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转型期的文化观念与艺术难题
定价:49.00元
售价:33.3元,便宜15.7元,折扣67
作者: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0-01
ISBN:9787509710371
字数:353000
页码:3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从1980年代到1990年代,可以说出现了一个非常大的“变局”,社会文化、文学艺术等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这样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所要承担的东西。生活在今天可能是很偶然的,可能是很侥幸的,也可能是很不幸的,但都应该有所承担。时代给予人的得与失不是一时一事能够看出来的。
在“永远”这个词不再适用之后,又有“死了”和“终结”的说法:前者是“上帝死了,作者死了,人也死了”,后者则指明”历史的终结,哲学的终结,文学的终结,教育的终结”。那么,“死了”、“终结”了怎么办?加缪说过:自从人不再相信上帝的存在,也不再相信人可以长生不老的时刻起,他就要为他生活中的一切负责,为生而痛苦并注定为生活而痛苦的一切负责。也就是说,只有自己可以担当起自己的人生。
现在的文化建设也好,学术讨论也好,文学艺术也好,仍然无法避开这些问题。
这本书的作者以一种极为细腻且富有洞察力的方式,描绘了一个充满矛盾与张力的时代。书中,我仿佛看到了一幅宏大的时代画卷徐徐展开,其中既有旧有秩序的崩塌,也有新思潮的涌动。作者对于社会转型期个体精神世界的描摹尤为传神,那些在时代洪流中摇摆不定、寻找自我认同的人物形象,他们的迷茫、挣扎与微小的希望,都让我感同身受。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历史事件与个人命运之间的关系时,所展现出的宏观视野与微观关怀的完美结合。他并没有简单地叙述历史的进程,而是深入到历史的肌理之中,去探寻那些被时代洪流裹挟的个体,他们内心深处的渴望与失落。书中对社会结构性变革的分析,也并非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生动的人物故事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将抽象的社会学概念变得鲜活起来,让我对转型期社会所面临的深层挑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总而言之,这不仅是一本关于时代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性的书,它触及了每一个在变革中前行的灵魂。
评分这本书让我对艺术的边界和可能性有了全新的理解。作者在探讨艺术在转型期所面临的困境时,展现出了非凡的洞察力。我注意到,书中对不同艺术门类的分析,都充满了独到的见解。他并没有将艺术视为脱离现实的孤岛,而是将其置于时代的大背景下,去审视其存在的价值和面临的挑战。作者对一些艺术作品的解读,也十分精彩,他能够深入到作品的肌理之中,去挖掘其背后所蕴含的时代精神和人文关怀。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探讨艺术与社会、艺术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时,所展现出的深刻思考。他认为,艺术不仅仅是美的载体,更是精神的寄托,是时代的回声。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艺术,能够在变革的洪流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发出自己的声音,并为人们提供精神的慰藉和启迪。
评分这本书的写作风格堪称一绝,仿佛一股清流涤荡着读者的心灵。作者的语言朴实无华,却又蕴含着深邃的哲思。他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得晦涩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人物心理活动时所使用的语言,那种细腻、入微的刻画,仿佛能直接触碰到人物的内心深处。书中穿插的许多故事和案例,也极具启发性,它们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却又折射出时代变迁的缩影。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陷入沉思,反思自己的生活,反思这个时代。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引导性的叙述,鼓励读者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这种开放式的写作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读者,而是参与到一场智慧的对话之中。这本书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其知识性,更在于其所能引发的思考和共鸣,它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
评分我被这本书中对现实主义的深刻反思所深深吸引。作者并没有回避社会转型期所带来的种种问题,而是以一种直面现实的勇气,去剖析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复杂性。书中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解读,既有犀利的批判,又不乏温情的关怀。我注意到作者在探讨一些敏感话题时,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他能够巧妙地运用叙事的力量,将尖锐的矛盾融入到引人入胜的故事之中,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对这些问题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书中对一些传统观念在转型期所遭遇的挑战的描绘,也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那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显得如此格格不入,又如此顽固。作者对于这种冲突的细腻捕捉,以及对个体在其中所经历的困惑和挣扎的刻画,都让我感到十分震撼。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转型期的阵痛,并非只是宏观层面的事件,更是渗透到每一个个体生命中的真实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篇章结构安排得十分巧妙,使得内容层层递进,逻辑清晰。作者从宏观的社会背景切入,逐渐深入到个体的情感世界和精神困境。我发现,书中每一章的论述都紧密相连,仿佛是一条条细密的脉络,共同编织出了一张关于时代变迁的复杂图景。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善于引用不同领域的观点和理论,但又能够将其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进行理论阐述时,所表现出的严谨态度和创新精神。他并非照搬前人的理论,而是能够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质疑,展现出一种批判性的思维。书中对一些历史事件的解读,也让我耳目一新,他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揭示出被忽视的细节和意义。这种多维度的分析方式,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对一些过去习以为常的观念产生了新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