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傅雷:那远逝的雷火灵魂——跨文化沟通个案研究丛书
:18.00元
售价:12.2元,便宜5.8元,折扣67
作者:谢天振,李小均
出版社:文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1-01
ISBN:978780554449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傅雷是公认的中国20世纪的翻译家之—,其翻译名声之巨足以遮蔽他在其他诸多领域里的不俗贡献。在对其翻译进行的研究中,人们多从狭隘的语言学角度切入,管窥其翻译的得失,虽不乏洞见,却失之于对其深邃思想之研究。渐渐地,其原本复杂多面的形象有扁平化之虞。有鉴于此,本书采取跨文化的视角,力图还原傅雷那丰富多彩的生活、学术及思想。
全书共分六章。第—章简明地勾勒了傅雷富于传奇色彩的一生。第二章探讨傅雷复杂的思想面貌,其中既有中国儒家和道家文化的濡染,也有西方古希腊文明和现代精神的影响,但重要的是他首先是—个自由独立的知识分子。第三章考察傅雷的翻译,重点不是评价其得失,而是放在其翻译美学和制约其翻译的因素上。第四章讨论傅雷文学家和文学评论家的身份,以观其丰富的文学经历和敏锐的批评眼光。第五章论述傅雷作为艺术批评家的贡献,
这可能是他心仪的角色。后一章讨论傅雷在音乐领域的成就。
前言
章 在生死之间
一、孤单幼年
二、欧游身影
三、美专日子
四、烽火岁月
五、新旧之间
六、政治风云
七、悲凉晚景
第二章 思想的魅力
一、儒家忠实的门徒
二、道家艺术的传人
三、希腊文明的皈依人
四、理性精神的追随者
五、自由独立的知识分子
第三章 翻译的政治
一、翻译缘起
二、前期翻译
三、后期翻译
四、翻译美学
第四章 文学风景线
一、文学创作
二、文学评论
第五章 傅雷论美术
一、西方名作二十讲
二、中国画论之检讨
第六章 傅雷论音乐
一、盘点中国音乐
二、别求新声于异邦
参考书目
傅雷年表(1908-1966)
谢天振,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翻译研究所所长,比较文学教授,兼任《中国比较文学》季刊主编,《中国翻译》编委,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暨翻译研究会顾问,上海翻译家协会理论组组长,中国译协翻译理论与教学委员会委员,国际比较文学协会翻译委员会委员。同时受聘为
这本书,从书名《傅雷:那远逝的雷火灵魂——跨文化沟通个案研究丛书》就足以勾起我对那个时代的深深好奇。我一直对傅雷先生及其家庭的故事情有独钟,他的家书更是我反复品读的经典。总觉得,在那些充满智慧和情感的文字里,隐藏着很多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正直、有文化、有担当的人的答案。这本书既然以“傅雷”为名,我又看它是“跨文化沟通个案研究丛书”的一部分,这让我不禁联想到,或许它会深入探讨傅雷先生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如何与西方世界进行思想、文化上的交流与碰撞。我是那种喜欢从历史人物的经历中汲取养分的人,尤其欣赏那些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依然保持自己独特精神内核的人物。因此,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揭示更多傅雷先生在跨文化语境下的真实思想,他如何理解和处理不同文明间的差异,以及这些经历如何塑造了他的人格和对子女的教育理念。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看到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看到他如何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依然坚守着对艺术、对文学、对真理的热爱,并且将这份热爱传递给下一代。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我觉得更多在于它对“文化”这个概念的解构与重塑。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不同文化的特征,而是通过具体的个案,展现了文化如何在人与人之间流动、碰撞,又如何在个体身上留下深刻的印记。我一直对“文化自觉”这个概念很感兴趣,而这本书似乎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实践案例。通过对傅雷先生以及其他一些人物的“跨文化”经历的剖析,我看到了文化是如何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甚至命运。我更关注的是,当一个人置身于异质文化之中时,他如何在其中保持清醒,如何在吸收外来养分的同时,又不失自身的文化根基。书中的一些论述,让我重新审视了“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关系,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在这种张力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提升自己的文化敏感度,学会更细致地去观察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逻辑,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建立更真诚、更深入的人际关系。
评分初读此书,我便被其深刻的哲学思辨所吸引。它并没有停留于表面的故事叙述,而是深入挖掘了傅雷先生在跨文化交流中的精神困境与自我超越。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傅雷先生思想时所展现出的严谨与人文关怀。那种在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中,个体所承受的孤独、迷茫,以及最终的坚守,都让我感同身受。书中所探讨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对于当下这样一个信息爆炸、文化多元的时代,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常常思考,在纷繁复杂的文化浪潮中,我们该如何定义自己,如何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思考的路径,它鼓励我们去审视自身的文化背景,去理解它为何如此,同时也敞开心扉去接纳和学习他者的优秀之处。我从中感受到一种“求真”的精神,一种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勇气,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极度需要的。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冲击,在于它对“沟通”背后潜藏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的揭示。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傅雷先生的传记,更是一部深刻的社会学和文化研究的著作。我原本以为,跨文化沟通更多的是技巧和方法的问题,但读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它背后牵扯到更深层次的权力结构、历史叙事和价值判断。书中对一些看似“正常”的跨文化互动模式的质疑,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很多习以为常的观念。我开始反思,我们所接收到的很多信息,以及我们所进行的很多“沟通”,是否都带有了某种隐性的偏见?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批判性的视角,鼓励我去质疑,去探究,去认识到沟通的复杂性和其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对于那些渴望深入理解世界、看清事物本质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份宝贵的思想财富,它让你在阅读故事的同时,也在进行一场深刻的自我认知和对世界的重新审视。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来理解“沟通”的深度和广度。它不仅仅是语言的交流,更是思想、情感、价值观的传递与接踵。虽然书名点明了“傅雷”,但它更像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是如何努力去理解、去融合,又如何在坚持自我中寻找平衡。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误解”的分析着迷,那些看似微小的文化差异,却可能引发巨大的隔阂。作者似乎通过一些精心挑选的案例,生动地展现了这种“失语”的时刻,以及个体如何努力去跨越鸿沟。作为一名长期在跨国企业工作的人,我深知在日常工作中,这种跨文化沟通的挑战无处不在。这本书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分析框架和深刻的洞察,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所谓的“有效沟通”并非易事,它需要的是耐心、同理心,以及对不同文化价值体系的尊重。我从中获得了很多启发,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去理解和应对那些看似难以逾越的文化障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