉,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要企业改革和职能转变并重,建设一个规范化和法制化的市场经济环境。
本书看点:从2006到2007年,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文化消费空间进一步扩大,文化产业的提速特征明显,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但是,由于宏观经济形势过热,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调,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居民收入差别不断加大,也出现了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也面临市场化程度不足的制约。
本书提出,要采取措施克服由于宏观经济形势过热对文化产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以改革的精神,形成以扩大供给为主,兼顾需求的组合型政策,一方面加快市场开放的速度,鼓励民间资本兴办文化企业,以及加快国有经营性文化机构的转企改制,生产更多价格低廉、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大多数人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要。另一方面,加快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财政拨款以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弥补部分群众基本消费需要的不足。总报告还提出,随着文化体制改革推向全国,改革的重心开始转向宏观环境。应该从以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转制和改制为改革的中心环节,走向企业改革和职能转变并重,建设一个规范化和法制化的市场经济环境。
读者对象:各级文化部门决策人员,科研机构研究人员,文化企事业单位领导,媒体记者,国外驻华商社及使领事馆工作人员,以及关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各界人士。
内容提要
本报告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与文化部、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合作共同编写的第七本年度性国家文化产业报告。
本报告继续得到了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延续了以往的栏目结构,分为“宏观视野”、“专家论坛”、“行业报告”、“区域报告”、“国际文化产业”、“个案研究”、“统计研究”等栏目。本书力图将产业分析与政策分析相结合,既有对全国文化产业发展形势的宏观分析,义有对文化产业不同行业的年度报告;既有对已经过去一年的评估,又有对新的一年的预测。
由总课题组提供的“总报告”依然构成全书的核心内容。刚刚过去的2007年,党的“”召开,*发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标志着一个文化发展的新时代正在到来。数据显示,从2006到2007年,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文化消费空问进一步扩大,文化产业的提速特征明显,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但是,由于宏观经济形势过热,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调,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居民收入差别不断加大,也出现了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也面临市场化程度不足的制约。为此,总报告提出,以改革的精神,形成以扩大供给为主,兼顾需求的组合型政策,一方面加快市场开放的速度,鼓励民间资本兴办文化企业,以及加快国有经营性文化机构的转企改制,生产和提供更多价格低廉、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大多数人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要。另一方面,加快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财政拨款以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弥补部分群众基本消费需要的不足。总报告还提出,随着文化体制改革推向全国,改革的重心开始转向宏观环境。应该从以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转制和改制为改革的中心环节,走向企业改革和职能转变并重,建设一个规范化和法制化的市场经济环境。
本书的读者对象为决策机构,文化界人士,各研究机构及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师生。
目录
总报告
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宏观视野
用新的理念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的基本情况和有关政策
2003~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资本运作备忘
2007年我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概述
专家论坛
构建新型文化体制框架的理论思考
依靠体制创新实现我国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打造原创精品,提升国际竞争力——有关原创及演艺业的16个论题
我国国有文化资产授权经营的主要模式探究
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调研报告
国际市场求效益,国内市场谋发展——兼谈中国动画产业的国际化战略
情感类节目:中国电视节目的新探索
行业报告
2007:中国电影产业报告
2006~2007年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状况及对策
2007年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回顾
推动出版产业化:资本运营与数字化转型——2006~2007年中国图书出版业发展状况
中国音像行业报告
2007年中国动漫游戏产业的基本态势
2007年中国广告市场发展态势
2007年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发展报告
2007年中国数字内容产业结构与发展现状
区域报告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提升重庆文化竞争力的战略研究
四川文化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天津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推进湖北文化产业强省工程建设策论
国际文化产业
英国创意产业十年回顾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关注创意经济及其产业带动发展问题
个案研究
文化成就腾冲——县域特色发展道路的新探索
西安曲江新区文化产业的区域化发展道路
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联姻的有益探索——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市场化运作
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项目运作的实践与思考
文化传媒企业如何赢得资本市场青睐——成功上市的启示
统计研究
全国各地居民文化消费及城乡差异分析
广告的测定与再认识——城市受众广告接触度研究
大事记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大事记
作者介绍
张晓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员。《文化蓝皮书: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文化蓝皮书: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报告》主编。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起草小组专家组成员。“扶持动漫产业发展
文摘
序言
我一直认为,一本优秀的图书,不仅能带来知识,更能引发思考。这本书,正是这样一本能让人沉静下来,细细品味的著作。它所呈现的2008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图景,不仅仅是一组组枯燥的数据和报告,更是一幅幅生动鲜活的时代画卷,其中蕴含着无数的机遇与挑战,无数的创新与变革。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描绘出,在那个时期,文化如何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又如何在社会变革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这本书是否能够帮助读者理解,中国文化产业在2008年,是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在竞争中成长,最终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这才是它最核心的价值所在。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位严谨的学者,在2008年中国文化产业的土壤中仔细耕耘,然后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一丝不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我特别看重其中可能包含的统计数据和研究方法,因为只有基于扎实的数据和科学的研究,才能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文化产业的量化指标,比如市场规模、从业人数、贡献率等等,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解读,揭示其背后的经济和社会动因。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介绍一些在2008年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项目或企业,通过对它们的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分析,来折射出当时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学术气息,厚实的纸张和清晰的印刷,预示着它绝非一本轻松的消遣读物。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深入了解2008年那个特殊的年份,中国的文化产业在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开放和市场化浪潮后,究竟展现出了怎样的面貌。我特别期待的是其中对于“发展”二字的解析,是单纯的经济指标的增长,还是在艺术创新、文化传承、社会影响力等多个维度上的全方位提升。书中是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比如某个新兴文化业态的诞生与崛起,或者某个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复兴,这些都是我关注的重点。
评分对于我而言,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对过去一年的回顾,更在于它所蕴含的对未来的启示。2008年,中国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文化产业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方向和策略对中国未来的国际形象和经济转型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2008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对全球文化格局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书中是否对文化产业的创新驱动、融合发展、以及与科技的结合等方面提出前瞻性的思考,这些都是我非常期待的内容。
评分翻开目录,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连串翔实的章节标题,涉及了从宏观政策解读到微观行业分析的方方面面,这无疑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尤其对其中关于“文化产业的瓶颈与挑战”的讨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任何一个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必然会伴随着各种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深刻剖析,往往比单纯的成就展示更能体现研究的深度和价值。这本书是否能够清晰地梳理出2008年中国文化产业面临的主要矛盾,例如知识产权保护的困境、市场化运作中的社会责任缺失、以及新兴技术对传统业态的冲击等等,这些都是我希望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的关键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