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
定价:25.50元
售价:17.9元,便宜7.6元,折扣70
作者:高玉良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7-01
ISBN:9787040145366
字数:420000
页码:34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本书是根据计算机、机电等专业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编写的。全书分电路理论和模拟电子技术两部分,电路部分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正弦交流电路3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电路的暂态分析等五章,模拟部分包括二极管和晶体管、基本放大电路、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信号的运算与处理电路、信号产生电路和直流稳压电源等六章,为了让读者了解电子技术的*发展,初步掌握电子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后专门安排一章介绍了EDA技术、EWB电子工作平台和在系统可编程模拟器件的应用。
本书是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研究成果,注重基础,兼顾应用,适合于普通高等学校计算机类、机电类及相关专业的本科教学,也可作为专科学生的教学参考书,对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也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我花了好大力气才把注意力集中到这本书的理论深度上,但很快发现,它在内容组织和逻辑衔接上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章节之间的过渡生硬得像是被强行拼凑起来的,上一章还在讲基础的直流分析,下一章冷不丁就跳到了复杂的反馈放大器设计,中间缺失了大量关键的过渡性概念和中间步骤的推导。作者似乎默认读者已经对某些核心原理了如指掌,但对于我这种需要系统学习的入门者来说,这种“跳跃式”教学法无疑是灾难性的。很多重要的公式推导过程被一笔带过,只给出了最终结论,导致我只能死记硬背,却无法真正理解这些公式背后的物理意义和适用条件。如果教材的内容结构本身就是碎片化的,那么学习者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就会变得异常困难,最终只能落得一堆零散的知识点,无法形成有效的知识网络来应对实际问题。
评分书中提供的习题部分,简直是灾难的集中体现,完全脱离了实际教学的初衷。首先,大量的例题和课后习题,其难度设置梯度极其不合理。前面是一些过于基础、甚至可以用常识来回答的简单问题,很快就让人感到乏味;而一旦进入到稍微复杂一点的电路分析场景,习题的复杂度和计算量就如同坐了过山车一样猛然飙升,许多题目需要的计算量已经超出了正常课堂练习的范畴,更像是一种为了“显摆”深度而刻意设置的刁难。其次,更致命的是,对于绝大多数练习题,这本书都没有提供详细的解题步骤和最终答案。仅有的几道有答案的题目,其答案本身也时有勘误,这使得我们这些独立学习的读者在遇到难题时,完全失去了自我检验和纠错的途径,只能在错误中挣扎,极大地打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实在是一言难尽,初拿到手的时候,我就对它产生了深深的疑虑。纸张的质量明显偏低,拿在手里感觉很单薄,翻动起来哗啦作响,完全没有一本专业教材应有的厚重感和质感。更让人抓狂的是印刷的清晰度。有些图表上的细微标注,比如电阻的标识、晶体管的型号参数,印得模糊不清,细看之下简直是一种折磨。我不得不经常借助放大镜才能辨认清楚,这对于需要快速理解电路图的读者来说,简直是效率的巨大杀手。而且,书中的插图布局也显得非常杂乱,原本应该紧密配合文字解释的电路原理图,却被随意地安排在页面的角落,常常需要来回翻页才能将文字和图示对应起来,阅读体验极差。这种粗制滥造的物理呈现,很难让人产生深入学习的欲望,感觉出版方在制作这本书的时候根本没有投入应有的心思,完全是应付了事,让我对其中内容的专业性也产生了不小的动摇。
评分这本书对于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应用几乎是完全缺失的。内容似乎停滞在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水平,里面讨论的器件和电路拓扑结构,在今天的工程实践中已经非常少见了。例如,在谈到集成电路部分时,几乎没有提及运算放大器的现代工艺改进、低功耗设计思路,更不用说诸如开关电源拓扑(Buck/Boost/Flyback等)的深入分析和设计规范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很多实际项目,都要求对器件的非理想特性,比如噪声、温漂、寄生参数有更精细的考量,但这本书对此着墨甚少。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掌握的是一套“古董级”的电路知识,面对当今的实际工程需求,却感到无从下手,知识的“保质期”未到就已过时,这对于一本号称“技术”的教材来说,是不可原谅的失职。
评分书中对概念的定义和术语的使用也存在着令人困惑的不一致性。不同的章节,甚至同一章节内,对同一个物理量,比如“输入阻抗”、“跨导”等关键参数的表述方式和所用的符号都不统一,有时会混用,这让初学者极易陷入混淆的泥潭。例如,在分析某一级放大电路时,作者用A字母代表增益,但在下一章分析反馈网络时,却突然转而使用G来表示,且没有明确的上下文解释为何要切换符号。这种随心所欲的符号管理,极大地增加了阅读和理解的认知负荷。一本严谨的教科书,应该力求在全书范围内保持高度的术语和符号规范性,这样才能帮助读者建立起清晰、一致的科学语言体系,这本书在这方面表现得极其业余和随意,读起来需要不断地进行“符号翻译”,体验极度不流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