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
定价:80.00元
售价:51.2元,便宜28.8元,折扣64
作者:庞井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3-01
ISBN:9787509721254
字数:390000
页码:34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58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中国本具有背景的视听新媒体年度发展报告,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编写,发布中国视听新媒体行业的发展状况,具有里程碑意义。本中书汇聚了业界专家、学者以及行业领军人物的众多实践经验、理论成果和战略思考,阐述了中国视听新媒体的基本格局,介绍了中国视听新媒体相关政策及管理实践,分析了网络广播影视、IP电视、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公共视听载体、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多种新媒体新业态的演变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理解中国视听产业初期发展脉络的绝佳视角。2011年,正是中国广播电视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重要时期,各种政策扶持、技术革新都在为这一转型铺平道路。书中对这一时期广电媒体在新媒体领域的探索,包括IPTV、互联网电视等业务的发展,都进行了详尽的梳理。我了解到,尽管当时互联网新媒体势头强劲,但传统广电媒体也并未止步不前,而是在积极寻求与新技术的融合。书中对这一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的分析,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都极具前瞻性。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中国视听新媒体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多种模式的探索和碰撞,最终形成了如今的多彩局面。对于任何希望深入了解中国传媒产业转型历程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提供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历史文献。
评分《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这本书,让我对当时中国视听新媒体的生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2011年,视频网站之间的竞争已经白热化,内容采购、版权争夺、用户付费模式的探索都在悄然进行。书中对这些竞争态势的分析,以及对不同平台商业模式的解读,都非常有价值。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提到了当时一些视频网站在尝试“自制剧”的早期阶段,这在当时还不是主流,但作者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趋势,并预示了其未来的重要性。此外,对于社交媒体与视听内容的融合,书中也有着精彩的论述。2011年,微博等社交平台如火如荼,视听内容在社交网络的传播成为新的增长点。这本书让我了解到,视听新媒体的发展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整个互联网生态紧密相连,相互促进,共同演进。对于研究中国互联网传播史,特别是视听内容传播演变的研究者而言,这本书是一部奠基性的文献。
评分在阅读《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时,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对于行业趋势的敏锐洞察力。2011年,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开始飙升,3G网络也逐渐成熟,这为视听新媒体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书中对这一时期移动视频、移动音频的崛起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分析了流量、用户习惯、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变化。我尤其对其中关于“用户生成内容”(UGC)的讨论印象深刻,那时的UGC还远不如现在发达,但书中已经预见到其巨大的潜力,以及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同时,书中也探讨了数字版权保护、内容监管等在快速发展背景下出现的挑战,这些问题在当时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至今依然是讨论的热点。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的数据罗列,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帮助读者理解视听新媒体如何在技术、市场、政策等多种因素的交织下,走出一条独特的中国式发展道路。对于那些希望深入了解中国互联网产业的读者,这本书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窗口。
评分阅读《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让我体验到一种穿越时空的阅读感受。2011年,互联网广告市场正在经历转型,传统的广告模式面临挑战,而新的数字广告形式,特别是与视听内容相结合的广告,正在崭露头角。书中对视听新媒体的广告变现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贴片广告、中插广告、品牌植入等,以及这些模式如何随着用户注意力的转移而不断演变。我特别记得,当时许多人对网络视频广告效果持怀疑态度,但这本书中的数据和分析,有力地证明了其增长潜力和市场价值。此外,书中还探讨了不同地区、不同用户群体在视听内容消费上的差异,这为理解中国视听新媒体市场的复杂性提供了重要依据。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技术和平台,更是关于人,关于消费习惯的变迁,以及经济如何适应这些变迁。
评分《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这本书,与其说是一份报告,不如说是一幅用数据和分析描绘的时代画卷。2011年,正是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浪潮风起云涌的关键节点,各种新的技术、新的平台、新的内容形态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这本书细致地梳理了这一时期行业内的脉络,从宏观政策导向到微观用户行为,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尤其是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以及它如何深刻改变了人们获取和消费视听内容的方式,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我记得当时还在使用功能机,就已经感受到了智能手机带来的震撼,而这本书则从产业的视角,解释了这种变革背后的逻辑和驱动力。它不仅关注了主流的视频网站和音频平台,还深入挖掘了一些新兴的、尚未被大众熟知的领域,展现了当时视听新媒体发展的多样性和活力。对于想要了解中国互联网发展史,特别是视听领域演变历程的研究者或从业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它提供了丰富的背景信息和重要的历史视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