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每天讀點《弟子規》
定價:25.00元
作者:張明帥
齣版社:朝華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5-01
ISBN:9787505423725
字數:
頁碼:18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59kg
編輯推薦
你將會獲得傢庭的幸福、同事的尊重、下屬的擁戴、上司的重視以及事業的成功。
內容提要
不孝不可以當管理者。愛彆人就是愛自己。禮賢下士者必成大器,守信要遵循正義原則。自知者明,自勝者強;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心懷仁愛纔能承擔重任,不幸是一所好的大學。好的習慣是成功的開始,寬容待人纔能得到人心。淡泊以明誌,寜靜以緻遠;捨得付齣,纔能得到。給彆人麵子,就是給自己機會。
目錄
總敘
注重道德教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顯著特徵,古人把培養人的道德觀念放在位,把學習書本知識擺在第二位。我們通常所說“德纔兼備”,就是把“德”排在“纔”的前麵。“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既列明瞭啓濛教育的各種內容,也排齣瞭啓濛教育的先後順序。
啓示1.修身是要事5壹、入則孝
儒傢把人的社會關係歸納為五個方麵,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簡稱“五倫”,並要求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婦隨、朋友有信。在“五倫”中,父子關係是基礎,君臣關係則是父子關係的延伸和擴大。而父子關係的理想狀態,就是父母慈愛,子女孝順。對於成長中的子女來說,孝順是大的美德。“百善孝為先”,中國自古就有以孝治天下之說。
啓示2.不孝不可當管理者
啓示3.心懷仁愛纔能承擔重任
啓示4.應勿緩,行勿懶
啓示5.培養責任感從孝敬父母開始
啓示6.細節決定成敗
啓示7.專注是一種力量
啓示8.勿以善小而不為
啓示9.一錢斬吏
啓示10.鬆鼠精神
啓示11.做企業需要的人
啓示12.智者轉心不轉境
啓示13.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啓示14.服務也是一種競爭力
啓示15.讓老闆愉快地接受你的意見
啓示16.駝鹿花紋的秘密
啓示17.失敗是成功之母
啓示18.不幸是一所好的大學36齣則弟
齣,與“入”相對而言,指離開傢庭和父母,外齣做事或拜師學習。齣則弟,是說要尊敬兄長,也要尊敬那些年紀長於自己的人。齣則弟,說的是兄弟姐妹相處以及與長輩相處應該遵守的規範。這是告訴我們隻有謙恭有禮,懂得尊重彆人,纔能夠比較容易地融入團體,為大傢所接納。
啓示19.淡泊以明誌,寜靜以緻遠
啓示20.利令智昏
啓示21.簡單管理,快樂文化
啓示22.禮賢下士者必成大器
啓示23.通天塔為什麼會半途而廢
啓示24.墨子怒責耕柱子
啓示25.為顧客多做一些服務
啓示26.伺機圖發
啓示27.尊重人纔要發自內心
啓示28.韋爾奇的小紙條
啓示29.秦始皇拜荊條
啓示30.尊重應該從小事做起
啓示31.同事成冤傢
啓示32.四個齣傢的年輕人
啓示33.推己及人
啓示34.盲人和瘸子
啓示35.23次敲門62叁、謹一
謹篇從飲食起居、待人接物、生活習慣等各個方麵,要求人們謹言慎行,不可以隨意,不可以放縱。《易經·係辭傳》中說:“言齣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謹篇中的規範,可以說是對這段話的好注腳。
啓示36.一分鍾發言
啓示37.好的習慣是成功的開始
啓示38.好的形象價值百萬
啓示39.平原君散財退秦軍
啓示40.張飛之死
啓示41.細心、細心再細心
啓示42.不欺暗室
啓示43.無人麵試
啓示44.時間管理的4個象限
啓示45.恭敬地對待每一個人
啓示46.玩物喪誌
啓示47.孟子休妻
啓示48.特殊當鋪
啓示49.捨得付齣,你纔能夠得到88肆、信
儒傢把仁、義、禮、智、信作為“立人”的五德,其中“信”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一本《論語》,就有23次談到“信”的重要,強調“自古皆有死,人無信不立”,倡導“言必信,行必果”。
啓示50.雞黍之約
啓示51.守信要遵循正義原則
啓示52.維護信譽要不惜任何代價
啓示53.講誠信就是要拒絕誘惑
啓示54.遵守製度不需要任何理由
啓示55.請上坐,上好茶
啓示56.協商比命令更有力
啓示57.利弊皆應考慮周全
啓示58.心無旁鶩地做一件事情
啓示59.蘇格拉底的成功秘訣
啓示60.隻有持續學習纔能持續保持優勢
啓示61.見賢恩齊五步法
啓示62.一字之師
啓示63.嚮往寺廟生活的農民
啓示64.聞過則喜
啓示65.八風吹不動
啓示66.諾貝爾自傳
啓示67.魯宣公的漁網116伍、泛愛眾
“泛”就是廣泛,很普遍的意思。“愛”就是慈悲,有愛心。“愛”是會意字,在繁體的“愛”的結構中,心是放在正中間的,這就是告訴人們愛要發自內心,齣自真心,要用心去愛。“眾”講的是眾人、所有的人。除瞭人之外,你還能擴展到動物、植物,這個世界就更為美好瞭。
……
陸、親仁
柒、餘力學文
作者介紹
文摘
南宋光宗趙悖(公元1147-1200年),是南宋孝宗趙脊的第三個兒子。宋光宗和父親太上皇孝宗的關係本來就不是很好,再加上一些宦官的挑撥離間,緻使兩人的矛盾加深。光宗經常找各種藉口不去重華宮探望父親。一些大臣知道後紛紛上奏勸諫光宗要盡人子之孝道。但是光宗對此置若罔聞,這使得朝野上下、市井街頭,紛紛指責光宗的不孝,就連那些太學生也加入瞭勸諫的行列。但是,光宗依然我行我素。
紹熙五年(公元1194年),太上皇宋孝宗病重,光宗仍然沒有前往探視,竟然還在後宮玩樂。備受冷落的孝宗心中十分悲傷,病情迅速惡化。太學生們聽說後,便寫瞭一篇《擬行樂錶》來諷刺光宗的不孝和無德。
同年6月,太上皇病死,宋光宗居然稱病不去靈前服喪。大臣們隻好將80多歲的宋孝宗母親壽聖皇太後請齣來主持喪禮。宋光宗不孝弓I起瞭大臣們的公憤,紛紛上奏,建議太皇太後下詔令趙悖退位,傳位於其子嘉王趙擴。
趙悖被強製退位後,鬱鬱寡歡,不久病死於壽康宮。
在古人看來。不孝之人沒有資格當皇帝。當今社會,不孝之人,也沒有資格當官。
山西省河津市委在2006年9月1日齣颱瞭《關於局級領導乾部選拔任用工作的暫行辦法》,對乾部任職條件作齣瞭以下規定:擬提任的乾部(含夫妻雙方)必須孝敬父母,善待配偶,誠實忠信。
在談及為什麼會作齣這樣的決定時,河津市委書記崔剋信談起瞭自己的經曆:
有一年春節,崔剋信去鄉下慰問五保戶。當時有很多老人坐在他的周圍反映情況。大傢指著其中的一位老人說,他的生活睏難。崔剋信問那位老人是不是五保戶。
序言
總敘
注重道德教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顯著特徵,古人把培養人的道德觀念放在位,把學習書本知識擺在第二位。我們通常所說“德纔兼備”,就是把“德”排在“纔”的前麵。“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既列明瞭啓濛教育的各種內容,也排齣瞭啓濛教育的先後順序。
啓示1.修身是要事5壹、入則孝
儒傢把人的社會關係歸納為五個方麵,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簡稱“五倫”,並要求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婦隨、朋友有信。在“五倫”中,父子關係是基礎,君臣關係則是父子關係的延伸和擴大。而父子關係的理想狀態,就是父母慈愛,子女孝順。對於成長中的子女來說,孝順是大的美德。“百善孝為先”,中國自古就有以孝治天下之說。
啓示2.不孝不可當管理者
啓示3.心懷仁愛纔能承擔重任
啓示4.應勿緩,行勿懶
啓示5.培養責任感從孝敬父母開始
啓示6.細節決定成敗
啓示7.專注是一種力量
啓示8.勿以善小而不為
啓示9.一錢斬吏
啓示10.鬆鼠精神
啓示11.做企業需要的人
啓示12.智者轉心不轉境
啓示13.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啓示14.服務也是一種競爭力
啓示15.讓老闆愉快地接受你的意見
啓示16.駝鹿花紋的秘密
啓示17.失敗是成功之母
啓示18.不幸是一所好的大學36齣則弟
齣,與“入”相對而言,指離開傢庭和父母,外齣做事或拜師學習。齣則弟,是說要尊敬兄長,也要尊敬那些年紀長於自己的人。齣則弟,說的是兄弟姐妹相處以及與長輩相處應該遵守的規範。這是告訴我們隻有謙恭有禮,懂得尊重彆人,纔能夠比較容易地融入團體,為大傢所接納。
啓示19.淡泊以明誌,寜靜以緻遠
啓示20.利令智昏
啓示21.簡單管理,快樂文化
啓示22.禮賢下士者必成大器
啓示23.通天塔為什麼會半途而廢
啓示24.墨子怒責耕柱子
啓示25.為顧客多做一些服務
啓示26.伺機圖發
啓示27.尊重人纔要發自內心
啓示28.韋爾奇的小紙條
啓示29.秦始皇拜荊條
啓示30.尊重應該從小事做起
啓示31.同事成冤傢
啓示32.四個齣傢的年輕人
啓示33.推己及人
啓示34.盲人和瘸子
啓示35.23次敲門62叁、謹一
謹篇從飲食起居、待人接物、生活習慣等各個方麵,要求人們謹言慎行,不可以隨意,不可以放縱。《易經·係辭傳》中說:“言齣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謹篇中的規範,可以說是對這段話的好注腳。
啓示36.一分鍾發言
啓示37.好的習慣是成功的開始
啓示38.好的形象價值百萬
啓示39.平原君散財退秦軍
啓示40.張飛之死
啓示41.細心、細心再細心
啓示42.不欺暗室
啓示43.無人麵試
啓示44.時間管理的4個象限
啓示45.恭敬地對待每一個人
啓示46.玩物喪誌
啓示47.孟子休妻
啓示48.特殊當鋪
啓示49.捨得付齣,你纔能夠得到88肆、信
儒傢把仁、義、禮、智、信作為“立人”的五德,其中“信”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一本《論語》,就有23次談到“信”的重要,強調“自古皆有死,人無信不立”,倡導“言必信,行必果”。
啓示50.雞黍之約
啓示51.守信要遵循正義原則
啓示52.維護信譽要不惜任何代價
啓示53.講誠信就是要拒絕誘惑
啓示54.遵守製度不需要任何理由
啓示55.請上坐,上好茶
啓示56.協商比命令更有力
啓示57.利弊皆應考慮周全
啓示58.心無旁鶩地做一件事情
啓示59.蘇格拉底的成功秘訣
啓示60.隻有持續學習纔能持續保持優勢
啓示61.見賢恩齊五步法
啓示62.一字之師
啓示63.嚮往寺廟生活的農民
啓示64.聞過則喜
啓示65.八風吹不動
啓示66.諾貝爾自傳
啓示67.魯宣公的漁網116伍、泛愛眾
“泛”就是廣泛,很普遍的意思。“愛”就是慈悲,有愛心。“愛”是會意字,在繁體的“愛”的結構中,心是放在正中間的,這就是告訴人們愛要發自內心,齣自真心,要用心去愛。“眾”講的是眾人、所有的人。除瞭人之外,你還能擴展到動物、植物,這個世界就更為美好瞭。
……
陸、親仁
柒、餘力學文
我曾嘗試過閱讀一些古代的經典教誨,坦白說,很多時候會因為文言的晦澀或者時代背景的差異而感到難以切入,很快就産生瞭閱讀疲勞。 但這本書的文字處理,簡直可以用“化腐朽為神奇”來形容。 它仿佛為那些古老的箴言配上瞭一副現代的、清晰的濾鏡,既保留瞭原汁原味的韻味,又確保瞭現代讀者能夠毫無障礙地理解其精髓。 這種“翻譯”工作做得非常齣色,它避免瞭生硬地用現代白話去替換,而是在不破壞原意的前提下,讓語言更具流動性和親和力。 特彆是那些關於自我反省和時間管理的部分,我感覺它觸及到瞭現代人普遍焦慮的核心——如何更有效率地度過每一天,同時又不失內心的平靜。 讀這本書的過程,與其說是學習,不如說是一種與古人進行的心靈對話,你感受到的是一種跨越時空的默契。 它提供瞭一種構建個人時間秩序和精神坐標的有效工具,讓你知道每天該把精力投入到什麼樣的事情上纔是最有價值的。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穩定且可靠的價值參照係。 在當下這個信息爆炸、觀點泛濫的時代,人們很容易被外界的喧囂和短暫的潮流所裹挾,人生的航嚮變得模糊不清。 這本書像一個錨,穩穩地將我們的注意力拉迴到那些永恒不變的、關乎“為人根本”的準則上來。 它沒有許諾快速緻富或一蹴而就的成功秘訣,而是著眼於長遠的人格塑造和品行培養,這在追求短期利益的社會風氣中,顯得尤為可貴。 每次閤上它,我都會有一種重新校準瞭人生羅盤的感覺,那些曾經讓我感到睏惑和搖擺的抉擇,似乎在這個堅實的基礎麵前變得清晰明朗起來。 它教會我們建立起一套內在的、不受外界乾擾的判斷標準,從而在麵對誘惑或睏境時,能夠堅守本心。 這不僅僅是關於禮儀規範,更是關於如何構建一個強大、正直且能經受住時間考驗的內在世界。 它的影響是深遠的,是那種會隨著時間沉澱而愈發顯現其力量的寶藏。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真是通俗易懂,完全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說教感,讀起來就像是長輩在耳邊輕聲細語地教導,讓人感到非常親切和自然。 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並沒有簡單地羅列那些古老的規矩,而是將那些道理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生活的點滴小事中去。 比如,講到如何對待父母,它不是生硬地要求“要孝順”,而是通過一些具體的情境描繪,讓我們看到一個真正懂得感恩和體貼的子女會如何行動,如何用細微的關懷去溫暖傢人。 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式,比那些大道理管用得多。 每次讀完一段,我都會不自覺地反思自己最近是不是在某個小地方做得不夠周到,它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們自身容易忽略的那些粗糙和不足。 現在的社會節奏太快,很多人都變得浮躁和功利,而這本書提供瞭一種慢下來的契機,讓我們重新審視人與人之間最基本、最純粹的連接和尊重。 我覺得它不隻是一本“給孩子看的書”,更像是一本“給現代人看的修心指南”。 它沒有宏大的敘事,但每一個小小的提醒,都蘊含著韆百年來中國人為人處世的智慧結晶,那種紮實的根基感,讓人讀瞭心裏踏實。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我對這種傳統讀物是持保留態度的,總覺得可能充滿瞭陳舊的、不適應現代生活的條條框框,但這本書的編排和闡釋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 它在保持核心精神不變的前提下,似乎加入瞭一些更貼近現代語境的解讀,使得那些古老的智慧煥發齣瞭新的生命力。 比如,在談到“待人接物”的環節,它強調的不是卑微的順從,而是一種基於真誠和分寸感的相互尊重。 這種平衡拿捏得恰到好處,既不過分張揚,也不失獨立的人格。 每次翻開,我都能感受到作者在努力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連接著古老的道德準則和我們當下復雜的社會關係。 它的結構設計也很巧妙,不像那種枯燥的文本堆砌,而是像一個連貫的對話過程,讓你不知不覺中就被引導著去思考“我該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這種潛移默化的力量,遠比那些強迫性的灌輸要有效得多。我身邊一些平時比較叛逆的年輕朋友,在接觸瞭這本書的某些篇章後,也錶現齣瞭明顯的積極變化,這讓我更加確信它的價值所在。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力量,在於它對“細節”的極緻捕捉和強調。 它不會跟你討論什麼遠大的理想和空泛的抱負,而是牢牢釘在那些最微不足道的生活細節上:打招呼的語氣、走路的姿態、與人交談時的眼神,甚至是你對身邊事物的態度。 這種對“小節”的重視,正是體現瞭一個人內在修養的試金石。 很多人都追求宏偉的成功,卻忽略瞭正是這些日復一日的細微之處,構築瞭我們的人格底色。 我發現,當我開始有意識地去留意並調整書中所提示的那些“小事”時,我與周圍環境的摩擦似乎也減少瞭,人際關係變得更加順暢和諧。 這種從內而外的調整,帶來的不僅僅是外在錶現的改善,更是一種內心秩序的重建。 讀完厚厚的一本,我最大的感受是:真正的優秀,往往不是體現在那些轟轟烈烈的大事件上,而是深藏在每一個不起眼的日常瞬間裏。 這本書就像一位極其嚴苛卻又充滿慈愛的導師,逼著你把那些散落在地上的“碎片”撿起來,重新拼湊齣一個完整、精緻的自我形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