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文化的历史流变与当今的文化选择
定价:48.00元
作者:王京生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2-01
ISBN:9787505128651
字数:314000
页码:27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文化的历史流变与当今的文化选择》以深圳城市文化分析为样本,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以来全面提出的文化中国梦,按照综合分析——传统文化根源分析——中国复兴的近现代文化选择——深圳城市文化道路这一逻辑顺序,从国家文化主权、公民文化权利、中国文化现代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等角度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全书后落脚在中国文化复兴的深圳城市文化道路上,从而论证了中国的和平崛起实质上是中华文明的全面复兴以及中国未来的发展必然是以和平的方式崛起的这一中心论点。
目录
作者介绍
王京生,笔名艺衡,1955年8月生,汉族,江苏沭阳人,1986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副编审,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授。现任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历年出版著作有《真理是朴素的》、《文化主权与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权利回溯与解读》(作者)等,主编《深圳十大观念》、《学派的天空》、《和谐城市论》、《阅读与城市》、《大家的声音》等。
文摘
序言
在我看来,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其对“当今文化选择”这一部分的深入探讨。作者没有止步于对历史的回顾,而是以一种极为敏锐的洞察力,将历史的沉淀与当下的现实紧密地联系起来。他指出,我们今天面临的许多文化困境和选择,其根源往往可以追溯到历史的长河中。书中对于全球化浪潮下,中国文化如何在全球文化大潮中既保持自身独特性,又积极吸收外来优秀文明的论述,让我印象深刻。作者并没有简单地鼓吹某种文化复兴,也没有盲目地排斥外来文化,而是提出了一种更加辩证、更加包容的态度。他详细分析了在信息爆炸、社会变迁加速的当下,个体如何在多元价值观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如何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之间做出明智的选择。我特别欣赏作者提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概念,他认为,只有深刻理解了自身文化的历史根源和演变过程,才能真正建立起对自身文化的信心,并在与外界的交流中保持清醒和独立。书中列举的许多当代文化现象的案例,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让我对当下我们所处的文化环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引发了我对自身文化选择的深刻反思。
评分这是一本真正引人深思的书,我几乎是捧着它一口气读完的。作者以一种极其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中国文化在漫长历史进程中的脉络与演变。从上古时期的蒙昧初开,到秦汉大一统奠定基石,再到唐宋的辉煌与繁荣,宋明理学的沉淀,直至近代以来风云变幻的社会思潮,书中都娓娓道来,不疾不徐。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分析不同历史时期文化特征时,那种兼具宏观视野和微观洞察的笔法。他并非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深入挖掘每个时代背景下,文化观念是如何受到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甚至地理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又如何反过来塑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书中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的解读,常常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让我对那些熟悉的历史片段有了全新的认识。比如,作者对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分析,不仅仅停留在政治层面,更深入探讨了这一决策对中国思想文化长期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其中蕴含的权力与思想之间的复杂博弈。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亲历着中华文明的跌宕起伏,感受到一种厚重而又鲜活的力量。
评分这本著作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解构”与“重塑”的视角。作者并非简单地按照时间顺序铺陈历史,而是大胆地对一些传统的历史叙事和文化观念进行了审视和质疑。他挑战了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定论”,比如,在探讨中国古代的“大一统”思想时,他并非一味地赞扬,而是深入分析了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压抑个体创造性和多元性的弊端。同时,作者又非常有建设性地试图在解构的基础上,重塑一种更加符合当下社会发展需求的文化认知。在谈到“当今文化选择”时,作者极具前瞻性地指出了当前中国文化面临的挑战,比如,在快速的现代化进程中,如何避免文化断层,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下找到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以及如何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书中对一些新兴的文化现象,如网络文化、流行文化等,也进行了批判性的分析,其目的是引导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而非简单地接受或排斥。这本书迫使我走出固有的思维模式,用一种更加批判和开放的态度去审视我们身处的文化环境。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书籍,应该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并引导其走向更广阔的精神世界。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作者在描述中国文化历史流变时,运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精彩的细节,仿佛将我带入了历史的现场。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学、哲学等领域的精妙解读,比如,对唐诗宋词意境的分析,对中国画留白之美的阐释,以及对古代哲学思想中“道”与“德”的辩证关系的探讨。这些都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中华民族独特审美情趣和哲学智慧的深刻揭示。而在谈到“当今文化选择”时,作者展现了一种非常深刻的洞察力。他并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通过提出问题、分析困境,引导读者自己去探索和发现。他关于如何在多元文化冲击下,保持文化主体性,以及如何在信息泛滥的时代,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论述,都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启发。我经常在阅读过程中,停下来反复思考作者提出的观点,并尝试将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这本书不仅是一次知识的获取,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在叙述中国文化历史流变时,展现出了一种难得的“温度”。不同于那些枯燥的学术著作,这本书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对生命本身的关照。他笔下的历史人物,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困惑的个体。从屈原的忧国忧民,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再到李白的狂放不羁,书中通过对这些代表性人物的描摹,折射出了不同时代士人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追求。作者在分析哲学思想和宗教信仰时,也同样注重其对个体精神世界的塑造作用。他探讨佛教传入中国后如何与本土文化融合,儒家思想如何在不同时期被重新诠释,这些都不仅仅是思想史的梳理,更是对人类精神探索历程的生动展现。尤其是在讨论“当今文化选择”时,作者并没有回避社会转型期带来的种种阵痛和迷茫,而是以一种理解和体谅的态度,探讨了当代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如何寻找内心的宁静,如何平衡物质追求与精神需求的矛盾。读完这本书,我感到心灵受到了滋养,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也更加立体和深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