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系统仿真:IT++分析与实例(含CD光盘1张)

无线通信系统仿真:IT++分析与实例(含CD光盘1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林 著
图书标签:
  • 无线通信
  • 通信仿真
  • IT++
  • 仿真实例
  • 无线系统
  • 信号处理
  • 通信工程
  • 高等教育
  • 教材
  • CD-ROM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174407
商品编码:2972963597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无线通信系统仿真:IT++分析与实例(含CD光盘1张)

定价:59.00元

售价:40.1元,便宜18.9元,折扣67

作者:刘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7-01

ISBN:978712117440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通过软件工具、系统建模与仿真方法进行通信系统设计、分析、验证和性能评估,已成为现代通信网络企业和研发部门的必然选择。在众多的仿真软件中,IT 是基于C 语言的信号处理和通信方面的开放式免费仿真库函数工具,由于其综合了Matlab的功能和C语言的速度,被广泛应用于通信系统建模、分析和设计。刘林、王平、陈红等编著的《无线通信系统仿真:IT 分析与实例(附光盘)》系统地讨论了通信系统的设计、分析和仿真方法,全部仿真程序都是采用IT 编写的。首先介绍IT 仿真平台,并对IT 的基本库做了详细的说明;然后对通信系统中的重要内容,例如无线信道、信道编码与交织、数字信号处理、数字调制解调等展开详细的描述;接着给出OFDM与扩频通信、MIMO检测的仿真;后通过LTE链路级仿真的实例,向读者介绍IT 仿真平台的使用。《无线通信系统仿真:IT 分析与实例(附光盘)》适合作为高等院校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处理、计算机应用等专业低年级研究生或通信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研究部门和通信企业研发人员的实用手册。


目录

章 IT 软件平台基础
1.1 IT 简介
1.2 IT 安装
1.2.1 系统要求
1.2.2 安装IT
1.3 IT 使用
第2章 IT 基本库
2.1 IT 数据类型
2.1.1 预定义标量类型
2.1.2 预定义矢量类型
2.1.3 预定义矩阵类型
2.2 数组、矢量和矩阵类
2.3 数学函数
2.3.1 误差函数
2.3.2 双曲线函数
2.3.3 对数和指数函数
2.3.4 混杂数学函数
2.3.5 数值积分
2.3.6 三角函数
2.4 贝塞尔函数
2.5 类型转换函数
2.6 矩阵相关函数
2.6.1 对角矩阵函数
2.6.2 矩阵矢量运算函数
2.6.3 重塑矢量和矩阵
2.6.4 特殊矩阵
2.7 线性代数
2.7.1 行列式计算
2.7.2 矩阵求逆
2.7.3 矩阵分解
2.7.4 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2.8 随机数产生模块
2.9 统计模块
2.9.1 直方图
2.9.2 混杂统计函数
2.9.3 混合高斯函数
2.10 mex-文件模块
第3章 无线信道仿真
3.1 无线信道概述
3.2 无线通信信道模型与仿真
3.2.1 衰落信道模型
3.2.2 平坦衰落信道仿真
3.2.3 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仿真
3.3 信道模块中类的定义和头文件
3.3.1 类的定义
3.3.2 信道模块中的枚举类型
3.4 平坦衰落信道
3.4.1 Fading_Generator类
3.4.2 Independent_Fading_Generator类
3.4.3 Static_Fading_Generator类
3.4.4 Correlated_Fading_Generator类
3.4.5 Rice_Fading_Generator类
3.4.6 FIR_Fading_Generator类
3.4.7 IFFT_Fading_Generator类
3.5 channel_specification类
3.5.1 成员函数
3.5.2 重点函数说明
3.6 基于抽头延迟线模型的频率选择性信道
3.6.1 TDL_Channel的成员函数
3.6.2 重点函数说明
3.6.3 实例
3.7 二进制对称信道模型
3.7.1 二进制对称信道(BSC)类的成员函数
3.7.2 重点函数说明
3.7.3 实例
3.8 高斯信道
3.8.1 高斯信道(AWGN_Channel)类的成员函数
3.8.2 重点函数说明
3.8.3 实例
第4章 信道编码与交织
4.1 信道编码简介
4.2 前向纠错码模块中的类
4.2.1 类的定义及头文件
4.2.2 前向纠错码模块类的枚举类型
4.3 线性分组码
4.3.1 BCH码类
4.3.2 扩展格雷码类
4.3.3 汉明码类
4.3.4 RS码类
4.4 CRC类
4.4.1 CRC类的成员函数
4.4.2 重点函数使用方法
4.4.3 CRC实例
4.5 卷积码
4.5.1 Convolutional_Code类
4.5.2 Punctured_Convolutional_Code类
4.5.3 递归系统卷积码
4.6 Turbo码
4.6.1 Turbo码类及函数
4.6.2 重要函数说明
4.6.3 Turbo编译码示例
4.7 交织器
4.7.1 类的定义及头文件
4.7.2 分组交织器
4.7.3 交叉交织器
4.7.4 序列交织
4.8 LR_calc_unit类(对数似然代数计算单元)
4.8.1 成员函数
4.8.2 重要函数说明
第5章 数字信号处理
5.1 傅里叶变换
5.1.1 傅里叶变换函数
5.1.2 重点函数使用方法
5.2 数值优化
5.2.1 类及函数
5.2.2 重点函数使用方法
5.2.3 数值优化实例
5.3 滤波器
5.3.1 滤波器类
5.3.2 滤波器函数
5.3.3 重点函数说明
5.3.4 滤波器实例
第6章 数字调制解调
6.1 概述
6.1.1 数字调制解调基本原理
6.1.2 数字调制类的定义
6.2 Modulator类
6.3 正交幅度调制(QAM)
6.3.1 基本原理
6.3.2 成员函数
6.3.3 重点函数说明
6.3.4 QAM调制解调实例
6.4 相位调制
6.4.1 基本原理
6.4.2 MPSK
6.4.3 QPSK
6.4.4 BPSK_c类
6.4.5 BPSK
6.5 PAM
6.5.1 基本原理
6.5.2 PAM_c类
6.5.3 PAM类
6.6 MIMO调制器
6.6.1 基本原理
6.6.2 Modulator_ND类
6.6.3 Modulator_NRD类
6.6.4 Modulator_NCD类
6.6.5 ND_UPAM类
6.6.6 ND_UQAM类
6.6.7 ND_UPSK类
第7章 OFDM与扩频系统
7.1 概述
7.2 OFDM
7.2.1 基本原理
7.2.2 OFDM类的定义和头文件
7.2.3 重要函数解析
7.2.4 实例
7.3 扩频系统
7.3.1 基本原理
7.3.2 扩频类的定义和头文件
7.3.3 重点函数解析
7.3.4 实例
7.4 辅助功能函数
7.5 序列
7.5.1 二进制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
7.5.2 Gold序列
7.5.3 正交扩频码
第8章 MIMO检测
8.1 概述
8.2 MIMO信道模型
8.3 MIMO检测算法
8.3.1 大似然检测(MLD)算法原理
8.3.2 线性迫零(ZF)均衡检测算法
8.3.3 线性小均方误差(MMSE)均衡检测算法
8.3.4 迫零判决反馈均衡(ZF-DFE)检测算法
8.3.5 采用V-BLAST的ZF-DFE(ZF-VBDFE)检测算法
8.3.6 球形译码(SD)算法
8.4 算法实例
8.5 仿真结果
第9章 LTE链路级仿真
9.1 链路级仿真
9.2 设计方案
9.2.1 类的设计
9.2.2 类的实现
9.3 仿真实例分析
9.3.1 编码块分段与码块级联
9.3.2 循环冗余校验(CRC)及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
9.3.3 Turbo码编码及块内交织器优化
9.3.4 速率匹配与冗余版本
9.3.5 调制解调及信道仿真
9.3.6 仿真结果
9.4 本章小结
附录A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无线通信系统仿真:IT++分析与实例》 图书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无线通信系统的仿真技术,以开源的C++类库IT++为核心,详细介绍了其在无线通信建模、分析与验证中的强大功能与应用。全书结构严谨,内容翔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IT++仿真框架,并辅以丰富的实例,帮助读者快速掌握无线通信系统仿真的精髓。 第一部分:理论基础与IT++概述 本部分旨在为读者建立坚实的无线通信理论基础,并引出IT++这一强大的仿真工具。 无线通信系统概述 发展历程与关键技术: 回顾无线通信从模拟时代到数字时代,再到如今的5G及未来6G的演进过程。重点解析了关键技术,如调制解调技术(ASK, PSK, QAM等)、信道编码技术(卷积码、Turbo码、LDPC码等)、多址技术(FDMA, TDMA, CDMA, OFDMA等)、多天线技术(MIMO)、以及现代移动通信系统(GSM, WCDMA, LTE, 5G NR)的基本架构和核心原理。 关键性能指标: 详细阐述了衡量无线通信系统性能的关键指标,包括误码率(BER)、误块率(BLER)、吞吐量、频谱效率、链路预算、信噪比(SNR)、信干噪比(SINR)、时延、抖动等。讲解这些指标的计算方法、影响因素以及在系统设计和优化中的重要性。 仿真在无线通信中的作用: 强调仿真在无线通信系统设计、性能评估、新算法验证、参数优化和故障排除等各个阶段不可或缺的作用。讨论了仿真相较于理论分析和实际搭建原型在成本、周期、灵活性和可重复性方面的优势。 IT++库的介绍与安装 IT++的定位与优势: 介绍IT++是一个广泛应用于信号处理、通信系统仿真和数值计算的免费开源C++类库。强调其在通信仿真领域的专业性和高效性,特别是在处理大规模矩阵运算、随机数生成、信号生成与处理、信息论计算以及通信协议实现等方面的强大能力。 IT++的模块化设计: 详细介绍IT++的各个主要模块,例如: `itpp::vector` 和 `itpp::matrix`: 核心的数值计算模块,提供了高效的向量和矩阵操作,是进行信号处理和算法实现的基础。 `itpp::random`: 强大的随机数生成模块,支持多种概率分布(高斯、均匀、泊松等),对于模拟信道噪声、瑞利衰落、信道模型等至关重要。 `itpp::signal`: 提供了丰富的信号处理函数,包括滤波器设计、FFT、卷积、相关等,是信号生成、调制解调和信道估计的基础。 `itpp::comm`: 专门针对通信系统的模块,包含了大量的通信常用函数,如各种调制解调器(BPSK, QPSK, 8-PSK, 16-QAM等)、信道编码器/译码器(卷积码、Turbo码、LDPC码)、均衡器、信道模型(AWGN, Rayleigh, Rician等)等。 `itpp::channel`: 专门用于信道建模的模块,提供了多种经典的无线信道模型,用于模拟信号在无线环境中传播时遇到的衰落、多径效应、多普勒效应等。 `itpp::fft`: 独立的高效FFT(快速傅里叶变换)计算模块。 `itpp::statistics`: 统计分析相关的工具,用于计算均值、方差、相关系数等。 IT++的安装与配置: 提供详细的IT++在不同操作系统(Linux, Windows, macOS)下的安装步骤,包括下载源代码、编译、安装以及与C++编译器的集成。讲解如何配置开发环境,确保能够成功编译和运行IT++相关的代码。 第二部分:IT++核心功能与无线通信仿真基础 本部分将深入剖析IT++的核心功能,并将其应用于构建基本的无线通信仿真场景。 IT++ 数值计算基础 向量与矩阵操作: 详细讲解`itpp::vector` 和 `itpp::matrix` 的基本操作,包括创建、初始化、元素访问、算术运算(加减乘除、点乘)、转置、求逆、行列式等。展示如何利用这些数据结构高效地表示和处理信号样本、信道系数、星座图等。 数学函数库: 介绍IT++提供的常用数学函数,如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复数运算等,以及它们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随机数生成与概率分布 伪随机数生成器: 讲解IT++中不同伪随机数生成器的使用,如Mersenne Twister,以及如何设置种子以保证仿真的可复现性。 常用概率分布模拟: 演示如何使用`itpp::random`模块生成服从各种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例如: 高斯噪声: 模拟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是无线通信仿真中最常见的需求,详细介绍如何生成具有特定均值和方差的高斯随机数。 均匀分布: 用于生成随机相位、随机位置等。 瑞利分布和莱斯分布: 模拟多径衰落信道中信号幅度的分布。 其他分布: 如泊松分布,可能用于某些特定场景的模拟。 信号处理基础与IT++实现 信号表示与生成: 讲解如何使用IT++的向量来表示离散时间信号,并演示生成常见信号,如正弦波、方波、脉冲信号等。 滤波技术: 介绍数字滤波器的基本概念(FIR, IIR),并展示如何使用IT++的`itpp::signal`模块设计和应用滤波器,例如低通滤波器用于抗混叠,带通滤波器用于频率选择。 傅里叶变换(FFT): 详细讲解FFT的原理及其在信号分析中的应用,如频谱分析、频率域滤波等。演示如何使用IT++的`itpp::fft`模块进行FFT和IFFT(逆FFT)计算。 基础信道模型与噪声注入 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信道: 这是最基础的信道模型。详细讲解如何在原始信号中添加AWGN,并分析噪声功率与SNR的关系。 瑞利衰落信道: 介绍瑞利衰落的物理意义(多径传播导致信号幅度随机衰落),并利用IT++的随机数生成功能模拟瑞利衰落过程。 莱斯衰落信道: 介绍莱斯衰落(存在直射路径的情况),并演示如何生成服从莱斯分布的衰落系数。 信道冲击响应(CIR): 讲解如何用向量表示信道的冲击响应,并模拟多径信道。 第三部分:调制解调与信道编码技术仿真 本部分将重点介绍IT++在各种调制解调方案和信道编码方案中的应用,这是无线通信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数字调制解调技术仿真 幅键控 (ASK) / 振幅调制 (AM): 讲解ASK的基本原理,并通过IT++实现ASK信号的生成与解调。 移相键控 (PSK) / 相位调制 (PM): 详细介绍BPSK, QPSK, 8-PSK等多种PSK方案,展示如何使用IT++的`itpp::comm`模块生成相应的星座图和实现调制解调过程。 正交频分复用 (OFDM): 讲解OFDM的原理,包括将高速数据流分解成低速数据流,在多个正交子载波上传输。演示如何使用IFFT/FFT实现OFDM的调制与解调。 QAM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介绍QAM(如16-QAM, 64-QAM)的原理,它结合了幅度与相位的变化,是当前主流通信系统(如LTE, 5G)的重要调制方式。通过IT++实现QAM信号的生成与检测。 星座图分析: 讲解如何使用IT++绘制调制信号的星座图,并通过星座图分析调制质量和误码率。 信道编码与解码仿真 线性分组码: 介绍汉明码等简单的线性分组码,理解其编码和译码的基本原理,并通过IT++实现。 卷积码: 详细讲解卷积码的编码过程(生成多项式、移位寄存器)和Viterbi译码算法。通过IT++实现卷积码的编码与Viterbi译码。 Turbo码: 介绍Turbo码的高性能纠错能力,理解其迭代译码的思想。通过IT++实现Turbo码的编码和迭代译码。 LDPC码 (Low-Density Parity-Check Code): 介绍LDPC码作为一种强大的现代纠错码,在5G等通信标准中的应用。通过IT++实现LDPC码的编码与译码(如消息传递算法)。 误码率(BER)仿真: 讲解如何通过蒙特卡洛仿真方法,结合各种调制解调和信道编码方案,计算不同SNR下的误码率,并与理论曲线进行对比。 第四部分:高级无线通信系统仿真实例 本部分将整合前述知识,构建更复杂的无线通信系统仿真场景,并展示IT++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MIMO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系统仿真 MIMO系统模型: 介绍MIMO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发送天线、接收天线、分空时编码(STBC)、空间复用、分集合并等技术。 IT++在MIMO中的应用: 讲解如何使用IT++的矩阵操作来表示MIMO信道矩阵,如何生成多通道的衰落模型,以及如何实现不同的MIMO接收算法(如迫零检测ZF, 最小均方误差MMSE, 最大似然ML)。 MIMO系统性能仿真: 模拟不同MIMO配置(2x2, 4x4等)下的系统性能,分析信道容量、吞吐量和误码率。 OFDM-MIMO系统仿真 OFDM与MIMO的结合: 讲解OFDM-MIMO系统的优势,如何利用OFDM的抗多径能力与MIMO的空间复用/分集增益。 系统架构与仿真: 构建OFDM-MIMO系统的仿真框架,包括OFDM调制解调、MIMO处理(如空时编码或空间复用)的集成。 性能评估: 仿真OFDM-MIMO系统在不同信道条件下的吞吐量和误码率,展示其在高速无线通信中的潜力。 认知无线电与软件定义无线电(SDR)仿真初步 基本概念: 简要介绍认知无线电(CR)和软件定义无线电(SDR)的核心思想,即根据环境动态调整通信参数以提高频谱利用率。 IT++的潜力: 探讨如何利用IT++的灵活性来模拟认知无线电中的频谱感知、用户动态接入等功能,以及如何将其作为SDR平台上的信号处理后端。 实际无线通信标准中的模块仿真 LTE/5G NR关键技术仿真: 选取LTE或5G NR标准中的关键技术模块,例如: PAPR(峰均功率比)降低技术: 针对OFDM信号的高PAPR问题,介绍并仿真一些降低PAPR的方法(如限幅、预失真、PTS等)。 信道估计与均衡: 仿真在存在信道干扰时,如何通过导频序列进行信道估计,并利用均衡技术恢复原始信号。 上下行链路的仿真: 演示如何分别构建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仿真模型,并分析关键性能指标。 第五部分:仿真工具与进阶 本部分将介绍如何进一步利用IT++进行更高效、更专业的仿真,并提及一些进阶话题。 仿真结果分析与可视化 数据存储与导出: 讲解如何将仿真过程中生成的关键数据(如误码率、星座图数据、频谱数据)保存到文件中,以便后续分析。 第三方可视化工具集成: 介绍如何将IT++生成的仿真数据导入到如Gnuplot、Matplotlib(Python)等专业可视化工具中,生成高质量的仿真曲线和图表。 统计分析: 利用IT++的统计模块或外部库,对仿真结果进行深入的统计分析,如计算置信区间、进行假设检验等。 仿真效率优化与代码组织 性能调优技巧: 提供一些IT++和C++编程的性能优化建议,例如: 合理使用`itpp::vector`和`itpp::matrix`的高效操作。 避免在循环中进行耗时操作。 利用IT++的并行计算能力(如果适用)。 使用合适的算法。 模块化代码设计: 鼓励读者将仿真代码进行模块化组织,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定义清晰的接口和功能。 IT++源码分析与定制开发(选讲) 理解IT++内部实现: 对于有深入研究需求的读者,简要介绍如何阅读IT++的源代码,理解其算法实现细节,例如某些关键函数的具体逻辑。 扩展IT++功能: 探讨如何在IT++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添加新的调制解调算法、信道模型或编码方案。 结合实际硬件平台(可选) SDR平台概述: 简要介绍目前主流的SDR平台(如SDR-RTL, USRP等),以及它们在实际通信系统原型验证中的作用。 IT++与SDR的结合: 探讨如何将IT++编写的信号处理算法部署到SDR平台,实现软硬件协同仿真与验证。 附录 IT++常用函数速查表 典型无线通信系统性能对比 参考文献 CD-ROM光盘内容 光盘中包含: IT++库源代码: 方便读者获取和编译。 本书所有实例的源代码: 经过精心编写和测试,可以直接编译运行,帮助读者理解和实践书中的内容。 部分示例数据与配置文件: 用于支持特定章节的仿真实验。 IT++相关的开发工具和教程链接: 方便读者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熟练运用IT++这一强大的仿真工具,独立完成各种无线通信系统的建模、仿真与性能分析,为深入理解无线通信原理、设计创新通信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在组织结构上的宏大叙事感令人印象深刻。它似乎是按照一个完整的项目流程来构建知识体系的,从最基础的信号生成、信道建模,逐步推进到接收端的信号处理、检测与译码,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级仿真闭环。这种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编排方式,使得读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清晰地看到各个技术模块是如何协同工作的,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系统化认知框架。如果仅仅是零散地学习各个模块的知识点,很难理解它们在整个通信链路中的作用和相互影响。这本书成功地避免了碎片化学习的弊端,它像是一部精密的建筑蓝图,每一章都是一个关键的支撑结构,最终指向一个功能完备的通信系统模型。对于希望全面掌握系统仿真而非仅仅掌握某个特定模块的读者来说,这种结构化的知识组织是极其宝贵的学习资源。

评分

作为一名习惯于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的动手派学习者,我不得不提一下书中对仿真脚本和结果分析的详尽描述。很多教科书在给出理论公式后,便一笔带过实际的编程实现,留下读者独自摸索。然而,这本书在介绍完理论模型后,紧接着就是详尽的步骤拆解,展示了如何将数学公式“翻译”成可执行的代码逻辑。特别是对于那些涉及到大规模矩阵运算和循环迭代的复杂算法,作者提供了清晰的伪代码和直观的流程图,极大地降低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门槛。更有价值的是,书中对仿真结果的“不确定性”和“偏差来源”也有深入的讨论,它教会我们如何批判性地看待仿真数据,而不是盲目相信屏幕上显示的数字。这种对仿真结果的“质量控制”的强调,是培养一个合格仿真工程师的关键所在。

评分

内容更新的速度和对新技术的覆盖程度,是衡量一本技术书籍生命力的重要指标。这本书在处理诸如认知无线电基础概念和部分软件定义无线电(SDR)的初步接口逻辑时,展现出了作者对行业发展前沿的敏锐嗅觉。我特别关注了关于功率谱密度估计和误码率(BER)性能评估的章节,作者没有固步自封于传统的理论框架,而是融入了现代高效算法的实现细节。这种与时俱进的编写风格,保证了书中的知识体系不会随着技术迭代而迅速过时。虽然仿真技术迭代很快,但这本书选择的基础框架和核心算法具有长久的参考价值,而对新特性的介绍则提供了极佳的拓展方向。对于希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当前主流通信系统设计与评估的读者来说,这种前瞻性是至关重要的,它确保了我们投入的时间能够转化为对未来工作有益的长期资产。

评分

这本书的理论深度与工程实践的平衡把握得极其精妙,这点是很多同类书籍难以企及的。它并非那种只停留在高屋建瓴的数学推导层面,让人望而却步;相反,它巧妙地将复杂的信道模型、调制解调原理,以及MIMO、OFDM等前沿技术,都落地到了具体的仿真流程中。我花了很大篇幅研读了关于噪声模型构建和信道衰落模拟的部分,作者的阐述逻辑清晰,每一步的参数设定都有明确的理论依据支撑,让你不仅知道“怎么做”,更明白“为什么这么做”。这种深度解析,对于我这种希望从原理层面掌握仿真工具的工程师来说,价值无可估量。它不像一本单纯的软件操作手册,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手把手地带着你从零开始构建一个符合真实世界复杂性的无线信道环境。这种兼具学术严谨性和工程实用性的叙事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我对仿真结果的信心和可信度判断能力。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令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又不失现代感的封面处理,第一眼就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印象。拿到手中,能明显感觉到纸张的质感非常上乘,印刷油墨的分布均匀,即便是细小的图表和公式,也清晰锐利,阅读体验极佳。我尤其欣赏作者在版式布局上的用心,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大段的代码示例和理论推导之间穿插得恰到好处,使得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要知道,仿真类书籍往往内容繁杂,如果排版不佳,光是辨认那些密密麻麻的符号就能劝退不少人,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显示出编辑团队对技术书籍出版的深刻理解。此外,随书附带的CD光盘,虽然在现在看来似乎是传统配置,但对于需要快速部署和运行仿真环境的学习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便利,省去了读者自行配置复杂软件环境的不少周折,这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般的贴心设计。整体而言,从实体书的感官体验到配套资源的整合,这本书在“硬件”上的投入和考量,已经为高质量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