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徽州古村落文化研究丛书 徽州戏曲文化研究:以历溪为例
定价:29.80元
作者:陈琪
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565032561
字数:
页码:19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徽州古村落文化研究丛书 徽州戏曲文化研究:以历溪为例》以环砂、历溪、渚口为例,探讨徽州戏曲文化尤其是被称为戏剧“活化石”的傩文化的起源和发展,目连戏的萌芽、流变和传承,京剧的诞生和发展,以及各类民间小戏和文人戏曲创作艺术特征。《徽州古村落文化研究丛书 徽州戏曲文化研究:以历溪为例》充分利用已有的文献、研究资料、故事传说等资源,从环砂傩文化衰落与复兴,到历溪目连戏的坎坷命运,再到渚口数百年来的歌诗盈乡,深入探讨徽州戏曲艺术与徽州地域文化的关系。全书内容丰富,结构合理,以古村落为切口,深入发掘徽州艺术文化的古为今用的独值。
目录
一门显贵瓜瓞绵长
名医王【王典】力建“合一”
乡有争竞诉于文会
立族之本重在修谱
深山旺族几代
纷繁世界戏如人生
屡蹶科场抢道自娱
公议演戏勒碑示禁
戏出有因戏关明白
徽俗爱搭台唱戏
一曲升平百年流芳
观风问俗遗韵千年
勒石刻碑乡规民约
密林深山花种菇
青山云外白屋烟出
山川地理故事春秋
天造地设影视基地
牯牛群峰风光绮丽
参考资料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初识徽州,总是被那层层叠叠的黛瓦白墙、曲径通幽的小巷所吸引,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一幅宁静而古朴的水墨画中。这次有幸读到这本书,虽然名为“徽州戏曲文化研究”,但它更像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理解徽州文化更深层次的大门。作者陈琪先生以历溪村为切入点,并没有停留在对戏曲本身的简单梳理,而是将戏曲这一“活态”的文化遗产,置于徽州深厚的宗族制度、商业经济以及民俗信仰的宏大语境下进行考察。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戏曲在乡村社会中所扮演的“润滑剂”和“凝聚剂”角色的论述所打动。在传统徽州社会,戏曲不仅仅是娱乐,更是祭祀、节庆、宗族集会等重要活动的载体,它将分散的个体凝聚起来,在共同的歌唱与欢笑中,强化了乡土认同和社群归属感。历溪村的戏曲班社,其成员的构成、排演的日常、演出的场合,无不折射出徽州社会结构的精微之处。作者细致入微地描绘了这些场景,让我们得以窥见古老乡村生活中那份独特的“人情味”和“烟火气”,而不仅仅是冰冷的建筑和历史遗迹。这种研究视角,使得本书超越了单纯的学术考证,更具人文关怀和情感温度,也让我对徽州这片土地及其孕育出的独特文化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我对陈琪先生《徽州戏曲文化研究》一书的整体印象,可以用“意想不到的深刻”来形容。我本以为会看到大量关于戏曲剧目、角色、表演程式的考据,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其“大历史”的视野。作者将历溪村的戏曲活动置于徽州社会经济变迁的宏大叙事中,考察了明清时期徽商的崛起对戏曲文化带来的影响。徽商作为一股强大的经济力量,他们不仅是戏曲的赞助者,更是其传播和发展的推动者。许多徽商在经商之余,也热衷于戏曲的创作和演出,甚至将戏曲艺术带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书中对历溪村的戏曲艺人、班社与当地士绅、商人的互动关系的描写,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图景:戏曲不再仅仅是民间娱乐,而是与权力、财富、名望交织在一起,成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这种跨学科的视角,让我对徽州戏曲的理解不再局限于舞台本身,而是看到了它在历史洪流中的流转和演变,以及它如何与徽州独特的商业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塑造。陈琪先生的论述严谨又不失生动,将枯燥的历史材料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故事,让我对徽州文化的多元性和生命力有了更深的体悟。
评分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怀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对陈琪先生的《徽州戏曲文化研究》一书感到十分惊喜。它并非一本仅仅罗列戏曲史料的枯燥著作,而是一次深入徽州古村落肌理的探寻。作者选取历溪村作为研究对象,将戏曲这一“活态”文化置于特定的地域、特定的社会结构中进行考察,其研究的视角和深度令人耳目一新。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戏曲与徽州宗族文化之间复杂关系的论述。在传统徽州社会,宗族是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而戏曲的演出,往往与宗族的祭祀、庆典、族规的传播等紧密相关。通过对历溪村戏曲活动的研究,作者展现了戏曲如何在维护宗族秩序、强化族群认同、传承家族历史等方面发挥作用。书中对一些具体的戏曲活动场景的描写,生动地还原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让我得以窥见徽州宗族文化在特定历史时期下的具体实践。这种将微观的戏曲研究融入宏观的社会史研究的方法,使得本书不仅对戏曲研究者具有价值,也为社会史、文化史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启示,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
评分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一次寻根之旅。徽州,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气息,而其中的古村落,更是承载了无数故事的宝藏。作者陈琪先生以历溪村为例,通过对戏曲文化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古村落深层的生活肌理。我被书中对戏曲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所吸引。在徽州,戏曲并非仅限于节日庆典,它渗透到婚丧嫁娶、祭祀祈福等各种生活场景中。一个村落的戏班,往往是村民集体智慧和情感的凝聚点,它不仅传递着传统故事和道德观念,更是维系村落内部和谐、化解矛盾的重要途径。作者对历溪村戏曲班社的组织形式、排练过程、演出细节的描述,细致入微,充满了生活气息。读来仿佛能听到那铿锵的锣鼓声,看到那斑斓的戏服,感受到那份淳朴而热烈的乡村氛围。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将戏曲孤立地看待,而是将其置于整个徽州社会文化体系中进行考察,强调了戏曲与其他文化元素(如宗教信仰、宗族习俗、建筑风格)之间的相互联系。这种整体性的研究方法,让我对徽州古村落的文化内涵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历溪村这个具体的村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渴望亲自去探访一番。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戏曲有着莫名的情结,也对徽州这片被誉为“文化绿洲”的土地心生向往。陈琪先生的《徽州戏曲文化研究》一书,恰好将这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作者选择以历溪村为切入点,展开对徽州戏曲文化的深入研究,其独到之处在于,他将戏曲不仅仅视为一种表演艺术,而是将其置于徽州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审视。书中关于戏曲与徽州民俗信仰的互动描写,尤其令我着迷。徽州人民在农耕生活中,对自然力量和命运有着敬畏之心,而戏曲作为一种重要的祭祀和祈福手段,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寄托美好愿望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者详细阐述了历溪村的戏曲演出如何与庙会、节庆、甚至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相结合,展现了戏曲在维系社区情感、传播宗教观念、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的功能。这种将戏曲视为一种“仪式化”文化现象的研究方式,让我对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戏曲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强大生命力。这本书如同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徽州古村落背后那丰富多彩的民俗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