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数据通信技术

(教材)数据通信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伍振国 著
图书标签:
  • 数据通信
  • 通信原理
  • 网络技术
  • 教材
  • 计算机网络
  • 信息技术
  • 通信工程
  • 数据传输
  • 网络协议
  • 高等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ISBN:9787113104955
商品编码:2972943529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9-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教材)数据通信技术

:33.80元

售价:23.0元,便宜10.8元,折扣68

作者:伍振国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9-01

ISBN:978711310495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全书共10章,主要对数据通信的数据传输、数据交换、数据传输差错控制、数据通信网络的体系结构等基本知识进行了介绍,对局域网组成和设备、城域网组成和设备、广域网的组成和VPN原理、接入网技术、因特网应用协议做了分析。本书突出当前正在使用的数据通信主流技术,淡化已经陈旧的数据通信技术。书中编写了较多的实训操作案例,是理论教学、实作训练相结合的教材。
本书可作为高职院校通信专业、计算机专业、轨道交通控制专业、铁道通信信号专业、电子信息专业的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教材,也可以作为本科通信专业学生、计算机专业学生、通信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章 IP信息网络概述
 1.1 IP信息网络的概念
 1.2 数据通信网络的分类
 1.3 数据通信网络的拓扑
 1.4 数据通信网络的主要技术指标
 1.5 三网合一
 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2章 数据的传输
 2.1 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
 2.2 信息的传输编码
 2.3 传输媒体
 2.4 数据的并行与串行传输
 2.5 单工、半双工、全双工传输
 2.6 数据的基带传输
 2.7 数据的模拟传输
 2.8 数据的数字传输
 2.9 信道复用技术
 2.10 数字复接系统
 2.11 数据传输的同步识别
 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3章 数据传输差错控制
 3.1 传输差错控制
 3.2 流量控制和纠错
 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4章 数据交换技术
 4.1 电路交换技术
 4.2 报文交换技术
 4.3 分组交换技术
 4.4 ATM交换技术
 4.5 数据交换方式的比较
 4.6 数据通信网络提供的通信服务
 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5章 网络的体系结构
 5.1 数据通信网络体系结构
 5.2 OSI—RM体系结构
 5.3 TCP/IP体系结构
 5.4 IP数据报格式
 5.5 因特网的IP地址
 5.6 路由表和IP报转发
 5.7 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
 5.8 因特网组播报文协议IGMP
 5.9 运输层传输控制协议TCP
 5.10 运输层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5.11 网际协议IPV6
 5.12 安装TCP/IP协议
 5.13 PING命令的应用
 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6章 局域网
 6.1 局域网概述
 6.2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
 6.3 以太网技术
 6.4 10 Mbit/s以太网
 6.5 100 Mbit/s快速以太网
 6.6 1000 Mbit/s以太网
 6.7 10 Gbit/s以太网
 6.8 以太网交换机
 6.9 以太网的扩展
 6.10 虚拟局域网
 6.11 生成树协议
 6.12 以太网交换机的配置
 6.13 网线制作和测试
 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7章 口城域网
7.1 IP城域网综述
7.2 IP城域网核心层组成
7.3 PPP协议 
 ……
第8章 IP广域网
第9章 接入网
0章 应用层协议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信息时代的数据脉络:数据通信原理与应用》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数据如同血液般在庞大复杂的网络中奔流,驱动着现代社会的每一次进步与革新。从每一次的在线搜索,到每一次的跨洋通讯,再到每一次的远程协作,其背后都离不开一个至关重要的支撑——数据通信技术。这本书,《信息时代的数据脉络:数据通信原理与应用》,正是旨在为您揭示这一现代技术核心的奥秘,深入浅出地剖析数据通信的底层逻辑,并展望其在各个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一、 穿越迷雾,洞察数据通信的本质 您是否曾好奇,您发送的邮件是如何瞬间抵达地球另一端的?您是否曾想知道,网络上的视频是如何流畅播放,而不会出现卡顿?这些日常的疑问,都指向了数据通信的精妙设计。本书将带领您从最基础的概念出发,逐步构建起对数据通信的全面认知。 信号的旅程:模拟与数字的转换 数据通信的起点,是信息的载体——信号。我们将首先探讨信号的两种基本形式: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您将理解它们各自的特性、优缺点,以及为何数字信号在现代通信中占据主导地位。在此基础上,我们会深入介绍模拟信号如何被采样、量化、编码,最终转化为数字信号,以及数字信号如何进行复原。这一过程,如同将一幅油画细致地扫描成像素点,再由像素点重新组合成数字图像,是信息数字化转型的基石。 编码的艺术:让数据“说人话” 原始的数字信号往往不是最适合传输的形式。本书将详细讲解各种编码技术,包括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和线路编码。信源编码(如PCM、DPCM)致力于去除信息冗余,压缩数据量,让传输更高效。信道编码(如汉明码、卷积码、Turbo码、LDPC码)则为数据增加了“保护层”,使其在嘈杂的传输过程中不易出错。线路编码(如曼彻斯特编码、NRZ编码)则关注信号的物理特性,确保接收端能够准确地识别信号的起始和结束。您将了解到,这些编码技术是保障数据完整性和可靠性的无名英雄。 传输的挑战:物理介质的抉择 数据需要在物理介质上传输,这些介质的选择直接影响通信的速率、距离和质量。本书将为您介绍各种常见的传输介质,包括有线介质(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和无线介质(如微波、卫星、无线电波)。我们将分析它们的工作原理、优劣势,以及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适用性。例如,光纤为何能实现超高速、远距离通信?无线通信又如何克服信号衰减和干扰?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蕴含在物理介质的特性之中。 调制解调:信号的“变形记” 为了让数字信号更好地适应不同的传输介质,需要进行调制。本书将详细讲解各种调制技术,如调幅(AM)、调频(FM)、调相(PM)、正交幅度调制(QAM)等。您将理解调制是如何将数字信号的“0”和“1”映射到载波信号的幅度、频率或相位变化上的。同时,我们也探讨了解调技术,它是调制过程的逆向操作,用于从接收到的信号中恢复原始的数字信息。这个过程,如同给信息穿上不同的“外衣”,使其能 safely and efficiently 穿越不同的“道路”。 二、 网络架构:编织数据传输的通路 数据通信并非孤立的信号传输,而是发生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的。本书将带领您深入理解数据通信所依赖的网络架构和关键协议。 分层的智慧:OSI与TCP/IP模型 理解网络通信,离不开对分层模型的认识。我们将详细介绍经典的OSI七层参考模型和更实际应用的TCP/IP四层(或五层)模型。您将了解到,每一层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职责,例如物理层负责比特流的传输,数据链路层负责帧的传输和差错控制,网络层负责数据包的路由,传输层负责端到端的通信,应用层则为用户提供各种网络服务。这种分层设计,极大地简化了网络协议的设计和实现,也使得网络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和灵活性。 寻址的艺术:IP地址与MAC地址 在庞大的网络中,如何准确地找到目的地?这离不开地址的概念。本书将深入讲解IP地址(IPv4和IPv6)的结构、分类和分配机制,以及MAC地址在局域网中的作用。您将理解IP地址是如何实现全球范围的路由,而MAC地址又是如何在同一网络段内进行设备识别。同时,我们还会探讨ARP(地址解析协议)等关键协议,它们是如何将逻辑地址(IP地址)与物理地址(MAC地址)进行映射的。 路由的智慧:数据包的“导航系统” 当数据包需要跨越多个网络才能到达目的地时,路由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书将介绍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的概念,以及RIP、OSPF、BGP等主流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您将了解到,路由器是如何根据路由表中的信息,选择最优路径来转发数据包的,以及动态路由协议是如何实时感知网络拓扑变化并更新路由信息的。 可靠的传输:TCP与UDP的抉择 如何保证数据在端到端传输过程中的可靠性?这就要依靠传输层的协议。本书将详细比较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的特点。您将深入理解TCP的连接建立(三次握手)、数据传输(滑动窗口、拥塞控制)和连接释放(四次挥手)等机制,以及其提供的可靠性、有序性保证。同时,您也会了解到UDP的无连接、不可靠特性,以及其在需要高效率、低延迟的应用(如实时音视频)中的优势。 应用的光彩:HTTP、FTP、SMTP等 在网络架构的顶层,是各种应用层协议,它们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本书将为您介绍一些最常见且重要的应用层协议,如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网页浏览,FTP(文件传输协议)用于文件传输,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用于电子邮件发送,DNS(域名系统)用于域名解析等等。您将了解到这些协议是如何协同工作的,共同构建起我们丰富多彩的互联网应用。 三、 现代通信的基石:技术演进与应用拓展 数据通信技术并非一成不变,它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进,并在各个领域催生出革命性的应用。 网络技术的飞跃:从拨号到5G 回顾数据通信技术的演进历程,我们会惊叹于其飞速的发展。本书将梳理从早期的拨号上网、ISDN,到DSL、ADSL,再到宽带光纤接入,以及移动通信的每一次代际升级:2G的短信与初步上网,3G的移动互联网,4G的视频与移动应用,直至当下如火如荼的5G。您将了解到每一种技术在速率、延迟、连接数等方面的突破,以及它们对社会生活带来的深远影响。 无线通信的未来:Wi-Fi、蓝牙与物联网 除了蜂窝移动通信,Wi-Fi和蓝牙等无线技术也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本书将深入讲解Wi-Fi的标准(如802.11ac、802.11ax)和工作原理,以及蓝牙的配对、连接和功耗优势。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探讨这些无线技术如何支撑起蓬勃发展的物联网(IoT),将海量的设备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家居、智慧城市、工业自动化等前沿应用。 安全通信的保障:加密与认证 在数据通信日益普及的今天,安全问题尤为突出。本书将触及数据通信安全的基础知识,包括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数字签名、SSL/TLS等安全协议,以及身份认证的重要性。您将了解到这些技术是如何保护您的个人信息、商业秘密,以及维护网络秩序的。 面向未来的挑战与机遇 数据通信技术的发展永无止境。本书最后将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例如更高带宽、更低延迟的6G通信,人工智能在网络管理和优化中的应用,以及量子通信等新兴技术可能带来的颠覆性变革。我们将一起思考,在数据洪流的时代,数据通信将如何继续塑造我们的世界。 《信息时代的数据脉络:数据通信原理与应用》,不仅仅是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更是一次探索信息时代脉搏的旅程。无论您是计算机科学的学生、IT从业者,还是对现代科技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本书都将为您打开一扇通往数据通信世界的大门,让您在理解这些“看不见”的技术的同时,更能把握信息时代的脉搏,洞察未来的无限可能。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案例和习题设计,可以说是完全脱节于当前行业的发展脉络。当我们现在讨论数据通信时,我们关注的是延迟敏感型应用、实时视频流的质量保障、边缘计算的数据回传效率。然而,书中提供的那些练习题,大多围绕着经典的差分编码、线路编码效率的计算,或者简单的网络拓扑分析,这些内容在十年前或许是主流,但在今天的网络工程师面试中,几乎不会有人会深入考察这些基础中的基础。我试着找一些关于最新的网络协议栈,比如QUIC或者MPLS-TP的性能分析,结果一无所获。整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是一份二十年前的优秀讲义,被简单地重新排版后就推向了市场,内容缺乏必要的迭代和更新,这对于一本宣称是“教材”的读物来说,是致命的缺陷。它没有教会我如何去解决现代网络中遇到的那些棘手问题。

评分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实在是过于学术化和刻板,阅读体验简直是一场与枯燥的斗争。作者似乎坚信,只有用最严谨、最密集的数学公式和晦涩的术语堆砌起来的内容,才是“真理”。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某个关于多址接入技术的章节,连续出现了好几屏的傅里叶变换和矩阵运算,看得我头晕眼花,即便我具备一定的数理基础,也觉得这些复杂的数学推导在初次接触时是极大的学习障碍。更要命的是,书中缺乏那种“对话感”,它不是在引导我理解概念,而是在强行灌输知识点。我翻遍了全书,也没找到多少作者以过来人的身份提供的“陷阱提示”或者“常见误区解析”,那些真正能帮助我们避免在实际工作中犯低级错误的关键经验,全被淹没在冰冷的理论海洋里了。如果这本书的目标读者是初次接触数据通信的本科生,那它可能真的会劝退一大批有志于此的年轻人,让大家觉得这个领域高不可攀。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视觉的灾难,那种老旧的、带着时代烙印的字体和配色,让人一眼就觉得这可能是一本尘封已久的资料,而不是我这个学习新技术的人需要的。内容上,我本来期待能看到一些前沿的、关于5G、物联网(IoT)或者云计算环境下数据传输的深入探讨,结果翻开目录,里面充斥着大量的模拟通信基础、信道编码理论这些经典但略显过时的章节。举个例子,光是讲解香农定理的部分就占据了好几页篇幅,虽然这很重要,但对于我们现在急需上手实践的工程师来说,这些理论推导的篇幅是否可以压缩,留出更多篇幅给软件定义网络(SDN)或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在数据传输中的应用案例呢?我翻阅了关于新兴网络架构的部分,感觉就像是走马观花,缺乏具体的协议栈分析和实际部署的细节描述,读起来非常干涩,像是教科书的模板化产物,缺乏一点激发学习热情的“火花”。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大量的图表、对比分析,以及能够快速建立起理论到实践桥梁的实例,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概念的阐述上。

评分

我最大的困惑是,这本书在“技术深度”和“适用广度”之间完全没有找到平衡点。它试图面面俱到,从物理层一直讲到应用层,但结果却是哪一层都没有讲深。在涉及具体硬件实现或芯片级数据处理时,它只是泛泛而谈,没有给出任何可以用于硬件描述语言(HDL)设计的参考点;而在网络管理和运维层面,它又停留在过于理想化的概念层面,完全没有触及现实世界中如BGP路由黑洞、链路拥塞控制的实际调优参数等复杂议题。就好比一个人学会了汽车的基本构造原理,但却从未上过真正的赛道。我希望教材能提供的是一个坚实的知识地基,并能引导我看到广阔的专业领域,但这本“数据通信技术”更像是在一块小小的试验田里耕耘,内容密度不高,但又过于细碎,让人感觉抓不住重点,读完后依然会对现代数据通信的核心挑战感到茫然无措。

评分

在排版和图示质量方面,这本书的表现简直可以用“糊弄”来形容。许多重要的概念图,比如层次结构模型图或者数据流向图,都使用了非常低分辨率的黑白图像,线条模糊不清,关键部分的标注常常与其他文字重叠,让人不得不费力地去猜测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例如,在讲解介质访问控制(MAC)协议的争用窗口机制时,那个时序图画得如同涂鸦一般,我需要对照网上的其他资源才能勉强理解其工作流程。而且,书中对一些关键术语的解释前后不一致,有时候用缩写,有时候用全称,缺乏统一的术语表管理。这不仅增加了阅读的认知负荷,更严重地影响了学习效率,因为你常常需要停下来,在不同的章节之间来回翻找,才能确认一个词汇在这个特定的上下文中的确切含义。这种对细节的疏忽,在技术类书籍中是绝对不可接受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