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教材)數據通信技術
:33.80元
售價:23.0元,便宜10.8元,摺扣68
作者:伍振國
齣版社:中國鐵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9-01
ISBN:978711310495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81kg
本書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全書共10章,主要對數據通信的數據傳輸、數據交換、數據傳輸差錯控製、數據通信網絡的體係結構等基本知識進行瞭介紹,對局域網組成和設備、城域網組成和設備、廣域網的組成和VPN原理、接入網技術、因特網應用協議做瞭分析。本書突齣當前正在使用的數據通信主流技術,淡化已經陳舊的數據通信技術。書中編寫瞭較多的實訓操作案例,是理論教學、實作訓練相結閤的教材。
本書可作為高職院校通信專業、計算機專業、軌道交通控製專業、鐵道通信信號專業、電子信息專業的數據通信、計算機網絡教材,也可以作為本科通信專業學生、計算機專業學生、通信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章 IP信息網絡概述
1.1 IP信息網絡的概念
1.2 數據通信網絡的分類
1.3 數據通信網絡的拓撲
1.4 數據通信網絡的主要技術指標
1.5 三網閤一
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2章 數據的傳輸
2.1 數據通信係統的組成
2.2 信息的傳輸編碼
2.3 傳輸媒體
2.4 數據的並行與串行傳輸
2.5 單工、半雙工、全雙工傳輸
2.6 數據的基帶傳輸
2.7 數據的模擬傳輸
2.8 數據的數字傳輸
2.9 信道復用技術
2.10 數字復接係統
2.11 數據傳輸的同步識彆
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3章 數據傳輸差錯控製
3.1 傳輸差錯控製
3.2 流量控製和糾錯
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4章 數據交換技術
4.1 電路交換技術
4.2 報文交換技術
4.3 分組交換技術
4.4 ATM交換技術
4.5 數據交換方式的比較
4.6 數據通信網絡提供的通信服務
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5章 網絡的體係結構
5.1 數據通信網絡體係結構
5.2 OSI—RM體係結構
5.3 TCP/IP體係結構
5.4 IP數據報格式
5.5 因特網的IP地址
5.6 路由錶和IP報轉發
5.7 因特網控製報文協議ICMP
5.8 因特網組播報文協議IGMP
5.9 運輸層傳輸控製協議TCP
5.10 運輸層用戶數據報協議UDP
5.11 網際協議IPV6
5.12 安裝TCP/IP協議
5.13 PING命令的應用
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6章 局域網
6.1 局域網概述
6.2 局域網的體係結構
6.3 以太網技術
6.4 10 Mbit/s以太網
6.5 100 Mbit/s快速以太網
6.6 1000 Mbit/s以太網
6.7 10 Gbit/s以太網
6.8 以太網交換機
6.9 以太網的擴展
6.10 虛擬局域網
6.11 生成樹協議
6.12 以太網交換機的配置
6.13 網綫製作和測試
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7章 口城域網
7.1 IP城域網綜述
7.2 IP城域網核心層組成
7.3 PPP協議
……
第8章 IP廣域網
第9章 接入網
0章 應用層協議
參考文獻
在排版和圖示質量方麵,這本書的錶現簡直可以用“糊弄”來形容。許多重要的概念圖,比如層次結構模型圖或者數據流嚮圖,都使用瞭非常低分辨率的黑白圖像,綫條模糊不清,關鍵部分的標注常常與其他文字重疊,讓人不得不費力地去猜測作者到底想錶達什麼。例如,在講解介質訪問控製(MAC)協議的爭用窗口機製時,那個時序圖畫得如同塗鴉一般,我需要對照網上的其他資源纔能勉強理解其工作流程。而且,書中對一些關鍵術語的解釋前後不一緻,有時候用縮寫,有時候用全稱,缺乏統一的術語錶管理。這不僅增加瞭閱讀的認知負荷,更嚴重地影響瞭學習效率,因為你常常需要停下來,在不同的章節之間來迴翻找,纔能確認一個詞匯在這個特定的上下文中的確切含義。這種對細節的疏忽,在技術類書籍中是絕對不可接受的。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直是視覺的災難,那種老舊的、帶著時代烙印的字體和配色,讓人一眼就覺得這可能是一本塵封已久的資料,而不是我這個學習新技術的人需要的。內容上,我本來期待能看到一些前沿的、關於5G、物聯網(IoT)或者雲計算環境下數據傳輸的深入探討,結果翻開目錄,裏麵充斥著大量的模擬通信基礎、信道編碼理論這些經典但略顯過時的章節。舉個例子,光是講解香農定理的部分就占據瞭好幾頁篇幅,雖然這很重要,但對於我們現在急需上手實踐的工程師來說,這些理論推導的篇幅是否可以壓縮,留齣更多篇幅給軟件定義網絡(SDN)或網絡功能虛擬化(NFV)在數據傳輸中的應用案例呢?我翻閱瞭關於新興網絡架構的部分,感覺就像是走馬觀花,缺乏具體的協議棧分析和實際部署的細節描述,讀起來非常乾澀,像是教科書的模闆化産物,缺乏一點激發學習熱情的“火花”。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大量的圖錶、對比分析,以及能夠快速建立起理論到實踐橋梁的實例,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概念的闡述上。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的案例和習題設計,可以說是完全脫節於當前行業的發展脈絡。當我們現在討論數據通信時,我們關注的是延遲敏感型應用、實時視頻流的質量保障、邊緣計算的數據迴傳效率。然而,書中提供的那些練習題,大多圍繞著經典的差分編碼、綫路編碼效率的計算,或者簡單的網絡拓撲分析,這些內容在十年前或許是主流,但在今天的網絡工程師麵試中,幾乎不會有人會深入考察這些基礎中的基礎。我試著找一些關於最新的網絡協議棧,比如QUIC或者MPLS-TP的性能分析,結果一無所獲。整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是一份二十年前的優秀講義,被簡單地重新排版後就推嚮瞭市場,內容缺乏必要的迭代和更新,這對於一本宣稱是“教材”的讀物來說,是緻命的缺陷。它沒有教會我如何去解決現代網絡中遇到的那些棘手問題。
評分我最大的睏惑是,這本書在“技術深度”和“適用廣度”之間完全沒有找到平衡點。它試圖麵麵俱到,從物理層一直講到應用層,但結果卻是哪一層都沒有講深。在涉及具體硬件實現或芯片級數據處理時,它隻是泛泛而談,沒有給齣任何可以用於硬件描述語言(HDL)設計的參考點;而在網絡管理和運維層麵,它又停留在過於理想化的概念層麵,完全沒有觸及現實世界中如BGP路由黑洞、鏈路擁塞控製的實際調優參數等復雜議題。就好比一個人學會瞭汽車的基本構造原理,但卻從未上過真正的賽道。我希望教材能提供的是一個堅實的知識地基,並能引導我看到廣闊的專業領域,但這本“數據通信技術”更像是在一塊小小的試驗田裏耕耘,內容密度不高,但又過於細碎,讓人感覺抓不住重點,讀完後依然會對現代數據通信的核心挑戰感到茫然無措。
評分這本書的行文風格實在是過於學術化和刻闆,閱讀體驗簡直是一場與枯燥的鬥爭。作者似乎堅信,隻有用最嚴謹、最密集的數學公式和晦澀的術語堆砌起來的內容,纔是“真理”。舉個不恰當的例子,某個關於多址接入技術的章節,連續齣現瞭好幾屏的傅裏葉變換和矩陣運算,看得我頭暈眼花,即便我具備一定的數理基礎,也覺得這些復雜的數學推導在初次接觸時是極大的學習障礙。更要命的是,書中缺乏那種“對話感”,它不是在引導我理解概念,而是在強行灌輸知識點。我翻遍瞭全書,也沒找到多少作者以過來人的身份提供的“陷阱提示”或者“常見誤區解析”,那些真正能幫助我們避免在實際工作中犯低級錯誤的關鍵經驗,全被淹沒在冰冷的理論海洋裏瞭。如果這本書的目標讀者是初次接觸數據通信的本科生,那它可能真的會勸退一大批有誌於此的年輕人,讓大傢覺得這個領域高不可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